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莉;初乃慧
根据笔者在血透室的护理经历,本文针对横纹肌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期间CRRT的护理、及护理时的一般注意事项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解。
作者:黎芳芳;黄江燕;熊艳;秦秀珍;周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对照组(n=47)应用常规疗法,对比2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3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5%(P<0.05);②治疗组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是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P<0.01);③治疗组患者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ChE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借鉴。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响结果进行诊断,比较MRI、CT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2种检测方法顶叶、基底节、脑干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结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作者:卫志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ICU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应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ICU病房患者进行镇静镇痛51例,列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的患者51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镇痛,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和疼痛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Ramsay评分维持在2~4分时,实验组VAS评分为(2.84±0.82)分,唤醒时间为(0.17±0.03)h,咪达唑仑组VAS评分为(5.74±0.54)分,唤醒时间为,(1.52±0.53)h,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共13例发生低血压,14例发生心动过缓,对照组4例发生低血压,5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在ICU重症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功能性便秘家兔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模型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经口灌胃15 d,空白组予以相应量的蒸馏水灌胃。观察家兔首粒黑便时间、24 h粪便颗粒数以及24 h粪便质量,以判断模型的复制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家兔比较,模型组家兔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粪便重量减轻,粪便颗粒数减少,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状态的改变。结论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可用于制作家兔功能性便秘模型,但在造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欣月;李思宇;罗芳丽;张微;师维;黄活石;李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2例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伊立替康与5-Fu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1 w后再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对照组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每间隔4 w为一个周期,2~6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卡氏评分提高率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卡氏评分提高率为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对照组为9个月,二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立替康T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较单纯全身化疗疗效明显增加,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刘振华;蔡联明;谢小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观察对象均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来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 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B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用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比较,分析两种麻醉方案的差异。结果将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可知,A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要更短,镇痛维持的时间更长,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A组中,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A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要显著低于B组,二者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起效的时间快且镇痛时间长,有效减轻了产妇的痛感,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普外护理应对风险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013年在职的6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日常工作,干预组采取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对其之间的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为98.13%,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为90.75%,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护理风险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不但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降低普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使科室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胡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1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单纯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顺尔宁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指标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行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并促使其气道炎症反应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黄德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使用,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马珍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CHD)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先进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再接受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常规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单发及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单发及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的阳性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心血管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6例作为实验组,同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同型前胱氨酸测定水平进行比对与分析。结果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呈高度正相关,在治疗过程中连续监测其浓度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疹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理气消瘿汤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两个月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消瘿汤可明显降低TPO-Ab、Tg-Ab抗体值,减少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凤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在中、重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6年7月我院中、重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作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A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呼气峰值流速、第1s用力呼气容积、哮喘控制测试分值;药物安全性。结果 B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比A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呼气峰值流速、第1s用力呼气容积、哮喘控制测试分值差异不显著, P>0.05;B组治疗后呼气峰值流速、第1s用力呼气容积、哮喘控制测试分值显著比A组好,P<0.05;两组患者药物安全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在中、重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无不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韩阳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讨论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取法,从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疾病者中,抽取84例纳入到研讨领域中,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42例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治疗)和42例研究组(神经节苷脂治疗),将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对比治疗后NIHSS评分,研究组(9.5±1.5)分比对照组(15.3±2.1)分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研究组(60.3±2.3)分比对照组(48.3±2.4)分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总疗效,研究组92.86%比对照组71.43%高21.43%,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57,P=0.0000)。结论临床治疗脑出血疾病可考虑采用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疗效突出,可显著提升其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作用明显。
作者:黄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并严重危及患者健康。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涉及范围广,随着近年来诊疗护理技术的进步,人们对DVT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及时发现DVT形成的高危因素、预防DVT发生,加强临床治疗及护理,是降低DVT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DVT的高危因素及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美仙;高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彩色多普勒经超声联合血清HE4及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卵巢癌患者(癌症组)4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超声评分和血流阻力指数(RI)、血清HE4及CA125的水平差异。结果癌症组在超声评分、血流阻力指数(RI)、血清HE4及CA125与良性肿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各单项检测相比,三项联合检测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诊断联合血清HE4及CA125检测可以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卵巢癌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伟;鲍光进;吴铭;侍东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方法提高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对本病区177份运行护理病历不规范情况通过分析原因、目标设定、制定并实施对策等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病房护理文书质量的合格率由56.50%上升83.05%。结论品管圈管理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病案不仅是法律依据,也是证明材料,需求量极大。在病案室人力缺乏、工作量大、存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病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成为趋势并且亟待落实。病案数字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病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提高病案室的服务质量,为电子病历打下基础,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张佳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德州地区献血人群Rh血型分布及表现型,能及时的为临床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室血型检测不仅是筛选出健康、安全的血源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实际上也是输血前检验,所谓血型相容性试验的一部分,采供血机构准确测定献血者的ABO、RhD及相关抗体,同样是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对一个地区献血者血型分布调查可以让采供血机构对本区各型血源的现状心中有数。结果保障了ABO、RhD阴性血型临床用血的及时、安全、有效。结论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RhD阴性献血者队伍,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可有效指导安全输血工作。
作者:时俊霞;于立英;高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