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孙建全;杨建华;张煜

关键词:Ahmed青光眼阀植入, 难治性青光眼
摘要: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21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44.6±7.2mmHg,术后6mo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4±5.3mmHg;视力提高4眼,无改变14眼,降低3眼;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前房形成迟缓2眼、持续高眼压1眼、引流管暴露1眼、角膜失代偿1眼、引流盘纤维包裹3眼;手术成功率为86%.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樟柳碱注射后短期内瞳孔和眼压的变化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后短期内瞳孔和眼压的变化.方法:对纳入治疗的74 例148眼,在复方樟柳碱注射前即刻和注射后15,30,60和120min分别用标准的瞳孔专用尺和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瞳孔横径和眼压;各项量化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组内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复方樟柳碱注射后至少在短时间(120min)内总体眼压呈下降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眼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方樟柳碱注射后15min瞳孔较用药前扩大(P<0.01),并持续到60min后开始回收.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区皮下注射后短时间内对眼压波动影响小,且大多数患者的眼压呈下降趋势;该药引起的散瞳作用轻微且短效,不足以诱发高眼压.

    作者:韦企平;尹可欣;夏燕婷;周剑;孙艳红;颉瑞萍;曹玉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视神经挫伤

    0引言视神经挫伤是常见的致盲疾病之一,目前随着工业、交通等发展,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可导致视力的严重丧失.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预后较差.目前治疗的各种药物存在着费用昂贵、副作用大等缺陷.我们尝试采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视神经挫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孔宁;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氯化锂对人眼Tenon 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HTFs)体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磺基罗丹明(SRB)法和BrdU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在40~160mmol/L范围内,氯化锂能够抑制HTFs的增殖,且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氯化锂使HTFs阻滞于G2/M期,且能诱导细胞凋亡,高浓度组尤为明显.结论:氯化锂能抑制HTFs增殖,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

    作者:邹会会;王继兵;黄旭东;刘姗姗;满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结构的前段OCT测量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的眼前段解剖结构差异.方法:使用AS-OCT对11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336例正常对照组的眼前段解剖结构(包括晶状体厚度、前房轴深及前房角开放距离)进行测量,同时对3种不同的前房轴深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前房浅、晶状体厚、房角开放距离减小,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前房深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晶状体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前房轴深与晶状体厚度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前房轴深与前房角开放距离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对同一患者的前房轴深测量比较中体现前段OCT较UBM测量值更为精确(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浅前房、厚晶状体及窄房角为特点,房角开放距离可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疗指标之一,眼前段OCT可作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有效工具.

    作者:方敏;王梅;蔡小于;陈秀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鼻泪管逆行置管手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鼻泪管逆行置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追踪观察32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及35例行鼻泪管逆行置管术的术后3~12mo的疗效.结果:鼻泪管逆行置管手术组治愈率为94%.鼻腔泪囊吻合术组治愈率为94%.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但鼻泪管逆行置管手术操作时间显著小于鼻腔泪囊吻合术(P<0.001),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鼻泪管逆行置管手术是一种疗效确切、简便、经济,宜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白月;徐国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超高度近视眼患者10例13眼植入Verisyse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晶状体位置、眩光敏感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术后3mo及术后1a患者佳矫正视力≥0.5者占100%,患者佳矫正视力≥0.8者占85%.患者术后屈光度稳定,术后1mo~1a,屈光状态变化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1a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异常升高.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均有所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时,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Verisyse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均保持了有效的安全距离.术后3mo时,2眼可见Verisyse人工晶状体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Verisyse人工晶状体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是补充角膜屈光手术不足的有效眼内屈光手术,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闫利锋;刘建亭;江琳;项道满;张素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改良自体巩膜义眼座固定简易手术

    目的:探讨自体巩膜固定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更简易、更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失明的患者23例23眼,在施行眼内容物剜出术时不切断眼外肌,自鼻上、鼻下、颞上、颞下放射状剪开巩膜6~8mm,环绕视乳头剪开后极部巩膜约6mm,再于上、下、内、外放射状剪开后巩膜5~6mm,十字交叉钝性扩张后筋膜囊,将义眼座植入后肌锥及巩膜腔,巩膜瓣对位交叉缝合,对HA义眼座起双层加固作用.结果:患者23例23眼植入的HA义眼座固定稳固,眼窝成形饱满,安装义眼片后两眼基本对称,义眼具有较好的活动度.随访中无1例发生义眼座移位、外露及脱出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自体巩膜义眼座固定简易手术,能使义眼座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原眼球位置上,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且操作更为简单,安装义眼片后效果逼真.

    作者:王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伤性眼球脱臼的临床治疗

    0引言外伤性眼球脱臼的原因多是由于眼眶突然遭受暴力打击,受到剧烈震动,眶压突然增高,使限制眼球运动的肌肉、神经及其它眶内韧带、筋膜等组织突然断裂或失去张力,导致眼球脱出于睑裂之外[1].该病临床较为罕见,病情严重,预后较差.现将我院2008-07/2011-11急诊收治的5例外伤性眼球脱臼患者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伟;韦敏;孙兰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提升眼科教学质量的思考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提高眼科学的教学质量一直是眼科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本文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修订教学大纲、执行集体备课、更新多媒体课件、培养高素质的眼科教师队伍及健全教学规章制度等提出几点思考.

    作者:钟一声;沈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ReSTOR+3D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ReSTOR+3D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同一标准分为两组,其中双眼非同期植入ReSTOR+3D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者20例设为MIOL组;双眼非同期植入蓝光滤过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者20例设为SIOL组.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d观察术眼的裸眼远、近视力;术后1mo观察术眼的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佳远矫下近视力,对比敏感度,问卷调查视觉质量、各视觉功能区满意度及脱镜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良好的远视力;MIOL 组患者同时获得良好的近、中程视力.术后对比敏感度MIOL组较SIOL组有所下降,但无功能性意义.MIOL 组视近脱镜率85%.结论:ReSTOR+3D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安全有效,满意度高.

