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泪道再造术的应用解剖

陶海;马志中;吴海洋;侯世科;王朋;王伟;韩毳

关键词:泪道再造术, 鼻内窥镜泪囊造口术, 显微外科解剖, 自体组织移植
摘要:目的:研究泪道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为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泪道再造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个成人尸头的40侧泪道标本进行了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和测量.观察泪囊和鼻泪管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和毗邻关系,测量泪囊窝的长径、前后径、深度.测量泪囊窝内侧壁的厚度,测量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的口径.并根据椭圆面积公式计算出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的横截面积.测量泪阜-鼻腔及泪囊的水平距、30°斜距、45°斜距.测量泪阜-鼻泪管上口距离和泪阜-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结果:泪囊窝的长径为(17.85±1.72)mm,泪囊窝的前后径为(6.74±1.28)mm,深度为(3.09±0.78)mm.泪囊窝中1/3部在泪前嵴、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和泪后嵴的厚度分另为(4.03±0.89)mm,(0.61±0.36)mm,(0.63±0.24)mm,泪前嵴厚(F检验,P<0.05),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处和泪后嵴(即:泪囊窝中央和中央偏稍后部)均较薄,两者比较差异具无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横截面积分别为(29.04±3.40)mm2,(26.19±2.96)mm2,(43.50±5.60)mm2,显示中段为狭窄(Q检验,P<0.05).泪阜-鼻腔水平距、30°斜距和45°斜距分别为(17.23±0.70)mm,(14.51±1.72)mm,(17.34±2.38)mm,30°斜距短,30°斜距和45°斜距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距离为(11.86±1.84)mm,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为49.9°±1.8°(48.0~54°).结论:泪阜到鼻腔及泪囊的距离和泪阜-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对鼻腔外侧壁造口部位选择、隧道的倾斜角度和自体移植组织长短的确定有指导意义.造骨孔应该从泪囊窝中央或中央稍偏后部起始,然后向前和下方扩大,隧道下斜45°为佳.全泪道再造所取移植组织的长度应大于21.22mm.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LASIK术后5a角膜瓣移位1例

    1 病例报告女,25岁,5a前行双眼LASIK手术,于2007-05-17T19,下蹲与自家小狗玩耍过程中,不慎被突然跃起的狗头部撞及右眼,当时右眼视物模糊,异物感明显.

    作者:王在忠;柳昕;陈丽玲;裴文艳;程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

    1 病例报告男,60岁.右眼痒、不适、异物感10d.曾在外院诊断为结膜炎、干眼症,给予消炎、人工泪液眼药水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患者视力1.0,裂隙灯检查右眼睑结膜充血,轻度水肿,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KP(-).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声乳化术对眼前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超声乳化术已经成为了目前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式.随着超声乳化术的广泛应用,该种术式对于眼前节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超声乳化术对眼前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洪颖;张纯;王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晶状体内异物1例

    晶状体内异物罕见,约占所有眼内异物的5%,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我们根据晶状体内异物的大小,位置,性质及感染的风险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文报告了1例左眼晶状体内金属异物的51岁患者,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将晶状体摘除并将晶状体内异物取出,然后植入一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视力.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西班牙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

    目的:报告在西班牙Castilla-Leo地区患有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与一组来自同一地区和相同年龄人群进行比较.方法:在本次观察性前瞻性调查中,我们访问了在一家地区性诊所接受光动力学疗法的AMD患者.患者报告了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的病史,检查患者虹膜颜色并分为浅色(绿色、蓝色、灰色)和深色(淡褐色、褐色、黑色).结果:共有343名患者接受了访问,平均年龄为74.9岁(55~93岁),其中64.5%为女性,35.5%为男性,有45.1%的患者虹膜颜色被划为浅色.这些患者中,有50%有动脉性高血压,15.3%接受高胆固醇血症治疗,30.2%吸烟或者已经戒烟(女性中占80.9%).结论:在渗出性AMD患者中,虹膜颜色为浅色的频率较高.在我们的调查中,其他渗出性AMD其他的风险因素有男性的吸烟习惯、未接受高胆固醇血症治疗、患者为女性身份等.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同一时期内糖尿病患者白内障89例106眼和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273例304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纤维素性渗出、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视力,并为治疗其眼底病变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李宪华;庞秀琴;郑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穿孔

