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乙醇摄入量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

谢微波;胥利;赵庆华;张明军;王永红;王郁

关键词:骨密度, 骨质疏松, 碱性磷酸酶, 乙醇摄入
摘要:目的探讨乙醇摄入量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男性体检者乙醇摄入史和日摄入量与碱性磷酸酶(ALP)及骨密度的关联。结果563例男性体检者中,31.6%有1年以上乙醇摄入史,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率分别为31.4%和5.9%。骨密度降低与年龄、乙醇摄入史、日摄入量及ALP水平呈正相关(P<0.01)。OP和骨量减少在有乙醇摄入史男性中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且随日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乙醇摄入史大于20年组与无乙醇摄入史组,日摄入量50~100g和大于100g组与0g组、小于50g组分别比较,A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摄入是导致男性OP发生的重要原因。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妊娠足月、宫颈Bishop评分小于或等于6分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球囊组和缩宫素组,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结果球囊组促宫颈成熟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04%和100.00%,缩宫素组为30.77%和7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球囊组引产至临产的时间为(472.52±416.26)min ,临产至阴道分娩的时间为(247.68±156.34)min;缩宫素组分别为(654.24±562.36)min和(476.14±354.73)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产后2 h出血量、胎儿和新生儿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便捷的引产方式。

    作者:柳怡;付稼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IL-17的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IL-17在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入院确诊的H T患者20例(H T组),另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中IL-17 mRN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检测发现 HT 组IL-17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中HT组IL-17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 mRNA在HT患者甲状腺组织内的高表达,提示IL-17有可能参与了HT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可能与HT患者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的大量浸润有关。

    作者:谢荣章;叶伙梅;袁炜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12年某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性分析

    目的了解2012年该院患者送检血液、痰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和API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病原菌3454株中,革兰阳性菌占36%,革兰阴性菌占64%,专性厌氧菌占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出率为1.6%。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6%及35.8%。非发酵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耐药率高。结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在不断增加;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现象较普遍。持续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瞿渝佳;张秀瑜;王云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分离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高危因素、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脑脊液共分离培养出54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1.11%,革兰阴性菌占33.33%,真菌占5.56%。病原菌呈现较高的耐药性。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伤口本身存在感染因素、术后切口外引流、脑脊液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持续时间长(>4 h)或再次手术者、手术放置异物等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经积极治疗总有效率为62.86%,病死率为11.43%。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医源性因素导致颅内感染比例及耐药性逐年上升。临床中静脉合并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有利于控制颅内感染,缩短疗程及提高疗效。

    作者:肖虹;程茗;黄警锐;胡唏;许毅;刘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西藏拉萨地区僧侣高尿酸血症分析

    目的通过对西藏拉萨地区僧侣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高原高尿酸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某院体检的358例僧侣按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358例中高尿酸血症例数为117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2.68%;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作者:冯东方;董磊;肖静;杨光;江承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危重创伤休克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8例重度创伤休克手术患者按麻醉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延迟复苏组(A组)和常规组(B组),各24例。结果患者均按预计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3~4 h内完全清醒,恢复自主呼吸。A组有4例(16.6%)患者死亡,B组有12例(50.0%)患者死亡。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创伤休克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管理可维护各脏器功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该类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赵卫兵;杨小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珠江三角洲创伤事故后患者应激障碍症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珠江三角洲地区创伤事故后患者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抽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等6市7所医院住院创伤患者554例,采用 PTSD平民版筛查问卷(PCL-C)及自编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PTSD症状发生率,分析症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158例患者PCL-C分值大于或等于38分,PTSD症状筛查阳性率28.5%,其中重度为7.8%(分值大于或等于50分),轻、中度20.8%(分值38~49分),创伤事故后患者主要的偏重和严重症状是:“面临相类似的情景时会非常局促不安(44.3%)”、“入睡困难或易醒(36.7%)”、“创伤经历引起的反复发生令人不安的记忆、想法或形象(31.1%)”等。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工作能力、缺乏友情支持、多部位伤及距事故发生时间较长与PTSD症状发生有关。结论珠江三角洲创伤事故后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反复重现体验增多,需要早期识别和干预。

    作者:史蕾;周克雄;杨芳梅;张细顺;陈丽光;郭秋;陈秋莲;邢曙;宋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转化糖注射液对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输注10%转化糖和10%葡萄糖溶液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4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在转入重症监护室(IC U )第1天分别给予10%转化糖(实验组)或10%葡萄糖溶液(对照组)1000 mL ,间隔4 h监测1次血糖值,同时纪录患者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血糖变化值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输液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10%转化糖较10%葡萄糖更适合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血糖的控制。

    作者:郑一;史中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难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难题[1]。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约为30%,其中杀人放火率约为2.5%,其他危害社会治安发生率约为19%[2],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增加了医疗卫生机构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服务和管理的难度。

    作者:陈懿;伍林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影响住院患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效果的原因分析

    对于大肠癌患者来说,肠道准备的清洁程度和安全性直接决定结肠镜检查的质量[1],不管是进行无痛肠镜检查还是手术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都是必要的。尤其对于结肠内微小病变者,肠黏膜表面附着大量泡沫,严重影响内镜观察,甚至造成各种假象,也是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2]。目前,传统肠道准备方法已被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所替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其主要特点:不脱水,不破坏电解质平衡和肠道正常菌群,不损伤肠道黏膜,不产生可燃性气体,清洁肠道迅速[3],大量应用对液体或电解质的平衡无明显改变,其良好的清洁肠道效果国内外均有报道[4],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目前效果佳、导泻时间快的肠道清洁剂,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它的肠道准备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对近5年来本科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病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红梅;曹林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关于提高《重庆医学》编辑部图书与期刊利用率的若干思考

