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兔pEGFP-N1/rCNP质粒的构建及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张剑;肖乐;龚昆梅;王昆华;张小文;欧阳一鸣;凌平;朱宇;刘为军

关键词:C型利钠肽, 载体构建, 转染, 内皮细胞
摘要:[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 1/rCNP并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CNP基因在其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家兔腹主动脉组织扩增获得CNP基因全场全长编码区,克隆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载体pEGFP-N 1/rCNP.利用LipofectaminTM 2000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结果]重组质粒pEGFP-N 1/rCNP构建成功;将其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到目的基因CNP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家兔腹主动脉CN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 1/rCNP,并可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EMMPRIN、MMP-2、TIMP-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EMMPRIN、MMP-2、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2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EMM-PRIN、MMP-2、TIMP-2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中EMMPRIN、MMP-2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内膜(P<0.05);异位内膜中的TIMP-2的表达强度均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内膜(P<0.05).EMMPRIN蛋白、MMP-2蛋白在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高于I-Ⅱ期(P<0.05);TIMP-2蛋白在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低于I-Ⅱ期(P<0.05).对照正常内膜中,MMP-2和TIMP-2具有负相关性(P=0.045),EMMPRIN和MMP-2无明显的相关性;异位内膜中,EMMPRIN和MMP-2具有正相关性(P=0.009),MMP-2与TIMP-2之间表达虽有负相关关联(P=0.298),但一致性很差.[结论]EMMPRIN、MMP-2、TIMP-2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MMP-2在异位内膜的高表达使异位内膜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程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费蓓蓓;钱志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区域协同医疗在四川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中的用探索

    结合区域医疗现况及区域协同发展基础,本文从建立区域远程教育平台、加强远程诊断、会诊、咨询、信息交流等医疗协作、实地强化培训等方面探讨区域协同医疗在四川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作者:李慧;黄勇;饶莉;孙荣国;曾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重庆市2000~2008年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市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重庆市41个县(市)、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逐级上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析2000~2008年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重庆市因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8年重庆市死亡孕产妇共1 65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901例,占死亡总数的54.47%.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地城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服务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居住农村、非住院分娩、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个人家庭保健意识缺乏及医疗保健系统的处理能力的不足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接产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加强助产人员产科出血的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是降低产科出血死亡干预的重点.

    作者:王岚;周晓军;沈奕;肖年;罗茜;何春燕;王正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天津市滨海新区两年院内感染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

    [目的]了解天津滨海新区院内感染的流行菌株及菌株酎药情况,为临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滨海新区2008年和2009年所有院内感染的致病菌356株及其药敏结果.从科室分布、标本、菌种、及酎药性4个方面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致病菌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科、肾内科、血液肿瘤和脑内科.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的49.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前3位.鲍曼不动杆菌两年内增加明显.革兰阳性菌总数占分离菌的22.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标本痰、尿、血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泌物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两年的菌群分布相似,2009年整体耐药率增加.MRSA阳性率分别为25%,31.3%,MRCNS阳性率分别为66.7%,85.0%,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分别为31.7%,55.9%,肺炎克雷伯菌ESBLa阳性率分别为19.4%,22.2%.[结论]医院应加强对重点科室和常见菌种的监测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严格抗生素的使用适应证和规范化,建立抗生素使用的分级管理制度,预防和阻止不合理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冯贺强;张贺平;王静;刘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的表达

    [目的]以健康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因子染色方法阐述不同分期的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CD16,CD80及HLADR).[结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型(CD14+CD16+单核细胞)频率均增加,HLA-DR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重,则单核细胞及CD14+CD16+单核细胞频率越高,活化程度越低.

