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岭;何洪芹;陈信;王文进;王健莉;张曼丽
根据文献上大量有关氯离子与高血压以及高氯血酸中毒之关系的研究报道,结合临床上出现的与盐酸盐药物有关的案例,特别是一些与盐酸黄连素相关的比较严重的案例,作者认为随着盐酸黄连素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糖啄病、高血压等患者,而且用量较大,服用时间较长,现在到了应该重视该药物中氯离子潜在危害性的时候了.要密切关注临床表现并研究应对方案,防患于未然.
作者:李玉贤;万焱;尚遂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连锁超市员工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连云港市360名连锁超市员工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①总体上连锁超市员工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② 20岁以下、工作1年以内员工的情感耗竭、消极怠慢程度高于其他员工;离异或丧偶员工职业倦怠程度高,其次为已婚员工;与超市其他工作岗位相比,促销员职业倦怠程度高.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龄、婚姻状况与工作岗位与超市员工职业倦怠有关.[结论]连锁超市员工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与岗位特征、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变量以及个体认知与组织因素对连锁超市员工职业倦怠程度有重要影响.应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采用有效的干预策略来预防或缓解连锁超市员工的职业倦怠.
作者:贾凤芹;葛晓娜;冯成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大肠息内患者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并发出血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术后将切除息肉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依据息肉数量均给予1次或者多次治疗均成功,并发少量出血2例,经再次电凝止血成功,未发生肠穿孔.切除93颗息肉中,腺瘤性息肉35颗(癌变6颗),炎性息内21颗,绒毛状息肉13颗(癌变4颗),管状息肉31颗(癌变2颗),增生性息肉21颗,混合性息肉7颗(癌变1颗).[结论]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微刨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杰;周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男男性接触人群(MSM)中艾滋病毒亚型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男男性行为服务窗口采集样本进行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分析.[结果]从56份样本成功扩增出gp41片段48份(85%),经系统树分析主要流行亚型为CRF01_AE(79%),余下的是B/C重组型.[结论]MSM人群存在高频率的高危行为,重组型是该人群的优势流行株.
作者:杨朝军;杨莉;贾曼红;陈玲;闵向东;包佑红;王珏;闫文云;张婉悦;马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大学生死亡态度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河南省8所高校的1 2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在自然接受维度上的总均分高,逃离接受的得分低;②宗教信仰、参与葬礼次数对大学生的死亡态度有重要影响(P<0.05~0.001);③EPQ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的得分与与死亡态度的相关因子存在相关关系(P<0.05~0.001);④个人生活事件各因子均与死亡恐惧、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呈正相关,与自然接受呈负相关(P<0.001).[结论]①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适时开展生命教育;②通过各种途径塑造学生良好人格;③对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负性事件,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
作者:张东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监测工作是各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艾滋病监测,可以掌握艾滋病流行状况及基本特征,并为各国政府制定预防控制艾滋病规划及决策,指导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艾滋病监测包括病例报告,哨点监测及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其中艾滋病病例报告是各国初掌握艾滋病疫情的方式,至今依然是艾滋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艾滋病病例报告的3个历史阶段,以及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来了解艾滋病病例报告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孙李娜;伏圣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式,对延边地区35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三级综合医院和二级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经历医疗纠纷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性别、年龄、职称和专业的医务人员经历医疗纠纷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认为医疗纠纷的责任主体是医患双方,其主要原因为医患交流不够(68.7%)、社会舆论误导(64.8%)和患方要求过高(51.4%),缓解医患冲突的措施为加强医患沟通(88.5%)、完善医疗制度(69.8%)、提高医疗技术(56.4%).[结论] 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应通过加强医生人文教育,增强医患有效沟通,建立医务管理体制,规范医疗操作技术等措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锦玉;赵潇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UF-100i尿沉渣分析仪在预防及诊断泥沙样泌尿系统结石中的作用.[方法] 对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来我院就诊的2 787例儿童,分别应用UF-100i尿沉渣分析仪筛查尿结晶,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筛查泌尿系统结石或结晶,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尿结晶占18%,超声诊断结石和结晶占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结石和结晶与尿结晶符合率随着尿结晶量增加而明显增高,尤其尿结晶值在大于220/μl时,符合率达83%,趋势χ2检验P<0.005.[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可为泌尿系统结石的早期发现及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学哲;李昆;张蕴莉;孙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天然虾青素软胶囊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106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按血清丙二醛含量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连续服用受试物90 d.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试食后受试组MDA含量明显下降,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降率为3.25%;SOD活性明显升高,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率为4.59%;GSH-PX活性明显升高,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高率为5.54%.各项安全性指标试验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天然虾青素软胶囊对人体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陈东方;王海玉;张聪恪;李立;刘翠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运场馆餐饮 ATP 检测与人群症状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统计分析奥运期间餐饮 ATP超过预警值的结果和发生症状人数,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两者的关联性.[结果]奥运期间在奥运核心场馆共进行了 ATP 快速检测 922 件,超过预警值百分比为 14.21%.奥运期间未发生黄疸病人,其他 4 类症状共发生 753 人,发生率为 309.88/10 万;其中腹泻发生多,占 50.33%,其次为发热,占33.07%;通过对二者进行相关性比较发现 4 种症状的发生与 ATP 检测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大型活动中开展食品卫生快速检测和症状监测是重要的保障措施.
作者:黎新宇;高婷;杨鹏;王全意;庞星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指导妇女做好自我保健.[方法] 采用妇科体检方法,对武威南铁路医院所管辖在职铁路已婚妇女常规进行宫颈刮片.白带涂片及妇科检查,有阳性体征者可行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在4 396例妇检人群中,妇科病总患病率为60.50%(2 660/4 396),其中前3位是盆腔炎(53.70%)、宫颈糜烂(48.5%)、阴道炎(5.37%);其发病以25~35岁年龄段为高.[结论] 应重视妇女保健工作,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治,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早期诊治妇科肿瘤及其癌前病变,提高5年生存率.
