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调查

张志文;吕冬梅;赵卫国;王美芹;刘彦玲;张雪坤

关键词:养老机构, 老人, 健康状况,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流行病学组推荐的统一调查表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1193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中94.46%患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脑卒中、老年痴呆、冠心病、糖尿病.生活自理者占34.28%,半自理者占32.27%,完全不能自理者占33.45%.53.16%存在负性情绪,主要为丧偶、患病、家人生病或死亡、孤独.目前担心的事件:生病、惧死、孤独占52.63%.结论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值得担忧,为顺应我国老龄化迅猛进展的现状,应提倡全社会关注,关爱此类老人群体,进一步完善机构养老功能,加强慢性病管理,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母亲外周血与脐带血麻疹抗体水平研究

    目的 研究母亲、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60名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与脐带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浓度分别为(4.883±4.687) ng/ml、(7.280±6.061) ng/ml;妊娠母亲麻疹IgG抗体浓度同正常育龄妇女(P>0.05);母亲平均血清麻疹IgG浓度低于新生儿(P<0.05);母血与脐血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946,P=0.000);曾有麻疹感染史的母亲静脉血麻疹IgG抗体浓度明显增加(β=0.259,t=2.058,P=0.044);自然感染麻疹母亲的脐血麻疹IgG浓度显著高于曾接种麻疹疫苗母亲的脐血麻疹IgG (P< 0.05).结论 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率的重要原因.

    作者:孙群英;黎海芪;曾利花;宾冬梅;宋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清宫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产妇的清宫时机.方法 为了解决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和失血量过多的问题,本研究对不同时机行清宫术的孕妇进行术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 本文1 210例接受药物流产的孕妇中完全流产者1 015例,占83.88%(1015/1 210),流产失败195例,占16.12%( 195/1 210);流产失败195例产妇均行清宫术,其中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即行清宫术,留院8d后仍然未能排出孕囊并于当天即行清宫术60例(1组);药物流产后d8复诊时行清宫术85例(Ⅱ组);药物流产后d 15复诊时行清宫术50例(Ⅲ组).Ⅰ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明显低于Ⅱ组,而Ⅱ组的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则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5.68,P均<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P< 0.05).Ⅰ组产妇清宫术后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Ⅱ组,而Ⅱ组的产妇清宫术后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4.11、6.94、4.57,P均<0.05).各组间宫内感染及尿HCG转阴时间≥15 d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不全流产率相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药物流产后根据出血量判断其中药物流产失败者,并应尽早行清宫手术,可以有效解除造成流血量过多和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并大大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帮助孕妇迅速康复.

    作者:梁冬莲;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婴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要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儿科总收治病毒相关性喘息婴幼儿患儿共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250-400 mg/kg.d,1次/d,连用3d,比较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68例(66.67%),流感病毒20例(19.61%),副流感病毒11例(10.78%),其他病毒3例(2.94%);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6±0.48)d、(6.24±0.71)d、(7.04±1.13)d、(3.27±0.76)d、(8.82±1.13)d,明显短于对照组(3.98±0.59)d、(8.87±1.02)d、(9.78±2.27)d、(7.25±1.38)d、 (12.21±2.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相关性喘息的患儿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有利于病情转归.

    作者:黄淑文;韩乃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尿酸和脂蛋白-α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24例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正常对照组103例,再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心病组分为2组,其中Gensini积分<30分66例为冠心病A组,Gensini积分≥30分55例为冠心病B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6例,双支病变组46例,多支病变组29例.分别测定其SUA和Lp(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B组SUA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A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冠脉病变支数越多,SUA和Lp(a)水平就越高,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SUA和Lp(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51,Lp(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13.结论 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冠心病患者SUA和Lp(a)水平的高低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熊晓肪;李屏;梁金峰;李安敏;陈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染色体病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常见染色体病核型、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某院住院的41例染色体病患儿母亲围生期并发症、高危因素、患儿临床表现、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中孕母有围生期并发症及高危因素者共17例.21-三体综合征29例,18三体综合征1例,猫叫综合征2例,Tumer综合征1例,其他各型染色体核型异常8例.所有患儿均有特殊外貌和(或)体征,26例合并其他畸形或疾病,1例新生儿期夭折,1例9月大时死亡.结论 新生儿期根据特殊外貌体征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诊断染色体病,高龄初产与染色体病存在着相关性.

