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雪
眼内炎是眼科术后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膜囊消毒是目前公认的能有效减少眼内炎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已应用临床或在研究的结膜囊消毒剂主要有:汞剂、庆大霉素、聚维酮碘、酸性电解质水。各类消毒剂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消毒杀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为广泛的结膜囊消毒剂是聚维酮碘,汞剂及庆大霉素因其对环境的污染、易产生耐药菌、局部副反应重等原因现已鲜少使用于临床。酸性电解质水目前亦尚未使用于临床。随着眼科手术的普及及发展,眼科医师对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也越来越关注,未来结膜囊消毒剂的研究与应用将不断更新发展。
作者:罗燕飞;周希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观察先天性下睑倒睫分层缝合法与常规缝合法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14-06/2015-01在我院就诊的69例138眼先天性下睑倒睫患者均接受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按切口缝合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70眼,对照组34例68眼),观察组分层缝合法,对照组行常规缝合法,两组患者均随访6mo,术后1wk,1、6mo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wk,1、6mo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为98.57%,外观满意度分别为68.12%、97.10%、98.5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均为98.53%,外观满意度分别为14.93%、56.72%、88.06%。两组治疗有效率术后1wk,1、6mo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满意度在术后1wk,1、6mo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有效患者满意度在术后1 mo即达稳定,对照组有效患者满意度在术后随访中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先天性下睑倒睫缝合法中,分层缝合术式在治愈倒睫的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满意度。
作者:黎冬平;王育红;涂惠芳;焦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1例160眼,分为正常对照组40例50眼和糖尿病组81例110眼,其中糖尿病组分为低HbA1 c组( HbA1 c≤7.0%)和高HbA1 c组( HbA1 c>7.0%)。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于白内障摘除术前、术后1 mo进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总容积的检查。分析 HbA1 c值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白内障术前、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组的厚。低 HbA1 c 组与高 HbA1 c 组术前、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总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HbA1 c组术前、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比正常组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A1c 与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0.254,P<0.01)、术前黄斑区容积(r=0.276,P<0.01)、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r=0.349,P<0.01)、术后黄斑总容积呈正相关(r=0.286,P<0.01)。结论:HbA1 c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术前HbA1 c高于7.0%的白内障患者,应积极随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时干预,保护患者视功能。
作者:钱锦;忽俊;朱蓓菁;陆豪;唐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钕-钇铝石榴石( Nd:YAG)激光治疗玻璃体混浊的效果。方法:对符合入选要求,飞蚊症状明显,经裂隙灯前置镜联合B型超声检查明确的玻璃体混浊患者35例35眼,采用Nd:YAG激光行玻璃体内混浊灶爆破粉碎,促进其吸收,观察激光治疗前后的视觉症状、视力变化、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B超下的改变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患者35眼中,中、高度近视11眼。所有眼在 Nd:YAG激光治疗后2 h飞蚊症状均有改善;3眼(9%)在术后1d有效;11眼(31%)在术后7d有效;27眼(77%)在术后30 d有效;术后30 d有效率77%。2眼(6%)在术后7 d接受二次激光治疗。治疗后1、7d,低度近视与中高度近视两组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0d,低度近视患者疗效优于中高度近视患者(P<0.01)。全部治疗眼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Nd:YAG激光粉碎玻璃体混浊灶,促进其吸收,能明显提高视觉质量,是治疗玻璃体混浊的有效方法,同时需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以降低治疗风险。
作者:张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其病因主要由各类眼病造成视网膜缺血缺氧,导致VEGF生成增多有关。近年来,抗VEGF药作为NVG治疗方法之一,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为NVG治疗开辟了新道路。随着抗 VEGF 药物在眼科的广泛应用, NVG的治疗已进入了新的领域。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抗VFGF药物在NVG治疗中的应用加以综述,旨在为NVG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楚启萌;具尔提·阿不都卡地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和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干眼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1干眼症患者106例进行试验观察,并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加上单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干眼症评分与荧光素染色的评分、泪液分泌试验以及观察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3%(50/53)、84.9%(45/53);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干眼症评分为3.24±0.52、0.32±0.0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干眼症评分为3.26±0.48、0.75±0.24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为5.67±3.052、12.95±2.865s,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为6.23±2.985、9.85±2.714s,两组患者在各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和玻璃酸钠在治疗干眼症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保水性,改善患者的干眼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红超;陈凤霞;苏小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白内障治疗提供更优选择。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次收治的98例98眼单纯性老年白内障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49眼。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视力和角膜平均散光值、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mo角膜散光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视力和角膜散光值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平均视力及角膜散光值、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Ⅰ~Ⅲ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Ⅳ~Ⅴ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超声乳化手术来说,临床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效果与其相当,但临床需根据白内障患者核硬度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手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于新华;于佳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陈之昭教授主编的《眼科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文版由陈大年和魏来教授翻译,将于2016年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新的关于眼病动物模型的专著,由各领域顶级专家撰写,附有国际顶尖眼科医生的评价,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书中主要描述了几种主要眼科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包括疱疹性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Graves眼病和眼内肿瘤。