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马钰;贺经

关键词: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 白内障, 眼内炎
摘要:眼前节毒性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是一种眼前节急性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临床相对少见,但近年来,随着眼前节手术的发展,TASS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手术中进入前房的各种非感染性物质均可能导致TASS的发生.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少数可遗留永久性眼内组织损伤,以至于影响视力.现从TASS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病因、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其予以综述.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远期视觉质量的观察

    目的:研究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的视觉质量在术后数年内是否稳定,应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对LASIK术后远期视觉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从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中招募志愿者作为受试者,从中选择曾行LASIK手术者35例70眼作为观察组,未行LASIK手术者70例140眼作为对照组,应用OQASⅡ比较近期观察组(LASIK术后2~4a)和远期观察组(LASIK术后5~11 a)的视觉质量,通过设立近期对照组(<22岁)和远期对照组(≥23岁)探讨年龄、用眼习惯等混杂因素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并分别与近期观察组和远期观察组相比较.观察指标为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10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100%)、2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20%)和9%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9%).结果:在术后数年内,观察组的OS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TF cutoff、SR以及OV100%、OV20%和OV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视觉质量基本保持稳定,OSI有一定降低的趋势,而MTF cutoff、SR、OV100%、OV20%、OV9%有一定升高的趋势,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SIK是矫正近视的常用手术方法,随术后时间延长,因手术一定程度降低的视觉质量有恢复的趋势,但在数年内不能完全恢复,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OQAS能够对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近视矫正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和手术方案的改进.

    作者:赵冠华;张磊;丁一峰;严伟明;陈涛;吴飞;张作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术疗效

    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5-03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3例83眼,根据术中所见,其中有28眼玻璃体积血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术后随访9~36(平均22.4)mo.检查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为33.7%;术后佳矫正视力3.3~4.5,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24眼(86%),视力不变4眼(14%),无视力下降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黄斑水肿5眼,发生率18%;所有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复发玻璃体积血.结论:手术治疗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

    作者:杨安怀;胡焰山;李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度近视患者玻璃体中MMP-2和TGF-β2水平与眼轴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与玻璃体中MMP-2和TGF-β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获取玻璃体样本55份.依据角膜表面曲率大小及眼轴长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高度近视组(25例):SE>-6.00D,AL≥26.00mm和对照组或非高度近视组(30例):SE<-6.00D,AL<26.00mm.利用ELISA的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玻璃体MMP-2和TGF-β2浓度.结果:高度近视组玻璃体MMP-2浓度(96.87±55.9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7.24±41.81ng/mL,P<0.05),但与眼轴没有相关性(r=0.088,P=0.544).高度近视组(3729.08±1890.88pg/mL)与对照组(3926.00±1333.88pg/mL,P<0.05)TGF-β2浓度具有显著差异性,且TGF-β2浓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344,P=0.014).结论:人玻璃体中MMP-2和TGF-β2两种分子浓度在高度近视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TGF-β2浓度与眼轴长度具有相关性.

    作者:赵婷婷;吴梦竹;靳婧;谢书浓;樊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5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难治性青光眼并行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手术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患者18例18眼的资料.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mo,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手术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等.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43.83±7.99mmHg,术后1d,1、2wk,1、6、12 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8.72±3.29、11.56±1.86、13.33±2.30、13.67±2.03、14.78±3.64、16.61±7.1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75、15.324、14.761、14.172、12.140、11.412,P均<0.01);术后12 mo时手术成功率为89%,18例患者中有3例视力提高,12例无明显改变,3例视力下降;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为前房出血及术后浅前房,晚期为滤过泡功能不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手术并发症少,对视力损伤小,且能稳定控制术后眼压.

