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合的抗菌作用及对β-人酰胺酶稳定性的研究

杨新云;尹华熙;吴玉新;洪诤;王浴生

关键词: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 抗菌作用, 内酰胺酶, 临床分离, 抗菌活性, 琼脂二倍稀释法, 体内抗菌实验, 产酶菌株, 相对水解率, 酶的稳定性, 半数有效量, 抑菌实验, 软件计算, 分离鉴定, 不同配比, 标准, 可信限, 抗菌药, 进行体
摘要:目的:评价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AMOX/SBT)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及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与其他抗菌药比较.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鉴定的产酶菌株(200株)及标准产酶株(16株)进行体外抑菌实验;体内抗菌实验按Bliss法用NDST软件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值及95%可信限;对标准产β-内酰胺酶菌株用超声波碎法提取粗酶,比较各药的相对水解率.结果不同配比AMOX/SBT对200株临床分离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较AMOX单用强2~64倍,以2∶1为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喹诺酮类药临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

    1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科中的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是广谱抗菌药广泛用于成人中,但是在儿科领域的应用十分有限.这是因为在动物模型中发现该类药物有引起关节损伤的问题.然而却未见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人关节损伤的正式文献报道.有报道11名3个月~9岁的儿童使用萘啶酸数月,没发现任何关节损伤.有综述分析了31篇报道在7045名病人(年龄24岁以下)中使用环丙沙星、萘啶酸、培氟沙星、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的文章,结论是喹诺酮类药物与关节损伤无确切相关性.在许多特定的儿科感染中,包括假单胞菌重复感染引起的肺囊性纤维化,假单胞菌和其它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未见明显的软骨损害.所以这类药物在儿科使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梁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霉素皮肤试验与特异性IgE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试与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性,评价皮试的准确性与特异性,改进和完善该类药物过敏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种过敏病人血清,共计259例,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radioallergsorbent test, RAST)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结果: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总阳性率为62.2%(161/259);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组之间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与皮试的符合率随着皮试阳性反应程度的增强而提高.皮试阳性史组8种特异性IgE抗体均低于皮试阳性即刻组,其中6种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过敏病人体内IgE抗体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过敏体质人群血清青霉素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高于非过敏体质人群(P<0.05).结论: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随着检测抗原种数的增加而提高,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与皮试符合率随皮试阳性反应程度增强而提高.

    作者:乔海灵;刘久红;张跃文;杨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一种新的来源于人的穿膜肽通过细胞膜屏障和血脑屏障的研究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人体蛋白结构域(Circadian locomoter output cycles kaput protein's DNA-binding peptide, hCLOCK's DNA-BIND)通过细胞膜屏障和血脑屏障的现象.方法:化学合成hCLOCK's DNA-BIND,N端标记FITC荧光素,与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和原代培养的神经胶质细胞孵化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做荧光强度分析.大鼠颈动脉注射hCLOCK's DNA-BIND,做脑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hCLOCK's DNA-BIND能够有效通过细胞膜屏障和血脑屏障,内化的量随时间和肽段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hCLOCK's DNA-BIND具有很强的内化作用,这一发现有希望为药物通过细胞膜屏障和血脑屏障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载体.

    作者:王正荣;彭涛;杨春蕾;肖静;郭慧玲;王跃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蛋白酶活性检定及其在特定基质1D与2D凝胶中的特性:一种生物样品中分离、鉴定新的活性型蛋白酶的方法

    The emergence of bacterial pathogen resistance to common antibiotics strongly supports the necessity to develop alternative mechanisms for combating drug-resistant forms of these infective organisms. Currently, few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have attemp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rupting metabolic pathways other than those that are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cell wall biosynthesis. Bacterial proteases have been show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infection and their inhibitors can retard the growth,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To separate and identify these proteases, we have developed a specific, sensitive assay in SDS-polyacrylamide gels after 2D electrophoresis. This method allows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rotease cleavage specificity, molecular weight, isoelectric point, and if necessary, amino acid sequencing.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其对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CPZ)和舒巴坦(SBT)复方制剂(1∶1)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检测SBT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MIC,以头孢噻吩为酶解底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对各种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SBT显著降低CPZ对所试细菌的MIC;所试细菌的β-内酰胺酶对头孢噻吩和头孢哌酮的平均水解率分别为75.1%和49.1%,加用等浓度SBT后,酶对头孢哌酮的平均水解率降至8.2%(P<0.05).结论:SBT增强CPZ抗菌作用可能与抑酶作用有关.