    作者:张国民;王鑫;康富标;王桂平;宋英华;张弘;赵新辉;周青云;金翠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变化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cTn)水平和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2月121例成年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48 h内cTnⅠ水平和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39例患者cTnⅠ水平升高,cTn Ⅰ升高组和正常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cTn Ⅰ正常组比较,cTn Ⅰ升高组APACHEⅡ评分、应用升压药物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Tn Ⅰ水平升高是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cTnⅠ水平升高可反映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志强;张印刚;程爱斌;邱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硼替佐米(万珂)为主的化疗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以硼替佐米(万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近期我院治疗的54例MM病人,观察组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对照组23例接受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特征.[结果]31例观察组病人,缓解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观察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如下:血小板下降者2例,白细胞下降者1例,血红蛋白下降者1例,其余的不良反应分别为乏力、嗜睡、便秘、末梢神经炎、恶心呕吐及皮疹等,程度均较轻,大部分为1~2级反应.[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较好,但应加大样本量,更加准确地评估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沈立云;杨华;马鸿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坎地沙坦西酯与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观察坎地沙坦西酯与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12月,10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西酯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51例,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素氯(BUN)、肌酐(Cr)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SBP、DB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西酯组治疗后BUN及Cr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西酯组治疗后BUN及Cr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硝苯地平组(P<0.05),而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BUN及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西酯与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但坎地沙坦西酯具有更好地保护肾脏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保康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唐山市社区常态老年人记忆障碍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记忆障碍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社区老年人记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应用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进行记忆功能和睡眠质量的测评.[结果]647名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率78.5%,老年人记忆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性质、居住环境、身体状况、睡眠、参加社区活动等相关,高龄、女性、低学历、体力劳动者、居住环境差、身体状况差、睡眠障碍、不参加社区活动的老年人记忆功能的标准分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宰较高,影响因素复杂.

    作者:陈长香;李建民;赵雅宁;吴黎明;刘小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所导致的急性心脏缺血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对该综合征的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近10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多种生物标志物在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朱秋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围绕新医改政策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作者:刘芳;石晓云;黄元强;韩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CHB)、糖尿病(DM)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增加DM及NAFLD发生的风险,而DM、NAFLD可能与CHB患者肝脏损伤、疾病进展及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

    作者:刘美玲;邱秋;张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取46例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装置在TIl水平制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基质干细胞(MSCs)移植组(n=23)和对照组(n=23),分别于术后1、4周通过BBB评分观察大鼠SCI后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所有大鼠BBB评分均为21分,脊髓损伤后为0分,所有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两组术后4周时BBB评分均较术后1周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术后1、4周时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移植有助予大鼠脊髓损伤后的修复重建和功能恢复.

    作者:沈肖方;王延伟;刘晓阳;刘洪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新型双链季铵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损伤作用的电镜观察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研究双链季铵盐N,N,N’,N’-四甲基-N,N’-双十二烷基-2-丁烯-1,4-二铵(简称1,4-DBeQA)的杀菌机制.[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用含量100 mg/L的(1,4-DBeQA)消毒液作用1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到100%.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25 mg/L的(1,4-DBeQA)消毒液作用20 min,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仍保有较完好的外部形态,但菌体表面粗糙,有少数菌体胞壁出现皱褶.100 mg/L的(1,4-DBeQA)消毒液作用20 min,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璧有显著皱褶和破裂,已观察到细菌表面有许多颗粒状物出现,并有小泡和小球形成.[结论]从双链季铵盐(1,4-DBeQA)杀菌机制的角度看来,细菌的致死与细胞质的凝集和胞内物质的渗漏有关.