    作者:韦露明;高宗燕;钟丹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兰州市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兰州市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为今后有效治疗和干预,减轻对社会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从2006年3月~2010年7月入组国家“686项目”且符合病历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总体危险度≥4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患者216例,男性156例(72.2%),女性60例(27.8%);年静18~78岁,平均年龄(39.9±11.0)岁;研究对象中精神分裂症有151例(69.9%),占多数;有81.9%的患者未能坚持门诊随访;肇事肇祸行为以伤人、毁物为主.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十分严峻,始终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应加强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和政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积极关注.

    作者:吕红波;李峰;李玉英;焦歆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NotI和SfiI酶切PFGE指纹分析比较

    目的 比较NotI和SfiI酶切霍乱弧菌基因组DNA进行PFGE指纹图谱分析菌株间遗传关系效果的优劣.方法 分别运用NotI和SfiI对2008年在海南省暴发的2起霍乱疫情中分离到的76株菌株进行PFGE指纹分析,并利用BioNumerics Version 4.0软件聚类分析.结果 NotI酶切图谱将76株菌株划分为3种不同的带型,SfiI酶切图谱将76株菌株划分为6种不同的带型.两种酶分析的结果均显示,6月份和10~11月份暴发的两起疫情的菌株分别具有不同的带型.SfiI酶切图谱分析显示,6月份疫情中,1株分离自永兴镇的菌株与4株长流镇的菌株间相似系数为98%;10~11月份疫情中3株分离自海南大学的菌株具有不同的带型分别独立成为一支,而NotI酶切图谱中,这些菌株均与同一起疫情中的其他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未能检测到遗传变异.结论 NotI更适合于对不同暴发事件整体性分析,而SfiI适合于分析暴发事件中菌株间的差异,这两种酶的共同使用起到较好的互补作用,为进一步的防控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吴捷;朱建华;刁保卫;周海建;阚飙;黄昌和;王少玲;苏新元;马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黄芪甲苷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入4组: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组,黄芪甲苷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于实验d1经气道注入博莱霉素(5 mg/kg)或生理盐水后,早期和晚期干预组分别于实验d2和d14开始给予黄芪甲苷(1ml/只)治疗,并于d 28处死大鼠,收集肺组织标本.利用Masson染色以及Ashcroft评分评估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ELISA法测定肺致纤维化因子TGF-β1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 博莱霉素可显著诱导大鼠肺组织纤维化,黄芪甲苷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肺纤维化程度,降低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下调致纤维化因子TGF-β1和TNF-α的表达水平(P<0.05),而黄芪甲苷晚期干预并不能有效改善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结论 黄芪甲苷可能对进展期肺纤维化没有治疗作用.

    作者:王永生;徐小雅;杨波;周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9月某院消毒供应室发生的各项护士伤害事件,比较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结果 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护理工作人员考核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43.5%、91.3%,显著低于在集中管理模式下优秀率(63.0%)和总合格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共有9人报告过安全事件,报告率为39.1%,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共有5人报告过安全事件,报告率为18.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防护意识,减少院内安全事件的发生,明显优于分散管理模式.

    作者:柴树花;朱海玲;宋翠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所进行孕产检查的妇女和预备分娩产妇8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联合健康教育.对所有妇女进行18~24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妇女的干预疗效、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依从性变化.结果 两组间相比,试验组妇女的依从性变化、SDS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妇女护理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 运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婚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实现优生优育,并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显著地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减轻妇女的负性心理.

