学术投稿

《和谐医德观研究》评介

李恩昌

关键词:
摘要:由徐玉梅、杨萍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和谐医德观研究》一书是医学人文研究领域中一部推陈出新的力作.“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者启用新思维、开拓新视角,创造性地提出并诠释了和谐医德观,对医学伦理学体系进行了丰富与完善是医学人文研究的一大进步,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规范价值.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基因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思考

    论述了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基因技术隐患、生态风险、基因安全及基因决定论问题,并提出了基因技术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社会问题,主要有:基因疗法实施困难,基因检测有待评估,基因资源收集难,基因技术专利化,基因技术商业化,基因检测仓促医疗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措施:建立独立的伦理审查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在重大技术决策中重视公众参与;普及生命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以期促进基因技术的良性发展.

    作者:丁美超;房龙梅;宁超;苏天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以空鼻综合征为例分析医患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以医源性疾病空鼻综合征为例分析引发医患冲突的原因有:医务人员对医学认识的局限,信息不对称造成医患交流不畅,环境污染引起疾病谱系变化.针对此提出了遏制医患冲突的对策:加强业务规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医患形成基本共识.

    作者:李娜;彭云鹏;支国成;武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国医学伦理学》公开发行25周年感言

    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公开发行25周年之际,李恩昌主任希望我能为此写一篇短文,我欣然同意了,但又不知从何写起?我原本是一名儿科医生,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并一干就是21年,由临时顾问做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副总干事,一直到65岁才退休回国.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段经历,我在负责领导有关世界卫生组织的人类生殖专门规划、热带病专门规划、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研究政策和策略及伦理与卫生等部门的工作时认识到了医学伦理学的重要.而那时,我国的现代生命伦理学还正在起步阶段,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

    作者:胡庆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区域医疗电子档案共享所涉伦理问题的对策模式设计

    目的 从伦理学角度合理处理好健康信息区域共享与患者隐私权、知情权保护之间的矛盾,保障医疗电子档案的区域共享和利用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对区域卫生平台的安全架构进行科学设计,确定医疗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保密等级,建立医疗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结果 区域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可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开放的、有利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向社会提供多形式的开放查询渠道;实现隐私与权限管理规则确定和功能设计.结论 区域健康档案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卫生信息化道德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对保障区域医疗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杨晶;殷伟东;陈平;苏逸飞;岳宗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护人员对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肿瘤科医护人员对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态度,分析影响告知的因素.方法 对福建省三甲医院473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6%的医护人员认同告知,职业、参加工作年限、所在科室、学历、重病患者接触史、住院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的癌症病情告知态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开展病情告知和死亡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生死观的科学认识,利于患者配合医疗护理.同时医护人员应提高沟通技巧和观察能力,使患者在家属的配合下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作出正确选择并能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作者:湛惠萍;李丽娟;陈倩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某护理学院2011级280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选取2010级28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讲授和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94.29%的实验组学生肯定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16,P<0.05).结论 在《护理伦理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有利于学生伦理决策能力、思辨能力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党支部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的调研与改进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开展的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探讨基层科室党支部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的着力点,提出“五位一体”的医德医风管理模式,促进医院医德医风管理在科级层面的落实,为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和新颖;郭利侠;杨勇;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美国涉及儿童研究对小风险的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介绍美国涉及儿童研究对小风险的界定的相关内容和小风险评估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美国对小风险的界定值得参考,但选用“绝对标准”或“相对标准”值得研究;构建更为具体、可操作的“小风险”评估方法是规范相关伦理评审工作的有效举措以及涉及儿童研究风险评估中其他需关注的问题.

    作者:周萍;奚益群;徐艳;唐燕;杨红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和谐医德观研究》评介

    由徐玉梅、杨萍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和谐医德观研究》一书是医学人文研究领域中一部推陈出新的力作.“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者启用新思维、开拓新视角,创造性地提出并诠释了和谐医德观,对医学伦理学体系进行了丰富与完善是医学人文研究的一大进步,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规范价值.

