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明液对视网膜光损害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王萧;胡世兴;林少春;麦细焕;郭学军;邹移海

关键词:视网膜, 光损害, 细胞凋亡, 光明液, 中药
摘要:目的:探讨光明液对实验性视网膜光损害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光明液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手术显微镜光源(Lux为30 O00±50)照射SD大鼠右眼30 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光明液、VitE滴丸及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治疗7d,观察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力、NO含量变化及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改变.结果:光明液可以明显降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率,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中的关键酶-Caspase-3蛋白酶的活力,还可一定程度减缓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改变,对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作用的NO也有较强的降低作用.与抗氧化剂VitE相比,光明液的疗效要优于前者.结论:复方中药光明液是一种治疗视网膜光损害性疾病的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屈光不正中散光情况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3~12岁视力不良儿童210只散光眼的散光度及散光轴向分布情况.方法:对3~12岁视力不良儿童用10g/L阿托品眼液散瞳3d,3次/d,采用带状光检影法加主觉试镜法验光,对检查中检出的散光度≥0.50D的210只散光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12岁视力不良儿童210只散光眼中复性远视散光146眼占67.6%,复性近视散光占15.7%,混合散光24眼占11.4%,单纯性散光占5.3%;循规性散光占85.2%,逆规性散光占6.2%,斜轴散光占8.6%.散光程度:0.50~1.00D占54.7%,1.25~2.00D占27.6%,2.25~3.00D占11.0%,3.25~4.00D占6.7%.对称散光128眼占61.0%,不对称散光占39.0%.复性远视散光导致弱视占弱视眼75.8%(75/99);其次为混合散光占14.1%(14/99).结论:3~12岁视力不良儿童210只散光眼中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多见,散光轴向分布以循规性散光为主.散光程度多在3.00D以下,散光度随着年龄增加而有下降趋势.

    作者:王莺;闵云花;戴秋白;房沛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疗性角膜损伤的跟踪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眼部并发症.方法:对213例NPC初程放疗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作视功能(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发生角膜损伤19例,占8.9%(19/213).Ⅰ~Ⅱ期6例,Ⅲ期8例,Ⅳ期5例.全部发病患者均无角膜刺激症状,放疗后10mo内,角膜病变消退,但知觉仍较对侧眼明显减退;20mo后尚未恢复正常.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的患者.结论:NPC放疗性角膜损伤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照射剂量无密切关系(P>0.05),可能主要与角膜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眼表疾病密切相关;不排除患者不同个体对辐射的敏感差异性.

    作者:张庆平;叶长华;黄光武;谢成熹;周卫为;阮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研究进展

    多种病理因素可以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化的角膜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角膜移殖术失败.近年来,国内外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在药物治疗、光动力疗法、眼表重建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迅猛发展.本文综述了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代震宇;李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统计学眼压的正常范围之内,却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及与之相关的视盘改变.故发病隐匿,常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现代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机械因素、血管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降眼压是必要的措施,眼压降低30%以上对其病变有利.与此同时,改善视神经血流供应和保护视神经的药物正被关注.

    作者:王禹燕;郑燕林;黄珍珍;刘嘉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穿透性小梁切除调节技术及疗效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失败率较高,失败原因主要是手术区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瘢痕形成而使伤口愈合所致.因此,建立现代改良的标准小梁切除术并结合调节技术减少手术失败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发展趋势,小梁切除联合调节技术是21世纪青光眼小梁切除新发展,本文对小梁切除联合药物调节技术、非药物调节技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曹秀贞;张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病因及视力分析

    目的:探讨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原因并对其视力作出相应分析,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对该盲校盲童及低视力分班教学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应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太原市盲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全部视力检查结果均为矫正视力,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视残主要致病因素为先天性/遗传因素,占总例数的69.9%.前3位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盲校中有可利用残余视力者占总例数的50.4%.结论: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是导致儿童视残的主要原因,考虑是由遗传、先天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对目前尚无法治疗的先天性眼球异常应着重预防,对可治性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应不断提高两种常见儿童致盲眼病的手术成功率.盲校中可利用残余视力者超过总例数的1/2,说明盲校的低视力分班教学十分必要.

    作者:石岩;周静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532nm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选择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51例97眼,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二组患者均采用黄斑区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组光凝后同时给予中药治疗.结果:二组患者3mo后行视力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对照组视力提高与黄斑水肿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54%与69%;观察组视力提高与黄斑水肿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82%与90%.经统计学处理,应用卡方检验,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532nm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伟;李君;郭秀荣;孙秀梅;魏自敏;王莉;黄显丰;胡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hLEDGF p5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诱导表达及蛋白纯化

