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中的应用及护理伦理思考

刘育红

关键词:根本原因, 婴幼儿, 静脉采血, 护理伦理
摘要: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及护理伦理理论在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在某医院门诊采血室行静脉穿刺采血的150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确定影响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选取RCA实施后6个月的1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婴幼儿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家属满意度观察组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P<0.0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及护理伦理理论,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能够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医生协助死亡的争论:医学伦理学无与伦比进步的40年?

    1 文章要点医学伦理学中的一些问题在医学史上一直存在,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确定:医学伦理学是否有进步;做好医学伦理学意味着什么.这样的长期问题之一是PAD.文章汇总了1975年至2014年8月在JME讨论和发表的文章,包括344条在标题或摘要中有“生命结束”,241条有“安乐死”,117条“协助自杀”和27条“临终镇静”或其同源词(在这四组之间有部分重叠)的文献,提示这是至今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是在阅读所有上述文章的摘要和大部分文章全文并试图遵循这些文章的作者类似的思考为基础撰写的.以JME的这些文章为例子,进行一般性分析.

    作者:Sφren Holm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教育叙事在医学伦理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叙事是叙事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简述了教育叙事的含义与其生命性、情境性、反思性特点,论述了教育叙事应用于医学伦理教育的适切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叙事应用于医学伦理教育应用的有效方式,即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叙事能力;明确叙事主题和精选叙事素材;关爱医学生成长和倾听学生声音.

    作者:何影;林锦秀;林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陕西省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陕西省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状况,探讨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陕西省3所高校1302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陕西省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分为(57.56±12.55),在职业认同感5个维度中职业选择与自主性得分低.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与学历、性别、选择护理专业原因有关(P<0.05).结论 实习护生,尤其是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不高,应引起护理教育者及护理管理者的重视,以减少高学历护理人才的流失.

    作者:张苏梅;顾炜;何瑛;问洁茹;韩冬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我国器官移植的家庭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虽然我国在器官移植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面临如器官紧缺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而家庭因素作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影响因素之一,具有持续性、永久性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动器官移植健康发展.鉴于此,从家庭影响因素入手探讨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伦理问题并提出如下对策:转变道德认知、倡导家庭支持、加强社区家庭干预、正确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以期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张建莹;张盼盼;施媛娇;何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对68例放疗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睡眠质量得分为(8.60 ±4.47)分;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应用多的是乐观应对方式,应用少的是情感宣泄应对方式;宿命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总分(r =0.325,P=0.008)呈正相关;面对与主观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 =0.318,P=0.009);寻求支持与主观睡眠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0.306,P=0.013);姑息与日间功能得分呈负相关(r=-0.245,P=0.047).结论 睡眠障碍是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韩冬芳;凤晓妮;张苏梅;王大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中的应用及护理伦理思考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及护理伦理理论在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在某医院门诊采血室行静脉穿刺采血的150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确定影响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选取RCA实施后6个月的1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婴幼儿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家属满意度观察组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P<0.0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及护理伦理理论,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能够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

    作者:刘育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刑法修正案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将追究“医闹”的刑事责任,重建和谐医患关系.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南京高校大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现状、认知途径及其对医患关系及新刑法颁布后改善医患关系措施的了解程度,分析其原因,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可能路径:增强医患沟通,倡导患者理智就医,医院有效处理投诉与纠纷,加强新刑法的执行力度.

    作者:周婉;包玉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健康的道德价值刍议

    从个人层面来看,健康是社会个体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更好地成就自己的学业与事业,创造与成就价值人生、幸福人生的基石;从社会层面来讲,健康是促进家庭幸福、实现民族强盛、助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与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础;从国家层面来看,健康是促进国家发展目标实现、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展示国家国际形象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作者:王德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互联网+”模式研究

    传统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诸多不足,加上现实的冲击,临床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产生了职业信仰不强、职业价值缺失、职业认知不良等现象.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要想发挥对临床实习医学生的精神塑造作用就必须将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科技和思维相结合: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及扩展课堂等方面进行互联网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探索新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如慕课、微课、网络中心教学平台、直播课程等方式方法,同时注意隐性育人形式及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机制;在此过程中还要重视课堂实体教学的主体性与互联网的结合性,共同探索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互联网+”模式.

    作者:于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当代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讨——第七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综述

    2016年10月23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共收到两岸四地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及相关研究单位的论文摘要170余份,参会专家、学者共计360余人.与会代表在临床、公共卫生、新生物技术创新及开发应用等方面,就实践中的新老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体现出较高的学术质量和水平.

