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个临床实验室间谷丙转氨酶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比较分析

陈川;范红;严可宁;郭靓;简君;陶传敏

关键词:方法学比对, 谷丙转氨酶, 肝炎病毒标志物, 传染病示范区
摘要:目的 通过方法学比对,评价22个临床实验室的检测一致性.方法 22个实验室对谷丙转氨酶和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项目的比对样本进行检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对偏差分析和定性比对分析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参考方法比较,12 (57.1%,12/21)个临床实验室对AL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1个实验室对HBsAg、HBsAb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2个实验室对HBcAb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其余符合评价要求.结论 由于仪器、试剂、人员等原因导致部分临床实验室与参考方法的检测一致性较差,也反映出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及以下临床实验室在ALT定量检测中存在较大的能力缺陷,HBV、HCV定性检测的准确度较高.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浆TF、TFPI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比较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探讨其在在病情进晨、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0月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化疗前及缓解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浆TF和TFPI含量.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化疗前,急性白血病组患者血浆TF和TFPI分别为(77.9±12.2)ng/L、(160.3±20.2)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6±2.8) ng/L、(132.8±12.5)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化疗2个疗程后,24例缓解,8例未缓解.缓解组患者血浆TF及TFPI含量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血浆TF及TFPI含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TF及TFPI含量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褚金龙;任继新;邢桂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冠脉事件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冠脉事件发生率的不同.方法 选取门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人,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高血压治疗,A组,口服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B组,口服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并随访6个月,观察冠脉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二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二组血压、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6.7%,口服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方案比较,拜新同联合辛伐他汀能够更好地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际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行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新DSA造影及治疗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7例发现出血部位,阳性率90.00%.27例阳性病例19例实施介入治疗,介入术后1周有3例患者发生再次出血,复发率17.6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均未复发,总有效率88.24%.外科手术治疗4例,内科保守治疗7例.结论 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多能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奥沙利铂(OXL)引起的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5例结直肠癌或者胃癌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均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试验组35例,在化疗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照组30例,仅给予钙镁合剂治疗.观察每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2.86%、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钙镁合剂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彭杰;唐树彬;黄思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作者:符颖;麦丽珍;欧慧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在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2011年收治的28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其余5例术后2~4周行二期内镜取出残留的胆总管结石;22例行急诊内镜治疗,其中2例治疗时插管失败,改为急诊开腹手术,其余20例于急性胰腺炎缓解后2~6周行二期腹腔镜手术.本组无死亡病例,急诊内镜治疗无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急诊腹腔镜术后出现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8月-4年,未见急性胰腺炎复发.结论 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是治疗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微创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曾新桃;冯凯祥;罗华;王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2个临床实验室间谷丙转氨酶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方法学比对,评价22个临床实验室的检测一致性.方法 22个实验室对谷丙转氨酶和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项目的比对样本进行检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对偏差分析和定性比对分析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参考方法比较,12 (57.1%,12/21)个临床实验室对AL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1个实验室对HBsAg、HBsAb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2个实验室对HBcAb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其余符合评价要求.结论 由于仪器、试剂、人员等原因导致部分临床实验室与参考方法的检测一致性较差,也反映出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及以下临床实验室在ALT定量检测中存在较大的能力缺陷,HBV、HCV定性检测的准确度较高.

    作者:陈川;范红;严可宁;郭靓;简君;陶传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选择某地6家医院共42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前,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自我防护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艾滋病预防及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后,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自我防护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变化,有85.7%的护理管理人员愿意与患者密切接触.结论 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职业防护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吴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肝硬化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老年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60例老年肝硬化与146例非老年肝硬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患者黄疸、腹水的发生率分别是76.5%和82%,非老年组为61.2%和63% (P< 0.05).老年组Child分级A、B、C级分别为15.5%、53.1%和31.2%,非老年组分别为45.1%、38.2%和16.9% (P<0.05).老年组电解质紊乱、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59.3%、65.8%、57.1%和62.8%.老年组肝硬化和非老年组肝硬化患者病因分析,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老年肝硬化患者黄疸、腹水、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转氨酶等反映肝脏炎症的指标升高相对不明显;老年肝硬化患者HBV感染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而病因不明肝硬化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肝硬化患者.

    作者:郑成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清甲胎蛋白及P53抗体与原发性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P53抗体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分布状况(阳性率),分析血清AFP和P53抗体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AFP含量,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P53抗体的水平,并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阳性率为78.00%(39/50),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48.00% (24/50).血清AFP含量和P53抗体滴度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即患者血清AFP和P53抗体含量越高,其病理分化程度越低.结论 联合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及P53抗体的含量和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剑武;仲召阳;张沁宏;卿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前列腺素E1对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前列腺素E1对高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收治的高龄DN患者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ipo-PGE1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及肾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Lipo-PGE1可以明显改善高龄DN患者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状况及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文明;梅卫义;张常然;崔卫玲;李延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MIC-1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转移及疗效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胰腺癌患者中MIC-1在临床检查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效价.方法 选取某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珻联免疫方法对胰腺癌30例(观察组)、胰腺良性病变30例(对照一组)及正常人30例(对照二组)血清MIC-1、CA199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胰腺癌患者)对比对照一组(胰腺良性肿瘤)、对照二组(正常人群组),观察组MIC-1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行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例患者中,MIC-1检查阳性28例,占93.33%.CA199检查阳性21例,占70%.结论 在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转移中MIC-1检查可发挥较大临床效价.