    作者:张翔;雷军;蔡春燕;周春阳;黄义山;凌保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以细菌内毒素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筛选拮抗内毒素中草药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ride,LPS)及其活性中心(lipid A)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从42种中草药水煎液中筛选具有拮抗内毒素作用的中药.方法:将LPS/Lipid A分别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疏水性样品池为固定相,以中药水煎液为流动相,通过生物传感器测定样品与LPS/Lipid A的亲合力;对具有与内毒素高亲合力的中药与内毒素混合后孵浴,再次测定其与LPS/Lipid A的亲合力.结果:在筛选的42种中草药中,观察到赤芍、大黄、青果、栀子等中药能与内毒素高亲合力结合;通过与内毒素孵浴后的二次检测,发现赤芍、大黄、青果等中草药含有较高与LPS/Lipid A结合的有效成分.结论:以LPS/Lipid A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筛选拮抗内毒素中草药的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直观、准确的优点.在42 种中草药中,筛选到赤芍、大黄、青果具有高含量能与LPS/Lipid A结合的有效成分,为下一步实现从中草药中分离拮抗内毒素的有效单体成份提供了可能.

    作者:吕根法;王宁;卫国;郭毅斌;龚小云;郑江;周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与IL-4RαQ576R等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与IL-4RαQ576R等多态性位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了158例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和90例正常人的IL-4Rα Q576R、IL-4 C-589T、IL-13 R130Q、IL-4-IL-13-SNP3、IL-4-IL-13-SNP4、FcεRIβE237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IL-4Rα Q576R位点,过敏病人QQ基因型频率(77%)显著高于正常人(60%)(P<0.01);次要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阳性过敏病人IL-4Rα Q576R位点QQ基因型频率(79%)显著升高于正常人(P<0.01);过敏性休克病人QQ基因型频率(82%)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其它位点过敏病人与正常人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IL-4Rα Q576R位点有关.

    作者:乔海灵;张跃文;杨静;刘久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艾滋病药的评价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 HIV,又称艾滋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国外已被批准上市临床应用的抗艾滋病药的主要作用与分类如下:

    作者:赵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HIV-1中病毒编码的酶有三种,即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目前,FDA已批准上市了9个逆转录酶抑制剂和6个蛋白酶抑制剂,虽然对整合酶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很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上市.

    作者:陈晓芳;刘浚;金洁;武燕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物传感技术应用于中和内毒素活性物质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亲合传感技术测定中和内毒素活性物质.方法:多粘菌素B与一定浓度的内毒素混合后,分别用生物亲合传感技术和鲎试验法,测定多粘菌素B中和内毒素的比值,同时用生物学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多粘菌素B中和内毒素的比值,生物传感器技术为0.35ug∶1ng、动态浊度法为0.5mg∶1、基质显色法为1mg∶1,生物学测定结果与生物亲合传感技术测定结果相同.结论:运用生物亲合传感技术测定中和内毒素活性物质的结果更为准确、方便、快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吕根法;龚小云;卫国;王宁;肖光夏;郑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过敏反应与HLA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反应,过敏原包括花粉、食物、药物等.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极为广泛,正常人发病率约为10%~60%.由于过敏反应性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其发病.因此,关于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以及过敏病人的防治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杨静;乔海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前瞻性观察

    氟喹诺酮类 (fluoroquinolones, FQs)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报告日渐增多.因此,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该类药物和新品种的开发,亟待对FQs进行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莉蓉;王永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持留性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研究

    结核病是除AIDS外引起死亡高的感染性疾病,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目前,结核病治疗的两大难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性和耐药性,使得结核病不能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治疗.因此,随着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研究和开发靶向持留态结核分枝杆菌的新型抗结核化疗药物,对控制和治疗结核病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陆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耐药:挑战与对策

    抗生素是人类20世纪伟大的发现之一,由于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人类寿命至少延长了10岁,但是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特别是不合理滥用,细菌耐药不断出现并在全球流行,迄今为止,既不存在无耐药菌的抗生素,也不存在对抗生素完全敏感的细菌,当人类自豪的回首上世纪取得科学技术成就,憧憬21世纪美好未来的瞬间,在抗感染领域,我们看到的是另类景象,威胁人类的重大感染性疾病尚未得到控制、新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其中由于细菌耐药有可能再次使人类面临各种感染的威胁,部分医学家惊呼,人类即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post-antibiotic era),与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文明之令人向往、催人向上完全不同,这个时代代表着一种倒退,令人沮丧,无法想象我们将拿什么去满足患者渴求的心,与其将这个时代称为后抗生素时代,还不如称为耐药时代(resistant era)意义明确、发人深省.

