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腋窝淋巴结阴性的 T2中危组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价值探讨

贺春钰;司马义力?买买提尼亚孜;木妮热?木沙江

关键词: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中危组, 腋窝淋巴结阴性,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放疗对 PT2 N0 M0中危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危险因素的个数将 PT2 N0 M0中危组患者101例分为 A 组(含1个危险因素,n=45)和 B 组(含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n=56),B 组又随机分为未行放疗的 B0组(n=32)和行放疗的 B1组(n=24),比较 A 、B 两组及 B 亚组间5年的生存指标,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5年随访率92.3%, A 、B 两组及 B 亚组间5年局部复发率(LR)、远处转移率(DM)、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率(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与生存指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2 N0中危组乳腺癌患者需要个体化放疗,尤其是综合考虑年龄与免疫组织化学等危险因素。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声明

    作者:《重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分析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糖尿病可对患者多个系统和器官造成伤害,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给予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2-3],2型糖尿病的发病及进展因素与患者自身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血尿糖监测、自我护理及用药等方面知识缺乏,直接影响到了疾病康复及治疗效果。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on care model ,CCM )由 Lott 等[4]根据 Orem 自我护理理论提出,是一种全新护理理念,是指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将患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患者的自我护理及健康决策能力得到大限度的发挥,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强调护士-家属-患者三者为一体的一种护理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 CCM ,大限度地调动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自我护理的能力,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笔者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 CCM进行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卫征;徐向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药物组,每组20只,各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分成4个亚组。复制大鼠经典右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血流灌注前5 min 用丙泊酚注射液(50 mg/kg ,腹腔注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3、6、9、12 h 进行取材,检测血清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水平、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以及计算肌肉湿干质量比值。结果恢复灌注后各时间段内,相对于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后能降低 TNF-α、NF-κB 的表达水平( P <0.05),抑制组织MDA 水平增加(P<0.05),抑制 SOD 水平的减少(P<0.05),也明显减轻肌肉组织的水肿(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通过遏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氧自由基损害从而对缺血再灌注肢体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喆;卢一郡;吕立文;卢国浩;李卫;俞宁;卢俊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口腔数码摄影和诊断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中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口腔数码摄影联合诊断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口腔门诊收治的拟进行前牙美学修复治疗的9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美学修复技术作为基础,研究组联合应用口腔数码摄影、诊断模型技术对美学修复进行辅助设计,观察两组修复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美学修复后的美观性、色泽、舒适性及牙龈边缘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美学修复后的修复体形态、修复体颜色、边缘密合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研究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牙槽突外形、软组织形态、软组织颜色、软组织质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数码摄影联合诊断模型辅助常规美学修复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平;李春晖;刘忠汉;李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及单纯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接受卡培他滨1000 mg/m2(每天2次),第1~14天联合奥沙利铂130 mg/m2,联合方案化疗4周期后,给予卡培他滨825 mg/m2(每天2次),第1~35天联合三维适形(3DCRT )同步放化疗(总剂量45 Gy ,共25次,5周完成);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6周期。同期观察疾病进展时间,1年和2年生存率和毒性反应。结果64例患者随访率100%,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比较:1+2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7.50%、62.50%(P <0.05),其余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1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63%、87.50%( P >0.05)和84.38%、62.50%(P<0.05);2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4.38%、59.38%(P<0.05)和75.00%、50.00%(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4周期后采用3DCRT 联合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有所提高,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作者:姚春梅;肖克源;马淑盟;赵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Rathke 囊肿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hypopituitarism)是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以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靶腺功能减退和鞍区占位症状为主,因其症状个体差异较大,临床易被延误诊断。 Rathke 囊肿是导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原因之一,临床较为少见,现就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进行分析。

    作者:程飞;胡坚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酶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GCSGs)增殖、干性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以 CD44为胃癌干性标志物,流式分选出 GCSCs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 GCSGs 与胃癌非干细胞中 HDAC1的表达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 GCSCs 后,CCK-8法、克隆形成和 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变化;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其对凋亡、侵袭相关蛋白及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HDAC1在 GCSCs 中的表达比胃癌非干细胞高。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均减弱,且下调干性标志物及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结论抑制 HDAC1的去乙酰化作用后 GCSCs 的增殖、干性及侵袭能力降低。

