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

杜红丽;姚新洁;甄萍

关键词: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采用安徽恒星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对某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NICU新生儿临床样本分离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01株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标本的检出率高69株(68.32%),其次是分泌物15株(14.85%),血液15株(14.85%),胃液2株(1.98%).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50%,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5%,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有较高抗菌活性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为2.97%,可作为重症感染新生儿的经验用药.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2所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2所三级医院2010年入住ICU的所有患者为调查对象,结合病历资料和床旁观察情况填写调查表.结果 共监测20641例患者,感染例次率6.92%,病人日感染率14.64‰,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与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相关部位的日感染率分别为1.50‰、1.40‰、30.82‰.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居多,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较高,应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许川;熊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网络成瘾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网络成瘾状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管理失望伤心、管理愤怒激惹及效能感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管理愤怒激惹、效能感总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PIU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占6.0%,PIU边缘群体占3.4%,PIU正常群体占90.6%;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大二得分显著均高于其他年级;耐受性维度、戒断症状、社交抚慰、消极后果、成瘾总分,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网络成瘾大部分维度得分及总分显著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关.

    作者:潘超超;王玲凤;陈焘;陈晨;葛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综合医院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 2011年版为判断标准,采用WHONET 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株非重复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标本来源为呼吸道分泌物,占78.9%;病区分布重症监护病房所占比例大,达到46.2%;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90.4%,其次为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65.0%,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为3.8%.结论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在药敏结果指导下合理用药,慎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李梦薇;韦柳华;莫善颖;彭华;黄志卓;蒋利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安徽省某小学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查明传染来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暴发调查步骤建立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调查,描述病例三间分布,初步得出危险因素假设;开展卫生学调查,设计调查表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寻找该次疫情的危险因素,明确暴发原因.结果 该次暴发疫情搜索到76例菌痢临床诊断病例,均为4~6年级住校生,罹患率为24.4%.食堂餐具无消毒措施,该次疫情可能是由健康带菌者污染餐具引起的暴发,住宿条件差,接触传播是发病另一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次疫情暴露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病例管理和校舍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在重视教学和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学校群发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作者:吴家兵;张进;龚磊;王爱红;缪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福建省麻疹强化免疫前后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比较强化免疫前后福建省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比较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3年福建省麻疹发病情况.结果 福建省强化免疫前后3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65/10万、5.49/10万、3.67/10万、0.28/10万、0.06/10万和0.24/10万,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60/10万和0.19/10万.强化免疫前后季节和地区分布没有发生改变,但发病年龄构成发生变化,强化免疫前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6.51%,强化免疫后非免疫目标人群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0.42%.免疫空白病例仍然是发病的重点人群.结论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使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发生改变,但对季节和地区分布影响不大.

    作者:陈俊磊;蔡志坤;林光灿;周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现况及与英语成绩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Horwitz (1986)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对新乡市4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 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均值为2.969 0.男女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4个维度中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焦虑中的考试焦虑维度存在负相关(r值为-0.277,P<0.05).结论 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焦虑感,且其学习焦虑和英语成绩呈负相关.

    作者:姚丰菊;王长虹;王志敏;秦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维生素D水平检测与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组60例(轻中度组15例,重度组45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25羟维生素D (25OHD)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FEV1占预计值%及FEVl/FVC%.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组血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且降低程度与肺功能恶化程度呈正相关(r=0.825,P< 0.05).对哮喘患者血维生素D水平进行监测有助于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凤;张绍坤;董丽萍;张勇;刘光福;潘兆宝;潘建亮;杨国儒;李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大学新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抑郁症状患病率,为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某高校某校区大一新生1 986人,运用抑郁流调中心用表(CES-D)对抑郁症状的流行率进行调查.结果 (1)新生中肯定存在抑郁的465人,占23.6%,可能存在抑郁的360人,占17.8%,总检出率为41.4%. (2)新生抑郁症状存在性别、家庭来源两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x2=7.728,v=2,P<0.05),来源城市新生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农村(x2=14.339,v=4,P<0.01),家庭经济越好抑郁症状发生率越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受到性别、家庭来源、家庭经济3个因素影响,其总体抑郁状况高于中国西部大学生群体,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杨槐;陈奕;仇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采用安徽恒星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对某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NICU新生儿临床样本分离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01株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标本的检出率高69株(68.32%),其次是分泌物15株(14.85%),血液15株(14.85%),胃液2株(1.98%).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50%,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5%,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有较高抗菌活性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为2.97%,可作为重症感染新生儿的经验用药.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杜红丽;姚新洁;甄萍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常州市2010~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常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人民饮水安全,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常州所辖两市的2010~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4份水样检测合格率为82.24%.2010、2011年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8.82%、7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P< 0.01);丰水期、枯水期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4.08%、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8,P<0.01);出厂水、末梢水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2.89%、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 0.05).结论 常州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总体较好,但仍需改进.

