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珍
文唇术是纹饰美容领域开展为广泛的操作之一,因文唇术后唇形不佳、唇色不均匀、色料褪色或发生晕染等要求去除纹饰的人群数目也逐年上升,激光作为去除文唇的首选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然而操作和术后护理不当,仍可造成严重并发症。作者近日于门诊经诊1例激光去除文唇后出现严重红唇瘢痕致小口畸形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霞;黄祥玉;李喆;李世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急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在该院急诊科多发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均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记录吸烟、饮酒、糖尿病史、器官损伤数目、消化道出血、肺挫裂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呕吐、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输血量。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SNP位点rs3788853、rs13306087、rs12709426作多态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和治疗组ISS、APACHEⅡ评分、输血量、DIC、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超过6 h 6种影响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CE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6种影响因素均是研究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ISS、APACHEⅡ评分、输血量、DIC、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过长等因素是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亚勤;夏永华;孙冰;石金河;梁栋梁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患者足趾神经在高频超声下的形态结构及其在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作者:王丽华;郑元义;黄素群;秦开秀;莫色阿合;李志恒;简华刚 刊期: 2013年第27期
CD4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指白细胞分化抗原簇第44号,是一类重要的黏附分子,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1]。不同细胞表面CD44与透明质酸(H A )结合活性不同,活化状态存在很大差异。许多正常细胞表面CD44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许多肿瘤细胞表面CD44处于高度活化状态,能与其主要配体 H A 结合,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2-6]。目前,有关CD44活化的调控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随着对CD44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以CD44为靶点进行肿瘤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焦点[7-9]。本文对CD44分子活化状态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侯利丹(综述);高锋(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客观评价鼓室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鼓室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SOM 的相关文献。严格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后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5个随机对照研究(RC T )共615耳纳入研究。在5个对照研究中,治疗组(鼓室注射曲安奈德+盐酸氨溴索)的疗效和对照组(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比较:OR(95% CI)为4.25(2.7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个对照研究,治疗组(鼓室注射曲安奈德+盐酸氨溴索)与对照组(鼓膜置管)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OR(95% CI)1.67(0.6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及OR(95% CI)0.16(0.0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在SOM的治疗中,鼓室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的疗效与鼓膜置管相当,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鼓膜置管。因此,鼓室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SOM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莲;周建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特征,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骨肉瘤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成熟的骨组织脱钙后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的表达,探讨HGF、C-met和NRP1在肿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转移、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骨肉瘤组织中HGF、C-met和NRP1高表达,三者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术后联合检测 HGF、C-met和NRP1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同申;孟彦;彭圣智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肌凝蛋白重链(CM HC )自身IgG抗体滴度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将28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14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作为治疗组,其余14例为标准对照组,同时设健康体检者28例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MHC自身IgG抗体。结果未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CM HC自身IgG抗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好转11例(78.57%),标准对照组好转5例(35.71%),且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CM HC自身IgG抗体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由(36.12±9.98)%提高至(46.15±12.18)%,左室舒张末内径由(59.68±9.60)mm缩小至(50.05±10.20)m m ,治疗后较标准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与传统方法比较疗效明显,且降低了体内CM HC自身IgG抗体滴度。
作者:莫新玲;谢福生;侯广道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对PAP的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两肺弥漫性随机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影10例(100%),2例伴有肺实变,病灶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呈地图样分布者8例(80%);在磨玻璃影中可见网格状较高密度影,呈碎石路征6例(60%);充气支气管征者4例(40%)。同一病例中可同时有上述几种改变。结论 PA 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对PAP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新官;邱维加;周智鹏;刘光俊;邓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美国主要导致死亡的疾病中位列第4,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绝大部分中、重度COPD 会经历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AECOPD常伴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包括:生活质量下降、肺功能减损、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患者还需承担更高的社会经济负担。约25%~50%的AECOPD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尽管抗菌药物的使用在减少病死率和治疗失败率等方面大有益处,而欧美有约85%的AECOPD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这个比例显然高于细菌导致AECOPD所应使用的抗菌药物比例[2]。但甄别细菌感染或非细菌感染仍然是个问题,前者需要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后者则不需要。误用或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医疗费用。从临床症状看,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存在广泛的交叉,这给医生在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抉择时带来了困难[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 PC T )作为细菌感染的标志物近年来受到重视,它在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指导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有一定作用。