    作者:张凤云;王忠海;赵进沛;吕雨虹;王丽;张文勤;徐书显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116例神经症临床分析及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

    [目的]应用神经症诊断标准和方法,探索各类神经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规范方法.利用整体调整,综合治疗手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学及综合医院各临床科对神经症的认识和了解.[方法]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结合精神科检查,心理测量方法,在综合医院精神科日常门诊中对116例神经症进行诊断,同时应用整体调整方法对116例各类神经症实施支持和营养脑细胞、抗焦虑剂、抗抑郁剂、联合低剂量镇静催眠剂、中医镇静催眠药物,心理疏导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在116例各类神经症中神经衰弱伴发焦虑的61例,抑郁性神经症29例、癔症13例,强迫及其他神经症13例.应用整体调整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的99例,对症处理的17例.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6例,显效30例,差13例.无效7例.[结论]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是各类神经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规范方法.本研究发现:各类神经症好发年龄36~45多见.脑力劳动者多发.各类神经症中焦虑、抑郁性神经症明显高于癔症,强迫性及其他神经症.大部分有着明显的社会、心理诱发因素.应用整体调整方法对116例各类神经症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肯定,有效率83%.用整体调整方法,综合治疗各类神经症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李书平;李娟;杨菲;沈朝晖;于国庆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虚拟现实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探讨虚拟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构建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使用Flash MX 2004、3DS MAX软件制作动画和3D模型,将模型导入EONStudio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生成.edz类型文件,通过Macromedia Authorware软件将edz类型文件与相关文本、图片、视频文件按软件脚本架构整合,建立一个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结果]虚拟实验室软件有别于传统的课件,在教学演示方面具有高仿真度以及较强的可扩展性的优势.[结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生物安全虚拟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教学培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延;龚翊君;朱利;戴敏;冯强;赵卫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某高校2006~2009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2006~2009年入学新生于报到7日内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新生平均阳性率为4.1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感染宰高于女生感染率;HBV感染模式中以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居多.[结论]为了很好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加强乙肝疫苗注射,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王娅;余克萍;杨树国;王春兰;欧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者的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者的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单个核细跑、单核源性巨噬细胞分别分为罗格列酮干预组(n=8)和对照组(n=8).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配对t检验检测、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罗格列酮干预组的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干对照组(3.23±1.34 vs 0.94±1.22,t=3.565;P=0.009),两组单个核细胞的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者的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罗格列酮可能是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而调控其炎症状况.

    作者:张蔚然;张蓓;陈敏;蒲丹;杨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青州市农村老年居民眼病患病现况及防治研究

    [目的]了解青州市农村60岁及以上居民眼科疾病患病、发病及未就诊现状,探讨防治工作对策.[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对农村以地理位置分为平原、丘陵、山区3层,以村为单位分层整群按比例抽查99个村15 929人.数据分析应用SAS9.1完成.农村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眼科疾病患病率的比较,先进行率的标准化,再进行样本标准化率的假设检验;不同年龄组眼科疾病患病率的比较,未就诊率的比较,先进行多个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再进行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该市调查样本农村60岁及以上居民眼科疾病患病率13.16%,丘陵高于平原,山区高于丘陵.3个不同年龄组患病率有差别,70岁-年龄组高,不同年龄组各眼科疾病患病率也不同.不同性别的眼科疾病患病率女高于男.眼科疾病发病率近3年比较,2008年高于2006年和2007年.眼科疾病患者总的未就诊率为71.74%[结论]该市农村60岁及以上居民眼科疾病患病率较高,且未就诊率较高;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患病率均有差别;近3年的发病率有差别.以本研究结果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农村眼科疾病防治工作的对策.

    作者:刘德平;吕军成;陈丽娟;刘学禹;陈景武;王继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DNA核酶对乙肝病毒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全球广泛流行,是引起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根据HBV-X基因的序列设计针对起始密码的脱氧核酶来阻断HBV-X基因的表达,探寻X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研究防治肝细胞癌的方法,对临床上进行肝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以及RT-PCR等检测脱氧核酶对X基因的抑制作用.[结果]根据HBV-X基因的序列设计针对起始密码的脱氧核酶,导入能表达HBV-X基因的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以及RT-PCR等检测脱氧核酶在细胞系中对HBV-X基因的作用情况,发现DNA核酶对HBV-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利用脱氧核酶来阻断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从而防治肝细胞癌的发生,降低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提高慢性HB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作者:沈雁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