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颖
目的 研究骨科线缆系统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6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骨科线缆系统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9~77岁,平均43.5岁;采用胸骨柄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72岁,平均41.2岁.观察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膝关节术后首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及远期膝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均获得13~28个月的随访,平均18.4个月.骨科线缆系统环扎固定组患者术后开始伸屈膝关节锻炼时间早,平均约4.9 d,但医疗费用较贵,约为1.08万元.应用改良的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评估远期疗效,骨科线缆系统治疗组优良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骨科线缆系统对髌骨骨折固定牢靠,具有膝关节锻练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种新的选择方法.
作者:沈飞;刘军;孙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讨预防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对42例达到换血标准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运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对这42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有38例疗效明显,只有4例在换血治疗中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合适方法.
作者:刘敏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损伤急诊Ⅰ期手术方式,结肠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结肠损伤Ⅰ期手术的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并发症.Ⅰ期手术将裂口修补缝合或肠段切除吻合.结果 Ⅰ期手术56 例,并发肠漏2例.结论 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早期诊断,手术探查,行Ⅰ期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并发症低.
作者:周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大范围推广的背景下,我院进行了一系列护理改革,其中突出的是规范整体护理理念,包括患者的入院介绍、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术前指导、术后指导及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为更好的为手术患者服务,我科从2011年12月至今,在开展术前访视的同时应用术前评估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前的各项护理项目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不仅使患者对手术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同时使护士对患者术后的护理重点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到了重点观察,重点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建中;李静;刘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床边血液灌流在急诊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有机磷中毒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16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方法结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与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昏迷时间、住院时间与阿托品用量方面,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采用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有机磷重症患者,可快速清除有机磷中毒患者体内的毒素,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邓挺;邱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ICU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十分普遍,即使既往无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病史,亦极为常见.研究表明这种高血糖是应激的结果,可产生多种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使原有疾病加重,诱发多种并发症,乃至死亡[1].本文就近年来ICU患者高血糖的治疗与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借此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ICU患者高血糖的重视.
作者:陈铭银;聂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的日趋完善,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精神患者的特殊性,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本文中,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精神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对策.
作者:陈梦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使更多的同志知道,要想提高干休所医疗保健水平,必须提高慢病管理认知水平,要从基础抓起.方法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让大家都认识慢性病及它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做到医生、家庭、患者携手共管,才能达到患者受益的目标.结果 只要健康教育到位,知识普及到人,多方密切合作,慢病管理就会很好落实.结论 生活方式病在每个单位都是严重影响和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对这类可管可控的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和管理目前发展不平衡,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大众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慢病管理迫在眉睫,也是提高老干部生存质量的迫切需要.
作者:李长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切实做好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从源头防止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淮阳县卫生监督所采取了三项举措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此项工作得到了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协助.
作者:郑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病历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各种诊疗过程中所有的医疗文书资料,是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是评价医疗质量、衡量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法律和社会保险的重要依据.规范病案借阅行为,防止病案丢失是开发利用病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前提条件,随着病案利用面的不断拓宽,借阅病案的人越来越多,成分越来越复杂.不规范的借阅行为也随之增多,,如不加强管理,将严重地影响病案室工作的正常运转.
作者:王秀茹;王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与甲强龙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疗效及复发率对比.方法 对临床活动期及非活动期的TAO患者40例分别进行静脉地塞米松治疗及甲强龙静脉治疗,观察改善情况及病后复发率.结果 经过地塞米松治疗,TAO患者地塞米松冶疗有效率为100 %,甲强龙治疗有效率为95%,眼球突出疗效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甲强龙对TAO治疗效果显著.但复发率甲强龙显著高于地塞米松.
作者:凌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研究为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对妇产科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为临床综合护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之间接收诊治的72例孕妇产后护理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6例,将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组成研究组,将常规护理患者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研究两组护理结果,P<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孕妇产后出现不良事件1例,对照组孕妇产后出现不良事件4例,两组护理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妇产科孕妇产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促进患者的产后恢复.
作者:曾玲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运用纽曼健康护理系统模式对ICU清醒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动态的SDS、SAS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到很大的缓解和控制,证明这种理论在ICU清醒患者的护理上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朱丽;秦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系统的设计目的 就是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物资管理系统与医院整体的全面链接,建立起一个完整高效的监管体系,贯穿于整个医院流程之中,合理分析掌控各部门应用成本及支出情况,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本文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新的模式和系统特点.
作者:汪桢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超前镇痛就是在伤害性疼痛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防止中枢敏感化发生,能更有效减轻术后疼痛[1].目前,超前镇痛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如何运用超前镇痛完善地解决术后疼痛问题,这类文献很少.本文探讨两种不同的曲马多给药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NICU使用PICC控制血管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2012年取消股静脉置管,使用PICC置管,观察2012年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月平均千日发病率与2011年使用股静脉置管时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月平均千日发病率的比较.结果 2012年血管插管相关感染平均月千日发病率为(1.389±2.018)‰,明显低于2011年血管插管相关感染平均月千日发病率为(3.183±5.269)‰.结论 在NICU中使用PICC导管能够有效控制血管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
作者:刘婧桓;霍春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本文将对偏头痛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提高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3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将其分为淤血脉络型,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肝气郁结、痰湿阻滞型,气虚头痛型以及血虚头痛型等临床分型,并根据患者分型情况选用不同中医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 23例偏头痛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治疗总有效人数为2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 对于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以及实际病程及头痛程度,确定合适的中医临床分型,并根据中医分型结果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从而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追求的同时,相应的医院也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护士长作为医院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协调者、领导者、组织者与管理者,它不仅要带领护理人员根据要求完成本职工作,还需承担指导护理人员开展业务技术,增强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行政上管理职责等.因此,良好的护理质量正是护士长绩效水平之所在.为确保护理质量水平,护士长明确其职责是关键.本文主要在分析护士长职责基础上,探究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案.
作者:谢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对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进展进行分析,提醒临床医师在为玻璃体积血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需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权衡利弊,为患者制定佳的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案.
作者:韦乐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治疗重要的进展之一,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各型冠心病.PCI具有创伤小、患者疼痛少、成功率高和近远期预后佳等优点,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是该手术施行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低排综合症、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尿滁留、严重心律失常、支架脱落或栓塞、支架内再狭窄、晚期冠状动脉瘤等[1,2],其发生率可达9.19%[3],因此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