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51例援非人员口腔疼痛性疾病的分析

张敬雷

关键词:援非人员, 口腔, 疼痛, 疾病
摘要:[目的]分析援非工作人员口腔疼痛性疾病病例的分布特征,探讨援非工作人员口腔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方法]查阅1年来接诊的口腔疼痛性疾病的病历资料,并按性别、年龄、人群与季节对病种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共接诊援非人员口腔疼痛性疾病351例,牙周黏膜病病例数量多;18~25岁人群的冠周炎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段,35岁以上人员的牙周黏膜病比例明显高于35岁以下人员;公务人员牙周黏膜病就诊率明显高于商务人员组和劳务人员组.旱季病例教高于雨季,但雨季其他源性疼痛构成比显著多与旱季,女性牙周黏膜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结论]疼痛是援非人员口腔就诊的主要原因,来源于软组织的疾病明显超过牙髓来源的疼痛,人员年龄、性别、工作环境与季节的影响改变了疾病谱的构成.出国前预防性诊治是减少疼痛性口腔疾病的关键.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OPG水平在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孕妇中的变化. [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7月在某院产科就诊的正常妊娠妇女89例和子痫前期患者63例(轻度28例,重度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OPG水平.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比较各组间血清OPG的水平及其与血压、24h尿蛋白的关系. [结果]正常妊娠时,孕妇血清OPG水平随妊娠进展逐渐升高,在孕晚期达高峰;孕晚期血清OPG水平与孕中期及孕早期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OPG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及正常晚期妊娠组,且患者血清OPG水平与抽血时收缩压呈负相关.[结论]重度予痫前期患者存在血清OPG水平的异常.OPG的异常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倪姗姗;代莉;龚云辉;江咏梅;周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石嘴山市2006~2010年居民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居民食用碘盐情况,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市辖县区的乡镇进行抽样.[结果] 2006~2010年,石嘴山市居民碘盐覆盖率是99.86%,碘盐合格率为99.24%,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10%.[结论]石嘴山市居民食用碘盐质量已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相应指标要求.

    作者:姜兆丽;刘梅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承德市居民乙肝疫苗复种意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承德市居民对乙肝疫苗复种意识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承德市部分医院门诊、病房患者、部分高校学生、公园、超市、车站、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18岁以上、户口所在地为承德市且在承德市居住1年以上普通人群2 800名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包括一般情况、乙肝疫苗复种相关问题和影响乙肝疫苗复种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发放问卷2 800份,有效答卷2 668份,有效率为95.29%.86.24%的人赞同乙肝疫苗复种,70.16%的人能够定期复查HBV-M根据需要复种乙肝疫苗,50.19%的人支持亲友复种乙肝疫苗.不能复种乙肝疫苗 的原因中,对乙肝疫苗复种相关知识并不了解的占75.38%;因乙肝疫苗复种不属于国家免疫策略,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因有限的经济条件限制不能定期进行检查及复种的占17.35%.年龄、行业、不同文化程度对乙肝疫苗复种意识有影响,其中18~40岁人群多于40岁以上人群,专科及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多于专科以下文化程度者,医疗卫生行业者多于其他行业者.[结论]承德市居民对乙肝疫苗复种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加强乙肝疫苗复种预防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社会宣传,建立有效的国家免疫策略、实施有效的检查及接种部分费用政府报销办法,将会促进乙肝疫苗复种行为.

    作者:崔凤梅;肖红杰;赵燕;何凤翔;孙亚娟;刘莹;李俊颖;谢延香;邓志鸿;钱文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前期发病情况分析及母婴结局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前期发病情况及母婴结局. [方法]将某院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7例,依据发病孕周分成A组(28~31周)47例、B组(32~34周)50例,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 [结果]两组病例均无孕产妇死亡和子痫发生;A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38.3%,明显高于B组的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1.3%,明显高于B组的6.O%,且A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前期发病越早,母婴结局越差,临床上应及早发现该类疾病患者,并及时采取正确的保守治疗以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罗世香;刘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宁波市江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吸烟及控烟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吸烟情况和控烟情况. [方法]随机抽样进行 问卷调查,共调查了宁波市江东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2名医务人员. [结果]被调查对象吸烟者为29人,总吸烟 率为11.98%,而男性吸烟率则为39.71%,女性吸烟率为1.15%.内科医生的吸烟率高于其他科室,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吸烟率高,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社交需要.绝大多数医务人员(98.16%)支持无烟医院的创建,64.46%的医务人员能经 常劝说吸烟的患者戒烟.不吸烟的医务人员的控烟态度明显好于吸烟者. [结论]被调查对象的吸烟率远低于全国水平,但具备的控烟知识水平较低,因此控烟工作的重点应该大力宣传和普及控烟知识.医务人员自身吸烟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控烟的态度和行为.

