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观察及应用价值

熊雅

关键词:老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内动脉,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使用和指标观察.方法将本文7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分为A、B、C三小组,随机抽取院内75例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血压、IMT、斑块检出率,以及患者左右IMT彩色超声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MT和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A组患者的IMT以及斑块的检出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右颈内动脉的I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ICA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各自具有特色,同时对老年脑血管病变的预防监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π水对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π水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治疗组,在正规药物降血糖、调脂、低嘌呤饮食基础上饮用π水;另选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π水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和生化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其中TG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未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略优,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 π水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生化指标.

    作者:孟苏坚;李体金;胡伟;李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管活性物质及炎性介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析

    目的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管活性物质及炎性介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析.方法对6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浆内啡肽(β-EP)、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NO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同时期45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治疗结束后,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6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有5例死亡,60例治疗效果相对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浆内啡肽(β-EP)、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NO的含量远高于正常人;且患者的中度程度越高,血管活性物质及炎性介质的含量越高;患者住院后的检测中,血管活性物质及炎性介质的含量会先增高,随治疗的进行及病情的改善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监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管活性物质及炎性介质的动态变化对患者的治疗期间选用疗法的确定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作者:尤茂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PICC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治疗、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等[1],以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高渗性、强剌激性等药物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PICC还适用于恶性胸腹腔积液的引流,建立了简便、安全、有效的途径,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引流效果良好.现将近年来PICC在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黄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优氯净中和、定量试验研究

    目的 了解消毒片优氯净的杀菌效果,为使用和监管消毒片优氯净提供剂量数据.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选择0.5%硫代硫酸钠作中和剂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为试验菌做中和、定量试验.结果 0.5%硫代硫酸钠作为该消毒片的中和剂可消除消毒剂对试验菌的作用,中和剂及中合产物对试验菌无毒害影响;含有效氯400mg/L该消毒片溶液作用桔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10min可杀灭99.99%.结论掌握消毒剂的杀菌浓度和时间是使用消毒剂的关键,为开展做好各种含氯消毒剂中和、定量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劳希;卢家友;林静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阻肺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慢阻肺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慢阻肺汤+肺康复治疗的观察组和肺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检测呼吸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M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慢阻肺汤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翠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9例护理体会

    2005年5月~2012年5月我们对1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及观察,患者功能恢复优良,无并发症发生,均收到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35~83岁,平均62岁.股骨头坏死3例,股骨颈骨折16例,左侧7例,右侧9例.本组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1.2方法均采用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行气管插管麻醉,采取全侧卧位,髋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一侧髋关节置换术,放置引流,缝合皮肤后小心搬动.

    作者:全英;马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几种固定方式急诊治疗多发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与探讨几种固定方式对于多发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急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多发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共82例,其中跟骨牵引联合夹板治疗共24例,钢板螺钉固定共20例,外固定支架共22例,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共14例.对比四种不同的固定方式所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创面愈合时间、关节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带锁髓内钉对胫腓骨骨折治疗的效果佳.结论 对于多发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带锁髓内钉进行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够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冯智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提高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近年来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 患者以男性17例为主,经螺旋CT及MRI确诊;16例有高血压病史;14例有剧烈胸背、腰腹等处疼痛;21例患者入院时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11例,疑诊4例,误诊6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以男性、高血压相对较多,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胡龙才;张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

    目的 对比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术后护理临床效果.方法把2010年8月~2011年8 月入院治疗的78例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临床治疗的研究对象,进行治疗资料的整理收集.随机分为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观察组和不采用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儿外科急腹症治疗方案采用诊断治疗与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只采用的常规的手术治疗措施.两组患者住院后均采用药物治疗进行病情的控制,把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病况控制安全的范围之内.入院治疗的对照组结合手术与局部手术治疗手段之外,患者还进行事先的仔细的诊断,进行药物的护理治疗.通过医生的观测与患者在治疗前后1~3w的疾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结果 78例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有21例患者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通过手术后期治疗后痊愈.未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之后身体恢复良好.P<0.05,均具有统计判定意义.对比患者治疗3w之后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要好,两组治疗组疗效对比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治疗前细致检查,根据检查记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李良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普及的意义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梗死血管的早期开通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学的重要进展.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PTCA)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确切有效,但由于技术和条件所限,难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其安全性、易操作性及其与PTCA的经济性对比,该项治疗技术向广大基层普及具有深刻而显著的意义.

