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从伦;谈必龙
目的流行性乙型脑炎7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70例临床确诊的乙脑住院病例,综合相关资料,对本组病例的发病特点、临床特点,不典型表现及治疗中的几个问题等,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作了临床分析.结果该病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发病季节以8月份为高峰,在诊断上注意与乙脑及其它相似疾病的鉴别,避免误诊.结论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提高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作者:钟译苇;刘晓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于2000年9月~2001年9月急诊手术抢救Dieulafoy病大出血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邓波;王如文;蒋耀光;周景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以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IFO)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观察.方法应用IAP方案即IFO+表阿霉素(EPI)+顺铂(DDP)静滴,同时用美司纳(Mesna)解毒,配合水化,28d为1周期,治疗2~3周期.结果 56例患者均应用IAP方案治疗2~3周期总有效率(CR+PR)46.4%.结论以IA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失为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静;谭永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自发性气胸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8例自发性气胸诊断和治疗.结果单纯穿刺抽气23例;胸腔闭式引流85例;外科手术9例;因慢阻肺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死亡6例.结论自发性气胸需及时诊断,并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选择正确治疗方法,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李华;蒋强;刘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于1999年10月从1例尿路感染者的尿液及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栖冷克吕沃尔氏菌,由此菌株引起的尿路感染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琳琳;王国富;张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麻风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63例麻风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及结论 63例麻风患者瘤型麻风35例,为麻风主要临床表现型,麻风样反应3例,易引起误诊、误治;合川26例,为重庆市主要发病地区;城镇患者15例,并不少见;由于麻风是一个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视对麻风病的诊治.
作者:周村建;叶庆佾;刁庆春;郝飞;钟白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敏性紫癜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的多器官损害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多数认为与感染或口服异体蛋白、药物等有关.而由输血引起该病的目前尚未见报道.我院发现1例输血引起过敏性紫癜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平;苟正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涎腺囊肿是口腔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尤其以青少年及儿童为多见,大多分布于下唇或舌下,治疗方面有其特点,近几年来,我科对22例患者采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疗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屈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迁延的、不规则的病程以及复发和缓解的倾向.起病常在中壮年早期,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很少在10岁以下(3%)及50岁以上(5%)发病.国内报道,多发性硬化病灶多侵害视神经和脊髓,发生于延髓者罕见.以下报道累及延髓的临床确诊是多发性硬化的老年病例1例.
作者:李小凤;胡长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婴幼儿迁延性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并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紊乱综合症.合理用药极为重要,我院采用中药治疗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黄秀璋;刘云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的发生情况,提高小儿术后小肠套叠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1年6月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再次手术后证实为术后小肠套叠,其中空回型4例,回回型3例.均行肠套叠手术法复位术,无肠坏死,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早期出现阵发性腹痛,或手术后一过性肠功能好转,1周左右再次出现梗阻症状,应考虑到肠套叠的可能.
作者:蒲从伦;谈必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LC术后胆漏的原因,尽量减少LC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2~2001年3月间施行1018例LC手术所发生的5例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结果 1例肝总管电凝热灼伤,1例钛夹脱落胆囊管漏胆,1例为胆囊管周围组织分离不彻底,致使胆囊管外径粗而钛夹夹闭胆囊管不全漏胆,均与手术者的操作技术和使用材料有关,2例为胆囊肝管,与解剖有关.结论提高LC手术者的操作技术和使用先进材料可以降低胆漏的发生,而LC术中细小胆管损伤是术后胆漏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难以避免.
作者:易先武;李洪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ACE生物学特征ACE是一种膜结合糖蛋白,分子量为150 000,含锌,属二肽羧肽酶,能使血管紧张素Ⅰ(十肽,由肾素转化而来)肽链C末端的组氨酸和亮氨酸残基水解,形成具有增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八肽),后者通过与血管、气管平滑肌作用,引起血管、支气管收缩.ACE使具有降血压作用及参与炎性作用的缓激肽、P物质等多肽性物质灭活.ACE还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醛固酮分泌.因此,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缓激肽系统的重要调节因素,影响人体多种生理机能.ACE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以肺、副睾、睾丸高,其次为十二指肠、胰、卵巢、主动脉、甲状腺、脾,肾与肝的含量甚微.此外,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人胎膜、胎盘、羊水和脐静脉血也含此酶.各组织ACE主要定位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由于肺组织具有丰富的血管床,且肺毛细血管床内皮细胞所含的ACE位于细胞外(外周血管床内皮细胞所含的ACE位于细胞内),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强,且肺循环是体内唯一不使血管紧张素Ⅱ灭活的血管床,肺循环流出的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高.一般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的ACE与胞膜密切结合,几乎不释放ACE.而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ACE大部分释放入血.故当ACE升高时应考虑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系统的产生亢进.多数报道血清ACE活性无性别、年龄、吸烟、体位变化、时间变化,清醒、睡眠状态不影响ACE的活性,早产儿、足月儿新生儿及健康成人的血清ACE活性无明显差别.但李平生等、Ucar G报道ACE活性男大于女.Ucar G[1]等报道血清ACE活性与吸烟、年龄、性别有关,与氧分压呈负性相关.
作者:江程澄;张楠华;吴亚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咪唑安定是近年来常用于临床的苯二氮GFDA2类药,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和明显的顺行性遗忘作用,为此,我们将它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手术病人,观察其对麻醉和手术良好的镇静和遗忘作用.
作者:徐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现代医疗技术正在不断迅速发展和进步,目前血液及血制品的应用仍然是临床治疗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但是血液及血制品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也带来了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问题,这些血源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可以造成治疗失败,甚至造成接受输血的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血液及血制品的病原体污染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王思雄;熊鸿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Fas配体(Fas ligand,FasL)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当与其受体Fas结合后将导致Fas阳性的靶细胞凋亡.在肿瘤免疫中人们过去认为,FasL表达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面,是CTL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但近研究发现人类结肠癌、食管癌、黑色素瘤及某些肺癌细胞株表面亦表达FasL蛋白,但它并不介导这些肿瘤细胞自身的凋亡.我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FasL蛋白和mRNA在3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情况(以远癌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结果发现NSCLC中FasL特异性的高表达.FasL蛋白平均阳性表达百分数为(62.0±32.0)%,FasL mRNA阳性表达率为71.9%,仅2例正常对照组织中FasL表达于支气管腔面被覆上皮表面.我们取8例FasL阳性表达的肺腺细胞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然后以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MTT法),发现肿瘤细胞可以反杀伤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这种反杀伤途径可被中和性抗FasL抗体特异性阻断.我们的实验提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可以通过FasL-Fas凋亡途径反杀伤激活的淋巴细胞,阻断这一途径可能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不仅应着眼于激活淋巴细胞还应注重保护激活的淋巴细胞免受肿瘤细胞的反杀伤.
作者:蒋耀光;林一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前,医院自制大输液的包装仍以玻璃瓶包装为主,也有部分医院采用塑料软包装袋(一般为PVC材质)代替玻璃瓶装输液的.本文拟对玻璃瓶与塑料软包装的优缺点、生产工艺及发展前景等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李新生;廖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应用于纤支镜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和1%丁卡因喉头喷雾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利多卡因组麻醉时间8~10min,满意率96.7%;对照组麻醉时间20~30min,满意率75%,利多卡因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是纤支镜检首选的麻醉方法.
作者:罗小玲;钟守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自发性牙龈出血是口腔急症之一.本文对近1年在我院急诊就诊的85例急性自发性牙龈出血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出血原因、部位、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临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张一;宋锦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至今无肯定特别有效治疗药物,我们应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得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成慧;陶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