    《重庆医学》1972年创刊,由重庆市卫生局主管,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和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介绍国内外新医学成果及进展,交流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新方法、新技术[1]。

    作者:钱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某院门急诊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门急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2年1~11月的处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及用药分析。结果该院门急诊处方书写较规范,未发现前记、后记缺项处方;不合理处方占调查处方的5.5%,主要表现在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溶媒剂量等方面的不适宜。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及干预措施,该院的门急诊处方用药已基本合理,但仍有部分不合理处方还需继续改进。

    作者:向光芳;刘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微量注射泵集束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微量注射泵能够精确控制注射药液的流速和流量,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持续泵入药物期间,微量注射泵由于种种原因能产生一些泵速的变化,使病情稳定的患者突然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而报警设置又不能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本文将集束化管理方案应用于微量注射泵操作管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陶玉;程青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不良因素分析与对策

    门诊部作为医院履行医疗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医护人员实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体现医院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窗口[1]。由于综合医院门诊具有各类患者聚集、检诊集中、病种复杂、需求各异、病情变化快、流动性大、服务周期短等特点,给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在新医改大好形势的当下,建立科学、完善的门诊护理管理模式,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经济的医疗服务,是摆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面前的新课题。针对这一课题,本院门诊开展了以“转变门诊护理服务理念、拓宽门诊护理服务内涵、创新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共建门诊和谐医患关系”为主题的探讨,通过分析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因素,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应急预案,在显著提高了门诊护理质量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下面就本院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的经验交流如下。

    作者:黄红梅;熊彬;张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利多卡因对支气管灌洗液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利多卡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LF)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A)的阳性率及其药物敏感的影响。方法收集135例HAP患者BLF ,共270份BLF标本;对HAP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时,先在右侧分泌物较多的支气管直接收集BL F送细菌培养作为对照组;随后于左侧分泌物较多的支气管注入2%利多卡因3 mL局部麻醉后收集BLF送细菌培养作为利多卡因组,比较两组PA阳性率及药敏情况。结果对照组BLF培养 PA阳性42例,利多卡因组BL F培养PA阳性40例,两组PA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1.11%和29.63%,两组样本的PA培养结果一致性很高( P<0.001);利多卡因组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PA敏感菌株少于对照组、耐药菌株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无影响。结论2%利多卡因不影响肺部感染患者BLF培养 PA的阳性率;会降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PA的敏感性。

    作者:张九进;黄翠娟;张勇昌;杨纯爱;梁宇峰;陈显源;陈月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模拟介入围手术期IFN-α联合ATRA治疗肝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围手术期干扰素-α(IFN-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8只Wistar大鼠,建立肝癌细胞CBRH7919的动物模型,并将瘤块组织移植于大鼠体内。1个月后,待瘤块完全形成后将所有大鼠的肝动脉进行结扎,并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只。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IFN-α联合ATRA进行治疗。10d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并检测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癌细胞的凋亡情况与瘤体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外周血VEGF水平、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凋亡指数[(91.8±12.7)pg/mL,(115.7±11.8)个/HP,(12.29±4.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7.4±18.3)pg/mL,(65.3±7.2)个/HP,(3.8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结果均显示,实验组bFGF及VEGF表达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围介入手术期IFN-α联合ATRA的使用能够抑制新生肿瘤血管的生成,提高介入手术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赵书元;吴李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不同乙醇摄入量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醇摄入量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男性体检者乙醇摄入史和日摄入量与碱性磷酸酶(ALP)及骨密度的关联。结果563例男性体检者中,31.6%有1年以上乙醇摄入史,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率分别为31.4%和5.9%。骨密度降低与年龄、乙醇摄入史、日摄入量及ALP水平呈正相关(P<0.01)。OP和骨量减少在有乙醇摄入史男性中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且随日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乙醇摄入史大于20年组与无乙醇摄入史组,日摄入量50~100g和大于100g组与0g组、小于50g组分别比较,A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摄入是导致男性OP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谢微波;胥利;赵庆华;张明军;王永红;王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阿司匹林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确诊为T2DM的患者496例,连续4周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 ,用光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与阿司匹林敏感(AS)组,分别比较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随访1~4年后比较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差异。结果发生AR的占总人数的11.69%;发生ASR的占总人数的37.90%。女性在AR组与ASR组中人数较多(67.48%);AR组与ASR组患者较AS组的餐前空腹血糖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均高于A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T2DM患者进行AR相关检测,推荐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推荐的服用剂量,并且密切监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武刚;程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轻度结膜炎症对93例干眼病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干眼病患者轻度结膜炎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来该院眼科就诊,经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小于或等于5 s的93例患者。将患者分为伴有轻度结膜炎(实验组)和不伴有结膜炎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结果54例合并轻度结膜炎,40例可以观察到结膜乳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3.54±1.02)s ;对照组39例,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3.41±1.04)s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 P=0.56)。结论干眼并发轻度结膜炎不影响泪膜破裂时间。

    作者:陈俊涛;张委;云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坦索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锯叶棕果实提取物(SPE)联合坦索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将87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SPE联合坦索洛新,对照组口服坦索洛新,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残余尿量(RU )、大尿流率(Qmax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以及前列腺体积。结果对照组治疗后 RU、Qmax、IPS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RU、Qmax、IPSS及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联合坦索洛新治疗BPH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夏洪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