标准的动物模型对于眼科疾病诊治的研究如药物试验非常重要,也是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该书会得到广大眼科医生、研究人员和眼科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喜爱,对于规范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之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新型一次性使用泪道再通管( RS型)或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治疗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01/2013-12我院548例657眼泪道阻塞患者,其中泪小管(含泪总管)阻塞患者236例298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再通管( RS型)植入术;鼻泪管阻塞患者312例359眼,采用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鼻泪管)植入术,术后坚持泪道冲洗,手术3 mo后拔除支架,以拔管后3 mo冲洗泪道情况及患者自觉溢泪情况作为评定标准。结果: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新型RS型泪道再通管植入术,其中治愈248眼,好转33眼,无效17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KTP激光联合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术,其中治愈301眼,好转19眼,无效39眼。有效601眼,总有效率91.5%。结论:泪道阻塞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泪道不同部位阻塞激光联合不同硅胶管植入经临床观察疗效肯定,可作为基层医院泪道阻塞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杨旭;陈桦;吕宇;张升庆;伍超;田菁;任敏子;陈旺;邓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以改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预后。方法:选取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54例15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积分进行比较,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眼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眼眼痒、流泪、畏光、烧灼感以及异物感积分分别为1.03±0.10、0.83±0.10、0.62±0.06、0.80±0.05和1.10±0.09分,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睑结膜乳头滤泡、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以及眼睑和球周组织水肿得分分别为0.95±0.08、0.63±0.05、1.32±0.13、0.67±0.06、0.72±0.06和0.55±0.0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患眼显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0.4%和68.4%;观察组分别为50.6%和86.1%,观察组患者患眼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使用氯雷他定的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眼液点眼,可以更好地缓解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而且给药方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沈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igbag和Rayner620 H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4-01/2015-03在我院就诊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患者77例128眼,采用 Bigbag 人工晶状体39例65眼,采用Rayner620 H人工晶状体38例63眼。测量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mo后BCVA分布情况、实际屈光度和术前预留屈光度差值、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比较 Bigbag 组和Rayner620H组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屈光度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igbag组患者自觉眼前黑影飘动、后囊膜混浊及皱褶发生的例数少于Rayner620 H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igbag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患者的效果好,能减少术后不良因素的发生。
作者:刘占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泪道内窥镜了解泪道阻塞性疾病( 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患者泪道黏膜状态及阻塞的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01/2012-06-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44例275眼泪道阻塞患者,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泪道内窥镜直视下观察泪道阻塞部位及泪道黏膜情况。结果:患者年龄9~82(平均41.3)岁;女210例230眼(83.6%),男34例45眼(16.4%);左眼102例(41.8%),右眼111例(45.5%),双眼31例(12.7%),双眼患者选取溢泪或溢脓症状严重眼行泪道内窥镜的检查。以上244例275眼患者中,上泪小管阻塞2例2眼(0.7%),下泪小管阻塞13例13眼(4.7%),泪总管阻塞19例22眼(8%),鼻泪管阻塞164例186眼(67.6%),多部位阻塞46例52眼(18.9%)。各段泪道黏膜有黏膜充血、出血、纤维膜形成、瘢痕形成等多种表现,泪小管和泪囊以黏膜充血常见,鼻泪管以纤维膜形成常见。结论:泪道内窥镜能在直视下观察泪道阻塞部位以及泪道黏膜的情况,对泪道疾病的诊断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晶;项楠;刘荣;胡维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回顾分析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进行激光联合或者不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09-08/2015-02间我院33例66眼仅有新生血管(包括视乳头或者视网膜上)不伴有视网膜纤维增殖膜以及玻璃体积血的PDR病历及随访资料。治疗方法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在1 mo内分次进行完成;治疗方法二: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5 d后进行激光,1 mo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随访患者治疗前、激光治疗后1、2、3wk,1、2、3mo的视力、眼压、眼底、眼B超等检查。结果:在33例66眼患者中,男16例32眼,女17例34眼,年龄23~65岁。观察在激光期间以及之后3 mo随访中,视力以及发生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的情况。治疗一组的患者18例36眼,治疗前视力低于0.3者10眼(28%),0.3~0.6者20眼(56%),0.8~1.0者6眼(17%)。治疗期间发生玻璃体积血22眼(61%);发生黄斑水肿或者加重10眼(28%)。治疗二组的患者15例30眼,治疗前视力低于0.3者9眼(30%),0.3~0.6者15眼(50%),0.8~1.0者6眼(20%)。发生玻璃体积血6眼(20%);发生黄斑水肿或者加重4眼(13%)。两组间治疗前视力等基本情况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间后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激光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PDR患者的玻璃体积血以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眼内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是治疗仅有新生血管不伴有纤维增殖膜以及玻璃体积血的PDR有效手段,可减少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对患者视功能的损伤的同时,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邹红;黎蕾;任建萍;缪晚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VisuMax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等效球镜-3.00~-9.00D)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84例168眼分为两组:Ⅰ组为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42例84眼;Ⅱ组为接受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的患者42例84眼。两组患者术前近视度数在-3.00~-8.00D,散光-0.25~-2.00D。术后跟踪随访6mo,分别对术前、术后1、3、6mo 的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 )、等效球镜( spherical equivalent, SE)、高阶像差( higher order aberration, HOA)、对比敏感度( contrast sensitivity, CS)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Ⅰ组UCVA好于Ⅱ组,且SE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Ⅱ组球差高于Ⅰ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低、中、高频率空间点对比敏感度较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3、6mo对比敏感度均有所恢复。结论:SMILE 手术能够有效矫正中高度近视和散光,与LASIK手术相比术后视力较好、屈光度更稳定、球差增加较少、在对比敏感度的恢复及提高视觉质量方面优于LASIK手术,但需加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做远期观察。
