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潜在风险区预测分析

余慧燕;孙长奎;霍翔;胡建利;祁贤;许可;黄昊頔;鲍倡俊

关键词:H7N9, 生态位模型, 环境因子, 预测
摘要:目的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研究H7N9传染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禽流感疫情的潜在风险区域.方法 共选择254例江苏省范围内经过临床确诊的H7N9病例作为样本,构建生态位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来验证构建的生态位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利用变量刀切法(Jackknife)来评价各环境变量对H7N9暴发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构建的生态位模型来预测江苏省12月份H7N9传染病暴发的潜在风险区.结果 在江苏省境内,温度、日照强度、降水量和NDVI是影响H7N9禽流感疫情暴发的主要的环境因素;通过分析12月份的潜在风险区预测图可以发现,江苏省苏南地区,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3市是H7N9疫情暴发的高风险区.结论 当江苏省境内出现持续的低温、日照时间短、气温潮湿的天气时,应密切关注禽流感疫情暴发的可能性.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地区5岁以下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5岁以下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4月从河北省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库提取农村地区所有5岁以下儿童信息(1022人),描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两周患病就诊现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以下留守儿童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0.7%(29/270),低于非留守儿童的18.1%(x2=6.71,P=0.010).双亲(OR=7.92,P=0.034)、单亲(OR=6.11,P=0.047)外出务工负面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两周患病就诊.相对于居家距离近的医疗机构距离≥3 km,距离<3 km有利于留守儿童的两周患病就诊(OR=0.06,P<0.001).结论 农村地区5岁以下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与就诊物理距离的可及性影响了该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建议强化社会支持、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

    作者:郭建花;翟俊霞;阎香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010-2016年新疆地区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SM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手术与否的早中期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探讨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68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方法(PSM)对手术组及非手术组基线资料进行匹配,使组间均衡可比,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终纳入男性464例(67.4%),女性242例(32.6%),性别比2.1∶1,汉族占大多数(88.7%),平均年龄(62.8±11.1)岁,PSM后基线水平均衡可比.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4%、54.8%、40.1%,非手术组为63.7%、23.8%、12.7%,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民族、年龄、是否手术、是否化疗、T分期、N分期和肿瘤部位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早中期肺癌患者手术组的预后明显优于非手术组,男性、少数民族、高龄、低BMI、未手术、未化疗、低KPS、高T分期、高N分期及中央型预后相对更差.

    作者:冉建朝;周玉兰;石菊芳;代敏;韩晓梅;姚芳;朱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008-2017年镇江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江苏省镇江市2008-2017年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病原谱,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08-2017年镇江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例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8-2017年镇江市累计报告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例42 481例,年报告发病率介于120.95/万~528.06/万之间,发病率呈现上升波动趋势;死亡病例3例,年均病死率0.02/万;病例高发期集中在5-7月,10-12月间又出现一个次高峰或拖尾峰;0岁~、1岁~、2岁~、3岁~、4岁~、5岁~年龄组病例分别占儿童手足口病累计发病总数的5.48%(2 330例)、22.52%(9 567例)、20.46%(8 693例)、23.30%(9 896例)、18.08%(7 680例)和10.16%(4 315例);男童发病数为24 976例(58.79%),女童发病数17 505例(41.21%).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1739例,阳性率47.68%,病原构成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32.37%、35.42%和32.21%,不同年份病原构成不同.结论 应加强对低年龄儿童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并掌握病原谱的流行规律,以预防、控制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

    作者:张万军;袁兆虎;张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广西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突变体的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癌旁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突变体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5-2016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因HCC手术切除的HCC患者共117例,分别收集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巢式PCR扩增HBX基因片段并测序,用相应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结果 (1)癌组织中,HBX羧基端序列缺失率和缺失长度,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22.4%和12.1%,x2=4.868,P<0.05);(60.19±83.48)和(19.79 +4.98) bp,P<0.05)];(2)癌旁组织中,插入突变仅存于血清甲胎蛋白(AFP)> 20 ng/ml的患者序列中;(3)癌组织中,第88、118、119、130、131、130+131、132、143位点突变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4)K118T突变组HBV DNA水平,低于未突变组[分别为(4.50±0.96)和(4.98±1.07),P<0.05];V88N/D、D119E/N突变组ALT水平,高于未突变组[分别为(41.59±21.72)和(64.81 +63.42);(41.33±22.32)和(64.36±62.75),P均<0.05];(5)差异性点突变均位于EnhII或BCP区域.结论 广西HBX基因突变有多态性;HBX羧基端序列是否缺失、缺失长度及第88、118、119、130、131、130+131、132、143位点突变对广西HCC发生可能有影响.