    作者:李恩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及医学伦理学分析

    目的 研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并分析护理过程中的伦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伦理学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和一般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生存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伦理学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王微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实施导师制的思考

    医学伦理学教育实施导师制可以提高医学生个体医德素质,提升医学伦理学教育效果,实现师生医德素质隐形传承,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有以下难题:导师数量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考评和激励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保障医学伦理学导师数量和质量,明确导师学业职责;探索医学伦理学导师制实施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实施医学伦理学导师能上能下管理,建立周期考评和奖励制度.

    作者:朱宏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白族医学人文思想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建构的启示——以云南省鹤庆县陈作楷白族医药世家为例

    通过回顾白族医药文化的优秀代表——云南省鹤庆县陈作楷家族的历史,总结出了白族医学人文思想的基本内涵:悬壶济世的人生使命,尊重生命的价值理念,大医精诚的医德修养,和谐共处的精神疗法,博采众方的传承之道.在此基础上,提出白族医学人文思想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建构的启示:医学不仅是科学也是人文,走出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困境,加快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重塑“好医生”的形象.

    作者:杨清春;吕跃军;杨培英;杨如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现代医生医疗干涉权弱化的伦理反思

    从医生干涉权产生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两个方面论述了医生干涉权的合理性,具体分析了医生干涉权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医生干涉权的对策:明确界定医生干涉权的行使范围,培养医生职业精神,正确行使干涉权,社会需理性对待医生干涉权.

    作者:赵楠;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执业能力的影响,探索规培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法.方法 2014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抽取2009-2013年招聘的规培护士350名.回顾性调查其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对职业道德培养的态度,将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的202人作为研究组,不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的14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规培护士对自身执业行为表现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带教老师对两组规培护士执业行为与工作表现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规培护士对自身执业行为表现的认知程度有差异,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带教老师对两组规培护士执业行为与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不同,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护士规范化培训非常重要,医院应加强规培护士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进一步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

    作者:孙鸿燕;唐喻莹;李雨昕;崔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城市社区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自杀态度研究

    目的 调查城市社区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对自杀的态度,为社区采取自杀的个性化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社区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差异;不同婚姻状况者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有所不同;收入不同的人群对自杀者的态度亦不同.结论 社区人群的自杀态度具有多变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进行自杀干预时应充分评估当事者的人口学特征,考虑个体因素,同时重视改变公众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消极影响.

    作者:刘书文;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与分析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 医患关系选取我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护人员930人,发放问卷调查表并收集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对896名医务人员调查中,88.8%的医护人员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主要通过影响自身的工作情绪、对患者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今后处理医患关系等方面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结论 医患关系社会舆情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形势下应提倡和鼓励积极的社会舆情传播,对消极的社会舆情传播进行有效及时的干预,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周静东;张行行;张婷娟;钱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目标管理中综合ICU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改良综合ICU表格式护理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综合ICU表格式护理记录单.采用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记录单记录,实验组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医护人员对护理记录单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记录时间.结果 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医护人员对护理记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可提高ICU护理记录工作效率与质量,并且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建立信息集成化管理奠定基础.

    作者:李洁琼;马莹;韩娟;李晓艳;郭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状况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机构管理者进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做铺垫.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与定性访谈的方法,于2014年抽取河南省某县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量表170份,回收160份,有效量表148份,回收率为94.12%,有效率为92.5%.采用Epidata 3.0、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问卷采用李超平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梁开广修订的离职倾向量表.结果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状况以零倦怠和低度倦怠为主.女性医生去人格化水平高于男性医生,年龄大和年龄小的医生离职倾向高,学历高的成就感高于学历低的,其他的则无明显显著性.结论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总体偏低,医生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杨坚;张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及其研究现状

    全面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从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我国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与实践现状,我国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和国外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有益经验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目前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的重点,为我国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作者:于晨;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药物上市后评价研究脆弱人群受试者风险的防控——以维护脆弱人群受试者安全为目标的伦理审查

    分析指出了在药物上市后评价研究伦理审查中维护脆弱人群受试者安全的重要性,界定了脆弱人群受试者的内涵和外延,对脆弱人群受试者可能面对的风险做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防控脆弱人群受试者风险应坚持从在脆弱人群中开展药物上市后研究的实际出发、预防监测控制结合、脆弱人群受试者受益补偿的原则,在伦理审查实践中应注重强化对项目的全面审查,对知情同意有关事项的审查,对脆弱人群受试者管理的审查,对研究项目的跟踪审查.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