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霞
危重症患者由于内脏血流减少、黏膜通透性增高、细菌移位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功能损害,这也是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病理过程[1].目前缺乏简便、准确、客观评估危重症患者小肠功能的方法.瓜氨酸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几乎只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研究证实其可作为反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功能的指标[2].
作者:沈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人员服务能力的建设上.本研究主要对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培训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旨在了解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培训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有利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全面覆盖.
作者:杨柳;蒲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提出,zur Hausen[1]对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1995年WHO发布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2],引发了全球对高危型HPV感染的广泛关注,并建立了以HPV为核心的早期筛查(即早期诊断及疫苗免疫)的宫颈癌防治策略.对伴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性生活活跃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有助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川;杨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联合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1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接受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联合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治疗的患者,n=21)及离断组(接受切除脾脏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n=30).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水平.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1周,离断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较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4周两组达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联合组患者外周血IgM升高(P<0.05),而离断组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离断组患者外周血CD4+及CD4+/CD8+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变化不大(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高于离断组(P<0.05).结论 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联合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能缓解患者脾功能亢进,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李小珍;罗地来;朱程;涂黄;祝海锋;邹书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27)、联合治疗组(n=27).对照组患者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 Gy;联合治疗组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21/2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4.44%(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毒性反应较对照组多见,经对症治疗,可获得缓解.结论 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胶质瘤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毛德强;潘玲;戴勤弼;娄四龙;陈杰;阮健;程兴;胡重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2010年底至2011年8月,作者对全国8省2市(四川、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东、天津和重庆)共12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教师59名、教学管理人员26名,就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定性访谈、问卷调查,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式开展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薄弱,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存在缺陷,实训指导教师匮乏,教师能力建设制度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旨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作者:肖智勇;邓雪松;谭涛;郝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尘肺病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浓度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调查对象按是否患病分为尘肺组(n=50)及对照组(n=50),收集其年龄、性别、工龄、吸烟及饮酒等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尘肺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的血清8-OHdG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结果 尘肺组患者血清8-OHdG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FVC、FEV1及FEV1/FVC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尘肺组患者血清8-OHdG浓度与肺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8-OHdG检测对尘肺病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王建设;杨尚玉;杨建锋;李志达;庞明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长期联合使用葛根素、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雌性5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葛根素组、雌二醇组、葛根素-雌二醇组.假手术组大鼠只切除其卵巢旁的一小块脂肪垫;其余4组建立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1周后,葛根素组大鼠皮下注射葛根素50 mg/kg,1次/d;雌二醇组大鼠皮下注射雌二醇200 μg/kg,2次/周;葛根素-雌二醇组大鼠皮下注射葛根素(25 mg/kg,1次/d)的同时还皮下注射雌二醇(100 μg/kg,2次/周).药物干预20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和子宫组织,观察血清雌二醇水平和子宫组织的形态学表现.结果 雌二醇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子宫管径、子宫内膜面积、肌层面积和子宫腺面积明显高于去卵巢模型组、葛根素组及葛根素-雌二醇组(P<0.05).葛根素-雌二醇组与葛根素组比较,前者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子宫管径、子宫内膜面积、肌层面积和子宫腺面积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雌二醇与葛根素联合或较大剂量葛根素对子宫的促增生作用较弱.
作者:黄海玲;谭慧欢;赵琼芝;李海;方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自1954年第1例肾移植成功以来,肾移植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高血压肾病等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治疗.尽管目前术后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肺部感染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非布司他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法.方法 采用冰醋酸和乙腈对500 μL比格犬血浆进行蛋白沉淀,离心后取上清液20 μL进样分析.采用反相C18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进行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V/V),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14 nm.结果 非布司他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为4.50 min,标准曲线在0.27~16.32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相关系数(r)=0.999 5±0.002 0.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均不超过7.0%;准确度分别为96.7%~104.2%、97.7%~105.4%.结论 HPLC-UV检测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非布司他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龙波;苏湲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胎儿或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武汉市接受产前医学检查的孕妇及住院分娩产妇(共计41 709例)为调查对象.采集孕产妇血清1 mL,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筛查血清梅毒抗体,对筛出的阳性血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法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综合判断梅毒感染.结果 孕产妇的梅毒现患率为2.73‰,孕产妇既往梅毒感染率为5.87‰;孕产妇的梅毒现患率和既往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长有显著上升趋势;各孕期孕妇的梅毒现患率和既往梅毒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武汉市孕产妇梅毒现患率较低,但既往梅毒感染率较高,孕前育龄妇女梅毒感染的防治应加强.
