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玉婷;孙涛
目的:分析马来西亚两所三级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和分布情况.方法:对10a来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医院和吉隆坡医院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种族、临床特征、眼眶和脑CT扫描所见、腰椎穿刺和骨髓抽吸结果,两家医院资料采集的形式相同.结果:共有64例患者被两家医院收治,男女性别几乎无差异,就诊年龄3~84(平均24.2)月龄,其中53例(82.8%)年龄<36月龄,单眼发病39例(60.9%),常见的表现依次为白瞳症 (46例,71.8%)和眼球突出 (21例,32.8%).对患病儿童同胞的常规筛查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本组病例发生颅内扩散8例(12.5%),骨髓转移6例(9.3%).结论:白瞳症是马来西亚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的表现形式,病变局限于眼内者40例(62.5%),眼外者(眶内,颅内和远处转移)24例(37.5%).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我科近3a来门诊及住院的4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20眼,对照组20例21眼.治疗组应用532激光治疗,口服复方芦丁、卵磷脂络合碘.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芦丁、卵磷脂络合碘.结果:治疗组激光治疗1mo后有6眼治愈,2mo后共有16眼治愈,3mo后共有20眼治愈;对照组1mo后有1眼治愈,2mo后共有4眼治愈,3mo后共有17眼治愈,6mo后共有21眼治愈.两组相比,在1mo和2mo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3mo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进行532激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钊臣;李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全球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理想控制血糖有助于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人们想到了通过泪糖浓度这一无创指标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的可能性,我们综合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从泪液的特性及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改变、不同收集方法对泪糖浓度的影响及检测泪糖浓度的产品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泪糖浓度作为糖尿病病情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作者:汤佳莹;栾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0例239眼青光眼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实施前房穿刺以降低眼压或观察手术效果等.其中22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经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低眼压;217眼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常规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注入平衡盐,以调节眼压,促进前房及滤枕形成,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急性高眼压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症状迅速缓解,眼压下降,视力提高;青光眼做小梁切除术后除5例5眼发生Ⅰ度浅前房外,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应用于青光眼治疗中是降低眼压、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叶静;王秋玉;江航;王敏;朱苏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戴镜情况对中度近视学生远、近水平隐斜的影响.方法:应用焦度计测量68名中度近视(-3.12~-5.87D)大学生的现戴眼镜度数,采用主观验光法测量应戴镜屈光度数.另选择16名正视(+0.50~-0.50D)大学生作为对照组.然后根据双眼平均等效屈光度的不同,镜片屈光度是否合适,以及戴镜状况分为:(1)正视组;(2)戴镜合适持续戴镜组;(3)戴镜合适间断戴镜组;(4)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组;(5)戴镜不合适间断戴镜组.对上述84名大学生采用综合验光仪分别进行眼屈光检查、远近水平隐斜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水平隐斜均值:正视组为-0.31△,戴镜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0.35△,-2.16△,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1.72△,- 0.98△.近水平隐斜均值:正视组为- 4.46△,戴镜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2.80△,- 0.48△,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3.15△,-1.00△.戴镜合适持续戴镜组的远水平隐斜显著大于戴镜合适间断戴镜组和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组(P<0.05),但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近视间断戴镜组近水平隐斜显著高于正视组和近视持续戴镜组(P<0.05).结论:中度近视眼配戴合适眼镜并持续戴镜后,其远、近水平隐斜等调节和辐辏参数渐趋正常,有利于恢复调节与集合功能的平衡.
作者:李贵英;欧阳运富;席兴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因右眼外伤后反复充血、不适12d入院.患者12d前于工作时被敲击碎屑崩伤右眼,伤后即于外院就诊,行眼部X线平片检查及散瞳眼底检查未发现异物,局部应用抗生素眼液治疗并联合静脉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眼部充血症状缓解,停药后2d眼部复出现充血不适症状,遂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戴镜),双眼眼压17.0mmHg,右眼眼睑无水肿,球结膜睫状充血(+),未见结膜裂伤.
作者:王芳;周广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肌锥内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56例56眼进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双层巩膜覆盖肌锥内植入术,术后随访6~24mo.结果:所有56例均无结膜裂开、义眼台感染或义眼台暴露,安装义眼片后,义眼活动良好,仿真效果满意.结论: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肌锥内植入术对眼外肌及眶脂肪的损伤较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雷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较安全的吲哚染料,在眼科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已在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介导的激光治疗等方面得到应用.我们现对吲哚青绿的发展历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叶海昀;金陈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0引言Stevens-Johnson综合征是1922年首先由Stevens和Johnson总结报告的一种眼皮肤粘膜综合征.该病可发生在某些感染后或口服某些药物后,发病急,病情重,有一定死亡率,皮肤损害遗留瘢痕,眼部表现比较严重,临床上较少见.我院曾于2008-12接诊1例伴有严重眼部并发症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洪瑾;杨建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年来角膜形态测量已成为眼视光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重点分析并比较了目前常用的3种角膜地形图测量系统:Placido盘为基础的角膜地形图仪,Orbscan和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三者的测量优势、局限性及临床应用.
作者:尹奕;王艳玲;陈跃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应用德国鹰视蓝调酷眼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机远视治疗程序治疗远视及合并散光的患者18例33眼.术后观察视力、屈光度及阅读舒适性改变,所有患者均随访6~12mo.结果:至术后3mo时,平均残余屈光度为+0.22±0.79D,91%的患者屈光度在±1.0D以内,97%患者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术后所有患者感觉阅读舒适,阅读时间超过1h无头痛、眼胀等不适.结论:LASIK手术治疗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稳定性好的方法.
