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影响研究

孙鸿燕;唐喻莹;李雨昕;崔琰

关键词:职业道德素质, 规范化培训, 护士, 培训效果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执业能力的影响,探索规培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法.方法 2014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抽取2009-2013年招聘的规培护士350名.回顾性调查其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对职业道德培养的态度,将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的202人作为研究组,不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的14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规培护士对自身执业行为表现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带教老师对两组规培护士执业行为与工作表现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规培护士对自身执业行为表现的认知程度有差异,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带教老师对两组规培护士执业行为与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不同,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护士规范化培训非常重要,医院应加强规培护士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进一步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基因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思考

    论述了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基因技术隐患、生态风险、基因安全及基因决定论问题,并提出了基因技术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社会问题,主要有:基因疗法实施困难,基因检测有待评估,基因资源收集难,基因技术专利化,基因技术商业化,基因检测仓促医疗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措施:建立独立的伦理审查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在重大技术决策中重视公众参与;普及生命伦理教育,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以期促进基因技术的良性发展.

    作者:丁美超;房龙梅;宁超;苏天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现代医生医疗干涉权弱化的伦理反思

    从医生干涉权产生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两个方面论述了医生干涉权的合理性,具体分析了医生干涉权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医生干涉权的对策:明确界定医生干涉权的行使范围,培养医生职业精神,正确行使干涉权,社会需理性对待医生干涉权.

    作者:赵楠;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药物上市后评价研究脆弱人群受试者风险的防控——以维护脆弱人群受试者安全为目标的伦理审查

    分析指出了在药物上市后评价研究伦理审查中维护脆弱人群受试者安全的重要性,界定了脆弱人群受试者的内涵和外延,对脆弱人群受试者可能面对的风险做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防控脆弱人群受试者风险应坚持从在脆弱人群中开展药物上市后研究的实际出发、预防监测控制结合、脆弱人群受试者受益补偿的原则,在伦理审查实践中应注重强化对项目的全面审查,对知情同意有关事项的审查,对脆弱人群受试者管理的审查,对研究项目的跟踪审查.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学生对志愿捐精的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大学生对于志愿捐精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分析影响大学生志愿捐精的心理因素.方法 通过个人深度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志愿捐精的基本现状,通过随机抽样,对350名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大学生对志愿捐精了解比较少,有40%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有关志愿捐精的常识性问题.从态度方面来说,有49.06%的学生认为目前国家精子库存在的科学性有待研究.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捐精是一项公益事业,与献血、捐献脊髓一样都是高尚的利他行为.结论 大学生成为志愿捐精的主要人群来源成为当前精子库管理中重要的伦理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龚会;郭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论文学叙事在医学伦理教育中的路径与效果

    论述了文学叙事中的医学主题,分析了文学叙事助力医学伦理教育的路径,主要有:将文学叙事作为讲授医德基本原则的范例,引导伦理反思的素材,完善伦理教育的手段.而文学叙事应用于医学伦理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形式多样,提高学习主动性,内容具体,启发深刻反思,情境动人,升华医德情感,理想生活鼓舞实践行为以及文学训练,提高叙事能力.

    作者:王沧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志愿者服务培训的需求与对策研究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志愿者培训需求状况,据此提出医院志愿服务培训建议.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调查医院志愿者的培训需求.结果 医院志愿者参加培训意愿较高;对培训时间的需求不够集中;培训内容的选择多样化;对培训方式的需求多样化,培训评估方式操作化.结论 根据医院志愿者的不同需求开展阶段式培训,建立以老带新服务机制,促进团队建设与经验分享,加强培训反馈与跟进.

    作者:孙振军;杜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影像学教学中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思考

    论述了影像学专业教学中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影像学专业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开展PBL教学;在伦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法;在伦理学实践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及伦理学考核方式多样化.

    作者:郭建新;樊纲练;曹乐;王鑫;谢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体微生物研究和样本库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目前,生物样本研究在伦理、法律和社会层面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争议,针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受试者的隐私保护问题、知情同意问题、利益共享问题及结果信息反馈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信息库管理、利益共享及公平性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以下措施:完善预防措施,尊重区域文化,反馈结果信息及成果回报,落实保障机制,加强内部培训.