    目的:探讨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的疗效.方法:应用甘油冷冻保存羊膜制作成羊膜卷,对5例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患者行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结果:术后前房形成好,羊膜卷无脱出或脱入前房,角膜缺损逐渐愈合.视力均得到提高,术前视力均小于0.1,术后3mo时,有3例视力>0.5,1例0.3,1例0.08.结论:羊膜填塞联合前房C3F<,8>注气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军华;李学喜;潘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 LPI)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患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诊断为PAC的患者33例49眼行LPI,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及房角变化.结果:通过(9.9±4.8)mo的短期随访,LPI治疗前眼压(17.69±3.25)mmHg,治疗后终末眼压(16.33±3.42)mmHg,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100%);45眼眼压得到控制,有效率92%,4眼(8%)眼压控制不佳,其中1眼(2%)手术治疗,3眼(6%)予加降眼压药物治疗.结论:对于PAC患者,LPI治疗短期内对降低眼压、加宽房角有效.

    作者:柳力敏;王琳;胡悦东;万超;才娜;陈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NTF和Ad-BDNF对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d-BDNF)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定量夹伤模型,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和Ad-BDNF,经上丘荧光金(FG)逆行标记RGC,计数视网膜铺片上的RGC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上RGC密度为2155±265个/mm2(n=12),视神经夹伤后RGC在1~2wk内下降速率快,到3,4wk时RGC细胞数量虽仍有减少但下降速度已经明显减慢.CNTF组在视神经夹伤后1wk时视网膜RGC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4wk的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Ad-BDNF组视神经夹伤后1-4wk视网膜RGC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NTF治疗组玻璃体腔内一次性注射CNTF可以在损伤早期2wk内为损伤的RGC提供神经营养因子,减少RGC的早期死亡.Ad-BDNF治疗组的这种保护作用可以持续到损伤后4wk,能够为RGC提供长时间地营养支持,但这种作用比较局限,可能与单一营养因子作用有关.

    作者:崔志利;康军;惠延年;胡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罕见梅毒性视神经周围炎1例

    目的:报告1例罕见的由梅毒感染引起的视神经周围炎,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严重视力缺损得到显著改善.方法:病例报告.结果:一名66岁马来裔女性患者来我院就诊,一眼突然出现视力缺损,动眼时有疼痛感.视力无光感,右眼出现相对性瞳孔传入缺陷(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 RAPD).血清学和放射学检查证明为梅毒性视神经周围炎.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静脉注射甲基醋酸泼尼松龙,然后长期口服类固醇,剂量逐渐降低.经过治疗,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恢复到6/18.随访4mo,未出现复发和类固醇相关的副作用.结论:本病诊断正确、治疗及时,能使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睫综合征的手术疗效.方法:调查2001/2004年因青睫综合征在我院住院行小梁切除术共追踪到12例14眼,平均随诊30mo.结果:矫正视力手术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眼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合并或不合并药物治疗眼压获得控制13眼(93%),1眼(7%)不能控制需再次手术治疗.视野进步8眼(占70%),无变化1眼(10%)恶化1眼(2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征.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青睫综合征控制眼压和保存视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宋彦华;刘哲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过氧化氢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20S蛋白酶体表达的上调作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20S蛋白酶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0,100,3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ARPE-19细胞4h后收集样本,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20S蛋白酶体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20S蛋白酶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100和300μ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的细胞中20S蛋白酶体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1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组vs0和3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组,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正常培养情况下,细胞内20S蛋白酶体在核周微量表达,100和300μ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的细胞内20S蛋白酶体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其分布集中在核内及核膜周围.结论:过氧化氢对ARPE-19的20S蛋白酶体表达有上调作用.

    作者:闫焱;雷霞;王玲;徐国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PTS三种植入物疗效的随机对照

    目的:观察NPTS术中植入SKGE胶、羊膜、自体巩膜3种植入物的治疗原发性开角青光眼(POAG)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设计,将药物控制不良的84例(93眼)POAG患者分为常规组27例(31眼).羊膜组28例(32眼),巩膜组29例(30眼),3组施行相同的手术过程,分别植入SKGE生物胶,人胎盘羊膜和自体巩膜.结果:术后3组视力、眼压动态变化、滤过泡形成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GE生物胶、羊膜、自体巩膜均可作为NPTS植入物,但羊膜、自体巩膜取材便利、经济,可望成为更为合适的NPTS植入材料,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徐德华;郝丽;刘文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球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植入生物羊膜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住院45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小梁切除术后球结膜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B组为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C组为单纯小梁切除术(15眼)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mo,A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1.80~21.22mmHg,B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2.48~21.52mmHg,C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0.60~28.48mmHg,术后6mo条件成功率A、B、C三组分别为93.3%,86.7%,66.7%.结论:生物羊膜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条件成功率.球结膜下植入羊膜操作简单,条件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同时加固了球结膜,减少薄壁滤过泡的发生.

