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玥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供应室护士每天面对接触清洗大量污染的操作手术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过程中,极易发生职业暴露。面对着众多的锐器刺伤,物理化学理化因素的危害,职业防护显得刻不容缓。提高防范意识,能积极主动的采取和遵守操作规程,将防护工作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技术操作规程和制度。减少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提高自我防护,医院完善供应室的医疗设备和防护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职业损害,将职业危害的发生率降到低,确保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作者:徐菊华;刘红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是指突然发生的找不到明确原因的感音性耳聋。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由轻度发展成全聋,近几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就基本患者来讲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病毒感染均可造成内耳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血栓形成,官腔狭窄,微循环障碍,引起内耳受损,听力下降。因此,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也以改善内耳循环提高内耳血氧含量即常规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
作者:燕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医院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2014年2月来本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明显优于对照组68%;且研究组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金纪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肘内侧联合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芋型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儿童芋型肱骨踝上骨折4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该组患儿行肘内侧联合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儿共4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d,平均随访时间为9.8个月,骨折部位于4~6w之间愈合,未出现肘内翻畸形、肘外翻畸形或缺血肌痉挛情况。对该组患儿的骨折部位综合伸屈功能根据Flynn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为优20例,占50.00%,良17例,占42.50%,一般3例,占7.50%,优良率为92.50%。结论此种治疗方法不仅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且患儿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不易出现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胡建强;夏文波;徐明雄;冯左基;郝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近端胃癌根治术的近端胃癌根治术的研究比较的优点和缺点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已与89例需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的标准治疗的患者,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病例组)与传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手术治疗记录分析(手术时间,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术后恢复(使用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和高温度),T淋巴细胞和外周血NK细胞活性,术后1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手术时间(236.2±43.5)min长于对照组(201.2±33.5)min(<0.05),病例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术后卧床时间,温度,T淋巴细胞活性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无显著性差异(跃0.05)。结论腹腔镜胃近端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微创,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朝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从而有效管理疼痛,促进患者舒适。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1月~6月住院的80例创伤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控制了围手术期的疼痛,大多数患者睡眠无痛且疼痛间隔时间延长,能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结论对创伤骨科围术期疼痛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曾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疼痛学是在麻醉学的基础上吸收内、外、神经、康复、骨伤、中医等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的临床学科,这必然要求疼痛科医师既要有麻醉医师娴熟的操作能力,又要有临床医师严谨的临床诊疗思维。因此培育兼备麻醉师与临床医师特质的新一代疼痛科医疗人员的需要逐渐突显。
作者:宫庆娟;梁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呼出气一氧化氮是当下的非常重要的医疗监测技术,该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无创性、便捷性,它能够有效的测定患者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病情发展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足够的数据参考。另外,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呼出气一氧化氮的临床可行性比较高,能够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提供较大帮助,医疗人员可根据测定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①深入了解病因,②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做好充分准备,减少发病频率。本研究主要对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做出如下综述。
作者:张玲;周爱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SAS、SDS、SF-36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前两组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跃0.05),具有可比性。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且<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缓解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参考。
作者:周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探讨其与清洁度、年龄的关系。方法对146311例门诊、住院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生理盐水涂片显微镜检查。结果146311例患者中,滴虫、霉菌和加德纳菌的总感染率为21.60%,表现为6种感染模式。病原体感染患者阴道清洁度主要在芋度占93.28%,阴道清洁度郁度者感染率高达88.50%;21~30岁感染率高为24.75%,不同阴道清洁度及年龄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南宁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较严重,分泌物的清洁度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各年龄段女性均有感染,应加强妇女儿童健康宣传、积极开展生殖道健康普查。
作者:黄战;李明艺;陈燕;李东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长QT综合症是指在心电图上表现QT间期延长,易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晕厥、癫痫样抽搐发作和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一组综合症,分先天性长QT综合症及获得性长QT综合症。我科于2014年8月成功救治1例长QT综合症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除颤4次,予临时起搏器置入及射频消融治疗后置入置入型心脏转除颤器(ICD)的患者。
作者:刘珍;寇芳芳;赵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测膝关节的胫腓侧副韧带,为临床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并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宝贵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30具,男性19具[3],女性11具,膝关节60例。身高(162.25±9.3)cm。行层次解剖,暴露胫、腓侧副韧带,测量其曲、伸膝关节是的长度、宽度、厚度,全部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胫侧副韧带(TCL)呈扁条状,长9(6.40±4.49)mm,宽(12.53±2.22)mm,厚(1.82±0.36)mm。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分为浅、深两层,分别止于鹅足后下方的胫骨内侧髁和胫骨关节缘下。腓侧副韧带(FCL)呈圆索状,长(52.03±3.49)mm,宽(4.10±0.61)mm,厚(2.81±0.59)mm。起自股骨外上髁近端偏后方的骨性凹陷,向下止于腓骨头外侧面的骨性压迹。伸膝位与屈膝位TCL、FCL长度、宽度、厚度差异显著(<0.05)。男性TCL、FCL的长度大于女性,差异显著(<0.05,<0.01)。结论 TCL呈扁条状,较薄弱,与关节囊及MM结合紧密,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分为浅、深两层,分别止于鹅足后下方的胫骨内侧面和胫骨关节缘下。FCL呈圆索状,不与LM相连,独立于囊外。起自股骨外上髁近端偏后方的骨性凹陷中,向下止于腓骨头外侧面的骨性压迹中。伸膝位和屈膝位时TCL、FCL长度、宽度、厚度差异显著。男性TCL、FCL的长度大于女性,差异显著(<0.05,<0.01)。
作者:马登越;葛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信息时代的来临,生活和工作方式均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享受信息时代所带来便捷的同时,信息安全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在企事业单位中,医院信息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涉及患者病史资料及所有诊疗记录,本文旨在阐述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明确网络安全在医院信息系统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医院网络系统安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完整性,才能使医院的信息系统更可靠。笔者旨在对医院信息系统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对策。
作者:李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为了避免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后切口出现感染,对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切口感染率、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①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0.05;②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0.05;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0.05院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手术室护理能够在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术后愈合率,缓解医患关系。
作者:陈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药熨配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3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19例,对照组患者按脑病科常规治疗和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按脑病科常规治疗和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每次康复训练前先进行中药药烫治疗再进行康复训练。6w后观察两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总有效率为69.7%,观察组为94.1%,两组比较<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药熨配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润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桡骨远端(Col es)骨折利用手法闭合复位并外固定治疗增加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Col es骨折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护理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辅助恢复。护理组在其常规手术上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人员的系统护理。出院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肢体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对两组调查结果数据做出比较。结果经过治疗统计,经过护理的患者在复位后骨折处恢复,肢体机能等方面均较常规无护理的患者恢复较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Col es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夹板的患者同时进行相关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无护理的患者。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中医药联合VSD引流术在静脉曲张溃疡创伤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使用VSD技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静脉曲张溃疡护理的18例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接受VSD技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的静脉曲张溃疡转折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均治愈,治疗时间18~40 d。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静脉曲张溃疡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董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格列卫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因其良好效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中。但是随着应用的广泛开展,其耐药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于加速期及急变期的慢粒患者。因此格列卫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策略为当前研究热点,现就该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高琳滢;段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医肺康复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选用口服多索茶碱片治疗,对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肺康复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其生存质量的评分提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选用中医肺康复法能够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肺部组织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影;方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6例aSAH患者例共51例患者出现CVS,占37.5,其中痊愈24例,好转19,留下严重后遗症6,死亡2例,其中1例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结论早期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是降低SAH合并CVS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玛尔哈巴·吾买尔;买吾拉江·阿木提;陈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