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吴彩文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PCI治疗术后缺血修饰蛋白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后30 minMA水平分为MA升高组和MA正常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nT、CK-MB水平.结果 治疗后30 min,MA水平(0.37±0.06) ABSU、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TnT、CK-MB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后6h和24 h cTnT、CK-MB水平明显升高,并且MA升高组上述心肌损伤指标明显升高,而MA正常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在PCI治疗后30 min内就会发生改变,是预测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孙慎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掌握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AHC)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对万州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万州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286例,年均发病率17.04/10万,其中2010年报告病例908例,发病率59.60/10万.2006~2009年,万州区无聚集性暴发疫情,AHC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年度报告发病率均在6.26/10万以内.2010年发生3起学校聚集性疫情.结论 2006~2009年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平稳,呈常态散发水平,未发生AHC暴发疫情,2010年发病率是前4年发病平均水平的9倍,提示需加强监测和重点防控.
作者:罗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HBV基因分型、耐药变异以及前C区/BC P区突变检测技术,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利用MassARRAY Assay 和PCR技术对样本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① 54例患者中B基因型28例(51.85%);C基因型22例(40.74%);B,C混合基因型2例(3.70%);无D基因型;B,C,D以外的其他基因型1例(1.85%).②54例患者中,37例对拉米夫定耐药,37例患者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突变基因型均为B和C基因型.突变基因型主要是180M型(56.76%),无207I型,而且突变基因多见于C基因型,比例为72.97%,高于B基因型(27.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HBV-DNA突变基因型主要是180M型,而且多见于C基因型,MassARRAYAssay技术可以准确检测HBV基因型及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华建;丁伯敬;王嵘嵘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1985~2010年25年间烟台市7~18岁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状况,为防控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1995,2000,2005和2010年烟台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城乡视力不良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85~2010年烟台市7~18岁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51%,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1.08%,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36,P=0.000).视力不良检出率依次分别是乡女>城女>乡男>城男;初中和高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乡村均高于城市;重度视力不良构成乡村亦高于城市.结论 烟台市乡村学生视力不良从发病率、性别,学段、以及程度诸多方面,都存在高于城市的严峻问题.
作者:郭玉麟;王朝霞;齐翠莲;崔铁琦;宫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睡眠相关行为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有效制定T2DM患者睡眠行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科研设计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P<0.05).睡眠相关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等因素与T2DM发病存在关联,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OR值和OR95%CI分别为[(OR =6.70,95%CI:4.29~10.44); (OR =7.57,95%CI:4.14~13.86)(OR=4.02,95%CI:2.56~6.31); (OR=6.95,95%CI:3.52~13.71); (OR=3.25,95%CI:1.99~5.30);(OR=5.70,95%CI:3.65~8.87)].结论 睡眠相关行为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晚睡、打鼾、入睡困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李志强;吴东妮;肖艳杰;卢智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在逐步建立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的实践中探索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的优势,加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素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增加对脑梗死后脑神经损伤作用机制的认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010年1月~2011年10月某院治疗的42例发病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白介素-6 (IL-6)、白介素-10 (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在24 h、3d、7d、14 d、21 d时动态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在24h、3d、7d、14 d、21 d各点时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24 h内即升高,1~7 d呈上升趋势,在7d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在21 d时仍显著正常水平(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中TNF-α在24h、3d、7d、14 d、21 d各点时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24h内即升高,1~3 d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在3d时达到高峰,为(102.76±23.21) ng/ml,但在21 d时仍显著正常水平(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IL-10含量均增高,并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爱菊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和人群中HI抗体水平,分析H3N2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哨点医院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健康体检人群及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病例血清140份,2010年9月~2011年1月血清98份进行人群中HI抗体分析.结果 对无锡地区分离的42株H3N2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6%,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小.2008年9月~2009年5月人群中H3N2 H1抗体阳性率为86.40%、保护率为84.30%、GMT为1∶58.56,2010年9月~2011年1月人群中为100.00%、100.00%、1∶78.88,两者之间HI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根据对无锡地区2007 ~2011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监测、基因进化分析和人群中抗体保护检测情况分析,推测近期H3N2流感病毒不会有较大流行.
作者:凌霞;马广源;尤凤兴;肖勇;孙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某校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该校2007~2011年的体检结果,找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种类,分析其年度变化趋势.结果 3年体检中检出率居于前3位的是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其中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在3年中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极显著;而肾囊肿在3年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极显著.女性乳腺增生3年检出率分别为4.77%、14.46%、34.27%,呈上升趋势,差异极显著(x2=193.51,P<0.01).高血压、糖尿病、肝囊肿、胆结石这4种疾病在3年的检出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该校职工的健康教育,各职工自身也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对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做到早检出、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
作者:曲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愿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出与大学生自杀高度相关的三个核心因素:人格特征、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有效策略,构建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
作者:曹加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方法 对南昌市、宜春市和景德镇市所有县级及以上医院2007~2009年发病且年龄≤14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3市26个县区共调查77所医院,共搜索到549例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2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8.70/10万,女性为5.51/10万;0~4岁儿童发病率高为15.75/10万,每年5、10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江西省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为7/10万左右,男性、婴幼儿易高发,无明显季节性.