作者:索庆丽;胡晞江;胡睿;姚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人类宫颈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3例妇科疾病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以及20位健康体检妇女的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以及病变组织中的h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单纯炎症病变、未明确诊断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5.79%、81.82%、95.45%及100.00%;单纯炎症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及宫颈浸润癌患者病变组织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3.45%、52.38%、71.43%及100.00%.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及病变组织hTERC基因的表达与C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C基因扩增可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
作者:莫伟英;黄莉;莫耀禧;何冰;赵仁峰;李雪;吴月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人道主义精神事业,希波克拉底说过医学是一切技术中美和高尚的.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道德、良知紧紧融合在一起,医学生尤其应以人文精神作为自己职业的道德主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但目前国内关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开展很少,医学生对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了解不多,以至于在临床工作中成为一个只知医学专业知识的医者.本中心从2009年以来,对刚入学的部分研究生进行了相关医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征秀;符州;刘恩梅;罗健;田代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以及超声检查需时短、简单、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常规检查胎儿、胎盘、脐带及羊水,将胎盘成熟度分为4级,用于评估胎肺成熟度及孕周,监测胎儿生长等.若胎盘成熟度与孕周不符,结合超声测量的胎儿各径值,指导产科医生给予早期干预,为选择性剖宫产和有并发症的孕妇择期分娩提供客观依据,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率.本文就B型超声检测单胎妊娠胎盘成熟度的相关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吴彦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RP联合CEA、CA724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胃癌、胃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清标本,各50例.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清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A724血清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CRP、CEA、CA724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者(P<0.05);三者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肿瘤浸润至肌层及浆膜层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仅浸润至固有层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中、低分化的肿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5).结论 CRP与CEA、CA724联合检测可能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唐菁;陈海霞;李笃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压疮即压力性溃疡,新近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3%~12%,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0%~25%,其病死率较年轻患者增加了6倍[1].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压疮的发生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趋势[2],压疮的发生率一直是评价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调查表明,90%以上的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压疮预防知识,护理人员应着重帮助每日照顾时间长和压疮持续患者的照顾者,提高照顾者的压疮认知水平[4].为有效防治压疮,本院自2011年起建立系统的压疮安全管理流程,对全院住院患者的压疮预防和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监管,特别是针对老年卧床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霞;曾颖;汪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以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为基础的细菌鉴定方法,并初步将其应用于临床常规细菌的鉴定.方法 选择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能准确鉴定的细菌,以16S rRNA为靶序列,在两端保守区设计引物,PCR反应扩增目的 片段,测序后与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16S rRNA序列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13株菌中,有11株与数据库中的已知16S rRNA序列相似性达99.0%以上,成功鉴定到种的水平.结论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不典型菌株,可作为细菌常规鉴定的补充方法.
作者:沈亚娟;夏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食管癌组织、6例正常组织及6例炎症组织中Survivin和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PED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食管癌中Survivin与PED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86例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PEDF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53,P=0.003).结论 Survivin与PEDF蛋白在肿瘤的生成中具有拮抗作用,二者同时检测对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牧;李安桂;王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类儿童化疗方案治疗初治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可行性.方法 将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初治患者分为传统方案组(n=49)及类儿童方案组(n=51).传统方案组患者接受传统成人ALL治疗方案,类儿童方案组采用儿童ALL治疗方案,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儿童ALL诊疗建议(第3次修订草案)中对高危组患儿的治疗方案,总疗程均为3年.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化疗药物剂量及应用时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案组和类儿童方案组患者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7.8 %及90.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儿童方案组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及总生存分别为53.1%、59.4%,高于传统方案组(分别为38.4%、45.2%,P<0.05).两组患者化疗相关病死率、L-ASP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初治患者应用类儿童化疗方案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疗效.
作者:李英华;郭秀芬;王冬梅;刘学东;郭素青;孟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3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134例同期无并发症的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痰结核菌阳性、病灶累及不低于2个肺野、咯血、结核中毒、空洞形成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结核多见于非结核好发部位,且多分布于双侧及中、下肺野;经药物治疗后,控制血糖较好的研究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咯血消失率、结核中毒症状消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控制血糖是肺结核治疗的关键.
作者:吴文斌;程小星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