作者:邢星;李世洋;赵爱红;刘雪雁;裴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3-12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62例62眼,其中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32例32眼,硬膜外麻醉导管组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寻找到断端并顺利实施吻合手术。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反应、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的手术时间为55~120(平均85.17±15.05) min,硬膜外麻醉导管组的手术时间为30~70(平均49.83±10.71)min。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术后1wk吻合口红肿4例(12.5%),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术后1 wk吻合口红肿24例(80%)。拔管后1 wk冲洗泪道,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有效31例(97%),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有效26例(87%)。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组术后6mo 眼睑外翻2例(6%),泪小点撕裂1例(3%)。硬膜外麻醉导管组术后6mo 眼睑外翻10例(33%),泪小点撕裂5例(17%)。结论: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均可用于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环形硅胶双泪道引流管术后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长,硬膜外麻醉导管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多。
作者:朱江;黄振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 )中评价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前期实验证实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两组( B组>A组)各12只新生幼鼠于出生后第7 d置于75%浓度氧环境中,第12 d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第17 d时将A组和B组的幼鼠均随机分配,分别进行FFA检查或高分子量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检查,即每种检查方法纳入两组幼鼠各6只,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FFA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能对视网膜无灌注区进行定量分析,与FITC-Dextran灌注结合视网膜铺片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可比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结合图像定量分析在小鼠OIR模型的血管病变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蓉;常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一种含有21个氨基酸的血管活性肽,它是目前被认为的强的缩血管物质。它不仅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炎症的产生。它除了对心血管、泌尿、呼吸、消化、神经、生殖、内分泌等系统中起作用外,对眼科的各种致盲性疾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内皮素-1在眼部中主要分布在脉络膜中,它对白内障的发展、青光眼眼压的升高及视神经的损害有一定联系。内皮素-1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微血管稳态的维持及病情的诊断有一定作用;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它的浓度的高低与病变程度相吻合,对病情的判断和预后评估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随着内皮素-1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眼科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大有裨益。
作者:熊帅;曹霞;马林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由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全国十一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瑞欧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和“第十六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3月17日-20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上海市普陀区中江路35号)举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 sub-Br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后干眼及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9在我院接受近视手术患者220例440眼。其中126例252眼为飞秒LASIK组,94例188眼为SBK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角膜荧光素染色( fluorescence staining,FL)、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的变化。结果:飞秒LASIK组和SBK组术后1 wk和1 mo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和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和1mo BUT,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mo和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k、1 mo和3 mo Schirmer Ⅰ试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LASIK和SBK术后患者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但飞秒LASIK术后的泪膜功能恢复较SBK快。
作者:关念;杨维;胡志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2.2、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05/2014-05来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45眼。 A组患者为微切口组,行2.2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B组为小切口组,行常规3.0mm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DES( dry eye symptom)评分、BUT( break-up time )、 S Ⅰ t ( Schirmer’s Ⅰ test )和 CFS (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评分,比较各项结果对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术后10、20、30d,两组患者的DE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DES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501、-10.070、-7.961,均P<0.05);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110、4.477、4.331,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88、-4.012、-3.277,均 P<0.05);两组患者的CF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CFS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672、-5.851、-4.677,均P<0.05)。术后90d,A组患者的DES评分、BUT、SⅠt和CF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t=1.290、0.606、0.559、0.178,均P>0.05);B组患者的DES评分、BUT、SⅠt和CF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t=7.321、4.071、3.620、4.214,均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大小对术后眼表和泪膜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切口小的能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眼表所造成的损伤,且术后早期对泪膜和眼表的影响比较小。
作者:李科;林再雄;李雷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