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与脂质代谢及CRP水平关系探讨

王立田;尚桂艳

关键词: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超, 血脂, CRP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及其与血脂及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超声回声表现分为低或无回声组(A组)与高回声组(B组).比较两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及CRP关系.[结果]A组的血脂、CRP、IMT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低回声组或无回声组血脂及CRP水平较高回声组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较高回声组厚(P<0.01或0.001).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鼠间带毒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无锡市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毒情况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区均设监测点,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捕获鼠计数并分类,采集鼠肺样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结果]2005~2007年平均鼠密度为0.82%,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共剖取鼠肺150份,阳性1份,带毒率为0.67%.[结论]无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鼠间带毒率很低,在本地流行趋势呈较弱水平,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沈元;马玉林;陈继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六味地黄汤对雌性去势小鼠子宫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对雌性去势小鼠子宫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3月龄小鼠饲养2周后,随机取40只摘除双侧卵巢,余10只行假手术.40只去势小鼠随机分为4组;去势空白组、六味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用药后子宫形态的变化.[结果]六味地黄汤能够显著增加去势小鼠子宫重量,使去势小鼠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并能明显增加子宫内腺体数目及血管分布.[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直接作用子宫,改善子宫内膜的状态,从而缓解子宫萎缩的作用.

    作者:周玲生;丁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分娩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分娩时间、费用、地点及原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2个少数民族县、5个非少数民族县,70个村的901名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相关内容的调查.[结果]分娩时间、就医地点、家中分娩的原因、接生者及分娩支出的费用临夏地区不同于定西地区和陇南地区(P<0.0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分娩具有其特点,经济原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米友军;傅思武;梁丽娟;马汉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依托咪酯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盆腔肿瘤病人术中自控镇静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用依托咪酯行自控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腰硬联合麻醉下盆腔肿瘤患者30例,术中采用依托咪酯行清醒镇静.使用Graseby镇痛泵静脉给药,每次给药量为1 mg,20 s完成,无锁定时间,患者可根据需要按压给药按扭,直至满意.每5 min记录一次镇静程度、呼吸通畅程度、SpO2、MAP、HR、患者按压的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结果]依托咪酯镇静起效时间为(2.4±1.1)min.在360次记录中无一镇静过度.所有患者SpO2及呼吸道通畅度均未受影响.在镇静初5min按压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均较多(P<0 05),10 min后明显减少并趋稳定.给药前后MAP、HR无显著性改变.[结论]依托咪酯用于清醒镇静具有安全可靠、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可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盆腔肿瘤病人术中镇静.

    作者:李峰;甘建辉;柴林;陈杰;刘利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乙醛的毒性作用、乙醇代谢酶多态性、氧化应急、NADH/NAD+、CYP2E1等方面对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机制作了简要阐述,ALD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乙醇在肝细胞内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及其引起的代谢紊乱.ALD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其致病因素单一,即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但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继续研究ALD的发病机制非常有意义.

    作者:刘国红;李丽;李锦;王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老龄骨质疏松骨形态、骨密度、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骨质疏松模型中雌性大鼠骨形态、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改变,探索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纯种雌性SD大鼠10只,喂养22月后复制自然衰老骨质疏松模型,另随机选择6月龄雌性大鼠10只为青年对照组,观察其骨形态、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骨质疏松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50%,P<0.05),股骨平均骨小梁数显著减少(65%,P<0.05),平均骨小梁宽度显著变窄(27%,P<0.05).②骨质疏松组股骨与椎骨骨密度(64.3±8.1 g/cm2,59.3±15.1 g/cm2)较青年对照组(81.8±7.2 g/cm2,92.2±6.1g/cm2)显著降低(P<0.05),椎骨骨密度下降得更明显(35.7%比21.3%).③骨质疏松组股骨与椎骨的大负荷力(134.41±23.52N,235.0±12.2N)较青年对照组(155.81±17.84N,327.1±24.8N)显著降低(P<0.05),且椎骨的大负荷力降低更明显(28%比14%).骨质疏松组椎骨、股骨的大应变(1.28±0.12 mm,1.6±0.15 mm)与青年对照(1.38±0.15mm,1.81±0.21 mm)比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尚未形成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中骨形态发生、骨密度明显改变,骨形态学、变化更能反映早期的骨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骨的力学性能.

