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外科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明佳;范林军;姜军

关键词:乳腺外科, 实习医生, 临床思维能力, 疾病, 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格医学人才, 个体差异性, 诊治, 诊疗过程, 医学院校, 心得体会, 思维过程, 临床医生, 临床带教, 理论知识, 教学医院, 感性材料, 发展过程, 带教老师, 实习生
摘要: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结合理论知识,用自己的思维综合、分析,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1],一名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好坏,作为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合格医学人才的使命,重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级带教老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就近年来在乳腺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PO模拟肽类血小板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1994年TPO被成功克隆及纯化.此后人们开始研制rhTPO和PEG-rhMGDF,并在多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进行了广泛临床研究.然而一些接受PEG-rhMGDF治疗的健康受试者产生了与内源性TPO存在交叉中和反应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PEG-rhMGDF和rhTPO的开发被迫停止.

    作者:王崧;许杨;王军平;开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肝转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胃癌肝转移和无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确立临床病理因素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收治的胃癌发生肝转移和非肝转移的患者各7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胃癌肝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与胃癌肝转移有关,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P=0.003,OR=6.198)和脉管浸润(P=0.026,OR=2.571)是胃癌肝转移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胃癌发生肝转移可能与肿瘤的大体类型、脉管浸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

    作者:徐宝国;李涛;于霞;许新才;徐艺可;卢喜;王云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检测腺苷脱氨酶和癌胚抗原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

    目的 为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提供一种较快速和有参考价值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2007~2008年住院经胸膜活检确诊为结核或肿瘤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ADA为(93.2±25)u/L,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者[(26.2±1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胸腔积液中CEA为(55.7±78)5μg/L,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者[(7.8±22)μg/L],P=0.013.结论 胸腔积液中ADA、CEA单独检测及其联合检测能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方知;谭毅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Ⅰ期腔道会师治疗尿道损伤42例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置管镜行腔内尿道会师对尿道损伤的治疗.方法 对42例尿道损伤患者使用置管镜通过尿道断端插入膀胱,而后沿镜鞘插入并留置尿管,完成尿道会师.术后3~8周拔尿管,随访3~22个月.结果 治愈21例,良好18例,失败3例.结论 置管镜腔内尿道会师治疗尿道损伤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适于急诊尿道创伤患者的治疗.

    作者:乔着意;孙丹宁;刘剑;王梅;王兴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27例胃黏膜组织中PGE2 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 (PGE2)水平在冠心病应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黏膜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入选者胃液及组织匀浆中PGE2 的水平,消化道出血好转后再次检测.结果 冠心病应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组织匀浆中PGE2水平较未出血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出血控制后其PGE2水平亦明显低于未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与阿司匹林引起的PGE2下降有关,而且出血多发生在基础PGE2水平低的患者.

    作者:李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布托啡诺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布托啡诺对降低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SA(美国麻醉师协会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的分级)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mg,Ⅱ组静脉给予布托啡诺1mg;5min后均由左上肢静脉给予5μg/kg芬太尼,观察1min内呛咳反应发生率.结果 Ⅰ组80%患者发生呛咳反应,Ⅱ组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可以明显减轻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

    作者:张钧;徐峰;王雁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6例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在不同旋转状态下多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26例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者(患者组)及46例寰枢关节正常者(对照组)行寰枢关节静态中立位和功能左、右旋转位的多层螺旋CT扫描,各组扫描图像均做表面遮盖SSD法重建图像.测量两组寰齿前间隙(ADI)和寰齿侧间隙(LADS),并进行比较.结果 ADI变化:对照组静态中立位与功能左、右旋转位差别不大,患者组静态中立位与功能左、右旋转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1).LADS变化:对照组和患者组静态中立位与功能左、右旋转位比较,均无规律性.结论 寰枢关节静态中立位横断CT扫描对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的准确诊断意义不大.对临床怀疑有寰枢关节旋转固定者,应在常规横断CT扫描后,加做功能左、右旋转位状态下的多层螺旋CT扫描,有利于诊断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

    作者:段宗强;胡明宗;曹跃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血清VEGF、CA125和CEA对4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中晚期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在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或)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4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及放疗后2个月血清VEGF、CA125和CEA水平,以25例健康者测定值为对照.结果 肺癌组血清VEGF、CA125和CEA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癌组VEGF、CA125和CEA在放疗后均低于放疗前(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VEGF、CA125和CEA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病情变化及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中VEGF、CA125和CEA水平与肺癌病情变化呈负相关.

    作者:马虎;柏玉举;李宁;杨卫兵;张廷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肺心病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

    新近研究表明,健康者一次室性早搏(PVS)可以引起其后窦性频率的短暂加速后减速.这种双向变时性变化逐渐被认为是一项简单无创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方法--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HRT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意味着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存在异常[1].本文旨在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HRT现象及其意义.

