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新;杨硕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某院于2010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茵栀黄治疗,实验组40例行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肝(Scr)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化指标变化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延缓肝肾功能恶化,并通过一系列生理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药物性瘀胆型肝炎起到有效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作者:谢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四川省剖宫产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2009年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省剖宫产率为38.17%;乡镇级、县级、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剖宫产率分别为42.81%、50.20%、62.9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30.96%.结论 剖宫产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健机构级别成正相关,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升高是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方银;肖兵;熊庆;曹静;潘惊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时间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2010年11月病原学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耐药的住院患者167例,治疗前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延长时间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6h,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45 min;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的铜绿假单胞曹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6h,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45 min联合妥布霉素1.7ng·kg-1,静脉滴注,qd.常规给药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6h;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6h,联合妥布霉素1.7 mg· kg-1,静脉滴注,qd.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延长时间组疗效、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给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相同剂量下,采用延长给药时间方法,可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fT> MIC达到或超过给药间期的40%~50%,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永婵;庞晓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超早期康复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共日常生活的独立性.方法 将96名发病24h内入院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早期康复组在发病24 h内开始接受包括下床站立活动的康复治疗;标准康复组在发病72 h至7d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由专业治疗师进行,每日1次,每次不少于30 min,共14 d.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恢复至独立行走50m所需的天数,次要指标包括发病后30 d和90d时的NIHSS评分和Bathel指数.结果 超早期康复组共纳入41名患者,标准康复组55名患者.和标准康复组相比,超早期康复组恢复至独立行走50m的时间要明显缩短[(8.71±14.162)d vs (16.64±20.338)d,t=-2.138,P=0.035)].90d时超早期康复组患者获得良好独立日常生活能力的比例(以Bathel指数达到95~100的比例表示,75.6% vs 56.4%,x2=3.891,P=0.049)更大.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使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早地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能改善功能结局.
作者:王丽平;樊东升;李小刚;张新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儿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组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在12~18个月接种过流腮疫苗的1~8岁儿童共769名,用酶联免疫法原(ELLSA)定性测定流腮IgG抗体.结果 1岁~组的抗体阳性率低(31.15%),2岁~组抗体阳性率高(67.19%),2岁~组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并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22,P< 0.005),男女间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P>0.05),常住儿童抗体阳性率高于暂住人口(x2=3.92,P<0.05).结论 石河子市儿童接种1剂次腮腺炎疫苗后,腮腺炎抗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建议采取2剂次的接种方案.
作者:李飒;陈艳;郭淑霞;张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南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种类.方法 对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11种变应原皮肤点剌试验.二盐酸组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 2000例符合条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测试以屋尘螨高(58.6%),其次为粉尘螨(56.3%)和热带螨(50.1%),而且城区和郊区变应原种类的分布不一样,郊区豚草和艾蒿明显高于城市(均P< 0.05).结论 南昌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是屋尘螨、粉尘螨及热带螨,其次是动物毛皮和植物,并且居住环境对变应原阳性反应的强弱仍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贺桂凤;刘建国;钟清玲;张智霖;王琨;丁小美;周娅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流行病学组推荐的统一调查表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1193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中94.46%患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脑卒中、老年痴呆、冠心病、糖尿病.生活自理者占34.28%,半自理者占32.27%,完全不能自理者占33.45%.53.16%存在负性情绪,主要为丧偶、患病、家人生病或死亡、孤独.目前担心的事件:生病、惧死、孤独占52.63%.结论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值得担忧,为顺应我国老龄化迅猛进展的现状,应提倡全社会关注,关爱此类老人群体,进一步完善机构养老功能,加强慢性病管理,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文;吕冬梅;赵卫国;王美芹;刘彦玲;张雪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引发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某院普外科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的整理分析.结果 4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4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1.25%.通过对比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加强切口感染的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等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杰;吴剑文;钟丽群;廖荣容;李紫尹;李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与传统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对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9例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完成胆囊切除术后随机选择传统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A组,n=40)或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B组,n=39),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B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01);术中出血量也少于A组(P<0.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B组2例,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途径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手术安全,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范合璋;田伯乐;魏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吸毒致假性动脉瘤病人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运用臭林巴斯AU2700型生化分析仪分别对59名吸毒致假性动脉瘤病人和69名健康人血样进行生化检验,检测项目包括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各氨酰转移酶(GT)、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RIC)、葡萄糖(GLU) 15项.结果吸毒致假性动脉瘤病人血中总蛋白(66.51±6.92) g/L、白蛋白(36.19±5.42) g/L、球蛋白(30.36±5.78)g/L、白球比1.23±0.31、总胆红素(12.99±8.00) μmol/L、直接胆红素(6.04±4.10) μmol/L、间接胆红素(6.95±5.62) μmol/L、谷丙转氨酶(25.16±27.18) U/L、谷草转氨酶(34.21±24.05) U/L、碱性磷酸酶(83.88±35.89) U/L、谷氨酰转酞酶( 36.63±35.00) IU/L、肌酐(119.74±180.29)μmol/L、尿素氮(6.56±7.38) mmol/L、尿酸(289.64±161.00) μmol/L、葡萄糖(5.78±3.37) mmol/L;健康人血中总蛋白(77.46±4.33)g/L、白蛋白(44.50±1.86) g/L、球蛋白(33.05±3.85)g/L、白球比例1.37±0.16、总胆红(10.83±4.20) μmol/L、直接胆红(4.70±1.85) μmol/L、间接胆红(6.12±2.66) μmol/L、谷丙转氨酶(22.44±15.78) U/L、各草转氨酶(26.55±8.86) U/L、碱性磷酸酶(71.96±20.83)U/L、谷氨酰转酞酶(33.22±32.28) IU/L、肌酐(64.15±15.54) Umol/L、尿素氮(5.55±1.54) mmol/L、尿酸(313.11±78.42) μmol/L、葡萄糖(5.34±0.77) mmol/L.病例组血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低于对照组,直接胆红、谷草转氧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酐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异常者也较正常组多.总胆红、间接胆红、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尿酸和葡萄糖病例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吸毒致假性动脉瘤病人肝脏合成功能和代谢功能下降,肾脏肌酐清除功能下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肝肾功能指标变化.
