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唐罗丽

关键词:肝硬化, D-二聚体, 腹水, 纤溶亢进
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肝病科就诊且确诊为肝硬化患者62例,分为两组即30例肝硬化但未伴腹水患者和32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疾病组和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测定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伴腹水肝硬化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未伴腹水肝硬化患者组平均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伴腹水肝硬化组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未伴腹水肝硬化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上调,并与腹水发生相关。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目标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目标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手术室安全目标、护理质量目标、护理效果目标管理,采用2014年实施目标管理与2013年未实施目标管理手术室26名护理人员年终考评的结果比较,通过目标管理的效果判断标准的分析与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测评,评价目标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3年与2014年手术室护理工作考评结果比较,护理记录与书写、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无菌操作、危急患者抢救、抢救物品使用与管理、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014年明显比2013年好(<0.05,<0.01)。两年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结果比较,2014年比2013年好,两年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目标管理在手术室实施后,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了手术室的安全目标的执行,减少了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了为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创造良好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黄志兰;万丹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早孕,要求施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120例,将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舒适的护理干预(两组均以丙泊酚为麻醉剂)。结果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大大低于对照组,但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缓解情绪紧张,增强手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作者:熊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延续性护理用于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耳鼻喉科接诊收治的46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出院后护理结束,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采用EORTC-QLQ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EORTC-QLQ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彭咪;姚爱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前庭训练结合针刺对中风流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比较前庭训练联合针刺对中风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流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庭训练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治疗后的有效率和起效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起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前庭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明显提高了中风患者流涎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一凡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经后路重建治疗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经后路重建治疗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方法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伤椎高度、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末经X线检查,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置物断裂,螺钉松动、手术源性神经损伤等情况。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经Frankel分级分析,提高2级者36例,提高1级者57例,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率为83.04%。术后1 w末、术后1年末伤椎前缘高度/正常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极显著(<0.01),伤椎后缘高度/正常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0.05)。结论经后路重建治疗胸腰椎脊柱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帮助患者脊柱复位,恢复脊柱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李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3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选择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36例正常妊娠再次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出血率及中转剖宫产率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出血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要综合评估及产妇与患者沟通,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作者:岳立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采用HPLC法测定三七中3种皂苷的含量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复三七中三种皂苷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三七总皂苷分散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批次三七总皂苷分散片中,人参皂苷Rb1含量在17.91 mg/片~18.23 mg/片,人参皂苷Rg1含量在17.12 mg/片~17.65 mg/片,三七皂苷R1含量在4.73 mg/片~4.82 mg/片。结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可以同时对三七中不同皂苷的含量进行准确定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优点,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可以用于三七相关药物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影响。方法将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施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4%,且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几率,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琼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结果两组患者在发作次数和胸膜固定术选择因素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在体重、体重指标以及引流时间等因素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体重、体重指标、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引流次数以及胸膜固定术等,都是影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重要临床因素,在医学临床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上述指标,减少该疾病术后的复发次数。

    作者:张清峰;唐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ICU病房住院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差异以及研究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ICU病房临床护理中加强风险管理能够对护理质量起到明显优化作用,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税春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平行式教学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平行式教学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6月参与妇科护理教学培训的24名学生纳入对照组,实施一般教学方法;将2015年3月~6月参与妇科护理教学培训的24名学生纳入观察组,实施平行式教学方法;对比评价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兴趣程度。结果观察组考核平均成绩为(92.13±1.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83±2.13)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感兴趣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妇科护理教学中采取平行式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

    作者:郭婧;王丽君;闫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的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对比。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呼吸困难和窒息危急并发症。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王有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血浆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肝病科就诊且确诊为肝硬化患者62例,分为两组即30例肝硬化但未伴腹水患者和32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疾病组和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测定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伴腹水肝硬化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未伴腹水肝硬化患者组平均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伴腹水肝硬化组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未伴腹水肝硬化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上调,并与腹水发生相关。

    作者:唐罗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在无复流现象出现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及用药后ST段情况。②研究组和对照组用药后1 w及4 w左室射血分数。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用药前ST段比较无差异(>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用药后ST段比较有差异(<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用药后1 w及4 w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有差异(<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中发生无复流现象时,替罗非班能改善冠脉血流情况,提高心功能。

    作者:贺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显微手术联合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显微手术+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与GOS评分。结果实验组康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95.65%、4.35%,对照组为78.26%、17.3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GOS评分为(4.53±1.02)分,对照组为(2.84±0.73)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显微手术+纳洛酮”疗法积极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中,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并发症少且安全。

    作者:吴裕山;韩立虎;陈志明;佘希龙;冯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妊娠糖尿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6例妊娠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和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妊娠糖尿病的认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志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替加环素治疗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应用替加环素对患有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碳青霉烯联合万古霉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替加环素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替加环素对患有免疫力低下血液病重症感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经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记录两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护理相关)对比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经相应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67%,对照组则存在高达17.7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5);研究组满意度(护理相关)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目为肝之外候--从眼病看我国肝脏医学发展

    中医认为“肝主目,目为肝之外候。”沙眼曾经是我国致盲的首要原因。2015年,我们基本消灭了致盲性沙眼。虽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等感染性眼病仍在增多,近视眼等非感染性眼病是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从眼病看肝脏健康,我国是HSK和近视眼与青光眼等眼病大国,也是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与肝癌等肝病大国。我国乙肝疫苗接种取得重大成就,然而乙肝抗病毒治疗依然艰难,丙肝疫苗尚未研制成功。虽然病毒感染仍然是国人肝脏健康的严重危害,不良环境与生活习惯已经成为国人肝病的首要原因,肝病防治亟待战略创新。上医医国,建设健康中国是我国国家战略。深入贯彻卫生方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并举,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我国肝病防治体系,推动肝病医学模式创新,促进国人肝脏与视力和身心健康,是我国肝脏医学的神圣使命和正确发展方向。

    作者:郑荣领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评价的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危重患者,根据患者结局情况进行分组。其中52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另134例患者存活作为生存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情况,探讨两种评分对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生存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枢神经感染发生率高于死亡组(<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评分分别为(14.2±4.3)分、(35.5±2.1)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分别为(21.1±5.6)分、(32.2±2.4)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不同时间段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有差异(<0.05),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无差异(跃0.05)。ApacheⅡ评分曲线面积为0.819,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曲线面积为0.706,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均可有效预测NICU患者死亡情况,但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测更为精准。

    作者:卢知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