    作者:朱艳辉;王希柱;宋巧凤;陈荣花;贾洪娟;姚艳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具有自我更新、横向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是多能祖细胞.在创伤修复、组织功能重建、免疫调节及免疫治疗等研究领域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体外试验和异基因移植研究中均显示MSCs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对MSCs的免疫调节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其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汤勇;王帅;周训平;陈宪林;王晓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芬太尼或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芬太尼或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优越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行无痛人流术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F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比较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前(T0)、术前(T1)、术中(T2)、术后(T3)心率变异性(HRV)的值.结果 两组间并发症、苏醒时间、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段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0、T3时段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0、T3时段总功率(TP)、低频段(LF)、高频段(HF)、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段TP、LF、HF、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或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均可安全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但芬太尼对呼吸及HRV的影响较布托啡诺明显.

    作者:邓林;谢宗元;汤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5例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5例(30侧)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开颅取脑,在手术显微镜下,以离体人脑底面对Heubner回返动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 本组39支Heubner回返动脉长度为(24.34±6.72)mm,直径为(0.72±0.33)mm.双支型、3支型以及较粗大单支型Heubner回返动脉常伴有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Heubner回返动脉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及A1A2段近侧3mm者多(84.62%),尚有3支起源于眶额动脉.在空间位置上与大脑前动脉A1段以3种关系伴行进入前穿质,沿途发出穿动脉分布于视神经上部、视交叉外侧、嗅神经附近和额叶底面以及前穿质.结论 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但管径、数目及走行变异较大.详细了解回返动脉解剖学特点,对手术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洪伟;李爱民;颜士卫;夏咏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创伤性肝损伤89例院内急救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肝脏是腹腔内实质脏器中易受损器官之一,与其他脏器比较,难以控制的肝脏出血及其所致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为10%~15%[1-2].创伤所致肝损伤大多同时并发全身多发性器官损伤[3].肝损伤治疗效果常与疾病诊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有关,根据肝脏损伤级别及病情选择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本文根据本院肝胆外科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89例创伤所致肝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肖连斌;陈康;廖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控释前列腺素E2栓剂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控释前列腺素E2栓剂(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58例足月妊娠、有引产指征的孕妇,以1枚普贝生置于阴道后穹窿,分析用药前及用药后12h的宫颈Bishop评分、临产情况、剖宫产率、对母婴的影响. 结果 普贝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达87.9%,用药至临产时间平均为(654.5±557.3)min,引产成功率86.2%,剖宫产率39.7%,有3例发生子宫过度刺激,经及时处理无不良后果,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 普贝生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药物,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华媛媛;熊正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期间的监护与并发症处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中毒患者血液灌流中的有效监护和并发症处理措施.方法 对142例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监测血流动力学、出凝血时间、电解质和药物浓度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压、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使血液灌流得以顺利进行.结果 142例中院内死亡2例,分别为百草枯和有机磷中毒,死于晚期并发症;术中出现低血压42例,低钠、钾29例,血肿形成5例,血尿3例,均予相关治疗后短期内缓解、纠正.结论 血液灌流期间专人严密监测血液中中毒物质浓度,确定灌流效果,设立血液灌流并发症防治预案,有预见和有准备的防治并发症,可以保证血液灌流顺利进行.

    作者:田君;徐世伟;张晓军;文亮;刘明华;熊健琼;邓朝霞;张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外科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结合理论知识,用自己的思维综合、分析,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1],一名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好坏,作为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合格医学人才的使命,重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级带教老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就近年来在乳腺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明佳;范林军;姜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监测胃肠道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评价

    目的 研究C-12多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胃肠道肿瘤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近年来检测了4次以上肿瘤标记物的29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临床疗效与病情分为6个等级,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与病情分级的关系,并建立疾病复发转移的判别方程.结果 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与病情分级与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癌抗原242(CA242)、甲胎蛋白(AFP)以及癌抗原125(CA125)有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65、0.67、0.49、0.49.根据所建判别方程,男、女性胃肠道肿瘤患者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5.1%、91.9%.结论 肿瘤蛋白芯片的检测对于胃肠道肿瘤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判别方程可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判定.

    作者:杨雪琴;仲召阳;王东;王阁;杨镇洲;李增鹏;杨宇馨;沈奕播;王正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45例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临床分析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 irato ryfailure,ARF)是小儿常见危重症,起病急骤,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ARF时由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及其他各种医源性或非医源性原因常出现各种电解质紊乱[1].现总结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诊断为ARF 45例患儿电解质变化情况,以了解ARF时电解质紊乱的特点.

    作者:曾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转移机制研究新进展

    胃癌是世界上高发肿瘤之一[1],晚期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转移的具体机制国内外做了大量研究,总的来说肿瘤转移及侵袭可定义为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通过直接蔓延,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等播散到其他部位,形成具有同原发病灶相同特性的新病灶.

    作者:王肖泽;王继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红细胞处理仪洗涤去甘油化与手工洗涤去甘油化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洗涤机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效果.方法 比较洗涤机洗涤去甘油化与传统手工洗涤去甘油化处理Rh阴性冰冻红细胞的优越性.结果 细胞洗涤机去甘油化回收率高,缩短制备时间约2h,污染零风险.制品中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成分质量标准.结论 细胞洗涤机洗涤快捷,并能提高解冻去甘油化红细胞的质量,极大满足临床抢救用血需要.

    作者:武晓林;冯庆功;张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