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联用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王志斌

关键词:银屑病, 红皮病性, 复方甘草酸苷, 阿维A
摘要:目的 探讨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联用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60例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0),分别采用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单用阿维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的平均起效时间为(6.4±3.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6±4.7)d;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 <0.05. 研究组的复发率为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67%, <0.05. 结论 在红皮病性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阿维A和复方甘草酸苷,能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疗效探析

    目的 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 方法 选择胆囊炎伴结石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全面身体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燕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分析和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研究将我院儿科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50例纳入,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B组25例与P组25例. P组患儿给予Ponseti方法干预;B组患儿给予Bensahel方法干预,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 疼痛评分、 治疗依从性、 治疗费用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B组总有效率86.00%;P组总有效率82.00%,差异不显著 >0.05.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接近,差异不显著, >0.05;P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且治疗费用明显比B组低,家长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显著, <0.05. 结论 Ponseti方法和Bensahel方法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两种主要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均有一定疗效,患儿疼痛度小,但相对来说,Ponseti方法患儿和家长依从性较高,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可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代宗涛;刘忠;孟炼;李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血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品管圈的方法提高儿科血标本合格率. 方法 2014年2月~7月围绕儿科血标本合格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在辅导员护理部副主任指导下成立品管圈,具体内容包括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护士对标本采集流程及规范的认知率、静脉穿刺的合格率.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标本采集流程及规范的认知率、静脉穿刺的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既充分发挥圈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血标本的合格率.

    作者:谢璐;陈月燕;冯周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的超声影像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的超声影像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行超声诊断的200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超声影像资料,统计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200例糖尿病足患者共发现196个斑块,斑块发现率为98%,并以小腿动脉分布居多,占比为71.4%;其患侧下肢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管径狭窄率均呈现出动脉硬化表征.结论 超声影像资料能够清晰揭示糖尿病足患者患侧下肢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管径狭窄率等资料,对于临床治疗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作者:陈义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运动、饮食干预对血压、血糖值的影响

    目的 运动、饮食干预对血压、血糖值的效果. 方法 2011年~2013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省重大科技专项代谢综合征项目组对妙西镇选取的112例代谢综合征对象进行运动、饮食的综合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BMI、平均腰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甘油三酯、胆固醇值、高密度脂蛋白值等的变化. 结果 经过运动、饮食的综合干预后,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甘油三酯、胆固醇值均较干预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值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运动、饮食干预是控制血压、血糖值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红英;杨俊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减患者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妊娠前、妊娠期及产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过程中剂量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妊娠合并甲减并成功分娩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3例未孕患者作为对照组. 均予左旋甲状腺素片(L-T4)治疗达到疗效标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剂量从妊娠前、妊娠期到分娩后3个月的变化规律. 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间与对照组在治疗剂量增加百分比方面有统计学差异( <0.05). 观察组妊娠前、分娩后3个月与妊娠期间剂量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妊娠前与分娩后3个月服药剂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0.05). 结论 妊娠期间,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增加,平均增加量约为孕前治疗剂量的30%~50%.

    作者:唐秀萍;汤建林;高柳艳;李玉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行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 针对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行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在我院实施分娩的产妇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实施镇痛药物,观察组实施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镇痛.针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新生儿1min和5minApger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er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无痛分娩中,使用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进行镇痛,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基层新农合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和分析基层新农合住院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区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80例基层新农合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研究和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43%,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5.71%差异显著( <0.05).结论 针对基层新农合住院患者,在积极治疗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新农合健康发展.

    作者:张志清;文银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IL-17、S-IgE相关性分析

    目的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有效性在临床中已得到验证,但作用机制缺少资料. 为此,作者比较了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常规治疗(辅良舒鼻喷雾剂)的有效性及对IL-17表达的影响,并评价IL-17与S-IgE的相关性.方法 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门诊招募符合方案的AR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组(A组),辅良舒组(B组). A组方案为壮医莲花针叩刺背廊穴并拔罐(隔日1次);B组为辅舒良鼻喷雾剂(喷鼻,每日1次);疗程均为10d,停1w后继续第2疗程治疗,观察终点是2疗程后不同分组的疗效及对白介素17(IL-17)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并检测两组治疗前S-IgE水平,分析IL-17与S-IgE在AR发病中的相关性. 结果 从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结束后分析A组的疗效优于B组.治疗后A、B组的IL-17均低于治疗前( <0.05),A组与B组治疗后IL-17表达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0.05),AR患者血清IL-17与血清S-Ig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5, <0.01)研究过程中并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者两组间的患者的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AR疗效确切,其机制为抑制IL-17的表达,IL-17及S-IgE是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的重要细胞因子.

    作者:黄卓燕;冯纬纭;杨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 对临床中尿液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4月进行尿液检验的12545例尿液标本,对其进行分析回顾,总结统计出现误差的样本,并对其产生误差的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误差提出应对措施. 结果 12545例尿液样本中,280例出现误差,误差率为2.23%. 由于在采集中未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尿液标本出现污染、样本标记出现误差、容器未达到标准等因素导致尿液检验出现误差.结论 导致尿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因素较多,因此患者在检验尿液的过程中,需要患者、检验医师、临床护士等共同配合,提高检验的质量.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因素、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对护理工作进行汇报总结,探讨对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通过对急诊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 结论 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韩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

    目的 分析探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采取Caldwell-Luc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 <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视野清晰、创伤小,能够彻底清除全部病变结构,并保留鼻窦黏膜,临床疗效高、复发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痊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传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四维彩超中应用膝胸卧位诊断胎儿面部结构的探讨

    四维彩超图像清晰高、立体感强、直观性好,能够极大提高胎儿颜面部缺陷检出率. 本实验通过不同方式利用四维彩超诊断胎儿面部结构,结果表明,膝胸卧位膝胸卧位四维彩超能够快速、简单的显示胎儿面部结构,30min内即能够清楚显示86.67%的胎儿面部结构,在45min内即能实现胎儿面部构造100%显示.

    作者:郝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留置尿管患者的导尿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留置尿管患者导尿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神经内科接受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其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再进行针对性护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尿路感染率、漏尿率、尿道损伤情况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早期针对性护理减少了神经内科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率和漏尿率,提高了患者排尿的通畅性.

    作者:喻昭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304例儿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管理,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芳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阿替普酶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10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发病后12h内实施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发病后6h内实施阿替普酶.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此过程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需要使用阿替普酶实施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尽量的减少溶栓治疗的时间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霞;何子峰;王利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难治性根尖周炎的发病因素与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对难治性根尖周炎(又称为RPP)口腔病症的实际发病原因和相应的治疗方式给与深入研究分析,以期为后续RPP病症临床治疗奠定参考基础.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3月存在RPP口腔病症的16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的发病因素给与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方式,并观察患者6个月之后的实际治疗效果. 结果 上述164例RPP口腔病症患者在6个月之后进行复查显示其中160例患者实际患牙均已经治愈, 还有4例患者治疗显示无效, 实际治疗有效率高达97.5%(160/164). 结论 对于患有RPP口腔病症的患者而言医护人员依据其实际发病原因给与针对性的有效治疗能够实际提高病症的有效治疗率.

    作者:周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及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及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早餐前BG、早餐后BG、睡前22:00BG、1d内血糖波动幅度、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颜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对其效果做出系统评价.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采取复方消化酶治疗,比较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结果 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复方消化酶治疗,总有效率92%,不良反应发生率8%,同期对照组则分别为86%、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复方消化酶、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相当,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忠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诺和灵30R在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诺和灵30R在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诺和灵30R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诺和灵30R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龚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