作者:郑敏;潘雪娇;谭祥永;谭楚生;张洪荣;涂秋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肠球菌在泌尿系统感染中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的1 329份尿液标本常规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肠球菌占泌尿系感染的10.2%,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35.3%)所占比例高于粪肠球菌(27.2%).两种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氨苄西林、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粪肠球菌还对青霉素G、呋哺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6%、27.0%.结论 肠球菌属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且不同种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姜锋;姜凯;邢志广;吕壮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10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对对照组患者的原发病与并发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20 mg/次,1次/日,连用4周,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至症状达高峰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从入院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停止时,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治疗后,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效果略高于对照组,但是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症状达峰值时间(13.38±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28±1.622) (P> 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进展性脑梗死从发病到症状高峰时间,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寇幸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聊城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单纯餐后高血糖的流行情况,探讨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与冠心痛发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冠心病合并单纯餐后高血糖患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加深冠心病合并单纯餐后高血糖危险因素的认识,为其及早诊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400例冠心病病人和30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检测2hPG,血浆Hcy,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2hPG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血浆Hcy与血糖呈正相关.冠心病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有糖代谢异常组高于单纯冠心病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餐后2h血糖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早期发现及干预,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Hcy,CRP与冠心病病发病密切相关,并且糖代谢异常可伴有Hcy、CRP增高.
作者:傅绪栋;王海彦;郭健飞;朱海燕;翟魁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富血小板血浆与红骨髓及人工骨混合物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探寻PRP佳浓度及佳作用时间,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5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个月龄,雌雄不限.体重2.0~2.5 kg,动物右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只,B组20只,植入0.8 cm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及1ml红骨髓,A组分别植入1.5~2.5倍PRP(A1)、4~6倍PRP (A2)及8~10倍PRP (A3).A组实验完成后,通过实验组找到佳浓度A2组,开始B组实验,B组分别于术后1周和2周植入佳浓度PRP (B1、B2).另取5只兔骨缺损处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于4、8、12周A、B组随机选3只动物进行一般情况及伤口进行观察、X线检查,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检测评价成骨情况.成骨情况按Lane-Sandh X射线及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4、8、12周大体观察、X射线,病理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浓度为4~6倍的PRP早期联合红骨髓及纳米羟基磷灰石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植体成骨能力强,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作者:向柄彦;韩小松;陈炎城;黄文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承德市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并探讨其与区域、年龄、性别、经济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承德市16 357例受检对象进行眼部检查,统计翼状胬肉患病率.结果 16 357例人群中得翼状胬肉人数974例,患病率6.0%.其中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不同年龄段翼状胬肉患病率均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随着年龄的增长,翼状胬肉患病率也随之增高.病程5年以下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和农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以上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和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承德市农村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于城市.农村人群翼状胬肉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经济发达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病程短,经济落后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病程长.
作者:刘彩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全面了解新生入学时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防病计划和疾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9 649名本科新生开展入学体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总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P<0.01);华中地区生源患病率高(P<0.01);学生主要疾病为慢性肝炎和ALT异常、心血管疾病、肺结核、抑郁症和色觉异常.结论 2007~2009年新生入学体检异常情况在不同年度、性别及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学校在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同时,要做好学生慢性病、常见病、肿瘤等的健康指导及干预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王容;陈华;贺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9月门诊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125例,对其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进行相关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胰岛素笔操作情况,使用过程中检查胰岛素性状、有效期患者占60%,正确安装笔芯和针头占100%,消毒方式正确占68%,准确调节计量占100%,注射完毕后将针头丢弃占18.4%;胰岛素笔相关知识情况,知道胰岛素不能冷冻,新笔要冷藏占63.2%,知道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占75.2%,知道胰岛素笔携带方式占67.2%,知道如何防止低血糖占69.6%,知道出门带救助卡,防止意外占73.6%;102例不更换针头原因情况,怕浪费占38.24%,怕麻烦占35.29%,不知道占26.47%.125例患者能做到针头1次1换的只有1例,其余患者更换频次均在2次以上,Ⅰ组、Ⅱ组两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岛素笔使用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规范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胰岛素笔,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认识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性,可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和使用态度.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药物定量脑电图在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首次发病的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桂哌齐特治疗,B组不使用桂哌齐特治疗,而使用常规治疗.每组患者均使用数字化脑电图16导单极采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 d以及21 d行脑电监测,分析各个脑区的δ和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并对患者在同一时间行NIHSS评分.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期NIHSS评分是没有明显差异性的,但是从脑电上看,在治疗后d 14,A组患者的前额区、患侧中颞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 21,A组患者的各个脑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亦较B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d7前额区、患侧中央区、颞区、枕区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监测可以作为药物疗效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监测方法,与临床常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比较,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莉;张书琼;冯菁;葛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和母婴并发症以及临床处理策略.方法 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188例胎膜早破的临床病例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分娩的2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因方面胎膜早破组感染、胎位异常、头盆不称、宫颈内口松驰、子宫畸形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结局方面胎膜早破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胎膜早破发病因素有自身特点,与难产互为因果,而且增加母要的并发症,对不同特点的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世香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