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毅;杨旭
目的 分析伴S100蛋白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某院收治的80例S100蛋白含量>0.105 μg/L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S100蛋白含量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脑卒中家族史以及规律作息是伴S100蛋白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男性、高血压病史以及糖尿病病史的关联强度较大,而规律作息是伴S100蛋白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伴Sl00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脑卒中家族史以及作息不规律的影响,对这类人群进行与危险因素相关的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玉生;于佃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研究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口腔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173名军队离退体老干部为研究对象,对其掌握的口腔疾病知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对口腔疾病有正确认知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不足一半;26.0%的被调查者知道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35.3%的被调查者知道牙周病的发展是进行性的,42.2%的被调查者知道刷牙能够预防牙龈炎,39.3%的被调查者知道应用含氟化合物能够预防龋齿,73.4%的被调查者知道控制吃糖能够预防龋齿;指导自我预测口腔疾病方法的被调查者不足40%.结论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对口腔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甚乐观,需要加强宣传,使之加强对口腔疾病的认知.
作者:王一敏;傅升;高玉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2月于某院进行胃癌手术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78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3d、7d的外周血T淋巴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d、7d的CD3+、CD;、CD4/CD8及IgA、IgM、IgG均先降后升,CD;先升后降,开腹手术患者术后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腹腔镜手术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胃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着积极的作用,且对于术式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建立;王麦建;杨雪峰;程家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农村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西横县农村地区157例艾滋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服药依从性好者占64.3%,漏服药的主要原因为忘记和工作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壮族患者依从性较低,而常有服药不良反应的、常参加关爱机构活动的患者、医务人员服务治疗水平高的,则依从性高.结论 横县农村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比例不高,受诸多因素影响.
作者:梁飞立;招忠满;邓梅花;何艳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点调查四川省的资料,描述性分析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病状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儿童腹泻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0.1%.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在0~2岁.影响儿童腹泻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父母是否均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是否使用安全饮用水.结论 四川省农村儿童腹泻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为0~2岁儿童和留守儿童,并且儿童腹泻的防治应从提倡合理喂养、改善用水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入手.
作者:王珍;张菊英;陈瑾;谭铃;范晖;甘华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IFN-γ)联合口服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PF)的疗效.方法 将56例IPF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激素治疗组和IFN-γ联合口服激素治疗组,测定IP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白细胞介素-4 (IL-4)、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变化及临床症状、肺CT、肺弥散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 0.05),IFN-γ联合口服激素治疗组疗效优于口服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 在口服激素基础上加用IFN-γ治疗IPF,恢复Th1/Th2比值平衡,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纤维化程度.
作者:戈艳蕾;李丽华;王红阳;葛晓励;李繁丽;喻昌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特异、敏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乙肝病毒松弛环状DNA (HBVrcDNA)与cccDNA的结构差异,设计跨越双缺口的特殊引物,并利用一种ATP依赖不降解质粒的DNA酶(Plasmid-SafeTMATP dependent DNase,PSAD)提高反应的特异性;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检验.应用所建立的方法评价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对HBVcccDNA的抑制效果.结果 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到HBV cccDNA,在2.68×1082.68×103 copies/μl检测范围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0,扩增效率为102%;低检测限为2.68×101 copies/μl.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对HBVcccDNA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结论 该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稳定性强、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快速定量检测HBVcccDNA,用于抗HBV药物的评价.
作者:杨晓瑞;吴学炜;臧利敏;赵雪杰;周玉冰;王庆端;郑立运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eIF4E和4EBPS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IF4E和4EBPS的表达.结果 eIF4E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22%,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IF4E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关系(P<0.0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4EBPS的阳性表达率约为95.60%,而在乳腺癌组织中其阳性率约为31.1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BPS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IF4E与4EBPS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34,P<0.05).结论 eIF4E和4EBP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eIF4E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
作者:胡爱侠;张云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泰安市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和营养知识需求状况.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泰安市部分企事业单位862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所调查862人的膳食结构没有1人完全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无1人全部答对,尤其是食物的营养成分知之甚少.围绝经期妇女希望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的来源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47.28%)、报纸(46.12%)、杂志书籍(26.29%)、广播(23.16%)、专业人员(8.12%)、网站(6.12%).希望获得营养知识依次为营养与疾病(42.19%)、平衡膳食(32.15%)、营养不良(27.16%)、其他(18.13%).结论 泰安市部分围绝经期妇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多数居民有获取食物与营养知识的需求.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应加强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咨询指导和健康教育.
