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冬;高丽萍;沈鸿敏;姚玉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常见染色体病核型、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某院住院的41例染色体病患儿母亲围生期并发症、高危因素、患儿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中孕母有围生期并发症及高危因素者共17例.21-三体综合征29例,18三体综合征1例,猫叫综合征2例,Tumer综合征1例,其他各型染色体核型异常8例.所有患儿均有特殊外貌和(或)体征,26例合并其他畸形或疾病,1例新生儿期夭折,1例9月大时死亡.结论 新生儿期根据特殊外貌体征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诊断染色体病,高龄初产与染色体病存在着相关性.
作者:韦露明;高宗燕;钟丹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某院于2010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茵栀黄治疗,实验组40例行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肝(Scr)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化指标变化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延缓肝肾功能恶化,并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药物性瘀胆型肝炎起到有效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作者:谢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分层管理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宫颈液基细胞涂片结果判读为ASCUS的180例患者行HPV-DNA第二代杂交捕获检测、高危型HPV分型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及宫颈管内膜诊刮术.分析HPV分型检测结果与ASCUS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关系,由此加强对ASCUS的分层管理及随访.结果 ① 180例ASCUS病例中,病理证实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37例(37/180,20.5%),其中CINⅡ及以上检出15例,占总数的8.3% (15/180).②180例ASCUS病例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55.6% (100/180).高危型HIPV阳性及HPV感染阴性组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2.0% (12/100)、4.0% (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阳性对栓出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48.00%,11.79%,98.07%.③100例高危型HPV阳性病例中,HPV16亚型及18亚型阳性率分别为45.0%及21.0%.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管理及随访中具有有重要价值,尤其是HPV16亚型阳性患者需立即行阴道镜检查.
作者:段亚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的膳食及营养状况,寻找主要存在的营养问题,以便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技20~23岁的165名学生;利用调查表对其膳食情况进行为期5 d的记录.结果 该人群异常体质的人占33.3%,且以体质偏轻为主.男、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偏轻者分别占12.5%、33.1%.男、女大学生能量摄入均不足,分别达到RNI的66.8%和89.6%.男生膳食摄入蛋白质、脂肪略低于参考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女生脂肪、碳水化合物略低于参考撮入量,但蛋白质略高于RNI标准.结论 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差,膳食结构不合理.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大学生适当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作者:熊祥玲;张明;张春宏;杨雪;黄海斌;熊苑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体会.方法 分析某院2008年以来诊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数据.结果 一些患儿没有出现并发症,均在1周内得到治愈.4例伴合并症及2例被认为有发展为重症倾向可能性的患儿经治疗7-12 d后痊愈.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井隔离患儿,做好对患儿家属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及时给予综合治疗是有效预防及控制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
作者:廖德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螵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eratitis,CP)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基础.方法 纳入60例入住某院消化内科的CP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从门诊人群中随机抽取81例无胰腺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CP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p与C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BMI、高甘油三酯血症、胆源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Hp感染与CP患者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胆源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Hp感染均是C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感染是C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Hp感染患者需谨慎其发生CP的风险,对该类人群Hp感染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廷民;范颖英;张兰芳;李秀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9月某院消毒供应室发生的各项护士伤害事件,比较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结果 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护理工作人员考核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43.5%、91.3%,显著低于在集中管理模式下优秀率(63.0%)和总合格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共有9人报告过安全事件,报告率为39.1%,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共有5人报告过安全事件,报告率为18.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防护意识,减少院内安全事件的发生,明显优于分散管理模式.
作者:柴树花;朱海玲;宋翠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24例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正常对照组103例,再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心病组分为2组,其中Gensini积分<30分66例为冠心病A组,Gensini积分≥30分55例为冠心病B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6例,双支病变组46例,多支病变组29例.分别测定其SUA和Lp(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B组SUA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A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冠脉病变支数越多,SUA和Lp(a)水平就越高,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SUA和Lp(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51,Lp(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13.结论 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冠心病患者SUA和Lp(a)水平的高低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熊晓肪;李屏;梁金峰;李安敏;陈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超早期康复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共日常生活的独立性.方法 将96名发病24h内入院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早期康复组在发病24 h内开始接受包括下床站立活动的康复治疗;标准康复组在发病72 h至7d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由专业治疗师进行,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 min,共14 d.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恢复至独立行走50m所需的天数,次要指标包括发病后30 d和90d时的NIHSS评分和Bathel指数.结果 超早期康复组共纳入41名患者,标准康复组55名患者.和标准康复组相比,超早期康复组恢复至独立行走50m的时间要明显缩短[(8.71±14.162)d vs (16.64±20.338)d,t=-2.138,P=0.035)].90d时超早期康复组患者获得良好独立日常生活能力的比例(以Bathel指数达到95~100的比例表示,75.6% vs 56.4%,x2=3.891,P=0.049)更大.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使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早地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能改善功能结局.
