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细新;余德洪;赵永华;张梅花;占鸣
目的通过对妇产科常见风险的分析与探讨,了解妇产科护理过程中风险的有关预防措施。方法在医院的众多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病例,并将这80例患者按照每组4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这两组分别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主要是通过一些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来对风险进行有效地预防与处理。而对照组主要是对日常的护理工作进行干预。此外,还需要对这两组在住院期间风险所发生的频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通过观察与分析,我们了解到对照组感染发生的频率在12.5%,风险发生的概率则为20%,而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则在5%左右。另外,其他类的风险发生的概率为2.5%左右。而观察组中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在2.5%左右,其他的风险发生的概率为0,切口裂开的发生概率也为0。并且,它们中的差异统计学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0.05)。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问题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各种相应的预防措施的提出,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蔡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详细阐述股骨头坏死后骨修复不全的修复过程及引起骨修复不全的因素。从股骨头坏死后的病理过程,引起股骨头坏死骨修复不全的力学结构,新生血管,骨原细胞系三方面进行阐述。得出结论股骨头坏死后的骨修复过程影响着股骨头坏死的转归,明确骨坏死后的修复过程以及无效性骨修复的原因对早期干预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乐怡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胸腺五肽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治疗的80例无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加予胸腺五肽治疗,研究组给予羧甲司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第2个月免疫指标IgA、IgG及Ig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①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IgA、IgG及IgM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羧甲司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的疗效确切,显著提高了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作者:周海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以减少临床误诊。该疾病常合并慢性鼻窦炎,针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乐意通过病例确诊,胸部HRCT有助于早期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如果早期诊断及时给予红霉素类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哈斯也提·艾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院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比较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患者发生颅内再出血、肺部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胃癌在我国居肿瘤死亡第二位,根治性手术仍是其可能获得治愈的唯一方法,而淋巴结清扫是根治性手术的重点、难点和争议的焦点。虽然D2淋巴结清扫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于术中血管鞘的处理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所谓胃癌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是指在清扫动脉周围淋巴结时沿动脉外膜和血管鞘之间的薄层间隙为剥离界面,彻底切除血管鞘内外血管、淋巴、神经等组织,裸化血管使其脉络化和骨骼化,而鞘外清扫则保留血管鞘及其表面神经纤维,清除鞘外淋巴等组织。相关的提法还有脉络化和血管骨骼化淋巴结清扫术,但其定义和彼此间的界定尚不明确,为表述方便,本文将鞘内及血管骨骼化视为脉络化淋巴结清扫(VLND),而鞘外为非脉络化淋巴结清扫(NVLND)。部分学者倡导进行血管鞘解剖的VLND手术,认为VLND不但使得胃癌淋巴结清扫既彻底又便捷,能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但多数学者认为该术式仅增加了手术观赏性,并未提高根治效果,反而带来血管损伤的巨大风险,因此持反对态度并提倡血管鞘外清扫的VLND术式,到底孰是孰非,本文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就胃癌手术中行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的意义与风险进行分析和展望。
作者:李泽航;程黎阳;谢正勇;陈俊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及时应用口服避孕药优思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孕并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1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抗生素与产后逐瘀胶囊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即刻口服优思明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正常转经率为100%,没有1例出现重复流产;对照组正常转经率为94.6%,重复流产率为5.4%,两组正常转经率、重复流产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产后及时应用口服避孕药优思明可以有效减少人流术后的并发症,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罗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方法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又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可有效的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作者:李迎新;李桂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对照1组( B组)、对照2组( C组)各50例。三组均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B组予以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C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和总有效率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疗效较好。
作者:周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从中药硬胶囊剂工艺角度、充填机设备角度探讨了中药胶囊剂充填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梁海伟;刘岩;陈胜林;范庆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方法对50例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结果50例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做好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谢小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292例,将其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院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1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佩戴小手套方法预防皮肤抓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管道脱落及相关损伤。观察组患儿采用金刚砂指甲锉修护方法预防皮肤抓伤;采用改进导管护理方法预防管道脱落及相关损伤,将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皮肤抓伤率相比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管道脱落及相关损伤发生率相比较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的临床护理中,能够使患儿得到专业化的皮肤与导管护理,对减少新生儿皮肤损伤及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用于高血压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给予治疗,研究组则运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用于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问卷式调查,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田志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和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被发现。目前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获得了重要共识,但仍存在一些不同认识。本文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作一综述。
作者:孙桂茂;董凤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总结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易化PCI围术期的护理经验。 PCI术前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缩短救治时间,使一些危重的AM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创造了先决条件。在2010年ESC的PCI指南指导下,术前给予溶栓药物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做好静脉溶栓护理,安全、准确、有效地给予溶栓药物,做好溶栓后各项检测指标的监测。同时与医生密切配合,适时给予PCI围术期护理,做好皮肤、胃肠道及心理护理,为进一步行PCI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PCI术中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不适与疼痛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全身的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给予穿刺部位的护理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陈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取符合纳入标准肝病住院患者248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调查纳入对照组,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取2014年1月~10月,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07例纳入优质组,对比患者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优质组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合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优质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转院及自主出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病住院患者优质护理,有助于增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的整体临床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44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整体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22例。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对整体护理组患儿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术后整体护理措施。结果整体护理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儿,且整体护理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2项观察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措施而言,对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术后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慧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在当今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水平的提高是医院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开展良性行业竞争的前提,关系到医院的生存、稳定和发展。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克服现存问题,提高总体效益。
作者:赵敬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索新的高等医学临床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法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有能力的临床护士,更好的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方法对在儿科实习的102名护理学生,采用PBL教学法。结果 PBL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有关疾病的更多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和组织能力;在教与学两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认可,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赵艳;于红;王芯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