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能
目的 了解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掌握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的基线资料,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武侯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抽样问卷调查.结果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62.6%.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识得分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OR=1.66,OR95%C.I.1.32~2.09),城区居民比郊区居民知识得分更高(OR=5.02,OR95%C.I.3.27~7.69).自我血压知晓率为55.2%,其与年龄呈负相关(OR=0.51,OR95%C.I.0.42~0.62),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OR=1.88,OR95%C.I.0.42~3.34),城区居民自我血压知晓率比郊区居民更高(OR=2.64,OR95%C.I.1.57~4.45).自我血糖知晓率为25,4%,其与年龄呈负相关(OR=0.61,0R95%C.I.0.51~0.74),城区居民自我血糖知晓率比郊区居民更高(OR=1.39,OR95%C.I.1.09~2.03).结论 居民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自我血压知晓率、自我血糖知晓率均较低,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以自我监测血压、血糖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重点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刻不容缓.
作者:鲁斌;张静;张键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对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100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3,P< 0.05),随访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x2=4.94,P<0.05;x2=5.77,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局部晚期、不能实施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远期生存率高.
作者:刘晓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与评价2009年7月~2011年12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管理模式.方法 新模式的主要做法有:(1)充分发挥县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协调职能,调动多部门在抗病毒治疗工作中的积极性; (2)明确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采取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网络管理摸式,实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 (3)加强对治疗病人的依从性教育,采取“人盯人”方式,提高艾滋病人服药依从性; (4)针对特殊病人,按月分装药品,提高治疗质量; (5)将入院治疗机会性感染的病人纳入抗病毒治疗对象.结果2009年7~12月,新增治疗153人,2010年新增治疗532人(其中:儿童治疗8人),2011年新增治疗501人(其中:儿童治疗33人);累计抗病毒治疗1 224人,治疗人数和质量逐年上升.结论 新的医疗网络管理模式,有效地推动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为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功的经验.
作者:古贤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2004~2009年汕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汕头市报告麻疹20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1/10万.1~6岁儿童发病率高,其次是15~40岁成人;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09%;潮南区、潮阳区、龙湖区发病数居全市前3位,累计发病分别占总发病的26.44%、25.13%、17.01%;对麻疹病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3.8%、51.5%和34.7%.结论 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适时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扩大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肖敏;徐八一;蔡亚军;王普生;黄建晖;蔡咏娜;江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4 523 m高原军队门诊患者疾病构成,为提高部队医疗服务效能、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该地区2006~2010年某门诊军队患者就诊信患库,参照ICD-9编码标准对疾病进行分类,按照不同身份描述前5位的疾病和顺位变化.结果 军官的前5位单病种为上呼吸道感染、高尿酸痛风、心肌病、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头痛;士兵的前5位单病种为上呼吸道感染、普通外伤、急性胃肠炎、皮炎、急性阑尾炎.结论 明确了该地区驻军官兵就诊的常见病,为今后的卫生勤务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韩轶群;马宽军;张利坤;彭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比较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预后情况.方法 将70例确诊为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且具有可比性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8例,将其命名为关节置换组,即使用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另一组32例,命名为内固定组,即使用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观察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两年死亡人数、需再手术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0位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内固定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内固定组的住院时间则比关节置换组要长,且关节置换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再手术、术后两年死亡人数等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越性,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死亡人率低等优点,而内固定术与之相比则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且便宜等优点.
作者:杨军;孙永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者167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8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3.6%、9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穆树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在某院门诊发生的452例ADR患者造成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从年龄结构分析,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ADR,其中0~6岁发病率高,其次为50岁以上;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造成ADR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抗微生物药物,其次为中药.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输液患者的观察,一旦患者发生ADR,必须立即向医师报告,进行处理,同时需要掌握药品药理学知识,使ADR发生率得到进一步降低.
作者:周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宜兴市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现况及态度.方法 在市区内选取4个观察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面包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同一时期对驾驶人员进行有关安全带佩戴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共观察12 473辆车辆和司机以及4 182名前排乘车人.其中司机安全带佩戴率为19.9%;乘车人安全带佩戴率为3.5%.问卷调查了1 073名驾乘人员,选择经常佩戴的51.7%,有时佩戴的25.4%,不佩戴22.9%;不佩戴的原因多的是感到束缚、感到不舒服.认为有效的措施是重金处罚、交通事故报道佩戴安全带者幸免于难.在调整了性别、车型等因素后,司机不佩戴安全带会增加前排乘车人不佩戴的风险(OR=8.26,P<0.001).结论 目前该市驾乘人员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但实际佩戴率还比较低,亟需加强管理.
作者:朱骏;杨亚明;杨婕;沈冲;包青松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对于卵巢癌肠道转移患者较为理想的癌株减灭术式.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某科就诊的47例卵巢癌肠道转移患者,机械抽样随机把其中30例分为转移肠段切除组,余者分为肿瘤局部切除组.结果 转移肠段切除患者5年生存期占40.0%,肿瘤局部切除患者5年生存期占11.8%,两组5年生存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肠段切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1.2±0.4)a]及总生存期[(3.9±1.1)a]比肿瘤局部切除组患者[(0.8±0.3)a]及[(3.3±1.7)a]显著长(P<0.05).残余病灶<2cm的患者半年内复发率(21.2%)比残余病灶≥2cm患者的(57.1%)显著低(P<0.05),首次切除的患者半年内复发率(20.0%)比两次或以上切除患者的(52.9%)显著低(P<0.05).对照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提高卵巢癌肠道转移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癌株减灭术应尽量采取转移肠道切除术.同时如加强手术质量的控制,卵巢癌肠道转移的手术治疗也是较安全的.