作者:王丽平;樊东升;李小刚;张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的两种不同方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96名患者118颗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进行桩核冠保留修复,A组(68颗)修复前利用残根冠延长术对残根进行处理,6周后进行常规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B组(50颗)修复前利用牙根移位术对残根进行处理,3个月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对患者1年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牙根处理术短期疗效均较好,3个月内未发现失败病例.6个月后牙齿修复效果在两组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失败率在牙冠延长术组及牙根移位术组的比率分别为2.56%及2%,至1年时,失败率增加为5.1%及6%.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处理方式本身对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均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良好修复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素贞;云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要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儿科总收治病毒相关性喘息婴幼儿患儿共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250-400 mg/kg.d,1次/d,连用3d,比较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68例(66.67%),流感病毒20例(19.61%),副流感病毒11例(10.78%),其他病毒3例(2.94%);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6±0.48)d、(6.24±0.71)d、(7.04±1.13)d、(3.27±0.76)d、(8.82±1.13)d,明显短于对照组(3.98±0.59)d、(8.87±1.02)d、(9.78±2.27)d、(7.25±1.38)d、 (12.21±2.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相关性喘息的患儿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有利于病情转归.
作者:黄淑文;韩乃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男男性行为者(MSM)是目前我国艾滋病(AIDS)风险高的人群.本文通过分析自贡市2008~2010年间MSM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方法募集自贡市MSM,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对艾滋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自贡市MSM的HIV感染事,2008年为13.3%,2009年为25.6%,2010年为23.2%.HⅣ检测/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均和MSM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相关(P< 0.01).2008~2010年MSM接受HIV检测/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者所占比例显著持续上升,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也有显著增加,但阴道性交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自贡市MSM人群AIDS疫情严重,现采取的艾滋病防制措施对减缓HIV在MSM人群中传播有效,需加强干预提高MSM阴道性交安全套使用率.
作者:李群;陈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作业的功能锻炼对中风恢复期的作用和效果,有效评价表象训练对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和作用.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条件作业视听觉功能锻炼互动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无表象条件作业康复训练法.结果 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14%(P<0.01),躯体功能评定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表象训练条件作业的方法较无表象条件作业康复训练法作用和疗效显著,说明表象训练条件作业的方法对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有效的功能训练方法.
作者:翟向阳;刘天晓;魏玉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病例1 850例,发病率为1.95/10万,显著高于2009年(x2=1 043.07,P<0.01);病例主要分布在豫南、豫中和豫北地区;9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8.32%;男性发病率为2.42/10万;女性为1.4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6,P<0.01);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发病以学生、农民和工人为主;共报告暴发疫情6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 在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关键.
作者:尤爱国;康锴;陈豪敏;许汴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将孕周< 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郑再娟;吴秋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宁市市民对基本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区3县的不同职业人群共4 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宁市市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32%,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8.9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6.85%.结论 西宁市市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依然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军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游泳训练和一次性力竭游泳为运动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游泳训练组(T)和一次性游泳力竭组(E).T组大鼠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6周,每周6次,1~2周每次训练45 min,3~4周每次60 min,5~6周为90 min,末次训练24h后取股四头肌;E组正常饲养6周后于一次性力竭游泳后即刻取股四头肌.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MPTP的开放;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结果 ①游泳训练没有导致大鼠骨骼肌MPTP的开放发生显著性变化,Bcl-2 mRNA表达明显增强,Bax mRNA的表达及Cyt c的释放量显著减少.②一次性力竭游泳导致大鼠骨骼肌MPTP的开放程度显著增大,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Bax mRNA表达和Cyt c释放量t显著增加.结论 不同训练方式会通过调节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及凋亡蛋白的释放来调节细胞凋亡.
作者:王冬梅;漆正堂;丁树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农村居民阑尾疾病发病规律和特征,探索年龄、性别因素与其季节性发病的相关性,摸清阑尾疾病发病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逐年追踪开封市2008~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的住院就诊情况,对其中患阑尾疾病住院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阑尾疾病大都好发于5、6月,其他月份比较平稳.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好发月份没有明显区别,好发于5、6月.结论 开封地区阑尾疾病发病率呈季节性是自然地理、社会地理以及医学地理环境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其中气候气象、自然地理环境、饮食因素等对阑尾疾病的季节性高发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惠;卢大雷;苏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成功行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在术后用药前、用药后1周、1月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浓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前血清hsC-RP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续,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的浓度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血清hsC-RP浓度下降较对照组幅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NF-α浓度下降幅度比较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的浓度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氯吡格雷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作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黄陆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及血清中IL-12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6个月,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两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 复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IL-12术后5d、6月、1年均有所上升,治疗组1年、6月分别与术后5d比较.1年与6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年、6月分别与术后5d比较,1年与6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6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对EM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有抑制作用.IL-12在E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对于该病的复发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卢斋;金松;陈华;陈曼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