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用水及牛奶中多溴联苯醚毒性及检测研究进展

何迎春;王正虹;李林;周倩如

关键词:多溴联苯醚, 毒性, 检测方法, 卫生标准
摘要:多溴联苯醚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溴代阻燃剂,属于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用于电子电气产品、装饰材料等相关附属产品,具有高素脂性、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及高毒性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多溴联苯醚的理化性质、来源、分布、毒性及常见检测方法.目前多溴联苯醚在饮用水及牛奶中既没有国标方法检测其含量,也没有相关卫生标准.本文建议对生活饮用水及牛奶中乡溴联苯醚含量进行区域调查,为多溴联苯醚国家检验标准和卫生标准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CD批量检测与化学指示卡检测灭菌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PCD批量检测及包内化学指示卡在高压灭菌质量监控中的可靠性,为医院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批量检测系统PCD包内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卡3种质控方式对高压灭菌质量进行监控,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该院供应室共灭菌405次,PCD检测化学指示卡405张,其中合格399张;405批次灭菌中共放置生物检测卡2430张,其中有效2419张.PCD检测合格的399批次中,生物监测卡(2394张)全部显示合格;PCD检测不合格的6个批次灭菌中,有8张生物检测卡显示灭菌失败.PCD检测合格的399批次中包内化学指示卡63840张,合格63019张,显示不合格731张,其中335张出现于玻璃器皿包中,396张出现于金属类包中,布类包中均未发现有不合格包内化学指示卡.结论 PCD批量检测对灭菌效果较包内化学指示卡的指示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林娟;王海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某医院高龄口腔疾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选取某院高龄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研,旨在为临床医学提供有利的临床数据,并为社会性高龄牙病预防提供意见.方法 采用口腔健康问卷调研的形式,于各患者入院时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文化程度、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家庭中与口腔疾病有关的药物储备情况、两年内因口腔疾病就医情况等.结果 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其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调研及格率越低,而大专以上患者对日常口腔保健方法、口腔有害物和刷牙次数的知晓程度的及格率接近100%,与其他文化程度组别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患者中,家庭中储备与口腔疾病有关的中、西药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储备药物者,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因口腔疾病发生才入院检查患者较多,明显多于定期检查和不行检查患者(P<0.05).结论 高龄口腔疾病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对薄弱,尤其受到文化程度和影响,建议通过宣传教育提高高龄者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用于复发性鼻窦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5例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患内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价鼻内镜手术在复发性慢性鼻窦鼻患肉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325例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其中进行过1次鼻窦手术者157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135例治愈,治愈率为85.99%;进行过2次鼻窦手术者9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69例,治愈率为73.91%,实施过3次鼻窦手术者5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31例,治愈率为59.61%,实施过4次鼻窦手术者2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11例,治愈率为47.83%.不同鼻窦手术息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同时,随着鼻窦手术次数的增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亦增加.结论 鼻内镜手术虽然能有效治愈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患肉患者,但随着复发次数即鼻窦手术次数的增多,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重视鼻内镜手术的术中处理及其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炜;范崇盛;薛柯凡;刘亚男;王红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泌尿系统感染细菌病原学临床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近4年泌尿系统感染(UTI)细菌构成比与耐药性交化.方法 采用多平板不同条件接种UTI患者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BioMerieux VT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仪与ID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双纸片表型确证扩散法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测,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细菌768株,分布为G+菌/G-菌=26.4%/73.6%,大肠埃希菌占比49.2%.其他优势菌Sa、se、ET、Kp、Ec及Pa占比分别为7.6%、6.8%、5.2%、6.5%、5.7%及4.9%,耐药率增高/持平/降低的品种分别为9/4/3、7/7/2、8/4/4、11/4/3、12/5/1及12/4/2个.134个药敏试验组合中82个(61.2%)为耐药率增高.结论 UTI细菌构成比例与耐药性在不断变化中,主要菌种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超6成在增高.提高标本送检率,加强临床监测,对减缓细菌抗药性蔓延与恶化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景颇;张国良;王婷;刘长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某院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患者59例,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经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一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手术中失血,伤口的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状况,有无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微创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失血量少,创口愈合速度快,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均无并发症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时,有很好的疗效,术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此技术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文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西利宾胺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肝56例