    作者:余群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将孕周< 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郑再娟;吴秋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柴胡皂苷d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1、HYP、SOD、MDA的影响

    目的 构建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探讨柴胡皂苷D (SS-d)抗模型鼠肝纤维化的药理学活性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猪血清免疫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SS-d用药组(20、10、5mg/kg)及秋水仙素(Col,0.1mg/kg)用药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分光分析法检测标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的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m blot检测肝组织中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鼠中血清HA、LN和PC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S-d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模型组血清中HA、LN和PCⅢ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S-d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低肝组织中Hyp和MDA的含量,同时也剂量依赖性地升高SOD的活性(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S-d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下调模型鼠肝组织中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SS-d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抑制TGF-β1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任建琳;王健;胡晔;王鑫;李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8月,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78例给予血栓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TNF-α、IL-6和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5%,明显高子对照组的69.2%(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TNF-α、IL-6和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莉;万安琪;王美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成都口岸2004~2009年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状况监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方法 对2004~2009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40例HN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2004~2009年共检出40例 HIV感染者,检出率为0.33‰(0.06%-0.60%),年栓出率呈上升趋势.其中39名男性,1名女性.75%为外派劳务人员;年龄以30~39岁为主;性接触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结论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以青壮年和外派劳务人员为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应随之加强.

    作者:石莹;田绿波;陈肖潇;樊学军;杨雨;孙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胰腺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幽门螵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eratitis,CP)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基础.方法 纳入60例入住某院消化内科的CP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从门诊人群中随机抽取81例无胰腺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CP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p与C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BMI、高甘油三酯血症、胆源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Hp感染与CP患者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表明:饮酒史、吸烟史、胆源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及Hp感染均是C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感染是C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Hp感染患者需谨慎其发生CP的风险,对该类人群Hp感染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廷民;范颖英;张兰芳;李秀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女性性传播疾病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在女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和正常女性中的感染率、分布特点以及BV与ST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女性STD患者300例设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正常的女性3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BV检测,比较两组的BV感染率,分析STD与BV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BV的感染率分别为37.00%、15.33%,除生殖器疱疹外,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均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论 STD与BV具有密切的相关性,STD增加了BV的感染率,建议将BV检查列为STD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张皎;李培;袁定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辽宁地区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基因启动子区-241A/G的多态性研究

    目的 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方法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对101名辽宁地区汉族人的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其他人群做比较.结果 (1)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和51%,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2)中国人群与其他人群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对照研究发现,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多态性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DRD2基因启动子区-241A/G多态性分布具有种族差异.

    作者:卢瑶;崔泽实;薛晓霞;姚璐;周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12例.结石均位于输尿管上段,大小1.2~2.5 cm.11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结果 27例结石均一次性完整取出.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50~80 ml,平均60ml.术后3~5 d拔除后腹腔血浆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9d.27例随访6~12个月,肾积水、输展管扩张明显减轻.结论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微创美观,值得推广.

    作者:曾德朗;廖波;余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脑血管搭桥术前术后的评价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CT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评价脑血管搭桥术前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对接受脑血管搭桥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手术前后的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灌注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了解手术前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以探讨CT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评价脑血管搭桥术前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 对本组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狭窄血管供血医术前、术后相对灌注值进行比较发现搭桥术后狭窄血管供血区的rTTP值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5).而rCBF、rCBV在搭桥术前、术后则无明显变化(t =0.38、0.11,P均>0.05).对本组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狭窄血管非供血区术前、术后相对灌注值进行比较发现搭桥术后狭窄血管非供血区的rCBF、rCBV、rTTP值与搭桥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t=1.83、1.12、1.71,P均>0.05).结论 CTP方法可成为脑血管搭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监测方法,尤其其中rTTP可作为反映血管搭桥米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明盛;周国胜;周文科;张新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行锁骨钩钢板(n=68)和克氏针张力带(n=62)治疗治疗的130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锁骨钩钢板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克氏针张力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克氏针张力带组小,另外锁骨钩钢板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显著地比克氏针张力带组好.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一种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上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生平;黄辉;彭维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