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的安全防护措施

唐燕红

关键词:手术室, 患者, 安全管理, 风险, 护理差错,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手术室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教育,分析手术室的常见风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制仃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建立护理差错主动报告制度,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和防范意识。结果手术室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后,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率均得到了降低,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降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保证了手术的护理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死通过CT诊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梗死CT诊断案例,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在轻度外伤患者检查结果中多表现病灶集中在基底节及其邻近区域,严重病患则集中在基底节、脑叶区域的病灶,以及颅脑受损征象,如果梗死面积较大,则会有脑疝的合并情况,致死率较高;其中病灶边缘清晰者为17例,边缘模糊者为23例;轻度梗死者为42.5%,严重梗死者为57.5%。结论 CT诊断外伤性脑梗死可有效的确定梗死部位和严重程度,操作便捷,有效指导临床治疗进行。

    作者:卯殿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支原体肺炎合并发热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了支原体肺炎合并发热患儿进行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100例,男性56例,女性44例,所有的患者都出现了咳嗽的症状,给予退热、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疗,疗程为2~4w。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细心护理,全部患儿都痊愈出院。结论对患有支原体肺炎合并发热患儿进行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

    作者:罗丽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实习护生临床带教职业防护教育必要性的几点思考

    临床护理人员承担着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中尤其是侵入性操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及组织液,而往往就是如此,患者的分泌物中又含有大量的病原体,由此看来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也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前岩阵地。而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教育实习护生做好职业防护的防护措施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而实习护生作为新近人员对职业防护的措施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同时临床实习是护士进入临床的过度阶段,良好的习惯养成也是护士将来工作的重要学习阶段,如何在临床实习阶段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及职业防护规范化培训是临床管理者、教育者带教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体会到,在带教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的意识,还要在言传身教上下功夫。

    作者:员萍;王晓英;孔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手术是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腔镜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腹腔镜的术后疼痛程度和切口感染率较传统手术低,体现了腹腔镜的微创优势;而且腹腔镜视野开阔,能够全腹腔探查,有利于发现隐匿病灶。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对于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业务学习,展现良好的配合素质。传统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是在腹腔内将阑尾自阑尾系膜游离切除,我们在大量临床病例中发现在患者的阑尾炎症状表现明显但阑尾局部与周围组织粘连不重时可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这要求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熟练使用手术器械,传递及时准确。术后器械清洗保养也是腹腔镜手术的又一重要环节,正确保养可明显延长器械使用寿命,为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提供保障。

    作者:房金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中老年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经临床确诊年龄在40岁以上中老年HUA患者78例为病例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10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择腰臀比(WHR)、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UA组患者BMI、WHR、TG、TC高于非HUA组(<0.05),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HUA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中老年人中高HUA与MS密切相关,应早期控制MS的相关指标来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作者:杨晶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厄贝沙坦配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采用厄贝沙坦配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98例,其中4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通过厄贝沙坦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和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的总治疗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厄贝沙坦配合曲美他嗪在临床上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增强患者心功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娟;陈丹;肖俊会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直肠癌造口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索直肠癌造口术术后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2014年1月~2015年1月采用该术式治疗直肠癌31例的术后护理成效。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术后细心的护理,以及出院前后的健康指导、饮食护理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是媞;王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集束化分阶段综合护理进,观察两组患者住院的天数和费用,出院后12个月内疾病的复发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住院的费用和复发率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

    作者:曹苹花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微创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上的临床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通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上较输尿管镜取石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降低患者创伤、临床效果更理想等优势。

    作者:陈刚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静脉留置针在ICU病房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ICU病房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ICU病房中28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封管方法,总结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结果280例患者中出现留置针脱落20例,皮下血肿10例,液体渗漏15例,导管堵塞8例,静脉炎5例,静脉血栓2例,通过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静脉留置针取代钢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杨玉静;李亚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与预防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室医院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管理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加强医务人员的患者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贯穿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控的各环节。通过对制度、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血液净化室、医疗废物等的管理及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的监测,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结果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结论加强血液净化室的管理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是控制及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渝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青春期乳腺肥大伴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目的观察青春期乳腺肥大伴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形态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青春期乳腺肥大伴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进行常规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乳腺组织弥漫性增生,间质中见有特征性的裂隙状假血管腔,内衬无明显异型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结果院裂隙内衬梭形细胞CD34+、CD31-。结论青春期乳腺肥大伴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为良性病变,可通过病理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

    作者:周梦云;徐晔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泌尿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6月泌尿外科手术后600例患者用于MEWS评分系统,按照分值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且将MEWS评分与病情转归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608例术后患者中,入住普通病房的351例,入住抢救室的228例,转入ICU的26例,死亡3例。结论 MEWS评分分值越高,术后患者的病情会越严重,病死率会随之增高。

    作者:徐冬梅;太荣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精密附着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20例,使用精密附着体为患者制作义齿,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患者自我评价义齿的稳定性、咀嚼能力。结果经过PAD修复后两个月内,本组20例患者自我评价均感觉良好,精密附着体义齿稳定性良好,咀嚼能力好,使用过程中未有松动情况,患者满意程度(100%)。临床检查中也未发现患者有后续并发症情况。结论精密附着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精密附着体修复的义齿具有稳定性好、咀嚼能力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孙晓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观察餐前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餐前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影响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餐前运动干预组及餐后运动干预组,餐前组54例、餐后组52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餐前干预组运动后患者血糖、血钾均较运动前稍升高,血糖升高范围主要在0.2~0.8 mmol/L,血钾升高范围主要在0.3~0.7 mmol/L,运动后无发生低血糖情况,血钾仍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而餐前运动干预组餐后2 h血糖(2hPG)明显低于餐后干预组,3个月后复查HbA1c,两组HbA1c均降低,但餐前干预组其降低比例明显优于餐后干预组(<0.05)。结论餐前运动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具有更好的影响效果,更好改善餐后血糖代谢,同时可以减少脂肪,改善脂肪细胞分泌功能,能延缓IGT发展,可使患者病情保持在平稳状态,能够有效控制糖耐量减低人群的糖尿病发病趋势。

    作者:唐恭正;胡林雅;刘文国;刘东平;梁茜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3例(86髋)为研究对象,同时行CT和MRI检查,比较二者对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和典型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MRI对Ⅰ期、Ⅱ期、总股头子坏死检出率明显高于CT(94.12%vs 58.82%,92.31%vs 42.31%,95.35%vs 63.95%)(<0.05);MRI检查对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模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90.63%vs 31.25%,93.75%vs 3.75%,90.00%vs 45.00%)(<0.05)。结论 CT、MRI都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MRI具有更好的诊断检出率,可作为早期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代良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CBL+DBL模式在传染病教学国际化背景下的应用与思考

    随着当前国际上医学交流的大力拓展,越来越多医学院附属医院承担着留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结合留学生传染病学临床课程的教育实践特点,我们采取因材施教,对留学生应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图像教学法(Diagram-based learning,DBL)进行了探索;并对医学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作者:雷飞飞;汪兴禄;孙晓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真空负压穿刺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颈外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佳方法。方法将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真空负压进针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颈外静脉穿刺,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真空负压进针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有利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尽早建立静脉通道。

    作者:周水鑫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胰腺癌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原发性胰腺癌是一种相对罕见、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但疗效不确切,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探索有效的诊疗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总结了分子生物学在胰腺癌的遗传性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随着新的诊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胰腺癌的预后有望在将来得到改善。

    作者:潘利;姜成文;杜爱杰;张洪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推拿与针灸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9%,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确切的效果,可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目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春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