    作者:吴玲红;国娇;李红;曾洁;黄有全;邓伟;黄天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应用QuEChERS技术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南果梨中16种农药残留

    目的 建立南果梨中霜霉威、氧乐果、特丁硫磷、西玛津、抗蚜威、噻节因、氟虫腈、二甲戊灵、氟菌唑、嘧菌环胺、虫螨腈、吡草醚、噁霜灵、溴螨酯、三氯杀螨砜及精噁唑禾草灵等16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使用乙腈提取样品中的农药,经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再经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分析.结果 16种农药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方法检出限范围(S/N=3)为0.01~1.62μg/kg,方法定量限范围为0.02~5.40 μg/kg.当加标水平为62.5 μg/kg时,其回收率在78.5%~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8%~11.4%之间.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适用于南果梨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

    作者:张煜卓;于湛;李硕;王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新疆喀什地区300例维吾尔族孕中晚期孕妇膳食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孕中晚期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相关健康水平,为改善少数民族孕妇营养素缺乏状况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对新疆喀什地区300例维吾尔族孕中晚期孕妇的基本情况用问卷调查,膳食摄入状况采用24h膳食回顾法.结果 维吾尔族孕中晚期孕妇膳食构成中,谷类薯类所占比例高,摄入量为573.43 g,占总量的55.00%.蔬菜类、水果类、蛋类和奶类的摄入量分别为198.54、65.11、22.24 g和50.30 g,鱼虾类摄入量低,为2.97 g,均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建议摄入量.孕妇3餐分配比例中早餐占29.92%,午餐和晚餐分别占32.96%和37.12%.动物性蛋白占22.71%,植物性蛋白占77.29%,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分别占19.52%和80.48%.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孕妇的食物摄入中,超标的是谷类薯类,摄入量偏低的是蔬菜类、水果类、蛋类和奶类,摄入严重不足的是鱼虾类.3餐中分配比例适宜的是早餐,偏低的是午餐,偏高的是晚餐.食物来源分布中摄入不足的是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

    作者:阎刘倩子;卡米拉·吐尔逊江;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王茜;朱玉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镉和铅暴露与交通警察心血管疾病风险分数的关联性

    目的 探讨交通警察镉和铅暴露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风险分数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161名交通警察中(51名内勤人员,110名外勤人员)分析血和尿液中镉和铅浓度对CVDs风险分数的影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血和尿液中金属浓度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检测.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镉和铅暴露与CVDs风险分数的关联性.结果 外勤组尿镉和铅浓度均高于内勤组(P=0.012和P=0.001).外勤组和内勤组血镉浓度分别为1.80 μg/L和1.05 μg/L,差异有临界统计学意义(P=0.094).血镉、血铅及尿镉浓度分别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FRS分数分别增加1.78、1.14和1.74(P均=0.001),ICVD分数分别增加0.63、0.48和0.68(P=0.036、P=0.017和P=0.021),相对危险分数分别增加0.66、0.25和0.31 (P<0.001、P=0.009和P=0.022).结论 血镉、尿镉和血铅浓度与CVDs风险升高有关,提示重金属对交通警察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性应引起重视.

    作者:戴霞云;陈振龙;郭冬梅;李济超;张玲;徐甜;易桂林;潘志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公立医院院长岗位职责与知识结构认知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公立医院院长岗位职责和知识结构,为公立医院院长应具备的岗位职责和知识结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公立医院院长岗位职责,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四川省公立医院院长岗位职责及知识构成重要性的认知情况.结果 公立医院院长认为推行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合理的激励分配方式、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等岗位职责较为重要,重要性打分依次为4.63、4.55、4.52分.就知识结构重要性而言,其认为管理学知识较为重要.结论 明确公立医院院长岗位职责,为公立医院院长任期考核提供依据;加强管理学知识培训,推动院长职业化发展.

    作者:喻雪双;许沛尧;王橙;朱嘉琳;赵凯佳;刘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1990-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研究

    目的 分析1990-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的流行和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为囊型包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成果,分析1990-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0-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标化发病率由2.6/10万降至0.3/10万,下降87.1%,发病率以平均每年7.2%的速度递减.标化DALY率由2.0/10万降至0.3/10万,下降87.2%.病死率由143.6/10万升至214.2/10万,升高49.1%,以平均每年1.3%的速度递增.2016年,50~ 69岁人群发病率高,为0.5/10万,7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和DALY率高,分别为953.4/10万和0.4/10万.结论 1990-2016年,中国囊型包虫病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明显降低,但病死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囊型包虫病的防治依然不容忽视.