作者:孙铮;刘风云;李田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持续子宫按摩在减少产后出血、防止宫腔积血的作用.方法 选择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巨大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滞产、子痫前期)的孕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产后出血方法,实验组在采用常规预防产后出血方法基础上胎盘娩出后开始持续按摩子宫30 min,观察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子宫按摩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是预防具有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尤瑞克林治疗组51例,常规治疗组51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观察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尤瑞克林治疗组有效率为86.28%,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尤瑞克林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陈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对苏州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及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对苏州市社区居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苏州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7.06%(标化患病率34.74%),知晓率为66.11%(标化知晓率48.35%),治疗率为58.40%(标化治疗率40.10%),控制率为20.56%(标化控制率12.91%),知晓者治疗率为88.34%(标化知晓者治疗率67.79%).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 0.0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退休人员、老年人的四率高.结论 苏州市成年人高血压知晓者治疗率较高,但知晓率和控制率相对较低.预防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改善控制现状,是该地区今后进一步做好高血压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王从菊;徐燕英;晁湘琴;丁建松;张秋;田洪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1 3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0.21/100万,2003年发病率高为574.10/1 00万,2010年发病率低为1.86/100万,无死亡病例;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总病例数的69.53%;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96%;男女性别比为1.35∶1;发病形成2个流行高峰,第1个流行高峰出现在夏秋季的4~9月,占总发病数的66.91%;第2个流行小高峰出现在冬季的11月、12月到次年的1月,占总发病数的22.4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作者:申剑波;张建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宁夏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布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慢病中心伤害预防室统一制作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宁夏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相关信息.结果 2010年累计收集伤害报卡13 133例,男女性别比2.2:1,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多发生在7月,发生伤害的地点以公路/街道多见,伤害原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伤害(34.16%)、跌倒/坠落(21.98%)、钝器伤(17.68%)、刀/锐器伤(9.69%)、中毒(占7.01%).伤害意图主要为意外事故(82.40%).伤害发生部位以头部、四肢、躯干常见.结论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以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维护大众健康.
作者:何源;杨艺;张嫣平;高源;胡皓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罗平县农村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对罗平县12个乡镇随机抽取的4 801名≥18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检,并应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慢性病患病的乡镇和个体社会经济因素.结果 罗平县村民高血压、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和胃溃疡的患病率分别为17.06%、0.65%、0.27%、6.83%、1.81%、0.67%、10.39%和3.08%,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高血压、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病率则是男性高于女性(P<0.05).家庭收入越低者患COPD的可能性越大(OR=0.46; 95% CI:0.26~0.83);少数民族比例越高的乡镇其村民患胃溃疡的可能性越大(OR=1.02; 95% CI:1.01~1.04),而患糖尿病(OR=0.98; 95% CI:0.96~0.99)和风湿性关节炎(OR=0.98; 95% CI:0.95~0.99)的可能性越小.结论 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应同时在个体和乡级水平上进行.
作者:蔡乐;舒占坤;叶亚怀;董峻;何建辉;冯锐;赵科颖;李虹道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死亡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死亡信息,利用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审核率、报告合格率、审核合格率、医疗机构报告死亡占总人群死亡的比例、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占实际医院总死亡的比例、常见编码错误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0年云南省县区报告率为94.57%,单位报告率为80.45%;全省平均审核率96.68%:平均报告合格率62.68%,平均审核合格率96.94%.2010年通过国家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约占同期全省总死亡人数的5.22%;实际医院死亡数通过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得到报告的比例为27.91%.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有明显编码错误的比例高达30.45%.结论 云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未报告单位和报告不合格仍占较大比例,死因编码质量普遍较差,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杨永芳;邵英;陈杨;肖义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RAP患儿58例,对患儿分别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 感染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HP感染率随RAP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性别无关,HP感染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天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控制麻疹流行的策略,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武进区2001~2010年麻疹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武进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 723例,2005年发病率39.44/10万,达20年来高水平;发病主要集中在4~5月,其他季节时有麻疹暴发;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呈“双向移位”现象,<2岁儿童和≥20岁成人麻疹病例合计占总病例数68.13%;未免疫的占85.72% (1 477/1 723);麻疹抗体总阳性率93.11%,但0岁组只有62.00%.结论 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工作,加强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及补种工作,提高监测水平和质量是防控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洪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卡巴胆碱对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入组0h、用药后24h、48 h、72 h、d7或死亡前取血行血浆内毒素、血D-乳酸的测定.临床动态监测肠鸣音恢复情况、腹胀、排便、肠管积气、积液情况,以在上述各时点评定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结果 卡巴胆碱治疗组与莫沙必利治疗组相比,血浆D-乳酸、内毒素及胃肠功能评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卡巴胆碱能有效改善MODS病人肠道功能、减轻其炎症反应.
作者:程爱斌;陈辉;刁增利;王瑞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简易应对方武问卷(SCSQ)以及自编工作压力源问卷对342名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工作倦怠3个维度与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多个因素有显著相关关系(P< 0.05和0.01).②管理问题和职业风险的压力对情感耗竭以及职业风险对人格解体的预测作用均极其显著(P<0.01);消极应对对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 0.01和0.05),而积极应对对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P<0.01).③Amos路径分析表明,职业风险的压力和消极应对方式直接影响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人际排斥的压力直接影响成就感降低,而积极应对反向作用于成就感降低;消极应对在压力源和工作倦怠中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结论 应当重视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问题,指导他们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作者:李慧民;李莉;张晓慧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