    作者:伍志琴;聂尚武;王晓琴;王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海拔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机制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细胞早期凋亡率、caspase-3和p53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模拟高海拔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损伤机制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10只,饲养于海拔高度为1500 m的室内环境;实验组为60只,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饲养于模拟的海拔高度为5000m的高原环境模拟实验舱中2、6、12、24、48、72h.各组大鼠处死后,每组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caspase-3和p53表达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模拟的高海拔缺氧条件可造成大鼠视网膜的组织损伤,且缺氧时间越长视网膜病理损伤越明显.caspase-3和p53的表达于2 h检测到,随着缺氧时间增加,两者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细胞早期凋亡率随缺氧时间逐渐上升,48 h升高明显.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模拟高海拔缺氧的大鼠视网膜损伤机制,并通过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张茜;张文芳;吉晓华;杨义;李玉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01/2016-05确诊收治的94例Ⅰ~Ⅲ期NPDR患者,均为单眼,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47眼.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饮食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处理,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羟苯磺酸钙治疗,0.5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明颗粒联合治疗,均持续治疗3 mo.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敏感度和相关血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变化,综合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野平均敏感度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IGF-1、PEDG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较对照组(7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NPDR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功能和缓解病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真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合成冰片对地塞米松角膜渗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合成冰片对地塞米松的角膜通透作用的影响,并评估其眼部刺激性.方法:采用完整及去上皮离体角膜进行兔体外扩散实验,供给池中分别加入不含冰片和含合成冰片的地塞米松滴眼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接受池中不同时间点样品中地塞米松的含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测定完整角膜的角膜水化值.观察合成冰片点眼对角膜的刺激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成冰片使地塞米松在完整角膜的表观渗透系数增加2.4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成冰片不能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在去上皮角膜的表观渗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化值及刺激性试验表明,合成冰片不会明显增加角膜水化值及白兔眨眼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成冰片能够提高脂溶性药物地塞米松的角膜通透性,无明显角膜刺激性.

    作者:杨洪滨;姜洁;张小宇;寻延滨;崔浩;郭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在眼科的应用前景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因其具有延长寿命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其延长寿命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本文主要就二甲双胍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做一简要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二甲双胍延缓衰老的作用在眼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旭;齐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广州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干眼发生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干眼症发生与视力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城乡结合部小学和初中,自制问卷调查学生3572名,同时现场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三项检查,采用SPSS19.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3572名7144眼对象中,视力不良总体人数为764名1447眼,按眼数计算总体视力不良率为20.25%,其中小学视力不良率为14.08%,初中视力不良率为29.51%,初中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小学(P<0.05);干眼症总体人数为424例848眼,总体干眼症发生率为11.87%,其中小学干眼症发生率为5.14%,初中干眼症发生率为21.96%,初中干眼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学(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每天做作业时间1~3h及>3h、眼与书本距离<30cm,躺着看书、每天看电视玩电脑手机时间1~3h及>3h、干眼症和营养状况(肥胖和消瘦)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OR=3.862、1.164、1.210、1.212、1.315、1.319、3.040、1.110、1.057、1.141).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其中干眼症是广州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祁晓红;黎敏莹;韦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通窍明目汤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通窍明目汤辅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5/2016-01我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20例386眼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中药组、常规组各110例,两组均予以小梁切除术等常规方法治疗,中药组同时给予通窍明目汤连续治疗3个疗程(15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的视野平均光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缺损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PSA、EDV测定值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测定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7.8%,常规组为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通窍明目汤辅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利于改善血流循环、扩大视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崔庆霞;邱礼新;许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陕西省活动性沙眼快速评估调查研究

    目的:对陕西省沙眼高发流行疑似区活动性沙眼流行情况进行基线评估,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沙眼简化分级系统,于2013-10-12/2014-01-26由陕西省防盲办公室组织流调队在榆林佳县坑镇、延安延长、汉中南郑县及商洛市商州区4个沙眼高发流行疑似区,抽取年龄6~8岁小学生共计200人,进行沙眼快速评估调查.结果:受检小学生200人中,未检出活动性沙眼病例.结论:在调查区域,未发现活动性沙眼流行区;活动性沙眼在陕西省内不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马强;任百超;程育宏;何媛;贾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于2014-08/2016-01来我院就诊的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80例19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85眼和对照组100例10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法进行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术前、术后3 mo每平方毫米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累积释放能量值(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等.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Ⅱ级核组和Ⅲ级核组CD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3.053,P=0.016、0.003).Ⅱ级核组的CDE降低率为29.37%,Ⅲ级核组的CDE降低率为22.69%,明显低于Ⅱ级核组的CDE降低率.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6,P=0.416);术后3mo,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6.043,P=0.038、<0.001).术后3 mo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5,P=0.011).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7.68±4.23)%明显低于对照组(10.36±4.08)%.结论:对于Ⅲ级核以下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比传统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能够更有效减少术中CDE水平,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安全性高.