    作者:张敏;郭雄;何树梅;章晓凤;张增铁;张富军;耿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000~2007年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8年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确定的标准,对我院2000~2007年74 638例住院病人中发生的1 991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000~2007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平均为2.67%(1 991/74 638),其中2000年高为3.89%(289/7 428),2007年低为1.79%(239/13 379).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为15.24%(279/1831),其次为中心ICU 8.41%(151/1 795),五官科低为0.50%(28/5 608).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上呼吸道占40.52%,下呼吸道占22.03%),其次为泌尿系统(11.35%)和切口(10.15%).[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晓凤;张文秋;陈桂芝;李秀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佳剂量.[方法]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儿60例,年龄6~12岁,随机分为3组:Ⅰ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剂量为1 μg·kg-1·d-1,d-1组为1.2 μg·kg-1·d-1,Ⅲ组为1.4μg·kg-1·d-1.记录术后4、8、24、48 h各时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VAS评分、Ramsay评分,记录PCA按压次数、患儿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8、24 h VAS评分Ⅰ组高于Ⅱ、Ⅲ组(P<0.05),4、8 h Ramsay评分Ⅰ组低于Ⅱ、Ⅲ组(P<0.05),4 h RR、SPO2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PCA按压次数Ⅰ组高于Ⅱ、Ⅲ组(P<0.05),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Ⅰ组低于Ⅱ、Ⅲ组(P<0.05),Ⅲ组恶心发生率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1.2 μg·kg-1·d-1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是小儿术后镇痛的佳剂量.

    作者:莫利群;李会;杨爱民;朱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新一轮医改提供基础信息.[方法]按照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的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抽中的城乡家庭户3 960户、11 679名居民进行健康询问调查.[结果]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17.3%o,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自报两周患病程度严重者占26.8%,疼痛是城乡居民自感身体不适的主要症状.城乡每千人口两周因病持续天数为1 636 d,卧床率39.4%.,休工率17.2%o,休学率6.7%o,失能率16.2%.两周患病前5位疾病按系统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占疾病构成的81.3%.两周新发疾病53.8%为慢性病发生持续到两周内.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患病人数计算为168.1%o,按患病病例数计算为209.5%,慢性病按系统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占疾病系统构成的83.4%.城乡居民自报健康状况总体感觉评分78.4分.[结论]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及慢性病患病率仍然较高,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威胁该省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是主要的健康问题.四川省农村居民、女性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谭玲;甘华平;应桂英;力晓蓉;杨静;张菊英;赵立强;谭坤;吕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昆明市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居民糖尿病(DM)患病现状及其特征,探讨糖尿病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 381人,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临床检验,调查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情况.[结果]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76%,按2007年昆明市城乡居民人口构成进行标化,昆明地区2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3.9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30%(标化率为3.99%),女性患病率为5.44%(标化率为3.69%),男女性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0,P=0.203),不同人群患病率存在差异,主要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和体重指数的影响.[结论]应根据昆明市不同类型人群特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和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沈岚;张茂镕;杨昭;李志坤;马娅;杨俊秋;刘怡;田荣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资阳市2000~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近8年来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个案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4 701例麻疹病例分布于全市所有县(市、区),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4~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48.56%.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占94.66%,其中又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7.39%,未免疫和免疫史不祥的2 001例,占62.10%.[结论]学龄前儿童为高发病年龄段,麻疹发病提示当地存在免疫空白人群.今后应重点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落实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漏种儿童及时补种并对该年龄段儿童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才能有效的控制和终消灭麻疹.