作者:金艳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学教师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学教师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36名中学教师进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测评.结果 中学教师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0.34%,男女分别为21.21%、19.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1,P=0.707);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1.19%,男女分别为21.21%、21.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991);不同的性别、职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焦虑、抑郁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工作年限为16~20年的中学教师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工龄为11-15年者;月收入较好、与同事关系较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较好是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教育程度较高、与同事关系较好、对家庭义务履行情况较好是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而年龄较大、经济压力较大是抑郁、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教师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郭晓玉;万绍兰;高镕;刘钦;黎文云;唐宁;邓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开封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开封市2005~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对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 671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7.18/10万~13.9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1岁及以下婴幼儿占全部报告发病总数的74.50%.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26.17%和62.30%.结论 开封市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以1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各地报告病例严重不均,报告质量亟待提高.
作者:张洁;张卫文;李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对盐城市市直机关女公务员妇科疾病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了解本地妇科疾病流行因素,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833名女公务员体检资料,对妇科疾病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33例女公务员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乳腺增生32.5%、宫颈炎31.2%、子宫肌瘤17.2%、阴道炎9.0%,以中年组发病率高.结论 妇科疾病是影响盐城市女公务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定期体检,提高知识女性生殖保健意识,是保护女公务员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
作者:周文君;宋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的CT改变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情况.方法 按照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级,再对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患者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在肺功能的各个分级中,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已经有影像学上的改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并且以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在临床的疾病诊断过程中值得重视并广泛应用.
作者:王瑒;陈丽萍;李景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长期使用不同腹膜透析剂量的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探讨适合中国人的腹膜透析剂量和模式.方法 选自某院门诊或住院行腹膜透析5年以上的IPD患者52例,根据每天透析剂量分成A、B、C3组,监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的评分,记录患者每天的尿量和超滤量.结果 A组患者在超滤量、透析充分性方面与B、C组患者比较有所降低,而残余尿量多于B、C组,在并发症控制方面与B、C组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营养状况上与A组、B组比较下降,在平均动脉压、腹腔感染率上大于A、B组,在HAMD评分上也大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B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行间歇性腹膜透析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透析剂量能够在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缓解抑郁程度等.
作者:张志勇;周春华;李明旭;余永武;杨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针对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如何寻找有效的IEC信息.方法 采用IECI模型对成都市成华区和峨眉山市377名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知晓率和影响率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各信息的干预需求指数(IECI).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中知识类干预需求指数低于信息类(分别为13.86±9.93,20.2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都市吸毒人群对本地艾滋病感染情况较为感兴趣,峨眉山市吸毒人群对全国艾滋病感染的整体情况较为感兴趣.结论 在开发IEC材料或开展IEC活动时,可利用干预信息指数(IECI)筛选必要的和有效的IEC信息,使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丹;王毅;严俊;罗英;王超;张建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寻找急诊科短期内评估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死亡和迟发性脑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某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91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的急诊接诊评估参数,并随访其预后恢复情况.按病程是否进展为死亡或并发迟发性脑病分为预后良好组(A组)和预后不良组(B组),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子.结果 与预后不良高度相关的急诊评估参数中“中毒时间、昏迷时间、GCS≤5、典型脑CT改变、代谢性酸中毒、BUN、心肌酶学、cTn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开始HBO时间以及是否使用过机械通气”等指标均对中重度急性CO中毒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多因素分析发现,心肌损伤和昏迷时间两项指标是短期内预测中重度急性CO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子,其中心肌损伤危险系数更高(OR=20.670,CI 3.198~133.618,P=0.001).结论 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和具有较长的昏迷时间是急诊接诊时评估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能发生不良预后的客观预测指标.
作者:杜宇;牟奕;刘莉;刘津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内固定术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情况来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为(20.4±3.8)d,内固定组术后卧床时间为(60.0±13.5)d.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组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9.11%(13/68);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8% (7/90);内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功能评估优良率分别为69.12%和93.0%.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较好.在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条件的情况下,要优先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
作者:杨辉;巴黎;陈国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对2006~2008年北京地区流脑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流脑病例的抗凝血标本和脑脊液标本,利用普通多重PCR和多重实时荧光PCR进行流脑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 (1) 2006~2008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实验室共收集到79例流脑病例标本.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三者总检出率为31.65% (25/79),其中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为29.11% (23/79),占总阳性率的92% (23/25);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2.53% (2/79),占总阳性率的8% (2/25),B型流感嗜血杆菌未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血清群分布A群、C群和未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5.22%、26.08%、8.70%. (2)流脑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灵敏性明显优于流脑多重普通PCR; (3)抗凝血标本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明显低于脑脊液标本.结论 北京地区引起流脑病例的主要病原菌血清型为A和C群.仅检测流脑病例血液标本可能会造成漏检.
作者:罗明;龚成;张铁钢;陈超;陈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NYHA Ⅱ~Ⅳ级慢性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1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及血浆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及血浆CRP水平均有明显变化(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荆爱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