    作者:潘栋平;李学喜;李维娜;陈佳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GF-1参与调控眼球生长的研究进展

    眼球生长是一个在视觉信号诱导下的主动过程,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并且有多种信号分子在调控眼球生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GF-1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生长因子在维持和控制细胞生长、增殖、分化、成熟和再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眼内也有广泛的表达,并且参与了眼科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它在调控眼球生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IGF-1在促进眼球主动生长的调控作用展开综述.

    作者:邹悦;樊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

    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害,致角膜内皮失代偿,产生角膜基质水肿、上皮下水肿,终形成的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已成为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而BK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往往与其他多种眼病同时存在,使其更加不易治疗.近年来,除了临床常用的药物及传统的手术方式外,学者们还积极开发新的角膜层间术式,拓展羊膜在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复合术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术及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在临床和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BK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肖中男;胡竹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眼科显微手术技能培训模式探讨

    目的:探索一种眼科专科医师显微手术技能培训模式,使年轻的眼科医生了解并掌握眼科显微手术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眼科临床工作的需要.方法:对尚未熟练掌握眼科显微手术的本院眼科医生、进修医生和实习研究生进行眼科显微手术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并建立起严格的培训制度.结果:培训者46名基本显微手术操作比较准确和熟练,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应用手术显微镜完成翼状胬肉切除、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等手术操作.结论:利用眼科显微手术培训平台进行显微手术技能培训,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种培训模式,能达到掌握眼科显微手术操作的目的.

    作者:曾思明;李敏;李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β-arrestin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表达

    目的:初步探讨β-arrestin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方法:成功建立EAU动物模型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β-arrestin1在EAU小鼠脾脏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均提示β-arrestin1在EAU小鼠脾脏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小鼠增高.结论:β-arrestin1可能在EAU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任亚琳;王增智;严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无光感20眼临床观察

    0引言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指外伤引起视神经受损导致视力骤降的严重眼病[1].TON约有一半的患者终失明,伤后无光感者预后差,说明视神经元存活较少甚至全部死亡.我们临床观察20例20眼无光感的TON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守康;付海英;李学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合行白内障眼病意识和手术意愿分步调查

    目的:探讨通过社区服务管理网络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所辖三个居民委员会,参考印度Aravid 眼科医院调查问卷等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方式为两个阶段进行:社区居民白内障眼病认知意识调查;白内障手术意愿调查.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约1 500例,主动应答者占80.0%.社区居民眼病认知情况回收问卷中有白内障自我意识者,占回收卷中92.0%.分析结果为,患白内障意识存在者占72.0%;白内障主动就诊意识者占54.5%;有健康宣教需求者占96.5%.社区医院将有白内障认知意识问卷结果反馈到居委会,组织患者在社区医院,由眼科医生进行眼科检查,筛查出需手术治疗者占16.7%.影响白内障手术意愿的因素:经济因素34.0%,个人心理因素40.0%,已经手术者占10.0%(应答率84%).结论:在北京城区内,即使是中心城区,对居民(包括高文化层次居民)进行白内障知识健康宣教是十分必要的.居民对白内障知识的了解与经济水平和文化素养无关,拥有白内障手术技术资源的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结合、政府基层组织的参与,是经济发达城区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晶;肖林;王志杰;姚晶磊;金恩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眼球内异物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摘出眼球内异物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眼球内异物摘出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结果.结果:内路法和外路法均能成功摘出异物,无并发症,二者手术效果相当.同时伴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异物摘除,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眼内异物摘出以不进一步损伤眼组织为原则,必须综合分析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并发症,以选择手术路径.

    作者:李山祥;郑霄;赵刚平;朱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ACG患者视觉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心理和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状况,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的方法,对42例PACG患者分别采用国家眼科研究视功能问卷(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ing questionnaire,NEI-VFQ-25)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中文版评定患者近1mo的视觉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评分,术后1mo再次患者评定焦虑、抑郁情况及视觉生活质量,42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心理和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PACG患者焦虑、抑郁及共患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3.8%,23.8%和 16.7%.NEI-VFQ-25评分显示患者在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部分亚功能(10/12)如一般健康、总体视觉、社会功能、心理问题、周边视野和依赖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P<0.05).通过小梁切除手术干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好转(P<0.05),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样本中位数差值[41.6(一般健康)、34.5 (眼痛)、32.6 (社会功能)、21.2(心理问题)、24.8(社会活动)、21.8(依赖性)],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10.4(一般健康)、6.4 (眼痛)、10.6(社会功能)、8.3(心理问题)、7.3(社会活动)、6.9(依赖性);均为P<0.05].结论:PACG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加重,视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小梁切除术有助于患者视觉生活质量和心理康复.

    作者:邓军萍;江威;邵毅;孙伍花;胡虹;杨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V型斜视69例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9-02/2010-12我院收治的69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患者行下斜肌减弱联合水平肌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眼位正位者65例(94.20%),V征消失64例(92.75%),19例(27.54%)伴代偿头位者均得到改善,15例(21.74%)患者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后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V型斜视发病的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V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彭静;李春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手术疗效

    目的:分析评价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1-0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并对其手术疗效、视力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4mo,11例患者玻璃体腔均无再次出血,视网膜大动脉瘤周边血管闭塞,瘤体萎缩、瘢痕化;术后视力0.05~0.4,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2例2眼术后眼压一过性升高,局部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对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田汝银;张国明;唐松;曾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