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刘剑平;呙明
目的:探讨10岁以上正常人群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对700名1329眼CCT进行测量.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7组或根据性别分为2组以研究CCT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平均CCT为537±39μm,在11~50岁的调查对象, CCT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02,r=-0.192),平均每年降低约0.63μm;在>50岁的调查对象,CCT有渐增厚的趋势(P=0.332,r=0.056),平均每年增厚约0.27μm.男性CCT(540±39μm)显著大于女性CCT(535± 38μm)(T-test,P=0.01).结论:CCT在正常人群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的特点表明年龄因素对CCT的影响较小, CCT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男性CCT大于女性CCT.
作者:邵运良;张铭志;宋跃;黄育强;SK Rao;Dennis Lam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植入CTR,然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15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囊袋内.5眼术后12mo佳矫正视力>0.8;6眼术后12mo佳矫正视力>0.6, 4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提高,无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进一步脱出,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联合虹膜拉钩,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人工晶状体可以安全稳定地位于囊袋内,且居中性良好.
作者:曾晓黎;熊海波;易泰松;郑延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修饰瘤苗联合含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tide, ODN)即CpG-ODN 治疗小鼠眼内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将荷瘤模型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治疗组,IL-1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gene modified tumor cell vaccine, GTV)治疗组及GTV 联合CpG-ODN(GTVC)治疗组;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3d及第10d分别在各组鼠结膜下注射30μL PBS,30μL(3.0×106个细胞)灭活的GTV及含20μg CpG-ODN灭活的GTV,进行角膜溃破时间、淋巴结和肺部转移瘤发生率、生存时间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比例的观测.结果:GTV组及GTVC组角膜溃破晚于PBS组时间,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18d,GTV组及GTV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28d, GTVC组鼠肺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及GTV组,后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组及GTV组的外周血中CD4+与CD8+T细胞比值下降,GTVC组与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VC组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另两组.结论:新型免疫佐剂CpG-ODN可增强IL-12基因修饰瘤苗的抗眼内黑色素瘤效应.
作者:赵军;黄丽娜;成洪波;张翼飞;李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不用缝合、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治疗白内障首选的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器诞生仅40余年,经历了几代的更新和改革,发展为集光、电、机以及生物、流体力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密度手术操作系统,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文章主要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器的原理、构造和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并尝试对超声乳化仪器的发展前景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丛;朱思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应用自动视野计通过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中心30°和周边60°视野范围阻塞静脉支引流视网膜象限阈值缺损程度的分析,探讨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光凝时间的佳时机.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素造影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伴有无灌注区患者48例48眼分为2组,分别检测中央30°视野范围内80个位点的光敏感度和周边60°视野范围75个位点光敏感度,将两组患者检测到的中心30°和周边60°静脉阻塞所在象限的视野缺损阈值计算出平均值,作统计检验.结果:中心30°视野范围内,Ⅰ组和Ⅱ组患者的缺损阈值皆与无灌注区呈正相关性,周边60°视野范围内,Ⅰ组患者的缺损阈值与无灌注区范围不存在相关性,Ⅱ组患者的缺损阈值与无灌注区范围呈正相关性. 结论:在中心30°视野范围内,视野阈值缺损达11.4及在周边60°视野范围内视野阈值缺损达4.9时即有产生新生血管的可能.
作者:韩玉英;魏世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和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轻度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48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 组( 24 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B 组( 24 眼):虹膜周边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5mo.结果:A 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B组(P<0.05) ,但3d以后恢复正常,两组间无明显差异;A 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21±0.11mm,较术前明显加深(P<0.05) ,而B 组为1.89±0.05m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前周边前房深度相似,但术后A组术后周边前房明显加深(P<0.05);A 组术后视力比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0.05) ,而B 组术后视力相比变化不大.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和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伴有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不仅能提高视力,亦能避免青光眼的发作.
作者:蔡世佳;王丽波;黄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囊泡膜和质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小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性作用. 方法:C57BL/6小鼠7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对照组36只(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36只(玻璃体内注射谷氨酸).分别于注射后0.5,3,6,12,24,72h各处死6只,其中3只鼠的眼球用于冰冻切片,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点视网膜内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VGluT2)及3种质膜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 GLT-1)及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1,EAAC-1)的表达情况.另外3只鼠的眼球用于RNA抽提, 以半定量RT-PCR检测各谷氨酸转运体mRNA 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12h内,VGluT1和VGluT2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均未看到明显变化;24~72h,虽然VGluT1的表达仍未发生改变,但VGluT2却明显地减少.GLAST,GLT-1及EAAC-1的表达在谷氨酸损伤3~12h均有明显增高,但在24~72h它们的表达水平开始逐渐降低.半定量RT-PCR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一致.结论:视网膜急性损伤12h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没有发生变化,而质膜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明显升高.
