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等长度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

黄泳瑜;谭劲光;梁伟亮;关卫文

关键词:巩膜隧道, 透明角膜, 切口,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摘要:目的:探讨3.0 mm巩膜隧道切口与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我科收治的114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haco治疗,作3.0 mm巩膜隧道切口者纳入对照组(30例30眼),作3.0 mm透明角膜切口者纳入观察组(84例84眼).比较术前和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密度、角膜散光度(corneal astigmatism,CA)、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泪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和术后3 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CEC密度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CA、TMH、E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UCVA水平(LogMAR值)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mo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行Phaco较3.0 mm巩膜隧道切口更为适宜,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烧伤

    目的:探究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眼部烧伤患者眼表修复时间、修复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和行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组)的各61例61眼眼部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术后眼表修复率、修复时间、术后12 wk视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睑球粘连、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溶解溃疡),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 wk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眼表修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修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wk时,观察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wk时,两组血清VEGF、TGF-β1、IGF-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眼部烧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眼表修复,改善术后视力,调节患者角膜血管新生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作者:叶国宁;田朋飞;张敏;杨苏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FLACS术中PI操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gery,FLACS)过程中浸润式患者接口(patient interface,PI)操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03/2017-10于我院行FLACS手术中PI操作过程中发生不良个案的患者44例44眼,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FLACS术中影响PI操作进程及安全性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情绪、舒适度、环境等因素,其中患者的情绪为主要影响因素.本组患者状态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为73%,以轻、中度状态焦虑为主,且无性别差异;PI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舒适率为89%,满意率为96%.结论:FLACS术中患者的情绪、舒适度、环境因素等均可能影响PI操作的进程和安全性,可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和管理措施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和舒适度、减少术中并发症.

    作者:喻娟;李崇义;范丽琪;黄薇;雷采凤;蒋世春;任欢欢;邓小丽;叶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成人泪道阻塞

    目的:探讨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成人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6-11我院收治的成人泪道阻塞患者34例46眼,均接受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术后随访6~18mo,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泪道置管,术后2~3 mo拔管.至末次随访,治愈39眼(85%),好转5眼(11%),无效2眼(4%),后行经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39眼(85%)治疗中鼻腔少量出血,15眼(33%)眼睑水肿,11眼(24%)内眦部瘙痒不适,1眼(2%)义管滑脱.结论: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是治疗成人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高明;韩玫;王晓东;成敏;承伟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Usher综合征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

    目的:对一Ush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索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一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临床检查,诊断为Usher综合征,抽取家系成员静脉血4mL,提取全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获得突变位点,对于筛选出的可疑突变扩展至家系全体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在100名正常对照者中验证.结果:患者除视网膜色素变性表现外,还存在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测序结果发现家系患者USH2 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3102311insA(p.E771Rfs*8)和c.8559-2A>G(IVS42),而在与患者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亲属中发现仅存在其中1个突变,其他家属成员和正常人中未发现该两种突变.结论:USH2A基因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c.8559-2A>G(IVS42)突变为已报道的热点突变,而c.23102311insA(p.E771Rfs*8)突变则为首次报道,本研究扩展了USH2 A基因导致Usher综合征的突变谱.

    作者:杜伟;徐敏;解正高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R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收集康柏西普与常规治疗对DR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修改后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1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康柏西普显著降低随访1、3mo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手术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N1波潜伏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能力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康柏西普显著降低前房炎症、角膜水肿、高眼压、术中出血、医源性视裂孔、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根据对照组处理方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全组分析一致.结论:对于DR患者,玻璃体腔内单纯注射康柏西普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杏;刘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斜视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斜视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或各类机械性限制引起.手术治疗是斜视矫正的重要方法,初人们的关注点只在眼位,但随着对手术患者逐渐深入地观察及随访,有研究发现斜视手术可能改变眼球原本的屈光状态.本文从斜视手术后受术者屈光状态、眼球参数的改变、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作一综述,希望能对斜视手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为确定术后验光配镜的理想时间提供依据.

    作者:周文轲;张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及其与pRNFL和视野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探讨mGCC与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RNFL)及视野的相关性,以期为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7例80眼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80眼为对照组.采用光学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并比较两组受检者mGCC、pRNFL厚度,分析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探讨mGCC与pRNFL及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方、下方及平均mGCC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方、下方及平均p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mGCC与pRNF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8,P<0.01),与M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86.39μm为截点值,mGCC诊断原发性青光眼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6.25%.结论: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与pRNFL呈正相关关系,与MD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何文静;梁祝年;蓝倩倩;曾思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切开尺寸对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目的:评估不同切口尺寸的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对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患者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2017-12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的PCO患者41例4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囊切开尺寸将患者分成2组,囊膜切口≤3.5 mm为组1(20例20眼),囊膜切口>3.5mm为组2(21例21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 mo行BCVA、屈光度、IOP、ACD、黄斑厚度(MT)等检查.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屈光度(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组2患者IOP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9,P=0.013).术后1wk,两组患者ACD均较术前明显变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1、3mo两组患者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MT均较术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切开尺寸对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IOP影响显著,对BCVA、ACD、SE、MT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薇;崔红平;倪双;郭海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018世界眼科大会图片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身麻醉下行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的量化研究