    作者:马洪波;黄涛;韩风;陈伟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患者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CystatinC对早期发现过敏性紫癜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 测定8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24h肌酐清除率(24 h 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tatin C(Cys C)水平,并以CCr<80 ml/min/1.73 m2作为肾功能损害诊断标准,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Cys C的诊断价值.结果 83例患者中共32例出现CCr下降,其中CysC水平上升有27例,而仅有13例SCr出现异常.CysC对CCr的评估效能优于SCr(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在过敏性紫瘢患者中,Cys C与SCr和CCr均有显著负相关性(CysC:r=-0.823,P< 0.001; SCr:r=-0.56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ys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明显高于SCr (0.863 vs0.601).结论 Cys C较SCr能更为准确和迅速地反映过敏性紫瘢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常规监测该类患者的CysC水平,对有效防治过敏性紫瘢导致的肾功能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莉;李晓明;苏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湖北省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2010年4~6月对湖北省696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用师生关系、教学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作为职业生活质量的指标,考察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女教师的师生关系、生活满意度都明显的好于男教师的师生关系(t=3.574,P<0.001)和生活满意度(t=-4.824,P<0.001);班主任的师生关系(t=-4.455,p< 0.001)、消极情绪(t=-4.354,P<0.001)都明显的好于非班主任教师;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t=4.768,P< 0.001)显著高于中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师生关系(t=-3.253,P<0.01)也显著好于中学教师;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师生关系、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发现,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显著,且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 0.001).结论 女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优于男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优于非班主任教师;小学教师的师生关系、教学效能感优于中学教师;教龄只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影响;教学效能感是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部分中介变量.

    作者:孙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按急性脑梗死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观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d7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d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脑神经保护剂在治疗急性脑缺血上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更明显.

    作者:李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症状自评量表对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疗效.方法 截取某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14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予高血压病防治宣教,观察组在宣教基础上加用治疗型生活方式干预.结果 70例观察组中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平均下降9 mm Hg,舒张压下降5mm Hg),在SF-36观察量表中,除疼痛感觉、器官功能恢复情况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2例(2.9%),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11.49%).结论 症状自评量表可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沈航;霍艳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唐山市2005~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了解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唐山市2005~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绍文;项东;高庆华;张志坤;何金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血浆BNP浓度与发病危险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某院8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心房钠尿肽(BNP)的高低研究其与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高相关性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和或)高血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其中患高血压不患冠心病的患者35例,仅患冠心病的患者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9例,将所有患者出入院的资料录入Excel,分为3组进行讨论,使用SPSS18.0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体内BNP水平与血压、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体重、吸烟按照逐步分析原则进行Logistics回归性统计分析.结果 血糖超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超标是单纯高血压组BNP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OR=2.21,2.22,1.84,P< 0.01);单纯冠心病组BNP升高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总胆固醇偏高、吸烟、血压升高(OR=1.11,0.91,0.24,1.37,1.32,P< 0.0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BNP水平偏高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糖、体重、吸烟、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BNP浓度(109.2±87.2)均高于其他两组(F=1.241,P<0.01).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某些因素是其致病的重要原因,而BNP的高低又与这些致病危险的高低存在显著相关性,BNP可以做为预测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同时可以做为临床治疗水平高低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立文;黄体钢;浦奎;胡渝生;翟耀东;李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80岁以上高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高危因素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Pseudomouas aeruginosa pneumonia,PAP)高危因素,分析其在病人中的分布情况,为防治高龄PAP提供线索.方法 对某院老年呼吸内科2003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98例 80岁以上高龄P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80岁以上高龄PAP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二要素.按PAP的发生率,基础疾病主要有神经系统疾病(43.8%),其中脑梗塞(14.3%)、脑出血(9.2%)后遗症、老年痴呆症(12.2%)、帕金森氏病6.1%;其次为营养不良与代谢性疾病患者,35.7%低蛋白血症患者发生PAP,贫血与糖尿病的PAP分别是37.7%和36.7%;再次是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3.7%);第四是肺部结构受损性疾病,主要是COPD、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纤维化,其PAP发病率分别是27.2%、12.2%和8.2%;此外,部分器官(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尤其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者也有较高的PAP发病率(25.5%).危险因素主要有既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定植史(38.8%)、1年内住院次数(37.7%)、机械通气(35.8%)、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3.6%)、反复呕吐误吸(32.6%)、本次住院天数(28.5%)、3月内使用抗菌素(28.5%)、3月内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留置尿管、深静脉管和胃管.结论 多种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是PAP高危因素,在基础疾病上复加危险因素,PAP发生率可能更高.积极治疗原发疾患同时,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或减少高龄PAP发生.

    作者:张德明;龚萍;谭瑞星;蔡学究;曹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苏州市20岁以上的居民30 578名,进行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及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结果 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8.12%,糖尿病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城市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但50岁以下年龄则是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3.22%、73.91%、44.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超重与肥胖、饮酒、口味偏甜、睡眠质量差和生活紧张;保护因素为经常体育锻炼、饮食节制.结论 苏州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对糖尿病的防治应采取针对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王临池;胡一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