    目的:构建rhLEDGF p5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获得rhLEDGF p52蛋白.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rhLEDGF p52基因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构建完全正确后,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经免疫蛋白印迹试验对rhLEDGF p52进行鉴定并用Ni-NTA His.Bind.Resin方法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rhLEDGF p5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可溶性形式表达,rhLEDGF p52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4.6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LEDGF2蛋白能够特异性与LEDGF-ab结合.Ni-NTA His.Bind.Resin方法进行纯化后的rhLEDGF p52,终浓度达520mg/L,分析其纯度达87.93%.结论:获得rhLEDGF p52蛋白,这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海生;王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成功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要点及心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82例87眼泪囊鼻腔吻合的临床资料,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即刻手术成功86眼,经6~18mo随访82眼无溢泪、溢脓症状,2眼1a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2眼有溢泪,但泪道冲洗通畅.结论:认真操作,把握要点,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文强;周雄;周和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含抗凋亡基因bcl-2重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并鉴定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方法:将抗凋亡基因bcl-2片段从载体pcDNA3.1中切下,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中,酶切鉴定;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系PT67,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bcl-2的细胞株.结果: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PT67,经G418筛选,形成了抗性克隆,并测得病毒滴度为3×1011cfu/L,提示构建的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的包装细胞系成功.结论:含抗凋亡基因bcl-2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作者:李素芳;魏锐利;金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光明液对视网膜光损害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光明液对实验性视网膜光损害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光明液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手术显微镜光源(Lux为30 O00±50)照射SD大鼠右眼30 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光明液、VitE滴丸及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治疗7d,观察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力、NO含量变化及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改变.结果:光明液可以明显降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率,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中的关键酶-Caspase-3蛋白酶的活力,还可一定程度减缓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改变,对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作用的NO也有较强的降低作用.与抗氧化剂VitE相比,光明液的疗效要优于前者.结论:复方中药光明液是一种治疗视网膜光损害性疾病的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作者:王萧;胡世兴;林少春;麦细焕;郭学军;邹移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目的:评价氩离子激光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56例56眼,采用氩离子激光眼科治疗仪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光斑直径50~100μm,曝光时间0.1s,激光能量100~200mW,需全视网膜光凝者在黄斑格栅样光凝完成后再进行,随访3~18mo,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变化情况.结果:在56眼中,视力改善37眼(66.1%),视力不变14眼(25.0%),视力下降5眼(8.9%);黄斑水肿完全消退31眼(55.4%),黄斑水肿好转21眼(37.5%),黄斑水肿不变甚至加重4眼(7.1%).结论:早期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有助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消退,能有效保存甚至提高患眼视力.

    作者:廖华萍;张士胜;朱彩红;周颖明;孙悦;石海云;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78例(13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67眼,小梁切除术组63眼,对两组术后6mo的眼压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术后6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03±3.56)mmHg和(17.67±4.11)mmHg,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7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Ⅰ和Ⅱ级浅前房为18眼,无Ⅲ级浅前房出现,而63眼传统小梁切除术Ⅰ、Ⅱ级浅前房为33眼,Ⅲ级浅前房8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具有传统小梁切除术相似的降眼压效果,但手术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在高原地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易贵荣;白宗禧;田骥;石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作用

    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进行必要介绍,结合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特点,以及从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洋;周善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4例(24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膜剥离、松解性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硅油或长效气体眼内填充等治疗,部分病例联合巩膜扣带术;随访3~24mo,观察疗效.结果:24眼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期间,19例视网膜保持平复,5例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经再手术视网膜复位,另2例因眼球萎缩未再手术.结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多伴有浓密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嵌塞及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通过适时的玻璃体手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金中秋;洪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体外诱导人小梁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人小梁细胞(human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s,HTM)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原发性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小梁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不同浓度的rhTNF-α与细胞共同孵育24h,采用Annexin-v联合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合荧光显微镜来观查凋亡细胞.结果:浓度低于0.01M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24h对人小梁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浓度0.01MU/L及以上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24h可明显增加人小梁细胞凋亡率,凋亡率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成正比.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小梁细胞发生凋亡,可能参与了青光眼发病中小梁细胞的损害过程.

    作者:胡义珍;纪彩霓;李贵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Wegener肉芽肿研究进展及眼部表现

    Wegener肉芽肿(Wa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复杂的累及多系统的致死性疾病,对于以眼病首诊和仅有眼部表现的病例常因误诊而贻误治疗,新的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检验技术应用及药物治疗进展,大大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强调全身用药的同时要早期进行眼科干预.近年来WG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诊断标准,眼部的表现及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谢英;罗灵;黄一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陕西省汉中地区眼外伤临床分析

    目的:统计报告汉中地区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a来资料完整的眼外伤住院患者1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汉中地区眼外伤以钝挫伤和穿通伤为主,分别占48.3%和37.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31~40岁发病率高(20.9%),50岁以前均呈现比较高的发病率.职业以农民高,其次为学生和工人.治疗效果以单纯前房积血好,爆炸伤和暴力伤治疗效果差.脱盲率45.4%,终致盲率34.3%.结论:眼外伤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青中年的劳动安全防护和教育,加强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及鞭炮等爆炸物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治疗,早期手术是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作者:张安民;周爱意;左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目的:评价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30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mo佳矫正视力≥0.1共22眼,视力增进2行以上者22眼,占73%,术后2例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手术虽然手术难度较大,但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使患者达到或接近玻璃体切割术后的佳视力.

    作者:杨磊;钟元元;周和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眼眶肺吸虫感染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女,4岁,以右眼球突出0.5a之主诉入院,住院号274969.查体:视力:右眼0.2,左眼1.0;眼球突出度:右25mm,左12.5mm,眶距:96mm.右眼球向外侧活动受限,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右外上方眶缘内可触及界限不清的一囊性包块,约25mm×15mm大小伸入眶内.压痛(-),表面光滑,不活动.屈光间质透明,眼底静脉轻度扩张,视盘苍白,余未见其他异常.左眼内外眼均未见异常.

    作者:杨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