    目的:探寻一种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时术前量化的方法.方法:收集64例102眼儿童上睑下垂患者,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将其分为三组:轻度(<2 mm),中度(3~4 mm)及重度(>4 mm).所有病例均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前采集标准照片,并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患眼上睑缘至角膜下缘的高度,利用公式计算出术中上睑缘需达到的高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实施手术.术后评价标准包括上睑缘高度,巩膜暴露度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wk,1mo、6mo时进行随访.结果:在术后早期阶段,轻、中度组各1眼出现过矫情况,轻度组和中度组所有患者的上睑缘位置均位于正常高度.术后6 mo时,中度组的过矫眼有所提高,轻度组的过矫眼仍处于过矫状态,重度组中有7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欠矫.术后眼睑闭合良好,未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结论:这种术前通过公式计算全身麻醉下上睑下垂患者术中需要达到的上睑缘高度的方法,不仅为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同时也提高了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成功率.

    作者:黄鑫宇;王星星;黄惠真;杜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SMILE和FS-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对角膜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对角膜、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8/2017-02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67例134眼)和FS-LASIK组(53例106眼).SMILE组患者行SMILE术治疗,FS-LASIK组患者行FS-LASIK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情况,分析手术对角膜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术后1、3mo,两组患者UCVA、BCVA和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mo,两组患者BUT和SⅠ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BUT和SⅠ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MILE组明显优于FS-LASIK组.术前和术后1、3mo,两组患者角膜薄点高度和角膜后表面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和FS-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有很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SMILE术后泪膜稳定性优于FS-LASIK术,两种术式在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景聪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地方三甲医院)2009/2016年门诊处方中局部降眼压药物,分析过去8a该院青光眼药物使用频度和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6-12-31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所有青光眼患者局部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分年度比较各类药物处方频次百分比,单药与联合用药的构成比及用药频度.结果: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处方频次构成比由2009年的81.51%下降为2016年的69.37%;拟胆碱能类药物由2009年的12.04%下降为2016年的3.78%;前列腺素类衍生物由2009年的8.40%上升为2016年的31.40%;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由2009年的0上升为2016年的29.44%;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变化不大.单用一种药物的比例由2009年的65.83%,降为2016年的46.22%,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比例由2009年的32.49%增加为2016年的38.77%;三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比例在2009年时为1.68%,到2016年时为12.96%;四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比例在2009年时为0,到2016年时增为1.97%;而五种药物联合使用属个别情况.结论:局部青光眼药物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拟胆碱能类药物的使用频度逐年下降,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使用频度逐年上升.单用一种药物的比例在逐年降低,联合用药的比例则在逐年增加.

    作者:郭秀娟;陈菂;吴海霞;梁远波;罗书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留存对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留存对患者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6-10/2017-10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3例83眼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术中均使用TA作为玻璃体染色剂且未行硅油或气体填充,手术结束时其中32眼患者玻璃体腔内可见TA白色粉末残留(残留组),51眼患者未见TA白色粉末残留(无残留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wk,3mo时的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术后1wk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5.48±3.8mmHg,残留组为20.09±6.14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术后3mo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3.75±2.35mmHg,残留组为16.26±2.52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术后1wk无残留组平均CMT为240.57±42.69μm,残留组平均CMT为215.03±18.38μm,残留组低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无残留组与残留组术后3 mo平均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作为染色剂的TA颗粒留存可使术后眼压短期内有升高风险,随访至术后3 mo时未发现对视网膜CMT有意义的影响.

    作者:李鑫;叶应嘉;胡庆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眼轴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究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分析AL与性别、胎龄、矫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其它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3/10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筛查的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400例800眼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生后4~6 wk内首次检查所获得的AL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早产儿400例800眼,右眼和左眼AL分别为16.11±0.58、16.13±0.5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双眼AL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受检者的AL即16.12±0.55mm.本研究中,不同性别早产儿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L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矫正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呈正相关(r=0.427、0.401、0.635、0.691、0.878,均P<0.01),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r=-0.153,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L与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得出回归方程Y=4.109+0.029X1+0.481X2+0.978X3(Y=AL,X1=胎龄,X2=前房深度,X3=玻璃体腔长度).结论: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平均AL为16.12±0.55mm,且其与性别无关,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矫正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呈正相关,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