    作者:张娇;王雅文;陈宾;李若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7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615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术眼中有9例术后发生眼内炎.均于发现后立即行玻璃体切割玻璃体注药术,并做玻璃体细菌学检查,3眼细菌培养阳性,1眼证实为真菌感染.2眼治疗后无光感,1眼眼球摘除.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58%,危险因素主要为结膜囊的污染和后囊膜破裂.术前严格消毒,减少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同时积极地治疗可控制其发生和发展.

    作者:汪军;孟忻;黄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低温保存导致胎儿角膜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新鲜和深低温保存后的胎儿角膜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TUNEL法对20例新鲜及深低温保存后胎儿角膜进行了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凋亡的角膜细胞全为细胞核着色.新鲜角膜中平均每高倍视野可见凋亡细胞0.817±0.612个,经冷冻保存后的角膜每高倍视野可见凋亡细胞平均为7.483±2.490个.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鲜胎儿角膜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胎儿角膜经深低温冷冻保存后,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降温-复温损伤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马路生;高波;高磊;毕宏广;张春虹;张秦娟;王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

    0 引言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旧称结节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890年Groenouw首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作者:王炳亮;裴森;吴爱红;韩宝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LASIK术前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观察与治疗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情况,以及氩离子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施行LASIK术的连续性病例550例(1100眼)的术前资料,在对所有患者术前扩瞳后以检眼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周边视网膜情况并记录,对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如格变、囊样变、干性裂孔、视网膜浅脱离等予以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行LASIK手术.结果:在全部患眼的检查中,发现各类视网膜变性350眼(31.82%),其中,171眼发现格变(48.86%)、98眼发现囊变(28.00%)、144眼发现霜变(41.14%)、90眼发现不压白变(25.71%)、32眼发现铺路石样变(9.14%)、38眼发现干性裂孔(10.86%)、6眼则发现裂孔伴局限性浅脱离(1.71%).其中191眼(54.57%)仅发现有一种视网膜变性,115眼(32.86%)发现有两种变性,44眼(12.57%)发现有3种或3种以上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周边各种退行性病变的分布位置,265眼(75.71%)中发现颞上象限病变,177眼(50.57%)中发现颞下象限病变,78眼(22.29%)中发现鼻上象限病变,59眼(16.86%)中发现鼻下象限病变.其中,207眼(59.14%)病变范围累及一个象限,92眼(26.29%)累及两个象限,51眼(14.57%)累及三个或四个象限.对出现较严重视网膜病变的43例患者(48眼)施行了眼底氩激光治疗.复诊时见激光斑反应明显、干性裂孔稳定,局限性浅脱离患者经2~4次激光光凝后视网膜完全平复.对眼底经光凝后行LASIK的患者,在3~6mo复诊中无1例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三面镜详查眼底是十分有必要,对发现的周边视网膜严重变性及时予以激光光凝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作者:桑延智;刘心;吴晋晖;潘东艳;赵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深低温保存羊膜治疗严重睑球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睑球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46眼有严重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的患者,进行睑球粘连松解后,应用羊膜移植重建球结膜和角膜表面,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随访期内(平均13±3.5mo),24例患者疗效为优,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眼表基本恢复正常;15例疗效为良,睑球粘连部分复发,但较术前有所改善;7例因上下睑球全粘连、结膜囊闭锁愈后效果较差.结论:对于严重的睑球粘连,深低温保存羊膜移植重建眼表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庆华;王大江;尹东芳;刘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分析和预防处理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义眼台暴露的原因、处理方法及相关预防.方法:对本院2000/2003年收治的62眼(A组),2004/2007年收治的65眼(B组)I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患者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并发症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义眼台暴露,共12例,A组10例(16.1%),B组2例(3.1%).发生时间为术后3~15d,义眼台暴露范围为3~14mm,能自行愈合者4眼,手术修补8眼,术后随访.结论:义眼台暴露的原因与手术方法和技巧、手术时机、炎症、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其处理可根据范围不同采用不同方法.

    作者:肖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