    目的 探讨西利宾胺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肝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西利宾胺200mg 1日3次,甘利欣注射液200 mg,1日1次.对照组给予奥泰乐15g,1日3次,强力宁注射液200 mg,1日1次.肝功正常后,治疗组改甘利欣注射液为甘利欣胶囊150mg,1日3次口服,对照组改强力宁注射液为甘草甜素片150 mg,1日3次口服,继续联合用药3个月后停药.治疗前后进行病毒学指标、肝功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跣情况的比较,疗程中比较第2、4周两组间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均值.结果 两组均有效,但治疗组在某些症状、ALT、AST、及其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乙肝DNA阴转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西利宾胺联合甘利欣是临床治疗慢性重度乙肝的一个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龚菁;周根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叶权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某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的186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依那普利片治疗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62例患者为复合组;采用依那普利片+叶酸联合方式治疗的62例患者为联合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合组SBP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DBP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制剂具有更好的控制H型高血压患者Hcy的疗效.

    作者:石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连云港市2005~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为进一步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5~2009年的常规免疫数据进行差值(D值)、比值(R值)评价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市的五菌(BCG、OPV、DPT、MY、HBV)报告接种率均在98.73%以上,全市五苗估计接种率在74.93%~ 128.31%之间,其中全市2008、2009年五苗估计接种率均远大于报告接种率.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灌云县的五苗估计接种率均小于报告接种率(新浦区DPT除外),而东海县、赣榆县五苗估计接种率均远大子报告接种率.结论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市的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基层防保人员掌握的应种人数更加真实.

    作者:江宏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闭合复位配合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配合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某院自2008年7月~2012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后经过外侧发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儿67例,患者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在麻醉下行C型臂X线机引导骨折闭合复位,其中30例患儿采用经皮克氏针外侧交叉固定,9例采用单纯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28例经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统计随访观察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组5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术后4~5周均达到了临床愈合的程度,Flunn肘关节功能评分,克氏针外侧交叉固定组中优14例(46.67%),良10例(33.33%),一般5例(16.67%),差1例(333%);石膏外围定组优3例(33.33%),良4例(44.44%),一般2例(22.22%),差1例(11.11%);克氏针内固定组优12例(42.85%),良9例(32.14%),一般5例(17.86%),差1例(3.57%);其中克氏针外侧交叉固定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58,P<0.05).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配合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骨折,该手术方法的创伤小,骨折部位牢固可靠,可以取得比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更显著的临床疗效,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减少了畸形的发生率,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晓康;郝建宗;甄磊;何明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尼可地尔对高血压肾病尿蛋白及HSCRP、IL6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治疗作用及其与HSCRP和IL6的关系.方法 52例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或尼可地尔组(26例),分别给与尼可地尔(10 mg Tid)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24h尿蛋白(U-Pro)、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 治疗3月后,尼可地尔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比较△U-pro ( 127.04±254.17 VS -42.65±198.38) mg/d、△HSCRP( 1.73±2.47 VS 0.37±1.83) mg/L和△IL6( 12.08±17.16 VS -11.19±26.64) ng/L均显著降低(P<0.05),且尿蛋白的减少量(△U-pro)与HSCRP和IL6的变化值[△HSCRP(P<0.05)和△IL6(P<o.05)]呈线性相关,而两组间的Cr、Bu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减轻高血压肾病的尿蛋白,该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的水平而实现.

