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5-2011年东莞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陈绍丽;林伟研;莫想换;唐萃菲;蔡碧兰;唐豪;倪进东

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年龄分布
摘要:目的 分析东莞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05-2011年麻疹发病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 923例,死亡病例2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1.57/10万、18.24/10万、32.35/10万、25.64/10万、3.69/10万、1.26/10万和0.75/10万.每年4-7月为高发季节,期间报告病例4 646例,占总病例数的58.64%;病例大部分为外省户籍(77.81%);病例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多(55.02%%),其后依次为工人(17.39%)、学生(8.14%);<5岁年龄组发病率高(1 813.28/10万),15~19岁和20~24岁两个年龄段病例数自2009年后显著增加.结论 东莞市2005-2011年麻疹发病呈先高后低趋势,发病仍属小年龄人群发病模式,年轻成人病例构成有上升趋势.今后有必要对一些新出现易感年龄段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强化免疫活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10-592(C/A)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IL-10启动子基因-592 (C/A)多态性与泸州市汉族人群平均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分析方法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258例正常人群、196例2型糖尿病人群及448例血脂异常人群进行IL-10-592 (C/A)多态性分析.结果 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HDL-C水平较CC+AC基因型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人群血糖各项指标在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血脂异常人群血脂各项指标在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但低HDL-C人群中基因型AA与基因型CC+AC者相比,HDL-C水平降低,TC和LDL-C水平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启动子基因-592 (C/A)多态性与泸州市人群平均血脂水平相关,AA基因型可能引起HDL-C水平的降低.

    作者:唐小平;陈丽丽;陈枫;万沁;何永萍;侯婷;漆小明;陈庄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程及其影响因素分类回归树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程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长沙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运用分类回归树的方法建立回归树模型,分析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程的因素.结果 发病到就诊的时间>3d、有基础性疾病、年龄≤3.5岁是导致甲型H1N1流感病程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后及时就诊,加强对有基础性疾病及婴幼儿人群的预防与治疗,有助于缩短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病程,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作者:谢知;刘如春;陈田木;胡伟红;李叶兰;李亚曼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某陶瓷项目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应用初探

    目的 选取某陶瓷项目初探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应用.方法 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检测、专家咨询等收集资料,综合采用MES法、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估法和职业健康风险分级分类进行风险管理.结果 MES法显示该项目职业健康风险分级为3级,属显著危险;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估法Q值为0.52,其等级为不合格.MES法和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法综合评价显示,该项目综合风险分级为D级,需跟踪整改,重点改进卫生管理.结论 MES法及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估法应用于陶瓷项目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结论客观合理,适用性较好.

    作者:谭强;顾春晖;郭垚;陈松根;董雪梅;曾文锋;刘移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009-2013年西藏自治区性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性病在西藏的流行现状及规律,为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俭国性病疫情管理工作季度与年度考核评分办法(试行)》、全国性病疫情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西藏自治区2009-2013年性病发病总数1 96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2/10万,主要流行3种性病,依次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不同类型性病的性别比差异不大,但男性多于女性.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中青年为主.经济、交通较发达的地区高于落后地区.结论 西藏自治区性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梅毒疫情上升趋势明显,应加强性病防治工作,特别是重点防控梅毒.

    作者:袁小兰;阮水良;雅西;马玉桂;嘎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石河子流产孕妇夫妻及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 总结探讨染色体异常与孕妇流产及唐氏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染色体常规R显带方法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于某院就诊(门诊及住院)的流产孕妇夫妻双方及疑似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核型.结果 (1)习惯性流产及胎儿胎心停跳的186对夫妻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42%(2)唐氏综合征患儿(21三体)检出率为75.00%,纯合型19例,杂合型1例;18三体检出1例.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效检出患者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对于边疆地区病人明确病因,优生优育及产前筛查、先天愚型患儿的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刘旻;马雅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人血浆布氏菌抗体干扰来源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虎红平板凝集试(RBPT)检测人血浆中布氏菌抗体干扰来源及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14例布病抗体阳性人员和20例健康人员,收集血清和枸橼酸钠、K2EDTA、肝素钠抗凝血浆,分别做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分析干扰情况;20例健康人员血清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抗凝剂后做RBPT分析是否抗凝剂直接干扰;20例健康人员3种不同抗凝剂血浆加入凝血酶时间(TT)检测试剂,温育1h后,取上清做RBPT分析干扰来源和应对措施.结果 14例布病抗体阳性血清和血浆SAT结果相同;20例健康人员血清和血浆的RBPT结果完全相反,血清中加入3种不同抗凝剂对RBPT无影响,经TT试剂去除纤维蛋白原处理后的血浆标本除肝素钠组外,其他RBPT结果均与血清组相同.结论 血浆不能直接做RBPT,纤维蛋白原能与虎红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凝集,是RBPT干扰的来源;可以通过TT试剂去除纤维蛋白原后消除干扰;在无法得到血清标本时,也可以直接用血浆做SAT来提供诊断参考.