作者:辛亚兰;王卡娜;何荣霞;刘俊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CETP基因TaqIB、I405V、D442G、R451Q、A373P和I14A 6种突变的多态性与海南汉族CHD人群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301例海南汉族正常对照组、334例海南汉族CHD患者组中CETP基因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各基因型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在2组人群中,TaqIB、I405V和D442G多态位点可分别检测出B1B1、B1B2、B2B2 3种基因型,II、IV、VV 3种基因型和DD、DG 2种基因型,未检测到R451Q、A373P和I14A3种突变类型.I405V和D442G 2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与CHD组中总胆固醇浓度升高有关;D442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还与CHD组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有关.其余多态位点在2组间及与CHD血脂水平之间无差异.[结论]I405V和D442G的多态性与海南汉族CHD显著相关,且与CHD总胆固醇升高相关;D442G的多态性还与海南汉族CHD的HDL升高相关.
作者:张勇;习隽丽;云美玲;张云霞;周代锋;蔡望伟;王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吸虫尾蚴漂移流经水域水体感染性,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2007 年,在通江的便民河距江口不同距离的位置投放哨鼠观察血吸虫尾蚴感染情况.[结果]在通江口有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情况下,在距通江口3.8和6.6 km 处可检测到哨鼠感染,距江口越远哨鼠血虫感染率呈变低趋势.在通江口无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情况下,河道各段未见哨鼠感染血吸虫.[结论]在河道尾蚴随流水漂移可致下游 3.8~6.6 km处哨鼠感染,通过治理通江河口上游江滩感染性钉螺可有效控制下游水域血吸虫感染.
作者:谢朝勇;杨佩才;魏德会;殷位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液氮冷冻联合左旋咪唑,西咪替丁,潘生丁药物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口服左旋咪唑,西味替丁,潘生丁片,40倒治疗组同时用液氮直接冻融3~20个较大疣体.两组疗程均为6属.[结果]治疗组5 d开始出现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11 d开始出现疗效,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氮冷冻联合药物治疗扁平疣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刘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对 105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子拉米夫定(A 组)100 mg/d,阿德福韦酯(B 组)10mg/d,恩替卡韦(C 组)0.5 mg/d 口服,疗程为 48 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D 组),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 定量、HBeAg 阴转、HBeAg/HBeAb 转换情祝.[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A、B、C 3 组患者无一例死亡,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PTA 均有明显改善;HBeAg 血清转换率 3 组分别为 22.2%、14.8%、25.9%;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 阴转率 3 组分别为 51.9%,40.7%,7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疗效差,死亡 3 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为防止应用拉米夫定病毒变异,可在病情好转后改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
作者:张敦憨;张国顺;马利转;王玉兰;徐晓平;李姗姗;李玉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甘蓝红色素的安全性.[方法]按<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结果]甘蓝红色素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经口LD50大于10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骨髓细胞微核、Ames试验、精子畸形试验、30d喂养试验和致畸试验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初步判断甘蓝红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品添加剂.
作者:耿菊敏;秦光和;刘敏;景箫;胡嘉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遵义市大学生艾滋病和性相关行为的认知态度和需求,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低年级在校师范和医学本科生进行AIDS和性相关问题的现况调查.[结果]10.6%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35.2%有多性伴.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均有一定认识,医学生对回答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师范生(P<0.05).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经知晓率在86.1%和98.0%之间,而对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偏低(50.4.0%~87.4%);师范生和医学生接受过艾滋病和性健康教育的分别占62.5%和79.4%;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86.9%的师范生和83.5%的医学生认为艾滋病和性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结论]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认知,但仍需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及性的有关知识和危险因素等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作者:陈远寿;秦伟;罗孝美;金寰;田虹;潘贵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促进网络成瘾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文章对网络成瘾的流行特征、成瘾机制、诊断标准与测评工具、干预研究做-综述,并对已有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旨在引导网络成瘾者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戒除网络成瘾行为.
作者:曹建琴;周郁秋;才运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 PCR 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相结合的方法,对沙门菌进行鉴定和分型.[方法]针对 16S rRNA 基因或 16S-23S 之间序列保守区设计 3 对引物S1、S2和S3,PCR 扩增产物或杂交产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仪鉴定.[结果]柱温 50℃时,引物 S1 产物在不同血清型沙门菌显示为特异 DHPLC 图谱;柱温 61.4℃时,引物S2 杂交产物在不同血清型沙门菌显示为特异 DHPLC 图谱;引物 S3 可用于沙门菌的特异鉴定,但不能区分血清型;同一血清型内各菌株基因高度保守.[结论]PCR-DHPLC 方法适用于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分型,但不适于同一血清型内的菌株分型.
作者:杨福江;王玉平;吴永宁;沈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中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互关系.[方法]2009年10月~2009年12月,将某医院住院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沉检测结果为同一天同一时间段的检验报告归为一类,并从中随机抽取检验报告150人份.利用Excel 2003,SPSS11.5软件对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血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人份检验报告中,男性91人,年龄17~90岁,平均(63.0 ±15.1)岁;女性59人,年龄22~83岁,平均(64.0±14.4)岁.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血沉检测值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这种正相关的关系不存在性别及年龄的差异.Fg大于4.0 g/L的病例中90.70%的ESR结果超出参考值,说明Fg含量增加是导致血沉加快的重要血浆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沉结果呈显著正相关,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时血沉出现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加.
作者:郭江梅;刘小真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