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2例报道

邢会芳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内膜息肉, 腺肌瘤, 子宫肿瘤, 文献报告, 平滑肌瘤, 临床特征, 宫腔镜下, 恶变潜能, 粘膜下, 非典型, 鉴别, 检查, 本科
摘要: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罕见的息肉样子宫肿瘤,其临床特征和宫腔镜下检查很难与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平滑肌瘤鉴别,子宫内膜非典型腺肌瘤有一定的恶变潜能,有时可与子宫内膜癌混淆。现结合本科遇到的2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并参考相关文献报告如下,以进一步加深认识。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56例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56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8例,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分值均要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手术时长、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要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子宫肌瘤患者运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确保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今后的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马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年龄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高年龄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血液透析高年龄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掌握穿刺方法和拔针后处理,及患者自我护理,预防内瘘阻塞,确保透析的正常进行。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正确使用及加强对内瘘的护理,延长内瘘的寿命,是长期血液透析的重要保障。

    作者:徐业梅;王海红;戴小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漱口水对正畸矫治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用漱口水在辅助正畸患者保护牙周健康的同时是否会影响唾液、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方法选取正畸患者48例,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不使用漱口水,实验组分别以欧乐-B、贝齿、李施德林漱口水辅助治疗,对比正畸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唾液、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结果正畸后0、3、7、30d,实验组唾液、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欧乐-B、贝齿、李施德林漱口水在辅助正畸治疗的同时不会影响唾液、龈沟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

    作者:雷群;林恒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全血糖化血红蛋白一种改进型方法的研究

    目的:提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的准确性,减少手工样品预处理所造成的误差。方法采用英国朗道免疫比浊法糖化血红蛋白试剂及配套的质控品、校准品,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朗道质控品及本院内分泌科收集的100份EDTA-K2抗凝新鲜全血HbA1C,其中朗道质控品采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重复测定20次。结果同一浓度朗道质控品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平行测定20次,得到批内变异CV值。两法精密度均符合实验室要求(P<5%),但改良法(批内变异CV值均小于3.2%)的重复性较原始方法(批内变异CV值均小于4.5%)好。而且改良法测定值更接近目标均值。两法结果比较分析院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相关性较好(r=0.99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改良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高,更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推荐。

    作者:侯艺;于勇;朱晓明;佟凤芝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三级医院开展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儿科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目的是改善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科按照2010年卫生部下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明显效果。改善了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黄广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小儿腹泻的中医药护理

    目的:探讨辩证施护脾湿,与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治疗效应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和非细菌性腹泻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医药治疗(中医辨证施护固定的处方口服煎剂)+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12例痊愈,20例有效,无效3例,总有效率的92%。对照组8例痊愈,15例有效,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显著不同,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脾湿辨证护理,能提高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作者:郭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血管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提高了10%,达到了95%;桡动脉采血时间比股静脉采血时间平均缩短了5min。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作者:屈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并按照护理措施实施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3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并就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得分进行比对,同时调查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A、B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对,B组患者较A组患者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对,B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海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骨伤患者术后夜间痛的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骨伤患者术后夜间痛的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伤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无痛的有13例,轻度疼痛的有20例,中度疼痛的有5例,重度疼痛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无痛的有3例,轻度疼痛的有18例,中度疼痛的有9例,重度疼痛的有10例,总有效率为52.5%。研究组患者术后夜间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伤患者术后夜间痛的治疗,要根据发生的原因,采取适宜的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杭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胆肠吻合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行胆肠吻合术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1例,切口感染1例,无患者出现逆行胆系感染。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3例,切口感染2例,逆行胆系感染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和饮食调整等方式,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同时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韩玉芝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康复护理方法将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给予偏瘫康复护理方法,并在入院和出院时给予强度试验,对比变化之前和之后的肌肉强度。结果肌力测验提高,出院较入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实施,对肌力恢复的更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吴小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两种固定法在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法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总结其可行性。方法将普外二科走临床路径的80例腹股沟疝行修补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使用静脉留置针,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固定法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网状弹力绷带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董井秀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肠造口护理的心得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在肠造口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进修3个月18例肠造口术的精心护理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护理是降低肠造口不可忽视的部分。

    作者:韩奕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喘乐宁与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瑞乐宁与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治疗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性将其分成实验组(采取喘乐宁与普米克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与对照组(采取用地塞米松、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每组患儿各有37例。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30%(36/37)远远大于对照组的83.78%(31/37),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乐宁与普米克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理想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显著性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黎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治疗难治性创面的急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治疗难治性创面的急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创面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常规手术清创后采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清创后予常规换药处理。比较两组在治疗4w后的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4w后,治疗组治愈率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能及时吸收创面渗液,保持创面湿润,促进创面愈合,治疗难治性创面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明海;梁隆斌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输尿管结石的彩超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彩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特征,探讨彩超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2例经临床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观察彩超的图像表现并计算彩超诊断符合率。结果输尿管3个生理性狭窄部结石73例(占55.3%),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肾积水和(或)输尿管扩张。二维超声在输卵管第一狭窄处、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输尿管第三狭窄处、下段第二、三狭窄间的各处确诊率分别为100%、95.3%、100%、96.9%、100%。彩超在输卵管第一狭窄处、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输尿管第三狭窄处、下段第二、三狭窄间的各处确诊率分别为100%、97.7%、100%、98.5%、100%。两者在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和输尿管第三狭窄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不仅能对结石的质地、大小、发生部位进行判断,而且还有具有简便、准确、无损伤、价格低等优点,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彩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输尿管结石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孙国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数字人体神经系统应用与研究范畴

    数字人体神经系统是数字人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人体神经系统、数字神经系统、数字人体神经系统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数字人体神经系统的应用和范畴。

    作者:侯鹏高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医治疗儿科肺炎患儿18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治疗儿科肺炎临床疗效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80例肺炎患儿,将其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90例肺炎患儿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法治疗90例肺炎患儿。结果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显,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病情,并且安全性较高,加以合理的临床护理,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妍凌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本文通过对双胎妊娠分娩的病例分析,提示院要重视并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并提出掌握两个胎儿分娩的间隔时间以5~20min为宜;对剖宫产时,有可能发生术中术后出血者,应预防性子宫动脉缝扎术,双胎妊娠分娩后,产后2h应常规滴注宫缩剂,并在分娩室至少观察2h后再回病房,并将其浓度逐渐减低,这都是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措施。

    作者:袁晖;吴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2例稳定型心绞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观察组(曲美他嗪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以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临床治疗疗效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了有效降低,且差异显著,同时曲美他嗪治疗组的观察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两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同时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和降低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此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光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