    作者:郭吉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配液方式在急诊配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传统的护士配液与静脉药物集中配制(PIVAS)在急诊应用的配液可靠性,寻找安全高效的急诊配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2006年10月~2012年10月进行静脉输液的非重症患者1628例,将纳入对象依据配液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配液,860例;观察组:PIVAS,768例),统计两组用药差错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用药差错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VAS是一种先进的静脉配液技术和管理模式,它强调了职业分工,符合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的人性化全程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二树;石改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免疫治疗研究概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 病程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发生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有关AP早期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胰腺胰酶的自身消化、胰腺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作用和前列腺素平衡失调及钙离子内流等.自Chiari 1896 年提出胰腺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AP) 发病假说后,以此为理论发展起来的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活性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本模式.但此传统治疗并未显著改变AP的预后.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抑制胰腺外分泌不能显著改善胰外脏器损害和预后,AP的发病决不是简单的酶作用结果,更多和免疫异常有关,免疫调整已成为当前治疗AP新的措施之一.本文重点归纳了目前免疫治疗的现状,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蔡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病案编号系统与病案打包存放关联的探讨

    当前病案存放空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病案数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随之产生的病案打包存放已成为缓解这一矛盾普遍使用的方法,而病案打包存放病案编码系统的使用密切相关,在病案打包存放这一特定过渡时期选择一种实用的病案编码系统有利于解决病案打包存放工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高了病案打包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实践表明单一编号系统配以冠年编号类型比较适合病案打包存放.

    作者:宋俊;陈宇邦;郑映苹;张恒;杨瀚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全凭静脉麻醉在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颈丛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心血管反应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皮时,分离甲状腺上极,甲状腺切除时,缝皮时的镇痛效果和牵拉反应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反映效果较对照组好.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沈志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研究

    目的 本文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两组患者均待其出血停止后持续给药2~3d.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临床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82.93%,且P<0.05,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进行迅速止血,并有效防止再出血现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业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骨伤科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骨伤科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骨伤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混合感染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骨伤科混合感染主要分布在开放性骨折(28例,占43.1%)、慢性骨髓炎(11例,占16.9%)和外伤感染(10例,占15.4%)中;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占30.8%),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16例,占24.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12例,占18.5%);与单一菌种感染菌株耐药性相比,混合感染组合菌株耐药性明显升高,混合感染组合菌株对8种常用的抗生素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外伤感染容易发生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单一菌株,而且不对称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因而在骨伤科临床用药中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姚朝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肾衰竭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入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根据个性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 5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的保证了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肾衰竭患者,根据其个体特征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并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能够有效的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完成,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顾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子痫前期及围产儿结局分析

    目的 总结子痫前期对母儿的危害,探讨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82例子痫前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子痫前期11例孕产妇出现心、脑、肾、子宫等脏器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15例,围产儿死亡17例.结论子痫前期对母儿危害极大,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孕周超过34w应终止妊娠.

    作者:彭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新生儿呕吐护理体会

    新生儿发生呕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其对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机能差,呕吐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还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而且新生长的咽喉反射机能较差,出现呕吐时甚至将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甚至死亡,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因此对新生儿呕吐的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何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儿童正常阑尾的超声筛查及临床意义

    目的 对儿童正常阑尾进行超声筛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68例腹部常规检查的患儿进行阑尾筛查,并对其结果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筛查病例中正常组114例,超声阳性104例(91.2%)、阴性10例(8.8%);异常组54例,其中超声阳性48例(88.9%)、阴性6例(11.1%),两组之间χ2值0.233,P=0.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阑尾外径为(4.39±0.75)mm,阑尾壁厚度为(1.20±0.21)mm,而异常组阑尾外径为(11.50±3.91)mm,阑尾壁厚度为(2.61±0.54)mm,两者之间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儿童阑尾是可以显示的,认识正常阑尾的超声表现有利于早期阑尾炎的筛查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美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