作者:杨玉金;颜兴伟;龚俊平;闵建华;李国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游泳训练和一次性力竭游泳为运动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游泳训练组(T)和一次性游泳力竭组(E).T组大鼠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6周,每周6次,1~2周每次训练45 min,3~4周每次60 min,5~6周为90 min,末次训练24h后取股四头肌;E组正常饲养6周后于一次性力竭游泳后即刻取股四头肌.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MPTP的开放;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结果 ①游泳训练没有导致大鼠骨骼肌MPTP的开放发生显著性变化,Bcl-2 mRNA表达明显增强,Bax mRNA的表达及Cyt c的释放量显著减少.②一次性力竭游泳导致大鼠骨骼肌MPTP的开放程度显著增大,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Bax mRNA表达和Cyt c释放量t显著增加.结论 不同训练方式会通过调节骨骼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及凋亡蛋白的释放来调节细胞凋亡.
作者:王冬梅;漆正堂;丁树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口腔种植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进行口腔种植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牙科焦虑评分.结果 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牙科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对口腔种植手术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
作者:郑慧宁;刘帅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的两种不同方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96名患者118颗低残面前牙龈下牙根进行桩核冠保留修复,A组(68颗)修复前利用残根冠延长术对残根进行处理,6周后进行常规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B组(50颗)修复前利用牙根移位术对残根进行处理,3个月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对患者1年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牙根处理术短期疗效均较好,3个月内未发现失败病例.6个月后牙齿修复效果在两组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失败率在牙冠延长术组及牙根移位术组的比率分别为2.56%及2%,至1年时,失败率增加为5.1%及6%.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处理方式本身对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均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良好修复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素贞;云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为今后有效治疗和干预,减轻对社会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从2006年3月~2010年7月入组国家“686项目”且符合病历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总体危险度≥4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患者216例,男性156例(72.2%),女性60例(27.8%);年静18~78岁,平均年龄(39.9±11.0)岁;研究对象中精神分裂症有151例(69.9%),占多数;有81.9%的患者未能坚持门诊随访;肇事肇祸行为以伤人、毁物为主.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十分严峻,始终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应加强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和政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积极关注.
作者:吕红波;李峰;李玉英;焦歆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将孕周< 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郑再娟;吴秋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泉州市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为改善居民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18~75岁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6.6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27%,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4.30%.3项总体正确率为81.14%.②女性、低年龄组、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水平较高.结论 泉州市区居民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受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影响,对薄弱知识可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
作者:苏丽壬;陈炜卿;王雪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不同下料肌减弱术治疗Ⅴ型斜视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某院2008年3月~2010年7月收治下斜肌亢进所致Ⅴ型斜视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下斜肌切断术、下斜肌后徙术及下斜肌部分截除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Ⅴ症、下斜肌功能治疗有效率及术后黏连发生率.结果 下斜肌切断术组、下斜肌后徙术组及下斜肌部分截除术组患者Ⅴ症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4,P> 0.05);3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715,P>0.05);但下斜肌后徙术组患者术后组织黏连发生率明显低于下斜肌切断术组及下斜肌部分截除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斜肌切断术、下斜肌后徒术及下斜肌部分截除术治疗Ⅴ型斜视临床效果相当,但是下斜肌后徙术术后患者黏连发生率较低,可作为Ⅴ型斜视临床治疗首选术式.
作者:刘洪涛;曾小平;王卫红;李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为探索新生儿黄疸高危因素,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某院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50例足月新生儿,依据母亲妊娠期血糖水平,随机抽样将其中25例分为A组,余者25例分为B组,对照组25例为C组,为同期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结果 A组出生24h后胆红素测定值[(4.3±1.8) mg/dl]、72 h后胆红素测定值[(92±1.7)mg/dl]及峰值[(12.3±2.1)mg/dl]比B组24h后[(2.9±1.7) mg/dl]、72 h后胆红素测定值[(7.3±1.5) mg/dl]及峰值[(10.1±1.7) mg/dl]、C组24h后[(2.7±1.6)mg/dl]、72 h后胆红素测定值[(7.0±1.4)mg/dl]及峰值[(9.3±1.4) mg/dl]显著高(P<0.05).A组需光疗的患儿构成比(20.0%)比B组(0.0%)、C组(0.0%)显著高(P<0.05).结论 妊娠期母体血糖水平较高患儿,黄疸症状较为严重.妊娠期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能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情况.
作者:田淑新;杨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 对20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20例血管闭塞的患者中溶栓后有10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4例未再通.结论 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杨慧茹;伍琼珍;吴淑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温石棉及4种主要代用纤维的有机酸溶解特性和V79细胞毒性,推测温石棉及代用纤维的致病机理.方法 培养中国仓鼠肺细胞(V7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瑞姬氏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选择有机酸模拟人体弱酸性环境,溶解纤维粉尘24h,检测粉尘在有机酸溶解特性(pH值、电导率和溶蚀量).结果 温石棉及4种代用纤维对V79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在不同有机酸中各粉尘组溶液的pH值、电导率和溶解量均不同,其变化趋势与其体外细胞毒性大小相关.结论 温石棉及其代用品的不同有机酸溶解特性可能是其致细胞毒性的机理之一.
作者:曾娅莉;甘四洋;董发勤;王利民;邓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