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周小平;邝国平;谭湘连;武正清;朱俊东

关键词:超声乳化, 白内障,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分别采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折叠式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等进行观察.结果:单切口与双切口术后1mo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12.65±3.69)%和(14.73±3.03)%,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在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方面比单切口术式更有优势.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青光眼18例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综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4眼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6例6眼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恶性青光眼进行药物及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治疗.结果: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4例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在术中发现并及时行玻璃体腔水囊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其余14例16眼先用药物治疗2d无效后,行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1~2次,其中1例1眼(小梁切除术后)在行2次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后未能控制眼压、恢复前房,经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水囊抽吸术,全部成功.眼压控制理想,前房正常,随访平均21mo期间未复发.结论:恶性青光眼治疗中,抽吸玻璃体腔水囊、解除睫状环阻滞、建立前房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方;白小宁;惠靓;朱嘉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行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对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行白内障超乳化透明角膜切口组(46眼Ⅰ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组(48眼Ⅱ组),并设同龄正常人为对照组(52眼).分析指标为术后7d,3mo总高阶像差值.结果:术后7d对照组,Ⅰ,Ⅱ组总高阶像差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 Ⅰ,Ⅱ组总高阶像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年龄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较同龄正常人增加.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早期影响大于巩膜反眉型隧道切口,随时间推移二者趋于一致.

    作者:刘怡;赵宏伟;李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因素.方法: 2007- 06/2008- 05近视患者734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人群特征、近视及矫正的情况、手术原因及对手术相关信息的了解情况、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34例咨询者中,58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 153 例未手术.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近视时间、近视程度、获得手术信息的途径、对手术了解程度、对手术期望程度、就医环境的好坏,手术医师技术的好坏,服务满意度等因素是影响近视眼患者是否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该合理宣传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满意率,使近视患者对手术疗效有合理的期望,正确选择手术.

    作者:张文彬;彭燕一;秦贤杰;廖妙云;易冰琰;张云云;杨文燕;赵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冷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连续模式、脉冲模式)与冷超声乳化术(爆破模式)术后早期的疗效比较,为选择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我院2007-11/2008- 09的Ⅲ级以上核白内障患者做冷超声乳化术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比较它们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种手术均成功完成,冷超声乳化术较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角膜内皮计数和平均超声时间这两项指标更优越,在中央角膜厚度及佳矫正视力方面也较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当甚至更好.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脉冲模式各项指标较连续模式更优越,但某些指标的优越程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超声乳化摘除Ⅲ级以上核白内障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提高明显,无角膜损伤,较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同样甚至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余莎;邝国平;刘科峰;冯少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体外17-AAG对人RPE细胞VEGF及其受体的影响

    目的:体外观察17-AAG对人RPE细胞中VEGFA,VEGFB,VEGFR1,VEGFR2基因表达的调控. 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加入17-AAG并作用不同浓度及时间梯度后,收集细胞,抽提RNA进行反转录.同时根据VEGFA,VEGFB,VEGFR1,VEGFR2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进行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分析引物的特异性,再利用ABI 7300PCR仪和SYBR Green,建立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通过比较Ct进行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分析. 结果:17-AAG可以下调VEGFA,VEGFB和VEGFR1基因的表达,而VEGFR2只有再高浓度17-AAG作用时才下调.结论:17-AAG可抑制RPE细胞VEGF及其受体基因.

    作者:姚家奇;刘庆淮;刘肖艺;许志洋;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兔角膜中央厚度与角膜上皮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兔角膜上皮厚度在A型超声下与共焦下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及表面麻醉药对角膜上皮的作用. 方法:将20只兔随机分为两组,分析左右眼之间的统计学差别;再将左眼做为参照组,右眼滴用表面麻醉药,分析表面麻醉药对角膜上皮的影响;后将参照组用同样方法处理后,将40眼的角膜上皮在A超下与共焦下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兔眼别与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没有显著差别;倍诺喜表面麻醉液会使角膜上皮厚度增加; A型超声下与生物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的角膜上皮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倍诺喜可使角膜上皮松解;A超下测量角膜上皮越厚,其共焦下测量角膜上皮也越厚.