作者:植玉婷;孙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在瘤内放疗半径.方法:采用BALB/C裸鼠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模型1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分别于肿瘤中央植入活度为10.2MBq和无活度的空心125Ⅰ粒子1枚,14 d后断颈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透射电镜及常规病理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凋亡情况并记录肿瘤出现坏死凋亡改变距离125I粒子的大半径.结果:近125I粒子绝大部分癌细胞坏死.多数癌细胞内形成坏死腔,将残存细胞质挤向周边;细胞核碎裂部分融解,染色质呈斑块状,胞核胞质难以分辨,细胞质内结构模糊不清,细胞表面微绒毛极少.125I粒子大有效半径处ACC细胞由正常癌细胞到凋亡坏死逐渐过渡的过程,可见癌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凋亡细胞(体积小于正常癌细胞,核膜胞膜清晰)、坏死细胞及未受损伤的癌细胞混杂.125I粒子大有效治疗半径为6.4±0.7mm.结论:125I粒子可以导致癌细胞的坏死凋亡,有效治疗半径为6.4±0.7mm.
作者:张虹;林婷婷;张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检查后未行手术的原因. 方法:对行LASIK术前检查的884例屈光不正患者中未行手术的239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未行LASIK手术的239例中,角膜厚度不足76例(31.8%);高眼压33例(13.8%);高角膜曲率27例(11.3%);Diff值(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测得,为角膜后表面高度图的高点超出参照面高度,是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客观依据之一)偏高21例(8.8%);视网膜出血、囊变、裂孔17例(7.1%);角膜炎16例(6.7%);干眼9例(3.8%);矫正视力不佳7例(2.9%);瞳孔过大3例(1.3%);全身病3例(1.3%);心理精神因素9例(3.8%);其他18例(7.5%). 结论:LASIK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必须严格细致地进行术前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使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自立;梅惠香;庄文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石决明自古以来即为清肝明目、退翳除障之要药.而现代医学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对石决明的成分、药理进行了较为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眼科在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石决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疾患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国兴;林媛;王婷婷;吴雅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收集2008- 01/2009- 01在本院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394例788眼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资料,按中央角膜厚度分为3组.日本NIDEK NT-2000自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NCT), 博士伦准分子激光Orbscan-Ⅱ地形图眼前节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厚度.将所得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结果: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其眼压成正相关,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NCT测量的眼压值升高,不同组间其差值有显著性(P<0.05).结论:近视眼患者, 中央角膜厚度薄,可能低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厚,可能高估眼压.对于角膜厚,眼压偏高的近视眼患者,应结合C/D及视野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作者:贾平;王志斌;方华;孙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一位67岁男性患者出现右边颞侧头痛和右眼视力突发性无痛性丧失,出现这些症状时还伴有全部眼肌麻痹和视盘水肿.ESR和C-反应蛋白升高.核磁共振检查证实有视神经鞘膜炎的特征.右颞侧动脉的活组织切片检查正常.眼外肌运动随着全身激素的应用而好转.不幸的是此后患者右眼发展为中央视网膜动脉阻塞.全眼肌麻痹是巨细胞动脉炎的一种罕见表现,为了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并且阻止对侧眼盲,疾病开始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必要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青光安混悬液对慢性高眼压兔筛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兔30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拘.每组6只12眼,分为5组,A为正常空白组、B为模型组、C为青光安组、D为噻吗心安组、E为青光安联合噻吗心安组,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前、后第1wk内3d测1次眼压,2,5wk各测1次眼压.5wk处死家兔取视乳头及周围组织然后修剪得筛板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Ⅳ型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40眼成功造模后当时;1,2,5wk眼压均>22mmHg.造模后5wk时各组眼压进行比较:青光安组眼压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治疗组及正常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噻吗心安组与联合组眼压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两组与正常组眼压相比亦无明显差异.造模后5wk正常组Ⅳ型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与联合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与其他3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与青光安组、噻吗心安组及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光镜、电镜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巩膜筛板部纤维走向基本有序,无断裂、水肿,神经细胞胞质内线粒体大致正常,其中各组筛板结构病理改变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噻吗心安组、青光安、联合治疗组.结论:青光安混悬液对慢性高眼压通过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起到筛板组织保护的作用,青光安联合噻吗心安明确降压后对筛板组织结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李晓静;彭清华;曾志成;李建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世界性的主要致盲眼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DR发病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认为高血糖、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氧化应激、炎症/免疫系统活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表达或活性改变等导致DR的发生发展.下面就生长因子及其相关因素与DR的关系作系统阐述.
作者:胡利;李东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病毒致视神经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导致眼部病变患者中存在视神经炎改变的27例患者进行观察,常规眼科视力、裂隙灯、眼底、视野、视觉电生理、荧光血管造影、免疫荧光血流测定等检查手段.结果:其27例患者视力从原有的光感提高到0.5以上者22例,治愈好转率达81%.结论:森林脑炎病毒是大兴安岭林区特发性的急性传染病,可侵犯眼部的神经、肌肉而引发眼科各种神经、肌肉的病变,而对其患有视神经病变的患者除常有治疗方法外,对森林脑炎病毒感染致视神经炎的患者,还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故能引起高度的关注.
作者:佟艳秋;孙刚;马慧蕾;张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抑制视神经节细胞损伤.方法:Wister大鼠80只,分为正常组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按缺血时间不同分为0.25,0.5,1,2,4,6,12h等7个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缺血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内不同时间c- fos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c- fos mRNA有少量表达,缺血可诱导c- fos mRNA的表达,缺血0.25h后c- fos mRNA的表达水平即开始增加,在1h左右达到高,然后逐渐减少,12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视网膜缺血,c- fos 基因表达为快速一过性.
作者:郭瑶;陈蕾;柳力敏;王敏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