    作者:盛军利;陈小岳;王珮;王珥梅;陈宝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5560名1~15岁儿童风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该市1~15岁儿童风疹抗体水平情况,为风疹疫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该市12个乡镇1~15周岁健康儿童进行调查,共采集血清样品5 560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风疹IgG抗体.结果 5 560名儿童中,风疹抗体阳性共5 142人,阳性率为92.5%.不同乡镇之间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400,P< 0.05),栏杆镇儿童风疹IgG抗体水平高,达98.4%,曹村镇低,为83.9%;不同年龄组之间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05,P<0.05),1~3岁年龄组风1疹IgG抗体水平高,为94.2%,10~15岁年龄组风疹IgG抗体水平低,为90.9%;不同性别之间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7,P>0.05).结论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该市1~15周岁儿童风疹免疫工作切实有效,风疹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免疫效果较好.

    作者:武昌俊;董朝阳;蔡标;吴纳新;何素冰;刁慧敏;江扬帆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目的 调查重症医学科下呼吸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重症医学科9例患者在2011年2月1~28日期间发生下呼吸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重症医学科28 d内陆续出现9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其中1例死亡.结论 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PDR-Ab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常洪美;陈亚庆;张丽红;柴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上海市黄浦区居民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目的 了解黄浦区居民1992~2007年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以便未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365名居民开展生活方式调查;同时开展24 h膳食调查,并与1992年、1999年、2002年和2005年的营养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鱼虾类、畜禽肉类、蔬菜、水果、奶类的消费量分别为95.1g、146.2 g、271.3 g、104.8 g和118.7 g,较1999年上升25.2 g、30.5 g、126.1 g、74.5 g和50.3 g.谷类消费290.1 g,盐消费8.1 g,较1999年下降190.4 g和2.5 g.谷类供能比下降l3.6%;优质蛋白质比例上升l5.7%;动物性食物供脂肪比较1992年上升13.0%.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 000元及以上的占90.4%;从事轻体力劳动职业者占93.2%,均高于2002年水平.平均每天睡觉时间为(7.6±1.1)h.参加体育锻炼率为18.9%,较2002年下降6.2%.结论 膳食质量明显改善,但结构仍不合理.生活水平提高,体力活动减少.需要在社区开展持续性整合性的营养干预.

    作者:马立芳;何霭娜;徐洁;周伟民;周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54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及正确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某中心2005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发生的54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职业暴露中,按年龄划分,20~30岁的医务人员占64.8% (35/54),其他年龄段占35.2% (19/54);按职业划分,护士占66.7% (36/54),其他职业占33.3% (18/54);按临床科室划分,外科医务人员占48.1% (26/54),其他科室占51.9% (28/5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操作环节的前3位分别是锐器处置不当占29.6% (16/54),手术操作占27.8% (15/54),动静脉穿刺占24.1% (13/54).结论 20~30岁的医务人员、护士、外科医务人员均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应重视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标准预防,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作者:许渝;徐润琳;王文娟;罗万军;钟木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城市成人麻疹抗体阳性率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人麻疹免疫现状,为探讨在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过程中人群的迁移对麻疹消除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选择深圳市富士康职工和龙华医院妇产科产妇中的不同成年人群;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血清样本用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1 081名成人,麻疹IgG抗体阳性775人,阳性率为71.69%,抗体阴性率高达28.31%.产妇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64.39%,显著低于门诊体检人群和富士康新、老员工人群(分别为74.27%、75.42%和71.86%);成人时期接种麻疹疫苗(以下简称“麻苗”)者麻疹抗体阳性率(78.50%)明显高于儿童时期接种麻苗(67.42%)和接种史不详者(73.39%);而产妇中成人时期麻苗接种率(2.93%)也显著低于门诊体检人群和富士康新、老员工人群(分别为15.53%、10.42%和10.23%).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者有着低的麻疹抗体阳性率(59.15%).结论 深圳市成人中存在着高比例的麻疹易感人群;开展成人,尤其是年轻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麻苗强化免疫是实现移民城市麻疹消除目标的关键措施.