    作者:吴淼;陈漠水;邢波;杜子军;林德洪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皮瓣处理的经验体会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 ~2009年行乳癌根治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皮瓣处理方式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情况的影响.结果 采用大刀片游离皮瓣组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均明显低于电刀分离法组(P<0.05); U型铆钉式缝合组和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率均低于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组(P<0.05);而U型铆钉式缝合组的皮下积液高于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P>0.05),但U型铆钉武缝合组的皮瓣坏死率却低于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刀片分离皮瓣及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的术式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潘茂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压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明确支气管哮喘患性发作期血压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月期间在某院住院治疗,资料齐全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统计出急性发作期血压的改变类型,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压的因素.结果 60例研究对象中血压高于正常者18例,低于正常者7例,分析原因与药物使用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等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压值可以出现升高和降低等不同改变类型,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周宏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机制及阻断策略的研究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重要原因,母婴阻断成功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现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途径、机制、阻断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洋;窦晓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间接腹腔压力监测在心脏手术后监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腹内压升高对器官功能的损害及预后的影响,及时发现腹腔压力的变化,避免腹内高压.方法 对心脏术后可以引起腹腔内压力增高的病人采用膀胱内压力监测进行预防性监测.结果 对心脏术后患者行常规监测,发现腹腔内压力增高比例非常高.结论 应对心脏术后高危人群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丹心;韩健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心房利钠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心房利钠肤(ANP)与妊娠期高血压(PIH)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PIH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62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28例(B组),重度子痫前期10例(C组).随机选取同期孕周在30周-37周之间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ANP、BNP,观察终止妊娠周数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PIH组ANP、BNP测定平均值为(197.12±20.11)pg/ml、(17.63±5.34)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测定值为(68.81±12.87)pg/ml、(8.57±2.6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IH组、A组、B组、C组ANP分别为(197.12±20.11) pg/ml、(184.76±20.24) pg/ml、(198.82±18.89) pg/ml、 (220.38±20.2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测定值为(68.81±12.87)pg/m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H组、B组、C组BNP为(17.63±5.34)pg/ml、(18.87±4.32) pg/ml、(47.85±11.73) pg/ml、高于对照组(8.57±2.66) pg/m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NP、BNP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B组、C组终止妊娠周数、新生儿体重低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终止妊娠周数在B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ANP、BNP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并且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

    作者:王睿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113例原发性肝癌、8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Hcy的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1 ~0.05),且随着Child分级的升高而递增.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反映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对PHC早期诊断、疗效判断、预后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贤;李世葵;黄胜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主动护理干预对患者肛肠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主动护理干预对肛肠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混合痔、肛裂等肛肠术患者共42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传统的护理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主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及实际操作干预.统计两组内尿滞留及便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尿滞留率及便秘率分别为5.8%和11.3%,对照组该两项指标分别为29.2%和31.7%.组间统计学分析,P<0.01.结论 主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肛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碧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血管肉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者102例;DR患者56例,其中PDR患者29例,NPDR患者27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 46例;对照组4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检测VEGF和TNF-α水平;用微柱色谱法测定HbA1c;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测定.结果 NDR组和DR患者血清VEGF、TNF-α和HbA1c、TC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42、21.56、12.27、10.56,P< 0.01);DR患者血清VEGF、TNF-αt和HbA1c、TC水平明显高于N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PDR患者血清VEGF、TNF-α和HbA1c、TC水平明显高于NP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 0.05); DR的严重程度与TNF-α、VEGF和HbA1c、TC显著相关(P<0.01),与TG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及TNF-α和VEGF均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宜川;母传贤;沈永杰;孟凡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异丙酚-舒芬太尼与异氟烷两种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异丙酚-舒芬太尼与异氟烷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某院行LC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成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组和异氟烷吸静复合全身麻醉组,每组33例.入手术室、术毕、术后24h和术后48 h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变化,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时胃动素水平明显高干入手术室、术后24h和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静脉麻酵组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吸静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静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6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异氟烷吸静复合全身麻醉,是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作者:李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肩关节镜术的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总结手术室护士对肩关节镜术的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通过对23例行肩关节镜术患者的手术期全过程观察,手术室护士有预见性地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术中病情,积极配合手术,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结果 23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均无手术期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病人的细致护理、术中默契配合能够提升手术期护理工作质量,避免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翠容;杨洪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