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鸣
目的:分析采用64层螺旋CT来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了2014年10月~2016年8月的6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64层螺旋CT和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种方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性。结果两次诊断的结果符合率是92.7%。64层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动脉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更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分析,而且这种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少,费用低、也更为安全。因此,64层螺旋CT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官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胃溃疡疾病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甲氰咪胍组甲氰咪胍治疗,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溃疡疾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胃镜下胃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给药前和给药后患者炎性介质分泌水平、症状积分的差异。结果奥美拉唑组跟甲氰咪胍组比较,胃溃疡疾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奥美拉唑组相较于甲氰咪胍组胃镜下胃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更短,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给药前两组炎性介质分泌水平、症状积分相似,P>0.05;给药后奥美拉唑组相较于甲氰咪胍组炎性介质分泌水平、症状积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溃疡愈合,降低炎性介质分泌,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探索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均为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病例,随机平均分组使用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患儿,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2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患儿显效2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69%。观察组患儿皮疹7例,发热4例,呕吐腹泻11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85%;对照组患儿皮疹10例,发热6例,呕吐腹泻18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31%。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间歇蓝光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够明显地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患儿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方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将10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则使用常规护理配合人性化护理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遵医行为。结果治疗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情况,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控制等要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适宜的护理措施对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治疗患者满意率及保持患者心情平稳是有帮助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整体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参与本次医学研究。应用随机分配小组的方法将此5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化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个小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08%,可知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两个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作者:曹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设定了一种以两阶段区域生长法为基础的肝内血管分割算法,其中,第一阶段通过三维区域生长法,由CT图像序列获取肝脏,并由方差双阈值和均值确定区域生长法的生长准则,后利用中值滤波和形态学运算实施肝脏序列的降噪处理。第二阶段在已经获得的三维肝脏图像序列中,通过区域生长法进行血管分割,仅由均值决定区域生长法的生长准则。三维重建两阶段区域生长法获得的实验结果,相比常规的区域生长法三维重建结果,其准确性较高。
作者:赵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冠心病心绞痛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50例,以阿托伐他汀经口服用药治疗;观察组共有50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且观察患者的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C等指标较治疗前与参照组显著更低,HDL-C指标显著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郭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接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针灸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分别为(2.54±1.04)分、(26.77±0.32)分,对照组依次为(4.32±1.75)分、(19.84±1.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值得借鉴。
作者:罗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些年来,脓毒血症的发病率在逐年的提高,其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与重症急性肾损伤有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临床上应给予脓毒血症高度的重视,并采取高效的治疗方法,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据调查,近些年来,CRRT在治疗脓毒血症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获得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陈立焕;韩付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2月23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全身麻醉,术后进入恢复室,通过创造舒适的环境,加强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详细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确保转运途中的安全。结果全部患者恢复顺利,其中2例出现疼痛,1例出现寒战,经过积极处理病情稳定后送回病房。结论麻醉恢复室严密、及时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的重要保证。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给予高血压患者络活喜治疗后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络活喜治疗,观察并测量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采用络活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94%,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76%,且观察组的动态血压的平均降幅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06%,远远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1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活喜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与采用硝苯地平等降压药物治疗相比较,具有降压效果好、降压平稳,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刘钰;周小波;寇双庆;渠慎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在临床中对阑尾炎患者行以优质护理所具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行以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4.62%),护理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总有效率,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吴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使用,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马珍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实施对于减少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例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给予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分析并发腹膜炎的相关诱因中操作不当所占比例高,其次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经济因素所占比例低。结论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供护理干预,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刘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床头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1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肿瘤科SBAR床头交接班沟通模型,经过系统培训,于2015年1月起实施,以实施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后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了医疗不良事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提高了护士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云;叶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效的手段。本文基于真实世界科研方法学,采集、处理并分析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相关信息,构建数据仓库,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方式、运动处方与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关联关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作者:宋伟;刘春;忻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上腹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探讨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甲、乙两个小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乙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药进行治疗,甲组患者则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甲组临床症状评分的下降幅度与乙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乙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腹痛综合征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剑平;刘艳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单纯性鼻泪管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单纯性鼻泪管堵塞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泪道探通组(A组)、泪道探通组(B组)和泪道激光成形组(C组)。其中A组行泪道探通后,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后再置管;B组行泪道探通后直接置管;C组行泪道激光成形后直接置管。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成功率。结果丝裂霉素+泪道探通组与单纯泪道探通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泪道探通组与泪道激光成形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中使用MM-C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在单纯性鼻泪管手术治疗中,是否使用激光,对手术成功率并无实质影响。
作者:张厚洪;朱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肺心病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有所变化,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应用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粘度,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甘国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管道安全管理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及实施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护士管道安全管理意识增强,专科知识和操作能力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管道安全管理能力,显著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明华;刘其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