    作者:江鹏飞;李奕才;王琳;熊海燕;何林;朱淑萍;吴少南;魏祖光;章斯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科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对2008~2010年期间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病房的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共62例,比较其手术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各方面评分均比术前高,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家庭支持(t=3.59,P<0.05)、社会支持(t=4.12,P< 0.05)、年龄(F=7.66,P< 0.05)、学历(F=6.51,P<0.05)、病程(F=12.05,P<0.05)、血糖程度(F=11.87,P< 0.05).结论 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要全面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沈毅;肖静;何书;顾春艳;朱蓉嵘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山区农村50岁以上农民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山区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现状,为开展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广州从化辖区随机抽取两个山区镇6个村的409位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 山区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认同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低,尤以高龄、低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为明显,女性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男性(P<0.05),有被调查者对某些危险因素有认知,但仍坚持固有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结论 山区农村卫生服务落后,中老年农民面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威胁,应高度重视,开展健康管理,将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传导给健康需求者.

    作者:李君;王德良;李浩雯;詹国庆;潘润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湖北省十堰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十堰市2004~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防制措施.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共85 502例,死亡166例,年均发病率为370.62/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2/10万,发病居前6位的依次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麻疹,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5.09%;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共报告39 013例,年均发病率为169.11/10万,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79.74%.结论 乙类传染病前5年呈现上升趋势,后3年呈现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乙类传染病中的肝炎、结核、性传播疾病、麻疹、狂犬病,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应作为现阶段防治重点,建立综合性的长效防治机制.

    作者:赵国兵;胡少辉;宋晓佳;吴良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基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为解决卫生微生物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本中心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开展模块化实验教学,增加综合创新性实验比例,改革实验考核方式,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实验设备等.旨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能跟踪学科发展和时代需要的,可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钰;杨叶;王超;陆晓梅;李磊;吴倩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丹阳市2011年无细胞百白破、流脑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丹阳市2011年主动监测无细胞百白破、流脑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丹阳市截至2012年2月11日报告的2011年无细胞百白破、流脑疫苗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丹阳市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无细胞百白破、流脑疫苗2 408例个案,占所有疫苗报告个案的75.51%;2 408例个案中,其中<1岁1 451例占60.26%;男女性别比为1.09∶1;集中在7~12月份,共1 576例,占65.45%;发热1 488例,占61.79%,红肿797例,占33.10%,硬结331例,占13.75%;接种后<2d内报告个案2 016例,占83.7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至第四针次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3 194.99/10万、2 876.42/10万、4 216.93/10万、5 773.20/10万,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反应报告发生率明现增加(x2=117.71,P< 0.01),流脑A+C疫苗第二针次反应发生率(1 147.51/10万)明显低于第一针次反应发生率(2 759.42/10万) (x2=44.83,P<0.01).结论 丹阳市AEFI监测的敏感性尚可,主动监测疫苗反报告发生率明细高于被动监测疫苗,加强督导的频次和力度可以明显提高AEFI报告率和发现率,尤其可以提高轻、中度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现报告率.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接种后2d内,为监测重点,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me,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未超过预期发生范围.

    作者:袁卫建;杭纪红;徐建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