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姜亚芹

关键词: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结节病, 微波/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改进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的98例肝癌患者,术后进行密切观察,随访3年,记录患者的疗效、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结果98例患者的168个肝癌结节中,153个结节完全消融(91.07%),且多次消融后完全消融率[91.07%(153/168)]显著高于第1次[66.67%(112/168)]和第2次[76.79%(129/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6个已完全消融的结节出现了复发[23.53%(36/153)];24个结节出现远处转移[16.69%(24/153)];术后3年的生存率[37.76%(37/98)]较术后1年[90.82%(89/98)]、2年[66.33%(65/98)]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术应用于小结节型肝癌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而对于巨块型肝癌在进行消融术前,先行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以及注意消融顺序,则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Ommaya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对23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先行侧脑室外引流约7 d,然后严密消毒后拨出侧脑室外引流管,对侧Ommaya囊穿刺外引流。结果23例患者中,存活20例,死亡2例,家属中途放弃治疗1例。有效随访20例,随访至出院后6~8个月,其中恢复情况较好6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侧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外引流时间长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王东流;孙洁琼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护理实用人体学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现行的传统基础课程从内容设置、学时安排、评价形式等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综合性、整合性以及实用性的护理教育改革宗旨。这一难题已成为各卫生高职类院校教师备受重视的问题。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护理人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为后续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该校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进行改革,重新构建课程标准、整合内容、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模块、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将传统护理学教育模式中系统人体解剖学等高职护理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整合为一门课程———护理实用人体学,使课程突出高职特色、贴近护理专业,满足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者:吴隽松;凌存保;滕飞翔;成秀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角膜屈光手术前周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治疗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周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至201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956例(1912眼)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行常规术前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349眼(18.25%),其中包括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57眼(8.21%),周边视网膜霜样变性46眼(2.41%),周边视网膜囊样变性23眼(1.20%),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118眼(6.17%),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0.16%),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0.05%),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0.05%)。对出现较严重视网膜病变的179例(213眼)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1眼行巩膜外垫压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经与患者沟通后,拒绝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准分子激光治疗。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飞;刘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本刊欢迎各类基金课题论文

    为了更快地传播、交流医学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本刊特别欢迎各类基金课题论文,基金课题论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种基金课题所产生的论文。本刊将以优惠价格,优先安排发表,鼓励基金课题作者踊跃投稿。基金项目需写明基金名称及编号,并附单位证明,否则无效。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29/45)],且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88.9%(40/45)]也明显优于对照组[60.0%(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韩鑫强;王雯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并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好转率[33.33%(13/39)]和护理总满意度[43.59%(17/39)]均明显低于观察组[66.67%(26/39)、89.74%(3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好转率以及患者的总满意度,对整体护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小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MS)RD细胞ERK通路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含细胞无药物)及3个药物干预组(分别为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和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44/p42MAPK(ERK1/2)及Phospho_p44/p42MAPK (p_ERK1/2)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_PCR)方法检测erk mRNA的表达。后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1/2、p_ERK1/2的表达,对照组(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及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的灰度值分别为:2.84±0.03、2.64±0.03、2.14±0.01、2.10±0.02及1.76±0.15、1.37±0.19、1.21±0.24、1.19±0.22。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1.0 mg/mL组及苦参碱与U0126共同作用组对ERK1/2、p_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_PCR方法检测erk mRNA的表达,对照组(U012610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及U012610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的灰度比值分别为0.59±0.04、0.57±0.04、0.25±0.02和0.18±0.01,苦参碱1.0 mg/mL组及苦参碱与U0126共同作用组erk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在体外环境下作用RMS_RD细胞,可抑制erk mRNA的表达及ERK1/2蛋白磷酸化的活性。

    作者:阮梦然;薛天阳;薛洁;卢立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科收治的8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优质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测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有所变化,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虽然也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是对照组效果不如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对改善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懿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LC,对照组采用MC。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16.9)min、(35.7±13.2)mL、(4.5±1.0)d和5.5%(3/55),对照组分别为(84.3±10.8)min、(45.4±20.5)mL、(6.5±2.0)d和23.6%(13/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手术方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符合该手术指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于胜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3.0T磁共振成像在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I)在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53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RI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判断。术后综合临床及病理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以FIGO分期为“金标准”,评价MRI分期可靠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MRI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结果术前MRI拟诊Ⅰa期5例、Ⅰb期22例、Ⅱa期22例、Ⅱb 期4例,术后FIGO分期Ⅰa期6例、Ⅰb期23例、Ⅱa期21例、Ⅱb 期3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拟诊51枚淋巴结转移中38枚被病理证实,病理另发现MRI未发现的11枚淋巴结转移,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能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作出准确评估。