    作者:陈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高校学生药品知识与用药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用药知识与行为现状,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抽取非医学类在校大学生对用药知识与用药行为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高校学生对药物的合理应用认识不足,用药知识正确率61.6%,不良用药行为率52.9%. [结论]在高校学生中必须加强药物基本知识教育,改变大学生的不良用药习惯,保证其身心健康.

    作者:谢亚清;胡凤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TLR激动剂对中性粒细胞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TLR激动剂LPS和PGN影响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的Bax蛋白的表达. [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受试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别加入LPS和PGN两种TLR激动剂,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抑制率,通过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Bax蛋白的表达.[结果]LPS和PGN降低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发生率,与自发性凋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LPS和PGN刺激的中性粒细胞表达Bax蛋白均低干自发性凋亡组(P<0.05). [结论]在TLR激动剂诱发的中性粒细胞生存效应中,LPS和PGN可能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内Bax蛋白的表达来延长中性粒细胞的生命期限.

    作者:高燕;叶迎春;王栩;黄黎;曹新梅;刘佳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基础心肺复苏的认知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基础心肺复苏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心脏病患者家属进行CPR培训提供相关的依据. [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量表对2011年3~7月入住某院CCU病房患者的主要照顾者92人进行培训现状和知识水平的问卷调查. [结果]15.2%的人参加过CPR培训,37.0%听说过CPR 一词,25.0%了解CPR知识;CPR知识测评均分为(25.00±20.083)分,及格率2.2%,对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深度、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无一人回答正确,CPR知识得分与学历、收入有关系(P<0.05). [结论]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CPR培训率低,知识水平欠缺,加强心脏病患者主要照顾者CPR培训将能有效地降低院外心脏骤停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缪爱凤;钱海兰;钱红继;沈王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腹腔镜TME技术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TME技术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2月在某院确诊为直肠癌患者100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质量评价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淋巴结数等;及近期疗效评价指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粘连、术后尿潴留、住院时间等. [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P<0.05),出血量少(P<0.05),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P<0.05),淋巴结数目达到开腹水平(P>0.05).腹腔镜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粘 连、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 [结论]腹腔镜TME技术应用于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生后6~12h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生后6~12 h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 [方法]将62例生后12h内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亚低温组病儿在生后6~12 h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 35℃,持续72 h,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在36.7℃~37.5℃.通过观察18个月时的病死率或严重伤残发生率和神经发育评估,评价生后6~12 h开始进行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 [结果] 18个月时亚低温组的神经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P<0.05).亚低温组严重不良预后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9,P<0.05).亚低温组病死率和严重神经发育伤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后6~12 h以内,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可促进运动发育水平的恢复,降低患儿严重不良预后.

    作者:雷霞;刘崇海;杨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嘉定区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探索

    [目的]通过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强化医疗机构自律意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节约卫生监督资源.[方法]确定医疗机构量化评分指标及评分标准,通过对嘉定区范围内不同投资性质的19家公立一级医疗机构及14家民营医疗机构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对分级管理前后医疗机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量化分级管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结果]分级管理前后两种投资性质的医疗机构的各级指标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机构等级有所提升,同时也凸显了各类医疗机构在管理上的薄弱点.[结论]通过量化分级管理对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明确了卫生监督及行业指导的方向及着力点,减少了卫生监督资源的浪费,值得推广.