作者:李悦;魏锐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801例与南方医院100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地域及其他各因素对眼底病病种构成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FFA患者资料801例与南方医院接受FFA患者资料1000例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P)患者数量我院明显大于南方医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数量南方医院明显大于我院. 结论:由于我院就诊患者与南方医院就诊患者在生存环境、经济实力、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及就医依从性等存在差别,导致在眼底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王敏;唐娜;燕振国;曹虹;曹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种类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分离鉴定54株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采用NCCLS M38-A文件的实验条件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4株真菌经培养证实均为丝状真菌,其中镰刀菌属37株(37/54)、曲霉菌属14株(14/54),未定型3株(3/54). 镰刀菌属中对二性霉素B敏感31株(31/37),对特比奈芬敏感27株(27/37),对酮康唑敏感23株(23/37),对伊曲康唑敏感24株(24/37),对咪康唑敏感23株(23/37),对5-氟胞嘧啶敏感18株(18/37).曲霉菌属对二性霉素B敏感12株(12/14),对特比奈芬敏感11株(11/14),对酮康唑敏感10株(10/14),对伊曲康唑敏感10株(10/14),对咪康唑敏感9株(9/14),对5-氟胞嘧啶敏感7株(7/14). 全部54株真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46株(46/54),对特比奈芬敏感40株(40/54),对酮康唑敏感35株(35/54),对伊曲康唑敏感36株(36/54),对咪康唑敏感34株(34/54), 对5-氟胞嘧啶敏感28株(28/54).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以镰刀菌感染为主;二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可作为真菌性角膜炎一线用药.
作者:马文江;赵少贞;侯光华;孙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早期变化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双眼视功能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正位9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无明显屈光参差者.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3~5岁),B(6~8岁),C(≥9岁)3组,每组30例.三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20±1.20,3.80±1.50和4.08±1.78岁;病程分别为2.15±1.45,3.42±2.42和6.80±5.10a; 斜视度分别为30.50±5.50,47.50±12.56和63.25±13.80. 采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6m及33cm的远近斜视度,以三棱镜度记录;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术后2,4,6wk随访.结果:三组术前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斜视度数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观察6wk,双眼视觉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与术后双眼视觉的恢复、重建及功能治愈有密切关系,发病年龄越早,病程越长,对双眼视觉损害就越大,术后恢复越差,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及功能治愈所需时间长.视觉发育成熟后(≥9岁)行斜视手术,术后双眼视觉恢复慢,所需时间长.
作者:康烨;郝友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求ogt-小柳-原田氏病(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KH)早期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0例20眼KH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就早期阶段眼底表现、眼外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病早期阶段眼底表现缺乏特异性,眼外表现个体差异较大,FFA具有典型、可靠的变化特征.结论:FFA检查是早期确诊KH的可靠方法.
作者:田青;王华;陈威;杨庆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用美国产532 nm激光光凝115例(170眼)DR患者.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3mo~1a,随访时查视力、散瞳查眼底、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视力提高112眼(65.8%);视力无变化53眼(31.1%); 视力下降5眼(2.9%).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是为有效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致盲率,使部分患者视力提高.
作者:佟艳秋;孙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方法:对20例36眼以矫正高度近视为目的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前和术后1mo分别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测量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前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和前房角开放度数(anterior angle,AA).结果:患者术后1 mo的ACD,AOD,AA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术后房角宽度、前房深度明显大于术前;眼轴与术后、术前前房深度的差值呈负相关(r=-0.711, P=0.000).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前房加深,房角增宽,眼轴与术后、术前前房深度的差值呈负相关.