    作者:李威东;徐国兴;郑绍斌;郭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63眼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8.3mo,术后1wk佳矫正远视力≥0.6者5眼(7.9%),0.4~0.5者23眼(36.5%),0.2~0.3者19眼(30.2%),0.05~0.1者10眼(15.9%),≤0.05者6眼(9.5%).结论:对于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提高患者视力,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选择,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汪建;董凤;章晋伟;李先锋;朱益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独眼白内障手术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独眼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可行性.方法:对28例独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例,白内障囊外摘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例.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1者(0.04)1例(4%),0.1~0.25者7例(25%),0.3~0.5者16例(57%),0.6~1.0者4例(14%).脱残率71%,脱盲率96%.结论:只要对独眼白内障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态度认真稳妥,手术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作者:秦浩芳;董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工晶状体移位、脱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移位、脱位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5眼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因人工晶状体移位或脱位而发生的不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根据疗效总结经验,术后随访3mo~5a.结果:根据病情采用药物治疗及人工晶状体复位、人工晶状体取出、人工晶状体置换,并结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以上患者进行治疗,视力均得到提高.术后佳矫正视力>0.5者6例(24%),0.15~0.4者12例(48%),<0.15者7例(28%).结论:人工晶状体异位可对眼部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早期预防和正确及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作者:陈佳娜;李学喜;潘栋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2例172眼,排除术前合并其他眼疾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麻醉按白内障手术常规.术前充分散瞳,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手术.结果:术后各期视力恢复情况:172例172眼手术后1wk;1,3mo后,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术后1wk,裸眼视力>0.5(93%),>0.8(7%).术后1mo,视力>0.6(24%),>0.8(43%),>1.0(33%).术后3mo,视力>0.8(29%),>1.0(7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有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减少术后散光,易于防止和处理术中发生的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其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彭力光;张明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别采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折叠式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等进行观察.结果:单切口与双切口术后1mo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12.65±3.69)%和(14.73±3.03)%,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在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方面比单切口术式更有优势.

    作者:周小平;邝国平;谭湘连;武正清;朱俊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桥蛋白与VE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前房液中的表达

    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生性疾病关系密切,我们实验的目的是分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前房液中OPN与VEGF的水平,探讨OPN,VEGF与PV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2007- 06/2008- 07总共17例PVR病例的前房液样本(A组),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例前房液样本(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定量测定前房液OPN及VEGF浓度.结果:前房液中:A组OPN浓度377.0±56.6ng/mL, VEGF浓度521.1±92.4ng/mL;B组OPN浓度286.5±49.3ng/mL, VEGF浓度249.0±83.3ng/mL.A组较B组OPN表达升高(P<0.05),VEGF表达增高(P<0.05).结论:PVR时前房液中OPN与VEGF水平增高,说明OPN与VEGF在PVR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促增生的作用.

    作者:李雷;刘肖艺;刘庆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 II眼底检查313例分析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313例婴幼儿眼病情况.方法:用RetCam II对313例0~3岁婴幼儿进行眼底检查并拍照.结果:在313例婴幼儿中共发现有眼部病变37例(11.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先天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眼底出血1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3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5例,视神经萎缩4例.结论:无创性RetCam II检查是早期发现婴幼儿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立梅;李太平;林洪杰;张贵华;张铭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精神压力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因学中的作用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指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缺陷导致液体从脉络膜毛细血管局灶性渗出,引起视网膜神经感觉层浆液性脱离的一组疾病.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虽然眼科学者一直认为精神压力与中浆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中浆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清楚.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假设,认为精神压力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系统诱发中浆的发生.精神压力能增加HPA系统活性,从而引起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应增高.增高的糖皮质激素收缩脉络膜血管,导致脉络膜缺血和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渗透性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血液供应来源于脉络膜,脉络膜血液循环异常也将引起色素上皮功能障碍.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导致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春梅;易长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拉坦、曲伏及比马前列素治疗青光眼的成本效用分析

