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淋巴结肿大疾病c-myc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珊;章均;金先庆;唐开勇;王佚;罗小辑

关键词:儿童, 淋巴结肿大, 疾病, 基因, 症状和体征, 组织细胞, 增生性, 免疫器官, 发病机理, 肿瘤性, 炎症性, 反应性, 体重, 分布
摘要:淋巴结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小儿淋巴结肿大较为多见,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按淋巴结肿大发病机理可把它分为炎症性肿大、反应性增生肿大、肿瘤性肿大、组织细胞增生性肿大等4大类疾病.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3例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SAP13例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2年我科非手术治疗SAP死亡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期死亡8例,中期死亡4例,后期死亡1例.结论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未及时中转手术是SAP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死因,治疗措施不充分、代谢紊乱、患者求治时间太晚、高龄、不恰当应用激素亦是影响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适时中转手术治疗、维持高危病人胰外器官功能和支持治疗,可望降低SAP病死率.

    作者:郑明友;汪涛;黎光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腐蚀伤1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148例食管腐蚀伤的治疗经验.方法除6例对症处理外,余14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改良食管腔内置管28例(4例失败后行食管重建),结肠代食管71例,胃代食管25例,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8例,其他手术14例.结果死亡6例,颈部吻合口瘘14例,吻合口狭窄5例;脓胸1例;改良食管腔内置管成功23例(82.1%),病人终均恢复正常进食.结论改良食管腔内置管可预防食管瘢痕狭窄;应根据狭窄部位决定晚期病例食管重建方式;颈阔肌皮瓣是修复颈部食管狭窄的理想方法.

    作者:周景海;蒋耀光;王如文;龚太乾;赵云平;马铮;谭群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迅速纠正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的病理状态使重要脏器得到有效灌注,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快速输入,通过监测血压尿量心率的变化,评价该溶液抗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失血性休克的患者49例,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经静脉输入,速度10~15ml/min,测定并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心率、呼吸、尿量.当相邻两次收缩压均达100mm Hg(1mm Hg=0.133kPa)以上时,停止输入该溶液并以林格氏液维持输液,记录实际输入量.结果用药后血压尿量较用药前明显增高.抗休克有效率为100%.平均用药量(425±112)ml,平均用药时间(0.54±0.16)h.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应能迅速恢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提高了失血性休克救治的成功率.本试验结果显示以10~15ml/min的速度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200~750ml范围内安全有效.

    作者:郭晓丽;杜权;葛衡江;陈力勇;李阳;蒋耀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气胸、液气胸腋下粗管引流的体会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气胸、液气胸的疗效.方法我们自2001年8月~2003年3月对收治的气胸、液气胸50例患者采用在床旁局麻下行腋下粗管闭式引流,并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中病人的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操作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0min,引流效果良好.结论腋下放置粗管治疗气胸及液气胸,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病人心理负担轻,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永忠;赵仁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褶合光谱法同时测定地麻滴鼻剂中两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褶合光谱法.方法用TU-1901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采集吸收度信息,通过数据转换将信息转到褶合光谱程序中,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盐酸麻黄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3% (RSD=0.14%)、99.82%(RSD=0.13%).结论褶合光谱法适用于本制剂的含量测定,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方法简便、灵敏,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刘世军;杨樊辉;相同顺;邢爱民;王文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6例报道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好发于四肢长管骨骨骺区,并可向干骺端扩张.其中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多见,次为股骨近端、肱骨近端、跟骨及坐骨等.一般有2次骨化中心的骨骺皆可发病[1].此病青少年多见,本文报道6例,结合临床及病理回顾分析其影像特征.

    作者:卜庆丰;张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水针刀结合推拿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30例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疼痛病症之一,以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发病居多.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不易彻底且易复发.作者于2002年7月~2003年5月采用水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纯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RNA干扰-dsRNA介导的基因沉默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首先在线虫体内发现的一种生物现象,即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能抑制序列特异性基因的表达[1].目前,RNAi现象在包括植物、真菌、果蝇以及某些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体内也已得到证实[2~4],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保守机制,是生物体防御病毒感染和转座子,保护自身基因组的重要手段[5、6],并因此引起生命科学界极大的关注.

    作者:李旭宏;龚建平;刘长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792例大肠息肉的内镜诊治及随访研究

    我院自1986年3月~2002年2月,对4 670人次进行了结肠内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792例,占其受检人数的16.95%,并对其中274例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和6个月~10年的随访,随访5年以上者有168例,随访率达61.31%.

    作者:姜长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63基因研究进展

    1 p63的发现p53基因作为在肿瘤生物学领域研究为深入基因之一,其突变体在人类癌变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研究结果证实超过50%的人类肿瘤中存在p53的突变[1].

    作者:郭伟;范士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43例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G)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胸腺切除治疗儿童MG 43例并长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无恶化和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术后半年肺部感染死亡1例.总缓解率与有效率分别为37.2%和81.4%.疗效与性别、病程、手术径路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10岁以上患儿有效率(94.74%)高于10岁以下组(70.83%),P<0.05;全身型有效率(94.74 %)高于单纯眼肌型(70.83%),P<0.05.结论胸腺切除治疗儿童MG疗效评价需长期随访.全身型MG应手术治疗,从严掌握单纯眼肌型手术适应证.