    作者:苏良;欧新华;张如胜;杨柳青;宋迎春;刘晓蕾;肖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1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病原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某院2010年5月-2013年11月住院的1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资料,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真菌种类、真菌感染易感因素.结果 128例白血病患者中有47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率为36.7%;感染的真菌种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8.9%),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21.3%);感染部位以口咽部为主(46.8%),其次为肺部(27.6%).导致急性白血病发生真菌感染的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治疗时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或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用化疗药物及激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等.结论 在临床上,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中性粒细胞数、严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注意无菌操作对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段丽娟;杨如玉;李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穴位贴敷联合温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温经通络散穴位贴敷联合温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采用统一的西医治疗方案(如,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治疗组加用温经通络散穴位贴敷联合温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经通络散穴位贴敷联合温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玮瑛;赵瑞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005-2012年青岛市疾病控制实验室能力验证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青岛市疾病控制实验室能力验证状况,指导实验室质量监控工作.方法 对青岛市疾病控制实验室2005-2012年参加各类能力验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加国家认证认可部门组织能力验证较多,参加食品及相关产品能力验证次数多,其次为水及涉水产品能力验证,参加检测领域的覆盖率和食品及相关产品检测类别的覆盖率均有所提高,化学分析能力验证主要采取色谱分析和光度分析,不同检测手段的使用率有所提高.结论 进一步提高能力验证活动参加主动性,关注检测领域的覆盖率和检测手段的多样性,使能力验证起到更好的监控作用.

    作者:蒋欣;肖楠;张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005-2011年东莞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东莞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05-2011年麻疹发病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 923例,死亡病例2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1.57/10万、18.24/10万、32.35/10万、25.64/10万、3.69/10万、1.26/10万和0.75/10万.每年4-7月为高发季节,期间报告病例4 646例,占总病例数的58.64%;病例大部分为外省户籍(77.81%);病例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多(55.02%%),其后依次为工人(17.39%)、学生(8.14%);<5岁年龄组发病率高(1 813.28/10万),15~19岁和20~24岁两个年龄段病例数自2009年后显著增加.结论 东莞市2005-2011年麻疹发病呈先高后低趋势,发病仍属小年龄人群发病模式,年轻成人病例构成有上升趋势.今后有必要对一些新出现易感年龄段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强化免疫活动.

    作者:陈绍丽;林伟研;莫想换;唐萃菲;蔡碧兰;唐豪;倪进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一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疫情对麻疹防控策略的启示

    目的 通过对一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结果分析,探讨如何适时调整本地麻疹防控策略.方法 采集所有疑似病例血清,检测麻疹IgM抗体;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确诊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该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疫情引起了本地二代、三代病例传播.共发病6例,4例输入病例来自云南,2例为本地病例,所有病例麻疹疫苗接种史不详.本次疫情持续42 d,病毒分离为缅甸果敢地区D9基因型.结论 劳务输入增加麻疹发病风险,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本市常住人口麻疹免疫屏障存在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开展免疫现状研究,必要时进行查漏补种;医务人员发病风险较高,建议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作者:崔伟红;陈鹏;李娜;李波;郝凤;姜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盆底肌肉生物反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的研究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生物反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某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共9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或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平均年龄69.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荷兰MMS solar盆底肌肉生物反馈系统,对照组(46例)给予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疗程8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通过尿垫试验,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及盆底肌肉肌电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92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治疗组及对照组中研究指标包括尿垫试验、盆底肌肉肌电测量值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较各组别治疗前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中研究指标较对照组中研究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对于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比传统盆底肌肉锻炼有效,是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磊;乔庆东;马玲;胡新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益生菌联合氨基水杨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益生菌联合氨基水杨酸诱导缓解UC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1966-2014年4月期间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评估指标为缓解率.结果 共纳入17项RCT,包括1 146名患者.益生菌联用氨基水杨酸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用氨基水杨酸组(OR=1.77,95%CI:1.39~2.25,P<0.00001).益生菌联用柳氮磺胺吡啶组诱导缓解率是单用柳氮磺胺吡啶组的3.01倍(95%CI:1.46~ 6.19,P=0.003),益生菌联用美沙拉嗪组诱导缓解率是单用美沙拉嗪组的1.67倍(95%CI:1.29~2.16,P<0.0001).结论 益生菌与氨基水杨酸联用能明显提高UC患者缓解率.