    作者:侯曦露;唐郡;朱斌;严和中;余森源;贺艳;历海清;王教学;刘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教育游戏是指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它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开发和制作的,有一定教育和娱乐目的,能够为游戏使用者提供包含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游戏学习环境[1]。教育游戏的制作承载着多种媒体,具有声音、图像、文字、互动性相结合的立体式特点,集知识性、合作性、竞争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吸引和承载教学内容的较好的教学媒体,既能调动游戏使用者的参与兴趣,减轻学习压力,满足好奇心及求知欲,又能让学习者通过游戏过程获取知识技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2]。教育游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鉴于目前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还没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3],在设计开发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之前,自行设计问卷对教育游戏的目标使用人群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医学生对教育游戏的认知态度和相关需求信息,验证设计与开发的可行性及医学生使用的需求性,以期为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设计收集意见。

    作者:李昌秀;江智霞;楼婷;王万玲;胡汝均;李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分布情况,为临床药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60例 AE-COPD 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160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者共获得致病细菌株101株,对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7.43%、27.72%、14.85%;革兰阴性菌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多见,分别占14.85%、12.87%、8.91%、6.93%、4.95%;革兰阳性菌以链球菌属为主占11.8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94%、溶血性葡萄球菌占4.95%;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4.85%,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AE-COPD 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偏高,依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治疗 AE-COPD 的重要手段。

    作者:佟玉峰;刘文曲;周青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M ast Quadrant 微创通道与传统开放式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 Mast Quadrant 微创通道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采用 Mast Quadrant 微创通道下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 Cobb 角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 Mast Quadrant 微创通道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张利强;张绍伟;彭李华;赵光荣;廖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富氢水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150~180 g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 组)、NAFLD 组(M 组)、非酒精性脂肪肝+富氢水组[(M + H2)组]、富氢水组(H2组),每组12只;C 组和 H2组常规饲养,M 组和(M + H2)组以高脂饲料+土霉素(10 mg/100 g 剂量注射20 mg/mL ,每5天1次)暴露建立大鼠NAFLD 模型;连续暴露8周后各组随机选取4只,HE 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特征,观察到脂肪空泡为模型建立成功;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丙二醛(MDA )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9周起,各组常规饲养,前两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只4 mL /d),后两组注射富氢水(每只4 mL /d),连续腹腔注射24 d 后,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特征,并检测大鼠外周血 ALT 、MDA 水平及 SOD 活性。结果各组暴露8周后,HE 染色显示:M 组和(M + H2)组肝脏组织均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C 组和 H2组肝脏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无脂肪空泡;血液检测显示:与 C 组相比,M 组和(M + H2)组 ALT 、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OD 活性显著降低(P<0.05)。连续注射生理盐水或富氢水24 d 后,HE 染色显示:(M + H2)组大鼠肝脏组织仅极少部分有脂肪空泡,多数肝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损伤;M 组大鼠肝脏组织一半以上区域有脂肪浸润现象,并有脂肪滴出现,肝细胞受损明显;血液检测显示:与 M 组比较,(M + H2)组大鼠肝脏中 ALT 、MDA 水平降低(P<0.05),SOD 活性增高(P<0.05);但与 C 组相比,(M + H2)组大鼠肝脏中 ALT 、MDA 水平增高(P<0.05),SOD 活性降低(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 NAFLD 模型,富氢水处理对大鼠 NAFLD 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富氢水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张景云;王跃会;李佳炜;毛捷;秦启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突发外伤患者心理应急及早期干预的护理研究

    贵州省黔西南州是一喀斯特地貌地区[1],受地理环境所影响,相对较落后。本地区采煤、采矿、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因而突发外伤患者较多。由于经历突发性事件后大多患者不仅仅身体受到伤害[2],同时还出现恐惧、焦虑、被害妄想等伴随心理问题。文献报道[3-4],对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中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能增加患者的医疗依从性、降低意外脱管、坠床等事件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笔者收集了就诊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的不同突发事件外伤后医治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患者资料,归纳报道如下,目的在于加强对突发群体外伤后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社会稳定、和谐。

    作者:胡安华;王琴;曾宪春;刘艳;潘文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管内皮细胞上经典瞬时感受器阳离子通道 C 的成血管机制和作用研究进展