    作者:王倩;李聪慧;潘爱洁;信伟;杨静;尚文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汉族人群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ACG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ase 9,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汉族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12收治的200例汉族PACG患者作为PACG组,同时招募200例汉族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外周静脉采集,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两组受检者MMP-9基因rs2250889、rs2274755及rs2664538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PACG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基因rs2250889、rs2274755及rs2664538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两组受检者rs2250889和rs266453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227475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50889位点中携带CC基因型人群为PACG的易感人群.同样,rs2664538位点中携带GG基因型人群为PACG的易感人群.结论:汉族人群中,MMP-9基因rs2250889和rs2664538位点多态性与PACG的发病存在一定关联,而rs2274755位点多态性与PACG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蔡晖;石华宗;杨豫湘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 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 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4、8 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 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 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 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奇;李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锌对半乳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锌对半乳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系分为六组,对照组、半乳糖处理组、补锌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半乳糖对HLEC存活率的影响,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实验分组细胞核形态和细胞凋亡率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半乳糖(0、25、50、75、100、125 mmol/L)处理HLEC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5.4)%、(97.5±3.2)%、(91.3±5.3)%、(93.4±0.6)%、(86.6±1.4)%和(83.5±0.4)%,与未处理细胞相比,半乳糖浓度为100、125 mmol/L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补锌组的细胞核呈现均一的染色,半乳糖处理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和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中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收缩,表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0.1)%、(7.1±0.2)%、(1.4±0.1)%、(4.4±0.2)%、(5.5±0.2)%和(15.8±0.3)%.与对照组相比,半乳糖处理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和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半乳糖处理组相比,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锌可以保护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抵抗由半乳糖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对白内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作者:贾义;张亮亮;夏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晶状体混浊程度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晶状体混浊程度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7-06/12于我院入院就诊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测定视网膜动、静脉及其颞上、鼻上、鼻下、颞下分支血氧饱和度,通过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测量眼部客观散射指数(OSI),并根据OSI对晶状体混浊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本组患者视网膜动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01.39% ±10.84%、106.19% ±11.40%、103.22% ±10.91%、102.36%±20.31%、101.29%±13.88%,视网膜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分别为62.51% ±8.95%、66.37%±10.74%、64.81%±8.97%、58.37%±13.85%、58.66%±19.94%,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为40.72%±12.08%.本组患者68例68眼OSI值为4.21±3.14,其中晶状体1级混浊15眼,2级混浊14眼,3级混浊23眼,4级混浊16眼.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与OSI呈负相关(均P<0.01),而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与OSI呈正相关(P<0.01).不同晶状体混浊程度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晶状体4级混浊的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晶状体1、2、3级混浊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晶状体1、2、3级混浊的患者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晶状体混浊程度患者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程度为1~3级时,视网膜血氧代谢异常程度不明显,晶状体混浊程度达到4级则会导致患眼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下降.

    作者:李婵;徐兆宏;隋永杰;李红艳;张桂侠;任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吡哆胺对AGEs干预的人RPE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吡哆胺(PM)对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预的RPE细胞的影响,探讨PM对RPE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进行分组:(1)对照组:含100 mg/L BSA的DMEM培养基培养48 h;(2)AGEs干预组:含200 mg/L AGEs的DMEM培养基培养48 h;(3)PM组:PM1组:含16 mg/L PM+200 mg/L AGEs的DMEM培养基培养48 h;PM2组:含32 mg/L PM+200 mg/L AGEs的DMEM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GE蛋白的表达;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ROS的生成;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GEs可明显刺激RPE细胞内RAGE蛋白的表达和ROS的生成,增加细胞凋亡情况,而PM可抑制该过程,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PM能够抑制AGEs干预的RPE细胞内RAGE蛋白的表达和ROS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周敏;黄焱;赖巧玲;邓云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眼部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的ITS测序研究

    目的:运用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技术对不产孢子菌进行菌属鉴定,揭示海南岛眼部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选取海南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并镜检确定为不产孢子菌的真菌菌株19株,所有菌株均分离自感染性眼病患者眼部感染组织,接种于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37℃温箱孵育7~21 d后,镜检未发现生殖结构.采用玻璃研磨器研磨联合化学法提取真菌DNA,PCR扩增核糖体ITS保守序列,通过GenBank基因数据库对扩增出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致病菌种属.结果:经PCR扩增后19株样本菌均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19株不产孢子菌分属12个种属,包括可可毛色二孢子菌6株,月状弯孢霉1株,节菱孢霉菌2株,neodeightonia subglabosa 2株,红贝菌1株,肉座菌1株,多喙茎点霉1株,红色毛藓菌1株,深海曲霉菌1株,roussoella siamensis 1株,撕裂蜡孔菌1株、茄病镰刀菌1株.结论:ITS基因测序技术可较准确地鉴定不产孢子菌的种属,是对传统真菌鉴定方法的有益补充.我国海南岛这一热带地区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种属多样,且与多种感染性眼病的发生相关.

    作者:何宏;杨军;陈晓莲;钟兴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