    作者:曾令烽;刘军;潘建科;王璐;梁兆晖;曾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某护理学院2011级280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选取2010级28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讲授和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94.29%的实验组学生肯定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16,P<0.05).结论 在《护理伦理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有利于学生伦理决策能力、思辨能力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状况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机构管理者进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做铺垫.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与定性访谈的方法,于2014年抽取河南省某县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量表170份,回收160份,有效量表148份,回收率为94.12%,有效率为92.5%.采用Epidata 3.0、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问卷采用李超平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梁开广修订的离职倾向量表.结果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状况以零倦怠和低度倦怠为主.女性医生去人格化水平高于男性医生,年龄大和年龄小的医生离职倾向高,学历高的成就感高于学历低的,其他的则无明显显著性.结论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总体偏低,医生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杨坚;张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以空鼻综合征为例分析医患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以医源性疾病空鼻综合征为例分析引发医患冲突的原因有:医务人员对医学认识的局限,信息不对称造成医患交流不畅,环境污染引起疾病谱系变化.针对此提出了遏制医患冲突的对策:加强业务规范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医患形成基本共识.

    作者:李娜;彭云鹏;支国成;武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和谐医德观研究》评介

    由徐玉梅、杨萍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和谐医德观研究》一书是医学人文研究领域中一部推陈出新的力作.“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者启用新思维、开拓新视角,创造性地提出并诠释了和谐医德观,对医学伦理学体系进行了丰富与完善是医学人文研究的一大进步,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规范价值.

    作者:李恩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系统论视域下研究生德育机制优化研究

    从研究生德育机制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系统论与研究生德育机制的关系,并从高校教育教学系统、组织管理系统、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分析了系统论视域下研究生德育机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伦理学视角构建“认知—认同”机制;从交往理论的视角构建“交流—互动”机制;从行为模式的视角构建“整合—践行”机制,以此优化研究生德育机制,提高育人质量.

    作者:李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执业能力的影响,探索规培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法.方法 2014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抽取2009-2013年招聘的规培护士350名.回顾性调查其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对职业道德培养的态度,将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的202人作为研究组,不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的14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规培护士对自身执业行为表现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带教老师对两组规培护士执业行为与工作表现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规培护士对自身执业行为表现的认知程度有差异,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带教老师对两组规培护士执业行为与工作表现的满意度不同,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护士规范化培训非常重要,医院应加强规培护士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进一步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

    作者:孙鸿燕;唐喻莹;李雨昕;崔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巡回交接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作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6月采用SBAR沟通模式,通过制订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交接表格等措施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 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巡回护士交接班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13.6%降至4.6%,交班时间由原来的(13.1±4.5)分钟降至(7.4±2.1)分钟,交接双方的满意率由原来的79.5%提高至96.6%,巡回护士工作合格率由89.8%上升至96.6%.结论 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规范了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保证了患者安全.

    作者:吴越;李洁琼;胡婷;成小燕;曾令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及医学伦理学分析

    目的 研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并分析护理过程中的伦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伦理学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和一般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生存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伦理学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王微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北京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相关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政策变化纵向历史角度视野下,对北京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配置、政策支持以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等问题进行分析,特别针对乡镇政府的职能及县、乡、村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体系等相关政策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资金投入,提升村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重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健全县、乡、村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领域问题研究,促进村民的整体健康.

    作者:张晓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目标管理中综合ICU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改良综合ICU表格式护理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综合ICU表格式护理记录单.采用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记录单记录,实验组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医护人员对护理记录单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记录时间.结果 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医护人员对护理记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可提高ICU护理记录工作效率与质量,并且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建立信息集成化管理奠定基础.

    作者:李洁琼;马莹;韩娟;李晓艳;郭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住院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住院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现状,分析影响住院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因素,探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方法,进而帮助改善护患关系的紧张现状.方法 采用冈谷惠子的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139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量表所得信任度总均分为(135.177±19.434).住院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住院医院、住院科室、支付方式、职业、护患关系、评价当前的护患关系、对护患关系的了解、护士的第一印象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支付方式、评价当前的护患关系、护士的第一印象影响住院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t值分别为-2.353,-3.601,-4.339,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影响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因素,改进对不同住院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方法,加强人文关怀,改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提高住院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作者:丁慧鑫;张锦玉;周哲玲;许珏;龚丽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论军事医学伦理的理论维度

    建构于军事实践与医学实践之上的军事医学伦理具有多重理论维度,具体表现为:医学伦理和军事伦理构成了军事医学伦理双重的道德基础,人道主义和功利主义提出了军事医学伦理双重的价值追求,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给予了军事医学伦理有效的道德评判.

    作者:沈璐;常运立;牛冬梅;杨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