    1 瞬时感受器阳离子通道 C(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C)通道概述TRPC 通道是一类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很广泛的通道蛋白,首次发现于黑腹果蝇的视觉传导系统。目前,在哺乳动物中有超过30个 TRP 通道家族成员被克隆。根据同源性的不同,TRP 通道可以分为7个亚家族。分别是 TRPC 、TRPV 、TRPM 、TRPML 、TRPP 、TRPA 、TRPN 。这7个亚族又各自包含若干成员。其中 TRPC 分为7个亚族成员(TR-PC1~7),其中 TRPC2在人类被证实是一种伪基因。 TRPC1是先被克隆的哺乳类 TRP ,可与其他 TRPC 亚基形成异聚体。 TRPC4和 TRPC5间约有65%的同源性,TRPC3、6、7之间根据组成比例的不同可以组成许多不同功能的 TRPC3、6、7异聚体。 TRPC3、6、7之间有大约80%的同源性。

    作者:王瑜(综述);周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学研究生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3年我国在校医学研究生已达19.6621万人[1],如此庞大的一个高学历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着我国未来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对某高校医学研究生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引起焦虑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建议和对策。

    作者:谭晓雪;朱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冠心病与脂联素及 N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 CHD 患者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对照组(50例),测定 APN 和 NT-proBNP 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明显降低,且 SAP 、UAP 组、AMI 组3组 APN 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 SAP 、UAP组、AMI 组3组 NT-proBNP 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与 NT-proBNP 呈负相关(r=-0.236,P<0.05)。结论 APN 和 NT-proBNP 水平检测对老年 CHD 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廖雪梅;王洪宇;钟伟;李家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电影疗法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来访者心理阻抗的难题,应对心理阻抗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各类影视媒体通过寓教于乐、情境营造、榜样示范等机制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基于电影的电影疗法被认为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降低心理阻抗,提升心理卫生工作的新希望。本文将对电影疗法的概念、心理机制、干预模式与技术、应用取向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克服来访者的心理阻抗,顺利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南。

    作者:王鑫强(综述);秦秋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60例产妇(观察组),对该组产妇的30例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组),其余30例应用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布比卡因组),另选同期的60例不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应激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组产妇与布比卡因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罗哌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为(0.16±0.07)分,布比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为(0.15±0.07)分,罗哌卡因组产妇与布比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布比卡因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P<0.05),对照组产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比值变化程度明显大于试验组(P<0.05),且布比卡因组产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比值变化程度明显大于罗哌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分娩效果良好,对产妇的会阴侧切率能有效降低,减轻应激反应。

    作者:宗银东;聂颖;姜义铁;李林;罗星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性粒细胞哮喘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根据诱导痰炎症细胞的类型分为嗜酸粒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 ,EA)、中性粒细胞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 ,NA )、寡细胞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 ,PA )和混合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nd neutrophilic asthma ,MA)。既往认为,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增多是哮喘气道炎症的特征之一,但近年发现部分患者未升高,且50%以上的哮喘存在以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 )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甚至在哮喘恶化和持续期,升高的也是 NEU [1-2]。近年发现,NEU 可能与重症哮喘及激素疗效差的哮喘等密切相关,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现将有关 NA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晓丽(综述);邓静敏(审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降钙素原指导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抗生素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 T )指导重症监护室(IC U )中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63例,分为PC T组(34例)和对照组(29例),记录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间、住IC U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PC T组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时间明显减少(11.1±2.4)d vs.(14.3±3.1)d;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PCT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住ICU时间也明显缩短(12.2±2.7)d vs.(15.4±3.6)d。结论 PCT指导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疗程、住IC U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张德春;黄伟;何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Skp2基因沉默对 SPC-A-1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 S 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基因沉默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 Skp2 RNA 干扰表达载体转染至 SPC-A-1肺癌细胞中,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中 Skp2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 )法检测各组肺癌细胞生长、凋亡情况。结果转染 Skp2 shRNA 表达载体的肺癌细胞中 Skp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抑制效率分别可达75.3±5.1,70.4±3.2;转染 Skp2 shRNA 表达载体的肺癌细胞生长减慢,阻滞于 G1期的增多,S 期细胞减少。 Skp2 shRNA 转染质粒组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5±2.8)%、(15.6±3.1)%。结论通过特异性沉默 Skp2基因的表达,可有效降低肺癌细胞中 Skp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及增加细胞凋亡。

    作者:李胜;梅同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