    作者:周红林;许林萍;王念;孙维斌;王峥超;赵天;殷瑞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258例(390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9例(348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明显异常;156例(279眼)白内障患者存在相关并发症;白内障的类型以老年性白内障居多[224例(330眼)],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12例(15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6.0±5.0)mm,平均晶体厚度为(5.6±1.5)mm,平均玻璃体腔长度在(15.9±2.5)mm,与正常成人数值对照有明显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李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和巴曲亭联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和巴曲亭联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和巴曲亭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2~3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90.32%(28/31)]明显高于对照组[54.84%(17/31)],而平均止血时间[(13.37±1.23)h]和显效时间[(7.05±2.01)h]明显短于对照组[(24.06±3.41)、(15.32±3.89)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2例,但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和巴曲亭联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崔红英;王军;张春秀;吴平英;胡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患者切口感染率与术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关系

    目的:研究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与术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关系。方法该院普外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对653例患者采取了术中感染控制措施,以强化术中感染的控制力度,降低切口感染率,并将此阶段患者情况与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感染控制措施实行前602例患者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术中感染控制对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急症手术、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差、肥胖、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球菌居多,占63.6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6.36%。前3位病原菌排列顺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施行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后总切口感染率[2.00%(13/653)]明显低于施行前[7.31%(44/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感染控制措施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控制,起到预防作用,可以降低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

    作者:黄翔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双固定螺钉系统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5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双固定螺钉系统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5例(男16例,女9例)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双固定螺钉系统进行韧带修复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随访3~27个月,平均16个月,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显示,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0%。结论双固定螺钉系统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优良。

    作者:向亮;贺洪辉;张卫;陆细红;曾德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7例临床护理体会

    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经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和细致护理后好转出院3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1例。通过系统、精心的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志英;刘小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提问式教学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问式教学强调通过提问、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是比较适合细胞病理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问式教学以“提出问题-讨论解疑-重点讲授-总结归纳”为主体,是比较适合细胞病理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该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介绍提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及优点,探讨提问式教学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朱玉秋;许晶晶;朱立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输入性疟疾3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赣榆县人民医院输入性疟疾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3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3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治愈时间为4~9 d,平均(5.4±2.3)d;患者体温一般在2~3 d基本恢复正常;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咳嗽、黄疸等其他临床症状一般在3~7d消失。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防治输入性疟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青林;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各36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与第7天症状自评量表(SCL_90)与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结果入院后第2天两组患者SAS与SCL_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第7天的SAS评分[(38.3±1.70)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49.6±2.24)分],且其SCL_90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洪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的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的需求,进而为提升静脉滴注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该院2012年5~7月150例静脉滴注患者药学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的需求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护士巡视静脉滴注[95.3%(143/150)],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64.0%(96/150)]、了解药物名称[60.0%(90/150)]、查对准确[55.3%(83/150)]和药品质量合格[54.0%(81/150)];对静脉滴注中对药学所担心的问题居前3位的是输错液体[80.7%(121/150)]、穿刺失败[58.0%(87/150)]和液体走空[52.0%(78/150)]。结论要将患者作为静脉滴注护理工作的中心,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的知情权得到满足,对于患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关注,并不断提升护士的护理技术,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

    作者:王修文;肖仲琼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了解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改进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952名中小学生开展关于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79%,小学生、中学生分别为60.55%、66.62%,高年级组高于低年级组。大多数学生了解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及了解其主要症状,但对“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应该到哪就诊”、“国家对哪些结核病人实行减免政策”知晓率不高,分别是45.64%、33.33%。总体结核病知识全部知晓率分别为21.63%、28.13%。中小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其次是报刊广播、电视及录像,墙体广告、宣传栏、标语,杂志和教科书以及其他途径。结论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相应的政策不了解,在今后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琳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