    作者: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龚太乾;周景海;马铮;林一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临床分型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临床分型及定量评分(QMG)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2001年11月~2003年9月手术治疗的43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以MGFA标准作临床分型与定量评分,通过与Osserman分型作比较,观察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并探讨新的分型与评分的临床特点与意义. 结果 MGFA临床分型中的Ⅰ型与OssermanⅠ型较一致,OssermanⅡa型17例中,MGFAⅡa型12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OssermanⅡb型15例中,MGFAⅡa型2例,Ⅱb型4例,Ⅲa型3例,Ⅲb型3例,Ⅳa型2例,Ⅳb型1例;治疗后QMG评分随时间呈明显降低. 结论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临床分型较Osserman分型更为细致、客观,其定量评分准确反映出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以加强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与协作.

    作者:马铮;蒋耀光;王如文;赵云平;周景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 035例(3 984只眼)近视患者(-1.50~-27.00D),术后随访1、7d 1、3、6、12、24个月,观察及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角膜瓣游离2只眼(0.05%);角膜瓣小、游离并偏位1只眼(0.025%);角膜瓣形成不全5只眼(0.12%);角膜层间异物16只眼(0.40%);明显偏中心1只眼(0.025%).术后角膜瓣融解1只眼(0.025%);角膜瓣移位、皱折10只眼(0.25%);角膜瓣下感染16只眼(0.40%);角膜瓣下上皮植入4只眼(0.10%);屈光过矫3只眼(0.075%);屈光欠矫26只眼(0.65%);眼底病变4只眼(0.10%).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枧,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渝华;方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腰椎牵引配合推拿、电针疗法治疗腰突症80例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原因.几年来作者应用腰椎牵引、电针和推拿的方法治疗腰突症,并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凌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45例食管癌患者BAT-26位点微卫星不稳性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粘膜BAT-26位点MSI及其单态性的情况.方法组织DNA提取后PCR扩增,扩增产物行9%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等方法, 分析45例食管癌及正常切缘组织BAT-26位点微卫星不稳的情况.结果所有正常组织在BAT-26位点DNA电泳条带长度无明显改变,45例食管癌中有3例MSI改变.结论食管粘膜BAT-26具有较好的单态性,食管癌细胞BAT-26位点对识别高频率MSI不十分敏感.

    作者:颜坤;王明荣;房殿春;杨康;田晓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63基因在人类肺癌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研究p63基因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CR)方法对40例非小细胞肺癌,6例小细胞肺癌,同时对10例良性疾病肺组织中p63基因两种亚型(TAp63及ΔNp63)转录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P63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9例NSCLC肿瘤组织(19/40),5例SCLC肿瘤组织(5/6)及2例癌旁组织(2/46)中ΔNp63呈阳性表达;良性疾病肺组织中TAp63与ΔNp63表达均为阴性.P63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大于腺癌组织及良性病变肺组织(P<0.01).结论 p63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及SCL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其中主要是ΔNp63表达水平升高,而P63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及SCLC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组织,推测ΔNp63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及SCLC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增殖,起到癌基因作用.

    作者:郭伟;范士志;蒋耀光;李志平;陈建明;牛会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车祸致双眼球脱臼破裂合并颅脑损伤1例

    患者,女,39岁.2002年12月25日因车祸后双眼球脱出4h急诊入院.患者于当日晚上乘坐高速行驶的载重货车,不慎撞在一悬空的告示牌边缘,当时即感双眼疼痛,流血,无昏迷、恶心、呕吐.入院查体:神清,颜面部肿胀明显,双侧眉弓下可见一长约13cm的皮肤裂口,深达骨膜,内有新鲜血液渗出,鼻骨后退,鼻腔内有暗红色液体流出.双眼球脱出于睑裂外,右眼球位于右耳上方,左眼球脱臼于下睑下缘,仅有少量筋膜组织相连,视神经、血管及6条眼外肌均已离断.

    作者:刘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消灵与新洁尔灭在预防尿路感染中的疗效对比

    导尿和留置尿管是临床基本操作之一,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以及危重病人的尿量的观察等,但导尿和留置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1].据文献报道:40%的医院感染为尿路感染[2].其中多数与导尿和留置导尿有关.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需要导尿和留置尿管的患者,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了新的消毒液和常规消毒液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孝英;官政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变化观察分析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中毒心肌酶谱与心电图二者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及心电图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异常 17例(56.7%),心电图异常22例(73.3%),其中ST-T改变11例(36.7%),窦速10例(33.3%),期前收缩1例(3.3%).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改变与心电图异常不平行,酶谱的改变明显优于心电图,前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文玉明;曾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

    肺气肿是一种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不可逆气流受限,病理学上表现为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的疾病[1].

    作者:龚太乾;谭群友;蒋耀光;王如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