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向东

关键词:肾虚髓亏, 膝骨性关节炎, 温针灸,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在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频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和僵硬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关节活动难度评分、WOMAC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方案用于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缓解关节的疼痛和僵硬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病情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等离子电切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等离子电切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本院4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行宫腔镜下等离子电切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护理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做好宫腔镜下等离子电切术各项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肖玉玲;陈家源;钟彩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能够取得的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1月起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行团队管理模式,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对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技术操作合理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方面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开展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改善护理人员与病患间的关系,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质量,应用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易小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血浆硫化氢的变化

    目的探讨H2S/CSE体系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6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组Ⅰ:对照组(无肺动脉高压,n=8),组Ⅱ:实验组(合并肺动脉高压,n=8)。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两组患儿血浆硫化氢(H2S)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浆H2S含量为(32.03±1.92)umol/L,低于对照组的(48.32±3.87)umol/L,有显著性差异(<0.01),肺动脉压力与血浆H2S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0.9266,<0.01)。结论 H2S/CSE体系参与肺高压的形成。

    作者:罗家顺;钟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宫外孕患者的术后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宫外孕患者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从在我院接受宫外孕手术的女性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宫外孕术后护理方式,实验组的患者则采用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接受过宫外孕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需要把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结合起来,对于这类特殊的患者不仅仅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更需要护理人员将心理学准确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当中,提高宫外孕患者的术后护理质量。

    作者:刘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1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护理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与NMDA受体相关性边缘叶脑炎[1]。常常发生在伴有畸胎瘤的年轻女性患者中,表现为显著的精神症状、惊厥发作、记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伴发热,常出现低通气,血及脑脊液中可以检测到抗NMDA受体抗体。我科于2014年3月收治了1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虞庆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银屑病血液系统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没有彻底根治的治疗手段,临床上治疗主要以皮损恢复为目标,而该病累及周身多个系统,该文阐述了近年来银屑病血液系统研究的进展,包括银屑病对血液系统主要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以及由此产生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动学改变和对机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作者:谭忠兵;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膝关节慢性疾病,随着社会老年化,其发病率越来越高。 KOA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严重时可致使膝关节局部或整体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统一有效的医治方式方法,归纳总结种种疗法,因能将各种疗法优势互补,内治外辅外用相配合,标本兼治,故单一运用或综合多种方法运用被许多医家所采纳,但缺乏同一的准则,难以达到量标准化执行方法。由于本病属于难治性疾病,不能根治,属于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一种疾病。

    作者:罗学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于电子病历的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的应用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作为一家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医保、工伤保险定点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市智力、精神残疾评定仲裁定点单位,其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医疗、社会、精神心理等多种需求,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过程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结合本院基于电子病历的住院医生工作站分系统的实施过程,总结该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体会进行了探讨。

    作者:丁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MSCT征象,提高急性阑尾炎CT诊断的精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60例患者,在术前行MSCT检查,对阑尾大小、形态、阑尾管壁厚度、管腔密度、周围脂肪间隙等进行观察分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60例患者中,MSCT诊断56例,形态增大37例,管壁增厚52例,与术后诊断全部吻合;阑尾管腔密度MSCT诊断41例,术后诊断26例;周围脂肪间隙毛糙诊断48例,术后诊断47例;阑尾管腔扩大MSCT诊断39例,术后诊断31例;根据阑尾管腔密度周围脂肪间隙毛糙MSCT根据阑尾管壁强化34例,穿孔16例,与术后诊断完全吻合;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CT无异常表现。结论多征象观察及联合运用诊断急性阑尾炎,阳性征象越多,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精准性越高。

    作者:邱建明;曾宪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健康体检采血时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健康体检采血时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现采血问题的几率,总结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护理对策。结果300例患者共有35例(11.67%)患者出现问题,分别为晕针11例、标本溶血7例、静脉炎7例、血流不畅10例;观察组患者出现采血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体检采血时容易出现晕针、标本溶血、静脉炎和血流不畅等问题,护理人员采取防治结合的护理措施,避免和解决问题。

    作者:叶春燕;王旦;陈慧慧;齐莉;张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以肌力下降、肌酶升高、肺部间质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患者,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中以抗JO-1抗体阳性为多见,抗JO-1抗体阳性患者可以间质性肺病、雷诺现象、多关节炎/多关节痛、肌炎、胸膜炎、心包炎、腱鞘炎作为首发症状起病,其中间质性肺病为常见,早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病情可以得到缓解。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肺间质病变患者,应注意询问是否伴有关节肿痛、肌无力、雷诺现象、皮疹等结缔组织病的表现,细致体检,及早行包括肌酶谱、肌电图检查,完善抗核抗体、尤其是抗Jo-1抗体等检测,以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改善该疾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赵臻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护理体现

    目的探讨与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临床活动中的干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6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另选择2014年7月~12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以及总满意程度。结果在优质护理模式背景下的观察组患者,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8.0%,而在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背景下的对照组患者,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88.0%,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并且获得较高水平的临床总满意程度,因此,其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熊佩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社区中脑卒中患者的饮食管理策略

    社区中的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一直是慢性病管理中的重点,而针对脑卒中患者饮食调理方面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本文以笔者管理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总结的管理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探索出一套适合社区中对脑卒中患者饮食方面管理的策略,以更好地指导社区脑卒中管理工作,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作者:张云建;商健;侯松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治疗慢性盆腔炎时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护理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的女性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患者,A组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0d,且不给予护理干预;B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d,且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多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在经过10d的治疗后,A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完全缓解率为56.25%;B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完全缓解率为68.75%。 A组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B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将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均比西医药物高,虽有不良反应,但未造成严重影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许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探讨有关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因素,分析在护理干预下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住我院的62例低血糖患儿进行观察,分析引发其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和在护理干预下的临床变化。结果喂养方式的不恰当、喂养新生儿的产妇的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护理,是有效防止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重要措施。

    作者:唐琦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宫外孕手术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方式,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的宫外孕患者其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宫外孕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和身体的恢复,值得在宫外孕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秋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窒息复苏的52例新生患儿,将其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给新生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的措施,对照组给新生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观察两组在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结果两组对比护理干预,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观察组评分平均是37.96±2.24高于对照组33.45±3.97。两组治疗和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生命质量指标、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新生儿的生命质量,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谢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与研究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其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并且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2014年1月~12月手术室安全管理活动中建立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而2013年1月~12月并没有建立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以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以及医疗事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7.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87.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对于医院的发展以及提高本院形象品牌指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值得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罗逢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的效果和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的效果和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其近期疗效及可行性。结果有3例中转开腹手术,每例平均清扫淋巴结(16.7±2.4)枚;平均近残端距肿瘤边缘长度为(7.6±1.2)cm,远端平均距离为(5.5±0.4)cm;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0.5)d;下床活动时间(4.1±0.7)d;进流质饮食时间平均(4.7±0.8)。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具有良好近期效果,其其安全性较高,但需注意手术指证,并加强远期疗效的观察。

    作者:龙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从我院新生儿科抽取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新生儿的脐部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明显要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的脐部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其效果比采用常规的护理理念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要好,可以提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少护理工作中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