    作者:李雪梅;李晓;蒲芳芳;石磊;胡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相关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2013年1月-2013年8月住院的7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73.8%;在年龄、HbA1c、糖尿病病程、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糖尿病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组与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416、10.227、12.218、4.42、21.823、10.974、7.838、26.145,P=0.000、0.001、0.000、0.000、0.035、0.005、0.000); (2)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BMI和HbA1c与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有显著相关性(OR=1.175、1.248、1.383,P=0.000、0.017、0.029).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相当常见,糖尿病年龄、BMI和HbA1c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唐建东;李清楚;任健;李蕾;毕健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质量改进措施在精神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病房实施综合质量改进措施前后的效果,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精神科>48 h的患者进行监测,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设为改进前组,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设为改进后组,采用目标性监测方式,在改进前组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改善患者住院环境、加强手卫生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及纳入专题研究等综合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前后,监测住院患者分别为441例和976例,感染率分别为11.79%和4.20% (P<0.05);漏报率由16.67%降至8.33%;抗菌药物使用率从39.23%降至23.05% (P<0.05);手卫生用品用量逐年上升.结论 针对精神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开展目标性监测,落实综合质量改进措施,形成持续质量改进的良性循环,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志彩;耿喜娥;李志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深圳市神经管畸形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对深圳市2003年-2012年神经管畸形(简称NTDs)的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基于深圳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计算2003-2012年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逐年围生期发生率,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计算2010-2012年包括28周前NTDs终止妊娠病例的总发生率.结果 深圳市NTDs围生期发生率从2003年的5.91/万下降到2012年的2.20/万,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母亲低龄(<20岁)、流动人口、女孩、多胎、居住地区等是围生期NTDs的危险因素.孕母各年龄组(高龄组除外)、流动人口NTDs发生率10年间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计算2010-2012年包括28周前终止妊娠病例的NTDs总发生率为9.90/万,仅低龄孕母、流动人口、多胎是NTDs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2003-2012年深圳市围生期NTDs发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主要影响因素.包括28周前终止妊娠病例使NTDs总发生率上升,预防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低龄孕母.

    作者:赵光临;谢建生;李胜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依托咪酯麻醉在ESD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依托咪酯麻醉在ESD手术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依托咪酯麻醉ES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手术中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大量出血等情况,手术结束后均及时复苏,无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好,出院3月复查未见复发及不适.结论 加强对依托咪酯麻醉ESD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术中并发症,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晓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013年江西省蔬菜中21种农药残留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江西地区蔬菜中21种农药残留情况.方法 2013年5月及9月随机抽样调查全省9个市县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中的蔬菜,采用GCMS法对8类蔬菜中21种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 共采集蔬菜样品300份,其中5月份采集150份,农药检出率为15.3%,超标率为2.0%;9月份采集150份,农药检出率为86.7%,超标率为11.3%.超标率高的为绿叶菜类,超标农药前三位的是水胺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毒死蜱以及甲胺磷和克百威.结论 江西地区蔬菜中农药使用率偏高,尤其是9月份,需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孙中强;吉莉丽;胡美华;孙梅珍;李恒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饮水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对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饮水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DCN)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DCN,以DMSO处理为溶剂对照组,分别以0.8、4、20、100μmol/L DCN染毒HepG2细胞为处理组.应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相关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通过碘化丙啶(PI)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DCN引起HepG2细胞的IC50为230.53 μmol/L;在染毒24 h条件下,与溶剂对照相比,100 μmol/L的DCN可引起HepG2细胞内MDA含量上升(P<0.05)和SOD含量下降(P<0.01),各染毒组的DCN使HepG2细胞内GSH含量明显下降(P<0.05);在细胞活力75%以上的染毒剂量下对细胞周期无影响.结论 低剂量的DCN可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使其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作用降低,但对细胞周期无影响.

    作者:罗皓;杨慧;陈佳佳;杜进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丧失的相关因素对因癌症丧亲者的哀伤反应的预测作用

    目的 了解丧失的相关因素对癌症丧亲者哀伤反应的预测作用.方法 问卷调查因癌症死亡而丧失亲属的研究对象135人,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一级亲属、亲属离世时间短、亲属逝世年龄小及亲属治疗费用少的丧亲者的PG-13得分显著高于二级亲属、亲属离世时间长、亲属逝世年龄大及亲属治疗费用多者(均P<0.05).结论 亲属级别、被试与逝者的关系、逝者离世时间、逝者离世年龄以及治疗所花费用可以预测个体哀伤反应.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