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
目的 研究丹参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11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用药,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用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发现,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在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后两组指标经统计学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宋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97例年轻女性乳腺癌(年龄≤35岁)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4月某院术后病理确诊的年轻乳腺癌患者97例.观察患者的生存与复发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结果 至2011年4月,全部患者3y-OS和3y-DFS分别为73.2%(71例)和64.9%(63例).肿瘤大小为T1、T2、T3+T4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92.9%、56.8%、63.6%和83.3%、52.3%、45.5% (P=0.001,P=0.002);腋淋巴结转移为No、N1、N2+N3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87.5%、64.3%、52.4%和79.2%、57.1%、42.9% (P=0.001,P=0.002);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96.9%、62.5%、60.0%和87.5%、60.0%、44.0% (P=0.001,P=0.001);ER阳性和ER阴性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84.2%、57.5%和75.4%、50.0% (P=0.005,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R阴性较ER阳性患者的OS(RR=4.534,P=0.000)和DFS(RR=3.754,P=0.000)均差.结论 ①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ER状态与预后相关;②ER阴性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作者:张贤雨;张洁;班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某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5 771例,分析阳性结果并排序.结果 检出主要疾病从高到低分别是高血脂症(34.4%)、高血压(30.1%)、脂肪肝(28.7%).结论 做好健康体检及疾病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徐宾;时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的资料,探讨手术治疗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后路,前后路方法对骶骨肿瘤进行骶骨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5年,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50例患者除7例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和切口感染外,余43例均未发生感染,所有病例安全度过手术期,并且疼痛减轻,功能恢复良好.50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1年生存率为80%,2年生存率为52%,3年生存率为38%,5年生存率为34%.结论 手术治疗骶骨肿瘤对于肿瘤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且可延长生存期,因此手术治疗对于骶骨肿瘤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元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1985~2010年25年间烟台市7~18岁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状况,为防控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1995,2000,2005和2010年烟台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城乡视力不良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85~2010年烟台市7~18岁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51%,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1.08%,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36,P=0.000).视力不良检出率依次分别是乡女>城女>乡男>城男;初中和高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乡村均高于城市;重度视力不良构成乡村亦高于城市.结论 烟台市乡村学生视力不良从发病率、性别,学段、以及程度诸多方面,都存在高于城市的严峻问题.
作者:郭玉麟;王朝霞;齐翠莲;崔铁琦;宫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控制层流重症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与院内感染科密切配合,实施质量监控,加强素质教育,实行全员培训,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等.结果 规范层流重症烧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方法.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层流重症烧伤病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静涛;徐刚;王立新;曹云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某高校女职工妇科病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常见妇科病在不同年龄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414例女职工进行常规妇科体检、乳腺B超、盆腔妇科B超、白带常规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按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414例女职工中,共检出12种妇科病,其中检出的前3位妇科病分别是乳腺增生(45.91%)、子宫肌瘤(23.79%)、宫颈疾病(19.70%);在各年龄组妇科病分布中,宫颈疾病高分布于40岁组(39.60%),乳腺增生高分布于30岁组(64.54%)和40岁组(75.00%),子宫肌瘤高分布于40岁组(32.29%)和50岁组(40.95%),在22岁组至50岁组中,子宫肌瘤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 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及宫颈疾病在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定期妇科体检,便于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妇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作者:张其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202例治疗COPD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感染的部位从高到低发生率依次为呼吸道(38.9%)、泌尿道(25.0%)、消化系统(19.4%)、皮肤(11.11%);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使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应重视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实施有效管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井松;金诗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药物定量脑电图在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首次发病的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桂哌齐特治疗,B组不使用桂哌齐特治疗,而使用常规治疗.每组患者均使用数字化脑电图16导单极采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 d以及21 d行脑电监测,分析各个脑区的δ和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并对患者在同一时间行NIHSS评分.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期NIHSS评分是没有明显差异性的,但是从脑电上看,在治疗后d 14,A组患者的前额区、患侧中颞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 21,A组患者的各个脑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亦较B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d7前额区、患侧中央区、颞区、枕区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监测可以作为药物疗效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监测方法,与临床常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比较,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莉;张书琼;冯菁;葛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扁桃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疼痛术后伪膜脱落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膜脱落时间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温等离子手术进行扁桃体切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琴;杨秀云;王世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因素.方法 取某院肝胆外科于2008年4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手术记录单分析中转开腹因素.结果 导致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转为开腹手术的原因为胆囊本身因素、合并其他器官疾病、操作者的技术因素等,其中胆囊本身因素为常见.结论 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术前应全方面评估其病情,及时发现各项危险因素,避免一味追求小切口和快速康复而错误选择手术术式,对于危险因素较多,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应尽早采取开腹手术,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切实的治疗效果为先,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王震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掌握海南省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10年海南省斑疹伤寒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南省斑疹伤寒出现增多的趋势,占解放以来病例总数的近80%.1990~2010期间,地区分布显示不平衡(x2=207.88,P< 0.05),五指山市为明显高发地区,年均发病率超过全省平均发病水平3 237.56%,其余市(县)年均发病率均低于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时间上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占61.08%.年龄上20~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63∶1.结论 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极端改变,一些虫媒传染病卷土重来,斑疹伤寒发病率出现上升的势头,今后应针对高危场所、重点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加大防控力度.
