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兰
目的:重点探究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1~2013年在我院接受乳腺癌切除术的107例乳腺癌患者,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看护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看护54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15.1%,焦虑发生率高达17.0%。观察组的重度疼痛发生率仅为1.9%,焦虑发生率仅为1.9%。观察组的重度疼痛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7.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6%,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显然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为77.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6.3%。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然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重度疼痛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萍;祝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60名3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心理、饮食、生活方式的干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药物干预及对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1年后对比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1年综合管理后,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对相关危险因素综合管理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申建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眼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26例52眼年龄超过41岁,屈光度超过-8D的高度近视眼、超过-12D的超高度近视眼伴轻度或不伴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行2.8mm带<0.5~1.0mm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术中以虹膜恢复器作支撑和滑板,碎核钩将核粉碎、乳化。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晶状体悬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h视力0.2~0.4者48眼占92豫,0.5~0.8者4眼占8豫。术后1d视力0.2~0.4者为12眼占23豫,0.5~0.8者37眼占71.1豫,0.9~1.2者3眼占5.9豫。术后3个月视力0.2~0.4者为6眼占11.6豫,0.5~0.8者36眼占69.2豫,0.9~1.2者10眼占19.2豫。术后3月视力(裸视或屈光度﹤-2D矫正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者为48眼占92.4豫,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眼占3.8豫,术后角膜创口处水肿2眼占3.8豫,3d后消退。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4.5%,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度变化值为0.05D。结论对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控性好、安全、有效矫正高度屈光异常并能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
作者:鲁为凤;白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超强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急性喉炎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急性喉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强氧气雾化吸入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疗效、呼吸道刺激症状等。结果在实施雾化以后30min,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变化、治疗效果以及舒适度、呼吸道困难症状变化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急性喉炎患儿,采用超强氧气雾化吸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氧合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儿舒适度。
作者:李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腿软组织缺损经交腿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行交腿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的21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对其实施手术前后的针对性护理,并就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仅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管危象,在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好转。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接受交腿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的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皮瓣的成活机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发生久治不愈的溃疡,甚至出现坏疽需截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因此,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有效的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7月共23例糖尿病足的患者。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45~85岁。有20例存在湿性溃疡,3例干性坏疽。
作者:孟杰;南海歌;徐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桡骨远端(Col es)骨折利用手法闭合复位并外固定治疗增加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Col es骨折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护理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辅助恢复。护理组在其常规手术上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人员的系统护理。出院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肢体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对两组调查结果数据做出比较。结果经过治疗统计,经过护理的患者在复位后骨折处恢复,肢体机能等方面均较常规无护理的患者恢复较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Col 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的患者同时进行相关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无护理的患者。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假性动脉瘤为动脉损伤后,损伤血管,血液自破口流出而被血管周围软组织包裹,形成与动脉相通的搏动性血肿。该血肿与动脉相通,因其类似于动脉瘤,但瘤壁无动脉血管组织,故称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是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动脉血压监测等治疗或行介入检查后较为严重的一种血管并发症[1]。浅部假性动脉瘤易于观察,深部假性动脉瘤不易察觉,动脉瘤破裂易致严重出血,抢救不及时容易导致死亡。本科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2例大面积烧伤后合并假性动脉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廷敏;王也;舒自琴;黄贤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胃肠肿瘤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9例,进展(PD)6例。有效率(RR)为50.0%(15/30),疾病控制率(DCR)为80%(24/30)。生存期为4~16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4.2个月。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3例,皮疹3例,高血压2例,便血2例。没有发现血栓栓塞、胃肠穿孔、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胃肠肿瘤可增强疗效,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成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急性发作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将其分为观察组(VTE)(静脉血栓栓塞组)和对照组(非VTE)各4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肿瘤、下肢疼痛、胸痛以及无法行动患者均高于对照组,且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患者而言,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同时患者D-二聚体水平会出现明显升高,在治疗时可以对患者采用抗凝治疗。
作者:喻廷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行政查房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1月~12月7624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行政查房),以2013年1月~12月763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护理行政查房),统计两组的不良护理事件,设计问卷调查两组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0.05%,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0.1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4.02,=0.04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7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3.6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字2=7.42,p=0.0065)。结论护理行政查房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鉴别是否为脓毒症及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地纳入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3例,其中脓毒症患者2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8例。并纳入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这四组患者间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0.05或<0.01)。不同程度脓毒症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随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0.05或<0.01)。但C反应蛋白水平在不同程度脓毒症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判断早期脓毒症,反应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方面效果优于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思睿;蔡茜;朱应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使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分解产生酮体,导致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引起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其病程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014年7月7日我科对1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了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其中,家庭组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药物治疗。采用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和生活质量量表(QOULI)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家庭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0.01),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社会功能残疾家庭组显著轻于对照组(<0.01),生活质量家庭组显著好于对照组(<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配合家庭干预可以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率,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和改善社合功能。
作者:魏道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7例骨科手术术后发生POCD的老年患者,研究手术前后心理情感干预及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在出现精神神经症状3~11 d(平均6 d)认知功能逐渐恢复,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干预,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监测,积极对症处理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种认知障碍,使患者逐渐恢复认知功能,顺利康复。
作者:李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2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9%;年龄40~50岁为多,占到32%;剂型方面,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80%;药物种类方面,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60%;在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损害比较突出,占到30%;200例药物不良反正中,1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0例为新的一般不良反应,5例为严重不良反应,174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28例治愈,172例好转。结论临床医生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药物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作者:张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重型持续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013年在我科二线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24例,分析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有效时间,缓解持续时间、复发率、复发时间,副作用,并与既往报道的脾切除疗效、安全性对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重型持续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脾切疗效相似,早期应用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均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部分可致命,应用时应谨慎。
作者:金北平;全清清;张国英;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救中心、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与结果从患者的安全角度出发,准确识别各种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急诊患者的全流程安全管理。并规范了工作流程,保障了急诊护理安全,从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实施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对急诊患者的护理及抢救质量。
作者:匡永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满足程度。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百色市两家三甲医院共136名急诊危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4.12%的家属对患者病情不了解;93.38%家属对治疗方案不满意;而仅7.35%家属从医生方面了解患者病情。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应重视家属这一群体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以维护其身心健康,帮助其度过心理难关,从而有利于医患纠纷的防范。
作者:陈艳;何兰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护理实习生的教育模式从学校教育转变为临床教育,期间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关系着学生护理实习生的职业生涯,也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作者:邓俊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