    作者:徐堃;廖安波;李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农村居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目的]探讨河北农村居民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家庭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在河北遵化市下属两农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居民Hp感染情况,共调查人数735人,男性320人,女性415人,年龄在6~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岁.所有被调查者均采集静脉血检测HpU-IgG抗体,确定是否感染Hp.[结果]735例被调查者中Hp总感染率为67.35%,不同年龄组Hp感染情况不同(x2=24.7789,P=0.000 4);但性别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6 5,P>0.05).通过二项分布拟和优度检验,Hp感染的家庭分布符合二项分布(χ2=6.698 7,P>0.05),在理论分布上未发现Hp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分布倾向,但夫妻之间的Hp感染情况一致(χ2=1.373,P>0.05),符合率为65.50%,双亲感染家庭儿童的Hp感染率为65.96%,高于双亲未感染家庭儿童的Hp感染率31.58%(χ2=6.714,P=0.003 5).密切接触家庭成员间Hp感染存在一定家庭聚集现象.[结论]该地区农村居民的Hp感染率为67.35%,男女性别间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分布上看家庭内Hp感染符合二项分布,无聚集性,但密切生活接触仍能增加家庭成员间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张天哲;袁聚祥;徐应军;范红敏;程继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儿童癔症倾向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具有癔症倾向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家庭教养方式,教育态度;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调查10~12岁城市学龄儿童247名.[结果]学龄儿童具有癔症行为倾向的检出率为9.80%,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儿童具有癔症倾向的行为与父母早期教养方式、教育态度、期望值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儿童癔症倾向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民主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培养目标,恰当的期望值是促进儿童行为正常发育的有利条件.

    作者:张录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综合性高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的探讨

    [目的]探索高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的方法及效果,提高大学生对意外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方法]对在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常识,通过开设<急救常识>选修课,依托学生社团<新医学会>和红十字会对会员进行急救骨干培训、开展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知识教育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急救意识,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结论]对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开展系列教学即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可提高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学校突发事件对学生的伤害;大学生是社会急救知识普及的生力军,进一步推进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钱金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大学生体育运动量与焦虑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运动和焦虑状况并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自编的<运动量等级问卷>对2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运动量(44.58±13.85)及状态焦虑(40.75±9.53)和特质焦虑(42.16±8.31)值均较低;②男女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存在状态与特质焦虑水平差异(P>0.05);④中等强度的运动量有利于降低焦虑水平;⑤男生参与体育运动对降低焦虑水平的效果比女生好(P<0.05),女生不适合参加高强度的体育运动.[结论]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降低焦虑,大学生应要有适量的运动.

    作者:林良章;蒋怀滨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患者血清维生素A、C、E的变化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病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营养状况.[方法]测定24例糖尿病合并感染病人和32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糖尿病合并感染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t=3.046、5.094、9.979,P<0.05、0.05、0.05).[结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缺乏可能是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原因之一.

    作者:颜戊利;王林静;刘冬英;叶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青年男教师营养知识和饮食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调查和了解吉安市中青年男教师的营养知识和饮食态度的现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吉安市中青年男教师的营养知识和饮食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男教师饮食态度较好,但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存在明显问题.[结论]教师应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养成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

    作者:罗辉;吕玉华;朱水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气相色谱法分析沙门氏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目的]获得沙门氏菌特征脂肪酸组成本底资料,评价脂肪酸分析方法在沙门氏菌属及型水平的判断能力.[方法]选取不同年代、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分离株117株,提取脂肪酸,应用Sherlock MIS系统进行菌体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分析.[结果]所有菌株共有的脂肪酸成分有12种,通过结合菌落特征,沙门氏菌属水平的判断符合率达到92.3%.[结论]MIDI菌库中沙门氏菌脂肪酸数据不完善,可通过与传统形态、生化反应结合方式实现快速鉴定.本试验同时提供了我国沙门氏菌脂肪酸组成基础数据.

    作者:宋红梅;李波;李丽婕;曹春红;田润;张雅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山东省结核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结核病疫情,探讨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结核病控制的措施.[方法]根据1979年、1984年、1990年和2000年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山东省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资料分析山东省结核病流行状况及趋势.[结果]4次结核病流调活动性患病率分别为490/10万、311/10万、198/10万和192/10万;涂阳患病率分别为134/10万、91/10万、60/10万和57/10万.涂阳病人登记率和涂阳病人治愈率逐年提高.[结论]山东省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需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全面实施遏制结核病策略,加强病人的督导管理,控制耐药病例的产生,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作者:程俊;初磊;李永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与脂质代谢及CRP水平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及其与血脂及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超声回声表现分为低或无回声组(A组)与高回声组(B组).比较两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及CRP关系.[结果]A组的血脂、CRP、IMT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低回声组或无回声组血脂及CRP水平较高回声组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较高回声组厚(P<0.01或0.001).

    作者:王立田;尚桂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