    作者:肖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七总皂甙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是否能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取200~1600ug/ml三七总皂甙处理HL-60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免疫组化的结果;其结果表明200~1600ug/ml三七总皂甙可抑制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加.800,1600ug/毫升三七总皂甙可使p53基因表达上调,bcl-2表达明显下降,这两种基因表达改变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三七总皂甙可抑制HL-60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的作用与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上调,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王国俊;周黎明;王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霉素类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与IL-4RαQ576R等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青霉素类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与IL-4RαQ576R等多态性位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AST法检测了248例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和101例正常人血清中的八种特异性IgE抗体(BPO-PLL、PVO-PLL、APO-PLL、AXO-PLL、BPA-PLL、 PVA-PLL、APA-PLL、AXA-PL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了158例过敏病人和90例正常对照的IL-4Rα Q576R、IL-4 C-589T、IL-13 R130Q、IL-4-IL-13-SNP3、IL-4-IL-13-SNP4、FcεRIβE237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

    作者:张跃文;乔海灵;刘久红;杨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不同抗原的增殖反应

    目的:探讨青霉素过敏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方法:分离出16例青霉素类过敏病人,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用青霉素G(PG)钠盐及其侧链苯乙酸(PHA)、青霉素V(PV)钾及其侧链苯氧乙酸(PHOA)、氨苄西林(AMP)及其侧链α-氨基苯乙酸(NPG)、阿莫西林(AX)及其侧链对羟基-α-氨基苯乙酸(PHPG)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对PBMCs进行刺激,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过敏病人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到上述9种抗原刺激后增殖阳性率分别为68.75%、50%、56.25%、37.5%、50%、37.5%、37.5%、31.25%和43.75%.对青霉素类药物的阳性率均比其相应结构侧链为高,其中对PG的阳性率高.对一种刺激物、一种青霉素类药物及其侧链、其他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25%,12.5%,62.5%.可根据其增殖情况将T细胞系(TCLs)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特异性的同时对多种刺激物发生增殖反应;另一类为特异性的仅对一种刺激物、一种药物及其侧链发生增殖反应.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侧链、母核均可刺激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增殖的TCLs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作者:乔海灵;田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氯喹对内毒素、细菌DNA诱导的TLR4、TLR9表达的作用研究

    目的:内毒素(LPS)、细菌DNA均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主要启动因素.氯喹(CQ)为抗疟药,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拮抗LPS、细菌DNA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CQ对TLR4、TLR9表达的影响,探讨CQ拮抗LPS、细菌DNA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ANA-1;实验分正常对照(去热原水)组、LPS 1μg/ml刺激组、大肠杆菌DNA(EC DNA)10μg/ml刺激组及相应的CQ 1mg/ml处理组,CQ在加去热原水、LPS、EC DNA刺激前2h给药;采用RT-PCR技术,观察LPS、EC DNA刺激组及CQ处理组ANA-1表达TLR4、TLR9 mRNA的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ANA-1细胞RNA含量.

    作者:王良喜;周红;丁国富;鲁永玲;罗平;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型1β-甲基碳青霉烯抗生素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抗生素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结构全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对G 和G+菌、需氧菌和厌氧菌等均具有超广谱强效抗菌作用,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未知病原体引起的重症感染.比阿培南(biapenem, L-627)是日本Lederle 公司开发的新型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化学名称为(1R,5S,6S)-2-[(6,7-二氢-5H-吡唑[1,2-a][1,2,4]三唑离子-6-基)]-硫-6-[(R)-1-羟乙基]-1-甲基碳青霉-2-烯-3-羧酸.

    作者:李浩;刘浚;仲兆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喹诺酮类药及其制剂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赵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四川省生理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