    作者:许彬;王海梁;冯雁;戴永发;李凤芝;曹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 [方法] 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83例,未合并大血管病变90例,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VB12、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空腹血糖、血脂及肾功水平.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因变量,进行Pearsan相关分析. [结果]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未合并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病程、叶酸、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载脂蛋白A、肌酐存在相关关系;病程、低密度脂蛋白为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而VB12、核黄素、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与叶酸、核黄素、载脂蛋白A、肌酐、病程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周瑞华;白素芬;李占山;何晶伟;魏剑芬;喇万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以社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见习效果评价

    [目的]对以社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见习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校正在进行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大三临床医学生,分为教改班和非教改班,采用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教改班对于社区的工作的认识、疾病的预防观念、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的评分比较要高于非教改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选择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方面,教改班比例高于非教改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定性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实验见习是持肯定态度.[结论]通过以社区导向的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见习,有助学生预防观念的形成,提高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增长见识,促进就业.

    作者:刘俊;申旭波;江广中;周远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研究组患者行直肠癌前侧切除手术方案,而对照组患者则行胰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仅为162.45 min;日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仅为3.23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6.98%,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仅为6.98%;而5年生存率则明显提高,高达88.37%,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低位直肠癌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陕大治;赵正杰;李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256例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造影指征的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缺血性)患者256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分析造影结果. [结果]诊断情况,缺血性疾病197例:造影发现异常143例,阳性率72.59% (143/197);出血性疾病12例: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现异常7例,阳性率58.33% (7/12).总阳性率74.16% (143+12/209).[结论]全脑DSA检查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与MRA相比更能明确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及侧枝循环情况,是介入干预前的必备手段.

    作者:简崇东;黄建敏;蒙兰青;唐雄林;李雪斌;黄瑞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恶性肿瘤相关的结缔组织病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关情况. [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2月21日收治的4例免疫性疾病伴发或同时并存恶性肿瘤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例免疫性疾病合并有肿瘤,男女各2例.男性均为鼻咽癌,女性1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病理证实. [结论]风湿免疫科医师应提高免疫性疾病伴发或同时并存肿瘤性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陈勇;黄小燕;卢俊芳;林福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单药或添加治疗儿童及成人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0例门诊或住院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12个月以上的拉莫三嗪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00例随访观察对象接受拉莫三嗪治疗≥12个月后,达到完全控制的为42例,占42%;治疗有效的34例,占34%; 24例患者对拉莫三嗪治疗效果差或无效,占24%,即总应答率为76%.100例患者中难治性癫痫患者34例,26例(76.0%)对拉莫三嗪治疗有应答;拉莫三嗪治疗后脑电图有改善的患者占54%,总体上拉莫三嗪单药或添加治疗各类型癫痫效果肯定,患者年龄、病程、是否为症状性癫痫对其疗效影响不大.100例患者中17例(17%)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皮疹常见.[结论]拉莫三嗪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或添加治疗成人及儿童各种类型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对难治性癫痫有一定效果.使用该药需关注患者皮疹等不良事件.

    作者:罗榕;刘凌;司洋;方嘉佳;徐鸿儒;赵丽莉;安冬梅;慕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改良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式的研究

    [目的]寻找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的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武. [方法]对麻醉、切口的位置,去骨的方法与器械进行改进,应用于临床,并对术前、中、后患儿配合程度、操作时间、愈后等进行观察. [结果]改良后的术式用于临床儿童配合度高、易接受,基本无并发症,长期愈后良好. [结论]该术武适用于儿童,易于掌握,应可推广.

    作者:吕长海;丁芸;刘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补肾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肾损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背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所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日益增高,预防性肾保护可以终止或逆转高危因素向肾损害方面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探讨补肾治疗对MS所致CKD患者肾损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纳入2008.7.1~2010.7.1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12周为1个疗程,共2疗程. [结果]研究发现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ACR、CRP (P<0.05)及金匮肾气丸组HOMA-IR (P=0.027)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ACR、CRP及HOMA-IR (P< 0.05)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疗法无论补肾阴或补肾阳,均可改善肾损害实验室指标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内炎性反应,不同程度改善脂代谢异常.

    作者:郑晓梅;代宏勋;黄宗文;林火真;张绍英;张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103例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IG)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 [方法]对103例(有197只眼患病)GIG患者的发病原因、患者特点及治疗转归等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 [结果]103例中,男性55例,女性48例,年龄4~74岁,均因免疫性结膜炎或其他眼部炎症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GC)眼液,同时全身应用者25例,平均用药时间:成人(8±1.67)d,小于18岁的青少年(16±11.22)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开角型青光眼.经治疗,眼压均控制于正常.[结论]不规范使用GC是发生GIG的主要原因,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玲;陈惠;谢青;张蔓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