作者:肖伟;安燕;郑坤;赵岱新;濮伟;张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羊膜联合角膜缘移植在治疗早期中重度眼烧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35眼中重度早期眼烧伤进行新鲜羊膜联合角膜缘移植术,局部给予典必殊眼液、双氯芬酸钠眼液、贝复舒眼液点眼,10g/L阿托品眼液散瞳,睡前涂典必殊眼膏等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平均12±2)mo.Ⅱ~Ⅲ度眼表烧伤20眼,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角膜无明显新生血管形成;Ⅳ度烧伤15眼,15眼角膜上皮愈合可,角膜周边新生血管侵入10眼,但角膜中央无新生血管侵入.所有病例均无排斥反应及睑球粘连,无一例发生角膜溶解坏死及穿孔,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于Ⅱ~Ⅲ度早期眼表烧伤,单纯应用新鲜羊膜移植,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Ⅳ度烧伤疗效欠佳,特别是碱性烧伤,必须联合角膜缘移植,方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36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引起的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前房角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房角开放1/2以上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反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三联术).其中16例行两联手术,20例行三联手术.结果:两联手术患者16例,视力0.05~0.2者5例(31%); 0.3~0.4者9例(56%);≥0.5者2例(13%).16眼术后眼压12.23~20.55(平均16.46)mmHg.20例三联手术患者视力0.05~0.2者9例(45%); 0.3~0.4者8例 (40%);≥ 0.5者3例(15%).其中18眼术后眼压13.35~20.55(平均16.48)mmHg.2眼术后眼压高于正常达32.9~25.81mmHg, 5g/L噻吗心安眼液点眼1次/d,眼压控制正常,平均眼压14.57mmHg.结论: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房角开放1/2以上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反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三联术)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龙波;李恒;唐知进;杨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克隆与分析大鼠不同剪切的 Lims基因. 方法:应用巢式RT-PCR,以SD大鼠 cDNA为模板,扩增 Lims基因不同剪切子,构入 PinPoint TM Xa-1T质粒,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克隆了新的 Lims基因变异剪切体 Lims A, 该变异剪切体编码区为1014bp,编码338个氨基酸.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显示,成功地克隆了一新的大鼠 Lims基因剪切子Lims A,为进一步探索Lims基因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陈曦;赵沐子;李建民;刘庆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珠子草在体外及体内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的作用.方法:研究珠子草提取液在体内及体外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的作用.300g/L半乳糖饮食诱导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75, 150 及 300mg/kg 3剂量水平口服珠子草.在体外小鼠晶体培养基中掺入半乳糖(30mmol/L)建立渗透性应激,研究珠子草(720 及 880μg/mL)对谷胱甘肽(GSH)及山梨糖醇水平的影响.结果:在体内,珠子草显著延缓的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延缓各期白内障的发展,直至试验周期结束,低剂量组未发展至 IV期.在体外,880μg/mL珠子草培养晶状体显示较高浓度的GSH和山梨糖醇浓度的降低.在体内,与对照组比较,75mg/kg珠子草显著延缓了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结论:在试验模型中珠子草延缓了白内障的发展.然而,将其延伸运用在人类预防白内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青光安颗粒含药血清对加压后人小梁细胞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影响,探讨青光安颗粒含药血清抑制加压后人小梁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青光安颗粒2.5,5,10,20倍含药血清、益脉康5倍含药血清和不含药血清,建立人小梁细胞体外加压模型,用不同药物与浓度的含药血清分别作用体外加压培养人小梁细胞,用TUNEL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加压后人小梁细胞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变化.结果:青光安颗粒5,10,20倍组和益脉康组都可以显著抑制加压后人小梁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青光安5倍组与益脉康5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光安10倍组比较,青光安5倍组、益脉康5倍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率都较高,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光安10倍组与青光安20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安颗粒通过阻断Caspase-3与Caspase-8凋亡信号传导系统而抑制加压后人小梁细胞的凋亡.
作者:曾志成;彭清华;李波;卓业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斑程序视野检查,特别是蓝/黄视野检查(blue- on-yellow perimetry,B/YP)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1例15眼早期青光眼,14例17眼中晚期青光眼,14例28眼可疑青光眼,应用Octopus 101全自动视野计G2程序的Dynamic分程序进行W/WP检查(Dynamic/Normal程序,dG2W/WP)及M2程序的Dynamic分程序分别进行白/白视野检查(white-on-white perimetry,W/WP) (Dynamic/Normal程序,dM2W/WP)和B/YP检查(Dynamic/ BY程序,dM2B/YP).并对3种视野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G2W/WP,dM2W/WP,dM2B/YP检查早期POAG的敏感性分别为47%,53%,93%;dG2W/WP,dM2W/WP,dM2B/YP检测出青光眼视野损害的敏感性分别为:75%,75%,97%.dM2B/YP对青光眼早期诊断敏感.结论:黄斑程序的B/YP检查是检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的敏感方法之一.
作者:陈丽萍;钟一声;程瑜;苗林;曹西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2.5g/L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真菌性角膜炎32例32眼,常规予以2.5g/L碘酊烧灼溃疡面,氟康唑注射液100mL 1次/d静脉滴注,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每30min 1次,中、重度者将溃疡表面干燥、易碎的坏死组织尽可能地搜刮清除,其余基本同轻度.结果:在32例患者中治愈19例(59%),有效(治愈+好转)29例(91%),无效 3例(9%).结论:2.5g/L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茂菊;李拓;李红艳;李家璋;吴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