    作者:崔芳芳;赵杰;宇传华;宋晓琴;何贤英;王琳琳;高景宏;翟运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居民饮用水风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居民饮用水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11家水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风险评价法对其水源、水处理、配储水及其他四环节危害事件污染物风险因素的可能性、严重性、危害性进行评估,其分值或中位数≥5时则判断为对饮用水质有影响的较大风险因素;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方差统计分析.结果 水源中气候季节变化污染物腐蚀物、重金属、藻类、泥沙危险性中位数高达8分,干旱水量不足污染物有机物、微生物危险性中位数为6分;配水与储水中安装维修清洗及消毒不规范微生物、副产品危险性中位数为6分;通过方差分析,供水不同环节再危害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均有统计学差异(F=5.241,P=0.004 F=4.476,P=0.008).结论 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居民饮用水存在诸多风险因素,水源中气候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干旱水量不足污染物与安装维修清洗及消毒不规范次之,各环节中微生物危险性尤为突出.

    作者:罗华;李瑞恒;李洪兴;赵怡楠;李张;向辉;乔冠华;李劲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005-2017年西安市艾滋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17年西安市报告HIV/AIDS感染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和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2005-2017年西安市报告的HIV/AIDS的发病人数,采用Excel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西安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数逐年增加;以中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20 ~ 49岁,约占81.92%;男性病例占总数的92.40%,女性占总数的7.60%,男女比例12.16∶1;HIV/AIDS病例主要聚集在雁塔、莲湖、碑林、未央区;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26.57%,农民占16.43%;学生占7.71%,工人占5.43%.结论 在艾滋病防治时要采取针对性策略,重点关注男性同性恋及青年学生人群,加强宣教.对家务及待业人群应加强引导与管理,减少HIV感染.

    作者:刘继锋;刘美丹;李倩;相晓妹;熊咏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集中供餐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集中供餐现况,探索改善策略,为规范苏州市乃至江苏省社区居家养老集中供餐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实地探访、问卷、访谈等,对40个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集中供餐机构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苏州市居家养老集中供餐机构约为200家,运营状况基本良好.各供餐机构提供餐食数量充足但种类较少,可基本满足用餐老年人食物供给.从业人员营养知识问卷平均得分为(28.61±5.62)分,及格率48.4%;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从业人员间营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者中有56.4%的从业人员认为有必要接受营养健康教育并认为佳时长及频率为每月2h左右;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是从业人员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 应依托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掘各种潜在力量,改进居家养老集中供餐机构运营模式.加强从业人员营养健康教育,改善食物供给种类及营养质量,全面发展居家养老集中供餐服务.

    作者:王晓莺;王波;饶春平;句连云;赵学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013-2017年柳州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柳州地区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对柳州地区114家助产机构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柳州地区发现出生缺陷儿5 018例,总发生率为17.49‰,2013-2017年柳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产后确诊的出生缺陷儿数是产前确诊数量的5.17倍.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22.61‰)高于乡村(12.99‰),男性(19.59‰)高于女性(15.13‰).≥35岁母亲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21.2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是先天性心脏病(5.08‰)、多指/趾(3.07‰)、外耳其他畸形(1.06‰)、总唇腭裂(1.03‰)、并指/趾(0.76‰).结论 柳州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以先天性心脏病和多指(趾)为高发出生缺陷,生后确诊的出生缺陷儿显著多于生前确诊的.建议进一步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提高产前检查专业技术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作者:张玉;曾定元;农铮;覃海妍;覃单浩;陆春;张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徐州地区膳食模式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膳食模式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营养膳食指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徐州地区2所三级医院225例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诊的新发乳腺癌患者及225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进行膳食调查,利用SPSS16.0主成分分析法探索所有研究对象的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得到8种膳食模式,分别为杂豆膳食模式、油盐膳食模式、动物内脏膳食模式、肉制品膳食模式、水果膳食模式、鱼肉膳食模式、米面膳食模式、奶制品膳食模式.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杂豆膳食模式(OR:0.210,95%CI:0.112~ 0.395;OR:0.286,95%CI:0.157~ 0.522;0R:0.392,95%CI:0.214 ~ 0.719)、奶制品膳食模式(OR:0.549,95%CI:0.310~0.971)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油盐膳食模式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2.258,95%CI:1.266~4.028;OR:2.081,95%CI:1.176 ~ 3.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杂豆膳食模式、奶制品膳食模式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油盐膳食模式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合理的膳食指导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作者:张璐;杜岩;孙敏;丁伟;任毅;邵继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造口患者照顾者早期照顾负担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造口护理量表(早期版)对153例术后3个月内的肠造口患者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早期肠造口患者照顾者总体负担水平为(33.12±15.77)分,76.5%照顾者存在照顾负担,其中41.2%为低水平,29.4%为中等水平,5.9%为重度水平.多元线性归回分析显示,照顾者的年龄、照顾者的月收入、照顾患者的时间、对造口的接受程度及造口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进入回归方程模型.结论 术后早期肠造口患者照顾者总体负担较高,在患者术后早期应及时评估照顾者对造口的接受程度及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减轻照顾者负担.