作者:高天敏;代廷涛;陈家华(综述);程春瑞(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持续腹主动脉按压(SAAC )联合单纯胸外心脏按压(SCC )对心脏骤停家猪模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标准心肺复苏组(S-CPR),复苏过程中采用SCC ;SAAC心肺复苏组(SAAC-CPR),复苏过程中采用SCC联合SAAC。经右心房内电极交流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建立心脏骤停模型,经历9 min未干预间期后进行心肺复苏。两组均先予 SCC ,30 s后 SAAC-CPR组加以SAAC。观察并比较两组PETCO2、冠状动脉灌注压(CPP)、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结果 SAAC-CPR组 PET-CO2[(22.50±3.17)mm Hg]明显高于该组SCC时期[(11.80±2.57)mm Hg]及S-CPR组SCC时期[(13.40±3.5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C-CPR组CPP[(50.30±6.49)mm Hg]亦明显高于本组SCC时期[(14.12±3.01)mm Hg]及S-CPR组SCC时期[(14.62±2.5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PR组3只和SAAC-CPR组9只动物均在3次以内除颤后恢复自主循环,经10 min ROSC期后复苏成功并经历24 h生存;SAAC-CPR组ROSC率及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明显高于S-C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动物行尸体解剖均未发现腹腔内脏器损伤。结论 SAAC联合SCC可提高心脏骤停家猪模型PETCO2、冠状动脉灌注压、ROSC、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有利于心肺复苏且安全并易于操作。
作者:冉启华;刘亚华;周满红;周静;刘兰;肖梦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临床罕见疾病,其治疗方案国际上尚未统一,现将本科室近期收治的2例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诊断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任轲;苟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与克氏针治疗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t观=-33.971、-10.219,t对=-37.639、-7.415,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为(31.8±3.9)°和(129.9±11.8)°,对照组为(29.3±3.1)°和(123.6±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8,t2=2.085,P<0.0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05)。结论 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邓长华;吴新宝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常见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心血管内科死亡病例资料,分析其心血管疾病罹患情况、直接死亡原因及其性别、年龄差异。结果(1)181例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冠心病(115/181,64%)和高血压(96/181,53%)是常见的基础疾病,肺部感染(104/181,57%)是常见的并发症。(2)基础疾病罹患情况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0岁以上心血管死亡患者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随年龄增加,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逐渐增加。(4)死亡的直接原因,前3位的分别是心源性猝死(44/181,24.3%)、多器官衰竭(24/181,13.3%)、心源性休克(24/181,13.3%)。结论加强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管理,加强心血管疾病人群肺部感染的治疗干预,在诊疗中重点保护靶器官功能,可能降低心血管住院患者病死率。
作者:刘浩宇;常广磊;段芹;张冬颖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该院治疗的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随访6~24个月,2例复发,轻微疼痛,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可控制。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可以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郑捷敏;闫宪磊;陈家康;黄河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根据W H O标准: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达到10%即为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14%时,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超老龄社会”[1]。目前,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2.5%左右,2050年将达到20.7%,其中,8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800多万,是1995年的6倍[2]。欧盟委员会发表的欧盟人口绿皮书显示,2005~2030年,欧盟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增加52.3%。日本虽然到1970年才达到老龄化国家标准,但是,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7%上升到14%所用时间比欧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短,已处于超老状态。在全球老龄化的同时,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老年人将增至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占老年人口的12.37%[3]。
作者:沈军;肖明朝;杨萍萍;李立伟;车小雯;李飞燕;王聪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在性病门诊开展预防服务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由重庆市5家医疗机构的性病门诊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入选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健康干预服务,发放特制的预防服务包,在性病门诊候诊区域张贴健康知识宣传。就诊者复诊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性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96.4%的患者在初诊时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相关的预防知识干预,其中有84.1%的人是通过医生所提供的咨询服务所获得的知识。初诊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为60.9%,远高于初诊时的17.4%。结论就诊人群满意在性病门诊开展干预性预防服务,他们的相关知识改善和不良行为的改变效果明显。
作者:雷山川;吴音;王千秋;王苏平;薛茂;吴国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叉头蛋白3(FoxP3)在鼻咽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调节性T(Treg)细胞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 P )法检测Fo x P3在57例鼻咽非角化鳞状细胞癌和22例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中的表达情况及CD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在鼻咽癌组中FoxP3阳性Treg细胞数(105.05±52.22)显著高于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6.35±6.06),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阳性Treg细胞的数量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在鼻咽非角化鳞状细胞癌中,FoxP3阳性Treg细胞的增殖可能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并为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张志兴;马韵;刘懿霄;徐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随着产前超声检查的广泛普及和超声设备的升级换代,超声检查能越来越早地发现和诊断胎儿水肿,并可能发现病因,而一般的临床产科检查不能诊断胎儿水肿,大多数孕妇也没有症状,所以产前超声检查对发现胎儿异常和优生优育十分重要。
作者:白兰平;张灿晶;张晓明;陈静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评估低剂量C T结肠成像对腹部结肠外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低剂量C T结肠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所有腹部的肠外病变,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老年组以及非老年组;并根据病变的临床重要性将腹部所有肠外病变分为E1~E4组,分别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之间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E2~E4级病变总体发病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结肠成像对腹部结肠外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肠外病变发病率随之增高,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作者:朱丽;王天乐;龚沈初;崔磊;唐军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 MEDLINE、EMBASE、CO-CHRANCE CENTRAL、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这些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8月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偏倚风险评估、质量评价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21篇,包括手术1863例,内镜组982例,开放手术组881例,内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在术后握力值、两点辨别觉、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术后症状缓解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返回工作时间、捏力值、术后疼痛率均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内镜组在返回工作时间、捏力值、术后疼痛率方面要优于开放手术组,其他相关指标两种手术方法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翼;薄占东;赵劲民;苏伟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