    目的:评估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和比马前列素在挪威,瑞典及丹麦(斯堪的纳维亚)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成本效用.方法:建立马尔可夫卫生经济学决策分析模型,评估比较前列腺素类似物的成本效用.健康状态为稳定及进展期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表皮剥脱性青光眼的转换概率均由发表的医学文献数据计算所得.通过对分散遍及于各国家的45位眼科医生进行调查获得临床医疗模式.各国家的具体单位成本包括药费,就诊费,诊断及治疗费.生命质量权重值指定为视力 0.50~0.84,时间范围为5a.所有分析均为付款人观点成本效益分析,成本结果每年降低3%.结果:在挪威和瑞典,拉坦前列素较曲伏前列素和比马前列素费用低而效益高,拉坦前列素比其他药物费用低达4%.在丹麦,所有三种药物的费用在彼此的1.5%之内,比马前列素与曲伏前列素费用相当,而较拉坦前列素费用略低,但是拉坦前列素较曲伏前列素和比马前列素效益高.各国家所有药物的效用在一个窄范围内.结论:在斯堪的纳维亚,拉坦前列素为其他可买到的前列腺素类似物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替代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抑素对眼内新生血管抑制的展望

    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具有显著的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为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我国首次将血管内皮抑素研制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Endostar(中文名恩度,YH-16).目前血管内皮抑素在防治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方面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我们就血管内皮抑素对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作用和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萍;樊映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真菌性角膜炎研究进展

    真菌性角膜炎在1879年被首次报道,是一种病情严重、治疗棘手、致盲率高的眼科感染性疾病,它的发病是由病原菌和宿主的内外环境因素综合所致.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它的一些病原菌有迁徙变化,且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多次报道有关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我们将真菌性角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毅;邓应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评价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早期AMD患者视功能的急性效应

    目的:评估单剂量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男性患者视功能的急性效应.方法: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40例,年龄58~86(平均71)岁,前瞻性随机接受安慰剂或者枸橼酸西地那非片(Viagra; Pfizer Inc, New York, NY) 100mg,单次口服.受试者双眼在接受药物之前及之后9h内特定的时间间期进行视力、Amsler方格表及辨色力检查.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后视功能检查均未有明显改变.视力和辨色力检查在基线水平上未见有统计意义或临床相关的改变,Amsler方格表检查未见临床相关的改变.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与短暂的轻度至中度头痛和面红有关.结论:单次口服100mg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在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性样本人群中,耐受性良好,未对视觉产生显著急性效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临床观察

    目的:测量LASIK手术患者术中发生的眼球旋转.方法:选择近视患者70例140眼,术前运用AMO的WaveScan WaveFrontTM System在暗室中取坐位进行波前像差的测量,术中运用AMO VISX S4 IR手术系统在卧位进行虹膜定位,测量眼球的旋转度数,所有患者均采用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结果:发生顺时针旋转73眼,发生逆时针旋转47眼.旋转<3°者74眼, 3°<旋转<5°者30眼,5°<旋转<7°者12眼,旋转>7°者4眼.其余20眼虹膜定位不成功.结论:LASIK手术中由于患者的紧张和体位的改变会导致眼球的旋转,AMO的WaveScan WaveFrontTM System和AMO VISX S4 IR手术系统能够有效测量眼球旋转,更好的矫正散光.

    作者:蔡劲锋;朱凤;贾婷;王宇;孙丽丽;朱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定位钩劈核技术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定位钩劈核技术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做5.5~6.0mm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采用定位钩劈核技术对219例219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囊外摘除术并Ⅰ期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结果:219例全部成功完成定位钩劈核,术后3d裸眼视力≥0.5者182眼(83.1%),≥1.0者37眼(16. 9%),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和前部色素膜炎,经常规治疗3d后痊愈.结论:结果提示定位钩劈核技术简便易行,可有效解决核大切口小的矛盾,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

    作者:赵文军;宋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