    作者:李红燕;丁萍;王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017年安徽省农村环境卫生调查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徽省16个市中选取24个县(区)480个行政村2426个农户.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调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及粪便无害化情况、农药使用与防护情况,并进行病媒生物监测、土壤检测等.结果 调查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61.6%(1 074 115/1 744 628),卫生厕所普及率37.5%(171 412/456 684),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为统一收集(66.7%,320/480),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主要为随意排放(52.3%,251/480),全部开展病媒生物防治的村占5.6%(27/480),农田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23.3%(112/480),31.5%(151/480)的土壤镉指标含量超出二级土壤标准,施用农药时21.8%(318/1 461)的调查对象没有防护措施.结论 安徽省农村环境存在较多健康危害因素,需加强改水改厕,垃圾污水处理工作,做好重金属污染及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作者:郑莉;李飞;徐艳龙;王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2012-2017年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及减寿年数分析

    目的 了解2012-2017年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状况、死因顺位及减寿年数,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信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 2012-2017年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为21.14/10万;男性(23.44/10万,标化死亡率14.39/10万)高于女性(18.79/10万,标化死亡率10.54/10万),损伤和中毒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及溺水,累计占损伤和中毒总死亡的78.27%;2012-2017年朝阳区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PYLL为34 284人年,AYLL为13.31人年,平均减寿率为2.813‰.结论 损伤和中毒死亡是朝阳区的主要死因之一,应针对不同年龄段损伤和中毒死亡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护策略.

    作者:姜晓红;孟海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孕前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择取围生期孕产妇420例,调查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结果 超重和肥胖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显著增高;超重、肥胖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孕妇;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水平、孕期BMI指数增加水平较体重正常孕妇低;超重孕妇新生儿血糖水平均较体重正常孕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BMI与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孕前高BMI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艺;段丽娜;陈静;罗德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某省疾控机构图书资料室资源调查

    目的 了解某省疾控机构图书资料室资源配置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省疾控机构图书资料室资源配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调查203家疾控机构.49家设置有独立图书室,111家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4.14%和54.68%.一半以上的独立图书室达到了硬件配备基本条件,有管理制度,能严格落实“五防”措施.89家收藏有图书,96家订阅有纸质期刊,7家订阅有电子期刊,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3.84%、47.29%和3.44%.人均拥有图书14.39本、纸质期刊0.23种.111家统一管理的机构中,共有图书室工作人员180人,平均每家1.62人.不同特征工作人员在不同层级间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省疾控机构图书室建设层次不齐,馆藏资源较少,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同层级间差别较大.某省疾控机构图书室建设和人员配备亟待加强.

    作者:张瑾;尤爱国;张萍;李蓬;许汴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阳性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phonate,EMS)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在所建立的试验方法中的表现.方法 使用CD71-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核酸染料DRAQ5标记DNA,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案.采用该方案测定EMS和CP的遗传毒性时,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EMS染毒剂量为0、50、100、200mg/kg.bw,CP为0、5、10、15 mg/kg.bw,间隔24 h2次经口染毒.在给药前1d和给药后24、48、72、96、120 h取尾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本试验方法所得历史阴性对照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背景微核率均数分别为0.04‰和0.42‰,标准差分别为0.02‰和0.18‰.在所建立的试验系统中观察到EMS及CP可诱导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显著升高.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基于CD71-FITC和DRAQ5双染的外周血流式微核技术操作简便快捷,背景微核率较低,检测结果稳定,在化学物的遗传毒性评价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运杰;霍娇;岳茜岚;朱雪娇;曾珠;彭子豪;陈锦瑶;张立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