    作者:李红英;陈旻;莫楠;李振良;蒋辉;贺苗;朱伟;郭鹏;罗会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助推“健康中国”的伦理思考

    通过解析“健康中国”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蕴含的伦理智慧,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离不开理论的导航以及观念的重塑,倡导医学伦理学同道不当旁观者,要做助力人,共同为实现这一关乎民众健康福祉的目标做好理论支撑和教育支撑.

    作者:马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黑龙江省成年人对辅助生殖技术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通过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共220名常住居民,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黑龙江省成年人对辅助生殖技术所引发的伦理、法律、医学、社会问题的认知与态度,为辅助生殖技术的评估与相关政策制度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了解到黑龙江省成年人在对辅助生殖技术的知情同意、伦理审查、法律保障、社会认知等方面总体上持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对伦理审查的职能、放弃治疗及潜在风险等一些具体问题上仍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所以,应切实加强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职能与作用,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和监管机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建多学科默契配合的专业研究团队,形成专业人士、政府决策者、公众代表三方的对话与共识,促进辅助生殖技术有序、良性健康发展.

    作者:贺苗;刘艳;张云燕;周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伦理审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为了解当前医学伦理审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整理2001-2015年间国内伦理审查相关文献,发现当前医学伦理委员会在自身建设与管理、伦理审查能力与水平以及外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论证认为加强外部持续监管、加强伦理委员会自身建设与管理以及参加标准化认证对于医学伦理委员会解决上述问题以及规范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中光;冯力;李素娟;包文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究

    通过阐述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内涵,指出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导向性、可行性四大原则,构建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有利于促进临床医师自觉提高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有利于完善医院的人力资源评价、管理制度.

    作者:朱宏晋;程乐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家庭医生式服务引入医务社工可行性分析及模式探讨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切实担负起居民健康和医保费用“守门人”职责,促进分级诊疗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现阶段存在着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滞后、居民认知度不高的障碍.而医务社会工作者具有的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和医学素养使其可以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补充力量.通过政府购买、志愿者培训、岗位设置等模式引入医务社工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的需要,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推行带来新思路.

    作者:杨阳;王冬;从紫薇;曾志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内化过程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研究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种内化过程,参照内化过程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条件,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要长期化,侧重实践;在医学生方面,医学生要清楚和掌控自己人文方面的现有知识架构,积极吸收自己没有的医学人文知识和理论,要有革新自觉和自我完善意识,终达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终极目的.

    作者:马俊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同伴教育视域下高校艾滋病预防途径探析

    目的 为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互动式同伴教育效果,探索有效开展同伴教育的方法.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选取西安某高校大一学生,对其进行基于问卷方式的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基线调查,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与提问、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方法,对其中700名学生开展同伴教育,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教育后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预防知识得分、相关态度和行为正向选择率均提高(P<0.05),92.50%的学生认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81.76%学生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结论 互动式同伴教育对大学生适用性较好,教育效果显著,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作者:史敏;李政;贾经雪;杨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伦理意蕴——生命伦理学的视角

    “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其伦理意蕴和价值表现在:第一,超越了“医疗”与“卫生”的手段善、结果善和外在善,确立了“健康”的目的善、自身善和内在善的终极性的价值地位;第二,为“健康道德”建设和“健康伦理学”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氛围,有利于不同社会主体明确其健康道德责任;第三,有利于破除现行医疗卫生制度运行中“公益性及其回归主体不清”的伦理难题.

    作者:曹永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人体试验之利益诱惑分析

    利益诱惑是医学人体试验中较为隐蔽的一种活动,具有非正当性.其造成的不当影响主要表现为产生诱惑力继而对受试者内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其做出可能不符合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避免利益诱惑及其不当影响需要从本质上区分利益诱惑与利益分享、对不同类型受试者适用不同规则以及加强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监督功能.

    作者:任元鹏;金心蕊;姜柏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我国医院科研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科研伦理审查能力不足,其与医学伦理学学科自身发展、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管理薄弱、委员会自身能力不足、利益驱动和项目经费约束等多方面有关.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强化行政管理约束、规范伦理委员会自身建设,落实标准操作规程等措施,为医院科研项目伦理审查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饶线明;蔡韶芳;詹忆君;许舜鹏;叶姝婷;叶剑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