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14例肝组织病理分析

范晶华;高柳青;戴虹;陈红英;王宏图;刘怀鄂

关键词:HBeAg, 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 肝活检, 病理
摘要:目的:探讨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214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BeAg阳性组106例及HBeAg阴性组108例,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分为3组,即年龄<30岁组、30~40岁组和>40岁组,对所有病例肝活检资料及HBV DNA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年龄组肝组织病变程度与分布及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3个不同年龄组间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及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性组30~40岁组病理改变严重程度明显重于<30岁组,30~40岁组和>40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BeAg阴性组>40岁组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重于同年龄段HBeAg阳性组病例(P<0.05).HBV DNA定量高低与组织病理改变程度轻重无相关性(P>0.05).结论: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即使低年龄段有条件也应及时进行肝活检,对于HBeAg阴性>40岁的患者,若无条件行肝活检、可以考虑直接抗病毒治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污水处理的管理对策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水平整体较低,2003年SARS的爆发使现有医院污水处理的不足表现得更为突出.国家标准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医院污水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但部分医疗机构在具体执行中离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绝大部分原因与污水处理的管理欠缺有关.因此,如何做好医院污水处理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杨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我科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有所提高,树立了正确的健康信念,形成了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增加了保健意识,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许素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糖尿病伴面神经麻痹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的肌电图特点及其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5例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6例既往有糖尿病史,9例无糖尿病史.肌电图检查大多患侧波幅下降大于正常侧的50%,但经积极的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针灸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血糖控制不良者预后较差.结论: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好发于老年人,多无糖尿病史,病变常累及茎乳孔以外面神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面肌肌电图检查对其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保国;任琳;朱晓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高热惊厥36例急救及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属于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发病率高.如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惊厥发作时及时恰当的救治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安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老年人开胸术后谵妄的护理

    术后谵妄是全麻插管病人一种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有报道在老年病人更为多见[1],是胸心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谵妄是阻碍病人顺利康复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对于胸心外科术后谵妄的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认真进行病情观察,掌握临床表现和先兆症状,进行正确评估,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是病人康复出院的保证,现将我们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徐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浅谈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世界患者安全联盟于2005年11月在伦敦成立了患者参与的安全工作室[1].该联盟认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参与性.因为患者往往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在发现事故隐患和提高安全性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护士提供大量的改进意见.这向我国目前还未引入患者主动参与的护理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1].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ARIMA模型的张家川地区病毒性脑炎月发病率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病毒性脑炎发病的相关情况,做到及时预防.方法:通过SPSS软件对甘肃张家川地区病毒性脑炎发病例监测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进行时间序列模型拟合.结果:得到时间序列模型及其相关数学表达式,进行了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较.结论:充分考虑人在各时间段的发病特征,更有重点的进行健康防治工作,有效地降低病毒性脑炎对人类的危害,从而保障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作者:桂露;万淑慧;田富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3 574例胃黏膜活检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胃病的种类和发病率.方法:收集我院3 574例胃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74例胃黏膜活检组织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 1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55例,慢性活动性胃炎249例,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71例,坏死组织中见异型细胞57例.胃黏膜息肉24例,胃黏膜恶性病变387例.结论:纤维内窥胃镜结合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胃病诊断的正确性,对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罗小红;杨清平;李胜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部份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30例的护理方法.结果: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达到了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而且腔镜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的特点,正确到位的护理,是该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持和重要保证.

    作者:郑秀红;成染兰;谭兆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肝脏微循环障碍和肝脏实质性损害而引起的糖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糖尿病[1].由于肝病和糖尿病的相互影响,病情多变,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因此,加强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4例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蒋秀花;刘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病例讨论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临床教学中病例讨论的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改变传统的病例讨论模式,代之以学生自我认知建构为目的的病例讨论模式.结果:在新模式的病例讨论中,学生参与度高,讨论主动,对疾病的认知深刻.结论:新的病例讨论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病例讨论的质量,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建立.

    作者:董淑文;王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全程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接受随机性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在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并且能让患者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知识,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马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与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与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与康复护理治疗32例RA患者,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6.9%,不良反应少.结论:中药结合康复护理治疗可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患者无痛苦、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绍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的麻醉效果,并与吸人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TCI组(T组)与吸入麻醉组(Ⅰ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分钟、术毕和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病人停药至清醒(呼唤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结果:T组病人围术期血压平稳,各个时点的SBP、DBP、HR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病人SBP、DBP、HR在气腹后30分钟及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明显高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相应时间点明显高于T组病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T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病人安全可行,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

    作者:朱爱兵;徐志勇;沈明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近年来,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lneosmy,PT)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T具有简单、快捷、损伤小的特点,国内外已广泛采用[1].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5月.

    作者:杜应军;李远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双侧肺大泡手术的麻醉体会

    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肺大泡的治疗中常用于代替以往的剖胸术.麻醉方面具有与其他胸科手术不同之处,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作者:高培丽;赵丽君;扬晓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联用清宫术治疗不全流产22例分析

    随着妇产科学的发展,用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人工流产可能发生吸宫不全,药物流产也有一部分发生流产不全的情况,若患者不及时就诊处理,则容易发生残留物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而造成清官困难,临床上不容忽视.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门诊采用米非司酮联用清官术治疗不全流产22例分析如下.

    作者:华沛旻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院保洁工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保洁工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队伍,由于保洁工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如果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危险.笔者就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75名保洁工进行职业防护问卷调查,从而了解保洁工的职业防护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星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多数原因是由于急性炎性反应,渗出、水肿、腹腔组织的创伤、缺血、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的诱发,尤其开腹手术的患者,术后腹胀.肠麻痹时间长,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常见并发症.我科自2006年4月~2008年10月进行剖宫产手术2 907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有6例,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邓宝平;张秋霞;李韶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冠脉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运用GE公司OEC9800型设备完成冠脉内支架置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脉造影后的适合支架置入患者150例进行冠脉支架置入(PCI).结果:手术成功率97%.结论:运用OEC9800型设备完成不复杂的冠脉病变行PCI是安全可行的,并能缩短住院天数,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朱朝江;龚涛;戴亨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