作者:陈莉;金玉明;陈少明;罗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奈瑟菌属菌种的基因的检测分析,同时探讨非淋球菌奈瑟菌引起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0年3月~2011年10月采集的10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的精液或按摩液标本,接种于淋球菌琼脂培养基中,放入烘箱中进行培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淋球菌隐蔽性质粒pJDL基因.结果 102例患者的前列腺液、精液标本分离到103株革兰阴性双球菌,其中粘液奈瑟菌39株、灰色奈瑟47株、嗜乳糖奈瑟菌7株、干燥奈瑟菌6株、微黄奈瑟菌2株、多糖奈瑟菌2例.pJDL基因经PCR检测结果显示,99株(95.19%)形成与淋病奈瑟菌一致的阳性反应;103株奈瑟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耐药性(35.6%~99.9%).结论 常规的细菌学形态检查、氧化酶试验以及检测隐蔽性质粒,其他淋球菌非特异性基因的方法,可导致对于非淋球菌奈瑟菌感染的误诊与漏诊.感染了泌尿生殖道非淋球菌奈瑟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在疑似奈瑟菌属菌种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中联合使用常规细菌学方法与基因检测方法,可有助于提高奈瑟菌属菌种鉴定及其感染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徐逸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双向评价模式在提高内科护理带教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5月于某院内科进行实习的45名护生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7月~2010年5月实习的45名护生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带教,观察组则接受以双向评价模式为指导的带教,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及带教后4周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评分及实习积极性、相互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带教后4周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评分及实习积极性、相互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双向评价模式在提高护生实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其实习质量,也更受护生和带教教师的欢迎.
作者:李丽;郜中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当前关注的焦点已经由如何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存活率与控制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转变为患者术后的工作能力、各种社会活动及其心理变化等问题.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包括社会、经济、伦理、文化、医疗和心理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其中社会学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心理压力、经济负担、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医患关系影响等方面.本文试对相关社会学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王倩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与腕部动静脉内瘘术中血栓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尿毒症患者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 35例尿毒症患者,初次行腕部动静脉内瘘吻合术,采用端-端吻合的方法于术中取小段桡动脉.并对35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以及桡动脉病理改变(按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35例桡动脉中20例血管有钙化(57.14%),18例管腔内见不同程度的新鲜血栓形成,其中16例患者伴发桡动脉钙化(88.89%),主要定位于桡动脉的平滑肌层和弹力板下方,在未形成血栓的患者中桡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为22.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n=40)比较,存在血浆胰岛素(INS)、C肽、甲状旁腺激素(PTH)、皮质醇、血清脂蛋白(a) [Lp(a)]、三酰甘油和平均动脉压(MAP)增高(P<0.05),同时存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降低(P<0.05),其中重度血管病变组的INS、PTH显著增高(与另两组比较P< 0.05),血浆皮质醇增高也较明显(与中度组比较P< 0.05).Lp (a)水平有随血管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尿毒症血管钙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栓形成可能与患者的内瘘手术有一定关联.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心电异常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2011年6月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18例,入院后2d内常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76.6%,死亡率高达47.3%,明显高于无心电异常的脑出血患者11.8%,ST段弓背向上抬高(50.6%)、长Q-T间期(29.1%)、房性期前收缩(27.8%)为死亡患者中多见的心电异常类型.结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心电异常发生率高,近期死亡率高,心电异常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志;何晓英;袁平;李小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在临床上快速检测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105例聋哑患儿,取外周血5ml,分离提取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上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 (C538T),SLC26A4 (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C1494T).结果 在105例样本中,共检出17例携带致聋突变(16.19%).其中,线粒体DNA 12S rRNA 1555 A>G异质突变1例(0.95%); GJB2基因突变7例(6.67%),包括235 del C纯合突变2例,235 del C/GJB2 299 del AT复合杂合突变2例,235 del C单杂合突变3例;SLC26A4基因突变9例(8.57%),包括IVS7-2 A>G纯合突变1例,2168 A>G纯合突变1例,IVS7-2 A>G单杂合突变3例,2168 A>G单杂合突变4例.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 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在我国也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基因检查方法和以往传统的检测想法相比,具有准确性高、速度快、假阳性率低的优点,而且该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陈鑫苹;徐卫华;符生苗;李晓娟;何敦雄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在逐步建立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的实践中探索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的优势,加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素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对包头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包头市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及其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肠道通用和EV71、CA(l)6特异性引物,对2010年包头市采集的19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鉴定,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包头市2010年采集196份手足口病患者标本,阳性率为67.86%;其中,EV71型占9.77%、CoxA16型占18.8%、其他肠道病毒占71.43%.重症病例、聚集性病例和普通监测病例的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86.36%、78.57%和64.38%.26例重症患者中,0~3岁散居儿童占84.62%,居住于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的患儿占73.08%,发病3d后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患儿占53.85%.结论 在包头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病原学构成无明显季节性差异.重症病例阳性检出率远高于聚集性病例和普通监测病例.
作者:徐玉萍;金艳辉;孙治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