    作者:吴尚国;宋强;赵华平;卢林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青光眼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的病理生理学仍不太清楚.目前认为血液动力学改变是青光眼病理生理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使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可视化,并使用新颖的算法生成高分辨率图像、量化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密度和血流.本文对OCTA测量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在青光眼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使用OCTA诊断青光眼、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作者:黄薇;蒋沁;曹国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04/2015-10我院收治的73例80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眼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分级和并发症,分析该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视力:术后1wk,1、2、6mo,1a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wk,1、2、6mo,1a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后1wk,1、2、6mo,1a前房深度平均值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分级:术后1wk,1、2、6mo,1a分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安全有效,可增加前房深度,改善前房角开放程度,并能提高视力和降低眼压.

    作者:何继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疗效.方法:按照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将BRVO继发ME患者120例120眼分为3组,各40例40眼,A组:单纯行MLG;B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1wk后给予MLG治疗;C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0.5mg)1wk后给予MLG治疗.三组治疗后1mo根据复查FFA、OCT结果对效果不佳患者可重复注射药物.随访6mo,对比B组和C组重复注射率.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3、6mo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结果,统计各组并发症.结果:B组患者连续注射雷珠单抗2次者4眼,连续注射3次者7眼,重复注射率27.5%,C组均注射1次,B组重复注射率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均得到提高,CMT均较治疗前变薄,但B组和C组治疗后BCVA均高于A组,且CMT低于A组.另外,治疗后C组BCVA高于B组,CMT低于B组,但B组和C组BCVA和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随访结束,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B组与C组患者均未复发,A组复发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ME疗效均佳,但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注射次数相对较少.

    作者:白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62眼,其中对照组34例34眼(术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眼压<21mmHg),观察组28例28眼(术前眼压28~50mmHg;高眼压持续3d以上).两组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 mo视力较术前提高、不变和下降的比例分别为68%、21%和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眼压分别为11.10±2.20、11.73±2.71mmHg,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轴长度均较术前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从金菊;张新法;胡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羊膜移植治疗暴露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暴露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2016-09在我院就诊的经外院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暴露性角膜炎患者14例19眼,采用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观察羊膜溶解时间、角膜透明度、角膜荧光染色、视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5 d出现羊膜溶解,7~14 d出现羊膜脱落.裂隙灯检查示11例16眼患者角膜透明度基本恢复透明,治疗前和治疗28 d后角膜透明度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且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羊膜移植治疗暴露性角膜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柯兰;杨燕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视动反应检测在啮齿类动物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中如何解释、评估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死亡与视功能的对应关系是一个难题.近年来,视动头部跟踪被用于啮齿类动物,这对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死亡与视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可能.行为学评估在动物视功能的连续性评估中有很大的优势,其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针对目前啮齿类动物视网膜病变视动力测试的研究状况,对视动应答所研究的设备原理,革新及应用等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为啮齿类动物视网膜病变实验研究中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冯玉沛;罗向霞;王晗;杨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持续观看3D电视对视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持续观看3D电视对视功能的影响,以及探索不同视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录入19位受试者,每位受试者观看90分钟的2 D电视或90分钟的3 D电视,两部电视观看间隔时间为一周,顺序随机.每次观看电视前及观看后15 min内都做相关视功能检查,检查包括以下四种视功能参数:调节功能(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AC/A),融像性聚散功能(远距负融像性聚散功能、远距正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负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正融像性聚散功能),隐斜量(远距隐斜量、近距隐斜量),立体视.结果:无论是与观看前的基础值比较,还是与观看2D电视后的数据比较,观看3D电视后近距离调节反应增加,汇聚减少,远距隐斜量向外隐斜改变(P<0.05).结论:持续观看3D电视会对人们的视功能有一定影响,主要是打破了调节和聚散系统的平衡.厂家和公众应该引起重视,将调节功能、融像性聚散功能、隐斜量等参数作为评估3D电视安全性的指标.

    作者:卓佐跑;毕华;余新平;姜俭;许爱琴;汪育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应用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各23例23眼,两组均实施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疼痛程度及术后7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3、7d两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戴镜组分别为0.44±0.26、0.26±0.14、0.12±0.08分,对照组分别为1.26±0.44、1.02±0.38、0.68±0.26分,两组同一时段的眼部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情况:戴镜组角膜上皮完全修复21眼(91%),对照组上皮完全修复14眼(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有效缓解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

    作者:李柏军;黎明;孙良南;刘身文;秦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